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人类是不是已经开始行为沉沦了? 第1页

  

user avatar   MarryMe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你无法开始做一件不存在的事。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John B. Calhoun 提出术语“behavioral sink”来表示过度密集的社会在心理问题下开始崩溃且无法挽回的时点。他在 1962 年发表的论文如下:

当时,Calhoun 用老鼠做了一系列关于社会的实验,称为 Mortality-Inhibiting Environment for Mice,最著名的一次实验名叫“Universe 25”,老鼠数量的峰值超过 2200 并在 600 天内走向毁灭。网络上夸大该实验的人通常称之为“老鼠乌托邦”或“老鼠反乌托邦”:在封闭的空间里让老鼠不受限制地获得食物和水,远离捕食者的威胁,观察它们的自我毁灭。但此实验连对照组都没有,老鼠生活环境的湿度、温度、光照等控制得毫不严谨,出生率分布随地理位置出现的偏斜都没有解释[1],就是想搞个大新闻。

他想要表达的是,1960 年代人们对人口爆炸的担忧主要关注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而空间拥挤带来的心理问题可能比那些更致命。这在当年风靡一时并被包括蝙蝠侠系列在内的文化作品引用。

Universe 25 的初始老鼠是雌雄共4对[2],经历了 104 天的适应才开始指数增长;老鼠的数量每 55 天翻一番持续到第 315 天,此后逐渐放缓并出现各种心理病态,但数量还在增长,在第 560 天达到峰值 2200;新生儿死亡率在这之后一路冲到了 96%。从第 600 天开始,没有新生个体存活,而不是没有老鼠去生育。尽管如此,在最终阶段,一些老鼠展现出不一般的创造力,与环境中的小物件互动的能力超过了历史上对老鼠的观察记录[3]

事实是,上述实验现象的相当一部分完全可以用实验用鼠的本能(动物行为学的本能假说)来解释,根本不需要“behavioral sink”:

Universe 25 的实验用鼠是人类加以驯化的挪威大鼠,在自然界是一种有等级制度的社会性动物,虽然一群个体能共享摄食区域,但每个成年个体都会有自己的巢域、有很强的领地保护意识。在自然界里,此物种成年个体之间就存在半游戏性质的打斗行为,当空间过于狭小、巢域彼此重叠的时候,这种打斗很容易演变成攻击行为。过高的种群密度还会导致发情期雌鼠被过多的雄鼠包围而难以维生,进而导致怀孕率降低和后代养育难度上升[4]

基于老鼠对人口密度与社会崩溃的关系进行的论述在 1975 年被其它实验认定为并不适用于人类[5]

  • 心理学家 Jonathan Freedman 招募了来自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志愿者,进行了一系列测量人口密度对人类行为影响的实验,检测了精神压力、心理不适、侵略性、竞争和普遍的不愉快感,最终宣布并未发现任何负面影响。
  • Freedman 指出,在 Calhoun 的实验中,主要影响因素不是“人口”密度,而是超过必需水平且无法避免的过度的社会互动,这导致大量的老鼠精神失常。跟发疯老鼠保持距离的少数老鼠其实过着相当正常的生活,但无法翻越它们去求偶。
  • 其他学者认为文化、教养在这方面也有重大影响。
  • 另有一项研究比较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大学宿舍:一种在走廊里没有任何视觉障碍物,另一种简单地分割为一系列公共区域,居住在里面的人口密度相同。结果住在前者的大学生们认为环境拥挤,住在后者的大学生们则不觉得有问题。
  • 还有其他学者研究了老鼠在高密度下的激素分泌情况并和人类对比,发现二者差异甚大,人类行为对激素分泌的依赖性远低于啮齿类。
  • 更有学者研究了越南战争时人员高度密集的军队,发现人类士兵在战斗中承受的精神压力甚至可能低于在训练之中,而且一些精神压力大的士兵会随机地通过想法给自己减压,例如觉得自己在统计上应该早就被敌人打死了却没有死,拥有非凡的幸运。

而且,Calhoun 本人反对控制人口,他主张人类应该开拓空间、摆脱地球的限制。这意味着对此类实验进行的夸大解读被实验设计者本人所排斥。

参考

  1. ^ 人类会步入「25 号宇宙」中老鼠的结局吗? - 月上柳梢头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5213361/answer/1538002550
  2. ^ 意味着后面进行的是大规模近亲交配
  3. ^ 这启发了Robert C. O’Brien创作《Mrs. Frisby and the Rats of NIMH》:描写一群聪明的老鼠从实验环境里逃亡的儿童读物。
  4. ^ 本段引自 人类会步入「25 号宇宙」中老鼠的结局吗? - 刘镇锐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5213361/answer/1549911955
  5. ^ https://nihrecord.nih.gov/sites/recordNIH/files/pdf/2008/NIH-Record-2008-07-25.pdf

user avatar   warmw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费了一会儿工夫才想明白题主在问什么。

对于攀岩运动来说,超过90度的倒攀确实不好处理,但攀岩和攻城又是两码事。如果有人精通攀岩,那么放在历史上的攻防战里,他的活动方式应该是潜入,不是作为普通士兵参加强攻。假如我们把城墙修成超过90度角的悬崖,那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会塌。

好,我们按住牛爵爷的棺材盖子,硬把城墙砌成超过90度的斜坡,增加攀爬难度这个设定在实战当中也未必有看上去那么美,因为:

对面是要搭梯子的

用倒攀增加攀爬难度的意义不大,最大的用处是消除城下死角,人站在城头就可以对城脚的目标进行垂直打击,不过这样的功能显然不用大费周章把整座城都建成那么大的角度,只要让城头外飘就可以了,叫做突廊:

这个结构,在中国宋代的城墙上曾经昙花一现,详情大致可以参考骑砍火与剑里俄国城头常见的带棚回廊。明代技术退步又消失了,所以明末开封之战时,守城的明军不得不重新发明这个技术,造型也变成临时搭建、简单伸出城外的栈道类建筑,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完全没有被推广,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古城墙无一例外都没有这个构造。


@二不尚书范景文 主张,悬空突廊构造并非宋人专属,学术问题大可商榷,毕竟我读书少,但声称我对他剽窃或者斗兽棋就不知从何而来。可以肯定的是,在明朝末年的开封,这种技术属于有需求但尚未被采用的状态,否则张坚的悬楼不会被当成发明创造,也不会在城头大量搭建。

针对城头遭到火力压制以及城脚死角问题,戚继光发明了悬眼这一工事,在长城上的实际运用如下:

城垛下面的四条沟槽就是

不过这个结构并非处处都有。

开封
西安

西安城墙建于明初,当然是没有的,但清代建造的开封城墙也光溜溜的就不太好理解,考虑到开封城墙曾经被大规模修复,图中也明显有上下异色的现象,无法考证原先是否存在过悬眼。

沈阳城墙,悬眼清晰可见。




  

相关话题

  人类是不是已经开始行为沉沦了? 
  人类有能力破译并学会动物的「语言」吗? 
  人类为什么要学会站着? 
  超级灾害能毁灭人类文明吗? 
  如果全世界人团结起来,人类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 
  如果人类始终无法突破光速,有可能出现一个横跨多个恒星系的国家或组织吗? 
  为什么合成一个生命体如此困难?(选答:人类何时才能实现生命体的合成?)? 
  地球在全宇宙中只是沧海一粟,为何科学家都认为对人类而言的“极端环境”中一定没有生命体? 
  假如你是一艘载着人类最后希望飞船的船长,找到一颗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但上面已发展出文明,你会怎么做? 
  人类是不是已经开始行为沉沦了? 

前一个讨论
莫斯科地铁环线是否真是茶杯印?
下一个讨论
犹太人的几个派系到底是教派划分还是种族(来源地)划分啊?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