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问题有两个小问题需要分别讨论:
====================================
尽信书,不如无书。很多人读史态度有问题,所以会衍生各种其他问题……
这条记载是有问题的,司马光本人很迷信,相关知识也不够,他本人既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辨识此类错误。我不知道题主如何得知的所谓:
史料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资治通鉴》此条日蚀记录直接来源当为《汉书·文帝纪第四》
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
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三年冬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十一月丁卯晦,日有蚀之。
诏曰:“前日诏遣列侯之国,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遂免丞相勃,遣就国。
十二月,太尉颖阴侯灌婴为丞相。罢太尉官,属丞相。
并见于《五行志第七下》,且给出了宿度:
文帝二年十一月癸卯晦,日有食之,在婺女一度。
三年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在斗二十二度。
十一月丁卯晦,日有食之,在虚八度。
但是我们看《史记·孝文本纪》
九月,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
三年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
十一月,上曰:“前日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绛侯勃免丞相就国,以太尉颍阴侯婴为丞相。罢太尉官,属丞相。
四月,城阳王章薨。淮南王长与从者魏敬杀辟阳侯审食其。
并无记载十一月丁卯日蚀。
经天文学软件模拟,文帝前三年十月丁酉晦,公元前178年12月22日确实发生日蚀,西安见食0.40。天文模拟日在斗20度。五行志记载在斗23度校勘为斗22度。
文帝前三年十一月丁卯晦,公元前177年1月21日,无日食现象。日在虚7度。(参考刘次沅《诸史天象记录考证》)
一般认为,十一月丁卯日食为十月丁酉日食的衍误。也就是古人记录了十月晦有日食,抄录或者转录的时候十一月又记录了一次十月的日食。日食的日干支、日宿度,疑均为事后古人进行天文推演补上的数据。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汉武帝以前的日食记录相当不可靠。汉代早期日食记录失误之大,错误之多,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
我认为这个答概率并不好。至于多久一次也不太可靠。我先说一下日食的相关知识吧。
我们需要知道,日食是一种相当频繁的周期性天文现象。
我们先来看一个图:
因为月亮运行轨道和太阳运行轨道是有一个夹角的,所以不是每个朔日都可以看到日食,而是只有日月都在两个轨道交点附近的时候才会发生日食或者月食。
在一个黄道和白道的交点附近,太阳进入日食限的时间(
食季_百度百科)大概是36天。月亮绕一圈的时间平均29.53天,36天肯定是足够绕完一圈的——而且可能过日食限一次或者两次。
也就是说,一次日食食季至少会发生一次日食,至多可以发生两次日食。一个食季发生两次日食就是题主所说的连续两个月日食了。
那月食呢?那不好意思,一个月食食季只有24天,所以一个月食食季,至多只能发生一次月食,也可能不发生月食。所以总体来说,日食频率大大高于月食的。但是因为月食可见区域远远大于日食,所以针对在一个地点不动的观察者,可能月食更加常见一些。
还有一点,我们看太阳绕一圈(亦即地球公转一圈)会过两次黄道和白道的交点,实际上不是。因为太阳在转,黄道和白道的交点也会移动,每年约移动20度,交点的移动方向是与太阳沿黄道运行的方向相反的,所以太阳在连续两次通过同一交点的时间(食年)比公历年(近似的回归年)短不少。这就有意思了,因为这就意味着,只要赶的巧,太阳可以在一个公历年经历两次完整的食季和一次不完整的食季,或者两个不完整的食季和一个完整的食季。
正因如此,实际上一年最多可以发生多大七次日月食!也就是两次月食和五次日食或者三次月食和四次日食。
当然这很罕见。前者的一个例子是1935年
日食
月食
后者的例子是1917年和1982年。
日食
月食
前述数据来自:
NASA Eclipse Web Site而日月食总数最少的情况则是一年日月食总数只有两次,且均为日食。
========================================
跑题了,回到题主的问题,连续的日食发生概率:
我通过百度上面的21世纪日食表查得连续的日食在21世纪共有14对(表中日食总数为224次),概率约等于12.5%。数据来自:
21世纪日食列表14对连续发生的日食摘录如下:
同样方法搜索得网上1950年到2000年50年日食记录,共计得连续日食5对,日食总数113次。概率约为8.84%。数据来自:
百年日食表(1950-2050)5对连续日食摘录如下:
150年总的概率约为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