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国内作家在某些重大题材上集体失声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第1页

  

user avatar   liulangdeha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审批太难……

不是啥题材都能写的……

就算国家鼓励的现实题材,并且有主管部门牵头,也是有人写了,平安通过,有人就被突然叫停,并且没有理由……


user avatar   alivetomb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懂什么是“重大题材”。我比较喜欢看网文,特别是耽美网文,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

我的阅读经验来看,无论哪个类型的作品,都难以逃脱当下的和作者的个人价值观。现在是相对和平的商业社会,相应的价值观也会牢牢浸染作品,但国家没有重视和做好文艺宣传工作也是一个事实,现在,特别是影视作品,往往都是纯商业化的,缺乏价值观方面的审查,过于流于形式,以至于“神剧”频现,小言作品各种毁三观,处处见极品阴间事儿,甚至简单的人设、布景都严重脱离客观实际。这是资本利润最大化的具体体现,利润比率才是他们追求的,总价值特别是文化和社会价值只要不能换成货币的,都是他们不屑一顾的。

文学创作上也是一样的,为什么我沉溺于耽美文学了呢?因为它是国家一直不倡导甚至是禁止的,导致其中的作者大都无法通过作品营利,也就使得创作者有很高的为爱发电的比例,作品出来,天然没有铜臭味,就比较真实和高级。甚至,一个作品是为钱为销量写的,还是出于爱好写的,常常读一段就能觉察了。相比于通俗的可以正当商业化的作品,这些商业化困难的作品的含金量就高得多了。当然,现在网站签约作者后,也有非常多的本来用爱发电、认真创作的人开始给作品注水了,导致大纲是个好故事,过程写得繁花锦簇曲折漫长,看多了难免腻歪,跟又臭又长的那种也便没多大区别了。对这一类作者,我理解又怜悯,并衷心希望他们不要被商业化给毁掉——写多了废话,是会养成恶习的。

印象比较深的作品如《全职军医》,其中的价值观非常社会主义,故事也很宏大,个人觉得是可以算是重大题材的创作类型的。我看的是网络版而不是出书版,也无从比较二者的不同了。但读的时候,我直觉某些比较犀利的映射现实弊端的部分,肯定是无法正常出版的。

总体上说,个人感受是虽然有政治因素的影响,但资本的影响还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希望已经小康生活的作家们都多一点追求,高尚一些,不要甘心被资本支配,被出版商利诱和约束,用心搞些自由的创作,哪怕是短篇小品呢,群众是不会辜负真心的。


user avatar   qingzixy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家在重大题材上没有失声,只是,受到了官方在意识形态的引导和鼓励。

我相信这几年,国内大多数作家——包括严肃文学作家和通俗文学作家,听到最多的词,就是“现实主义题材”,官方的说法是,鼓励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参与社会重大事件、要“接地气”地为民众发声……

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方案,包括:1给钱,各省市文化部门都有相关资金,来鼓励“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只要选题通过。就给稿费,写出来没读者买单没关系,反正稿费已经有了。2给奖,各级别的“五个一工程奖”、“优秀文艺工作者”、各种文学类奖项,都优先考虑“现实主义题材”,如评奖的话,该类题材不能低于一定比例(至少五成,甚至七成)。

另外还有不少好处,就不细说了。

在这种多管齐下的努力下,成效也是很明显的,这几年,反映各种“重大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越来越多,医生、基建、工业、铁路等等题材的获奖作品非常多,我真不是唱反调,在这些方面,咱们国家的进步非常大,这其中也有很多作品,写的非常好,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命题作文。

作者写来就是为了评奖的,资料都是百度然后拼凑加洗稿,考虑的首先是姿势对不对,够不够声情并茂,有多少是内心有感而发?

——用文革时候张春桥的话来说,叫“主题先行”,评奖方面,写的好不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内容和思想是否正能量,政治是否正确。

在这些作品中,过程描写可以艰苦、曲折,但主题一定要积极向上,一定要正能量。不允许有任何不同的看法。

这其实是违反文学创作规律的……

小说,不是报告文学,一定要允许作家有自己的思想和对于一个事物不同方面的解读,甚至允许作者在一些问题上“唱反调”,这是共识,如果只允许写同一类题材,并且强行将一本老百姓不习惯看的书,说成“百姓喜闻乐见”,文学,还怎么发展?

而且如蛤蟆巨所言,即便你发自内心地想要歌颂,去写这种题材,你也有可能因为姿势不对,触犯了某个敏感因素,而被当成不和谐的作品然后把你作品给和谐了。

就说网文吧,很多人说网文非黄既暴,这种都是不看网文的,网文在很多方面的审核,而今比出版小说还要严格,我记得之前有坐着说话不腰疼的协会领导批评说,网络文学现实主义太少,总写幻想题材——这真的委屈啊,不是不想写,一个现实题材的网文,连地名都不给写,你敢现实吗?

网文需要一定监管,这我同意,例如炼铜、多P、妄议国政等等,如果没有监管制度,单纯靠业界良心,大概率会有很多这种,但监管,不是简单粗暴地制造一些屏蔽词和似是而非的规则,例如:

我的《茅山捉鬼人》,被强行改成《都市捉妖人》,因为茅山两个字涉及真实地名,鬼涉及封建迷信……

我书里主人公被人称为大法师,结果显示出来,全是**师……

其实哪怕这样,我都能接受……你至少告诉我什么不能写了,我最多虚构一个名字好了,但很多时候,它没有标准,你压根不知道哪里违禁啊。

黑夜总会过去,水乳交融,十之八九,这些还算容易理解的,有时候你一章被封,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去找问题出在哪里。

用韩寒早年说过的一句话:人家写歌是1234567,我们只有后面三个,少拉稀,那用少拉稀能不能创作出好作品呢,其实也能。

于是当你吐槽音符太少的时候,别人就会说,你看,人家用少拉稀不也写出好东西了吗,你写不出,是水平不行,跟监管没关系。

嗯。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发个帖,知道为啥没了吗?哪个词出问题了?哪些方向不能碰?你觉得你还挺正能量的,但别人品出点你都没想到的呢?---- 发个帖也就几分钟,写部小说半年一年,然后,出版社告诉你:“出不了了,别问谁,为啥,我们也难。”你钱多,时间多,拿自己开心?


user avatar   kai-chang-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现代文学的起源说起。

卡夫卡算是现代文学头一人,他跟之前的作家很不一样。过去作家可以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比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可以算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神曲》是中世纪的百科全书,《巴黎圣母院》恨不得装下整座城市,《双城记》一开头就摆出打算描写整个时代的架势:

那是最昌明的时世,那是最衰微的时世……

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时是怎么开始的呢: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个不同。奥勃朗斯基家里一片混乱……

这些作家在讲述自己故事的时候,有一种毋庸置疑的确信。他们相信自己是某问题的专家,是民众的导师,他们对自己要讲述的东西、要描绘的世道无比确定,坚信自己发现了某种值得分享的真理。

再看看卡夫卡是什么样子呢?

他看起来弱小,畏葸,游移,思虑过重。

不光无法给别人一个确定的回答,自己的生活都一塌糊涂。

《城堡》的开篇,充满克苏鲁的味道,主人公命运未知,被无情地甩进一个强悍、陌生、坚硬、极不友好的世界里:

K到达时天色已晚。村子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城堡山踪影皆无,雾霭和夜色笼罩住它,也没有一丝灯光显示出这座大城堡来。

托尔斯泰是巨人,生命力旺盛,昂扬勃发,文字里显出一种明朗而多欲的气质。

而关于卡夫卡最经典的画像则是一位连名字都是代号的、习惯于躲在洞穴里进行近乎病态遐想的死宅。卡夫卡自己就塑造过穴居人式的文学形象,另外如果你觉得卡夫卡晦涩,可以读一下安部公房的《砂女》,也是这一类的人物。

这种强烈的差异对照,并非无关宏旨,而是有着一种关乎现代文学气质的东西。

那就是:现代文学跟过去的作品不同,它迎来了自身的一种划时代的变革,其意义不亚于相对论之于物理学。

过去文学关心外部世界,现代之后的文学却是极度关心个体体验,内在的潜流的东西。这种体验经常是纵深的、边缘的,未必共通的,猎奇异样的,有时近乎是病态的。

这种写作,可以用庄子的两句话描绘: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进一步解释,某个题材之所以“重大”,不是因为它隶属于某种重大叙事,而是它对作者个体而言极端重要。它是作者个体视角所照出来的“大”,而作者经常是敏感的,病态的,无所适从的,这种不安感恰恰促使其更敏锐地感知自己所要描绘的题材。

现代文学的万神殿里供奉的并不是那种对万事都能给出答案的人,恰恰是连自身的存在都成问题的人。是病人。

他们通过意识到自身存在的怪异,进而发现整个世界的陌生。

这一点只需要在现代文学的前声——陀思妥耶夫斯基“宗教大法官”一节里面就能看出端倪。

中国的现当代文学起步很晚,但起点非常高,那就是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诞生的背景是文学革命,是文学也是启蒙,但单纯就文学论它也不俗。它本身的特质极为先锋:

因狂人也恰恰正是生活于梦魇之中、发现这个世界陌生的可怜鬼。

这一点上,鲁迅和卡夫卡诸人的体验、写作有颇多近似之处。

鲁迅其实也是病人。是个多疑者,不安的人,虚无主义者,尼采的拥趸。

而作品其间的含义,或者说狂人所存活其中的世界背景,也绝非简简单单一个“封建社会”所能概括。那种怪异感,特别是“熟悉里发见的陌生”,甚至直到今天都没有消退: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当然,起点高并不代表就一路高开高走,后面的发展历程其实有点急转直下的意思。

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再到一种宣传媒介,在那时倒确实触及了某些旁观者以为的“重大题材”,但就文学本身品质而言却乏善可陈,不过是命题作文罢了。

陈寅恪著《元白诗笺证稿》,谓“自贞元以后,尤欲以文治粉饰苟安之政局”。规定好重大题材,写出来未必是重要作品,倒经常是遵命文学。

更遑论率先规定好哪些是人民、哪些形象应该怎样、故事应该如何发展了。

这种规定不仅不能助人升级大脑,把甲改造成乙,也丝毫无异于文学本身的跃进。

再说当代的作品。

每个作家都会有自己比较关切的题材。关注现实并通过个人写作回应现实,这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创作机制。只不过究竟怎么样的题材算是“重大”,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其中有一部分“重大题材”,是我们能发现、而作家们也同样以为重大的。

即便如此,他也未必能给出一个令你心安理得的正确答案——正如前面所说,现代文学的万神殿里,坐落的都是卡夫卡这样的病人,而不是哲人、导师、无所不知的通达之士。

他们是以病态而敏锐的直觉发现世界的怪异的,却并不是给受无间苦的世人开药方的。有时甚至恰恰相反,他们彷佛反而觉得普通人活得太心安理得了,以至于非制造点不适不可,提醒读者索多玛已经没有义人了。譬如纳博科夫经常关注的道德问题的“戏剧性”,讲出来的时候经常是令人不安的,乃至于极度不适的。

说具体的当代作家。

比如说改开历程,这应该算是一个比较重大的题材了吧?

阎连科就有过相关的创作。比如他写过这么一个故事,某村子的创富历程中,曾涌现过这么一对男女,带领其他人一起走向富裕。男的发现经过村子的火车可以创造大额财富,就带领村民靠铁路吃铁路,在火车经过时偷货。女的发现去城里从事XX服务很挣钱,就带着小姐妹到城里卖X。男女代表不同家族,通过自己的方式傍上外部高发展的大潮,让乡亲们享受财富增长的同时也巩固了自己家族在村子里的地位。与此同时,这个创富过程也伴随着光怪陆离的堕落和沉沦。

如何评价阎连科的《炸裂志》?

这算不算是重大题材呢?毫无疑问算是。但你绝对不能指望从中捕捉到礼赞,或者类似的东西。他觉得具有戏剧性的东西,值得倾注心力的东西,并不是大时代的辉煌,而是个体内心、或者说安放思想之处所发生的异化。对这种异化,个体不仅无力抵抗,甚至无处可躲,而只能随之失智。现代作家很少有发自肺腑地赞美什么东西,或者从某种宗教、宏大叙事里获得平静、慰藉,他们经常是不安的,远比普通人为甚。

阎连科描绘过一种景象,大意是说某个村子里,人的血液像水管里的水一样,经由管道流向一个地方,一打开水龙头就可以流出来。后面他确实写出了类似的故事,荒诞吗?非常荒诞。真实吗?无比真实。

而且世界上确实有一个村庄,人靠血液为生,乃至于完成财富原始积累,修建起了房子,并最终受到了咒诅。

那种故事真实得令人难以直视,以至于唯有在荒诞的语境里,才能曲折地被讲述。

并且一出口就是错。

到这个时候,确实可以算是失声了。

在过去急剧变化的几十年中,人追着时代跑,眼界和心灵受到严重的震荡,其间也涌现出不少相关作品。或者通过勾勒村镇传奇反映权力交替、创富神话(李佩甫《羊的门》),或者通过独特视角见证市井心酸、炎凉百态(毕飞宇《推拿》),又或者重新勾勒父祖传奇、进行文化寻根(莫言《红高粱》),乃至于像林白、马原这样,跑到边陲世界,探索边缘心灵。这些作品,可能很多读者听都没听过,听说了也不定能打开,打开后也会觉得读得很累。

只有极少一部分,比如说像余华的作品,能够给普通读者也带来一种阅读快感,让你巴适地消化一些看起来有点深刻、又好像难以尽言的思想。

我很喜欢《活着》里的一个段落:

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富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

它平易又深刻,又无情又温情,令人想起老子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余华的人物经常非常抗造,橡皮人一般,渡尽劫波。但并不因此而麻木,他们又常常是珍惜自己的。道是无情却有情。

这让他的作品又好读又新鲜。

当然,当代文学的发展也并不是千篇一律的,甚至不是同步的。文坛的评价体系、作家的受教育影响,还是会规训很多人从事于非常规范的现实主义式的创作,比如鼓励他们去找一些大题材,找“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写那种很有跨度、看起来很“厚重”的故事。很多拿了茅盾文学奖作品就是这样,具体书单,自己对着奖项一百度就知道了。

另外提醒一点:如果要找的是不那么主流的作品,兴许不好找,但要找一些反映主流价值观的作品,不管文学还是电影、电视剧,其实都不难找。

因为我们经常实在是太主流了。


user avatar   UMingG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名1919席卷美国的猩红之夏。

图示是一名被处以私刑的黑人,他的尸体正在歧视的火焰中毕剥作响。

迫害黑人似乎并不那么残暴,但是这是发生在黑人解放后将近六十年之后的全国性迫害热潮。其残暴不仅仅在于对黑人的残暴迫害,更是对民主,对法治,对平等,甚至对人理的残忍暴凌。所谓的政治精英与民主卫士,正是迫害的最大推手。

不知道美国有什么脸面去说民主与平等。

(给文章点赞时麻烦给这个回答也点个赞同吧,如果能点个关注就更好了。祝各位新春快乐。)

哦,还有美国人在瘟疫时期的鬼才操作

外加一个加拿大的

那些评论烦死了!之前因为评论还被知乎制裁了,现在评论区封闭!


user avatar   xiao-xiao-yi-98-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难怪这个上古文明衰亡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win10自从微软内部进行了改革(比如最致命的大量使用自动化调试、撤掉测试团队)之后确实不行

(虽然题主在问题描述里有说抛开陈年旧账,但win10这么多问题必须从以前版本算起)

win10主要是从最近的新版本(时间估计得追溯到1803开始)开始就越来越差了(win10老版就没太多问题,但小bug也存在),不止1803,1803以前的也明显多多少少有点问题,而且不如win7的不止兼容性,是全方位的不如,比如:

1.bug频繁且越更新越多

先不说那些大bug比如内存泄漏、蓝屏、数据丢失等情况了,就说说小bug吧,从18年某次更新的幽灵补丁导致性能下降,到频繁卡死、右键菜单无响应等,还有更扯的,不知道是哪个版本的win10睡眠会导致无法唤醒(真·睡死)

而以上这些bug,win7有吗?你见过win7哪次睡眠能够睡死的?你见过win7刚发售就出现这么多bug?Vista都没敢这么夸张

我曾经在2004版本遇到过一个小bug和一个大bug,注册表会莫名其妙多出一个ms-settings导致右键菜单点击设置后会直接闪退,而且过一段时间就会出来,结果在所在注册表项里随便设置了一下就出现了开始按钮打开报错或无响应以及一些内置应用无法打开的情况,具体可看我的提问:

2.游戏性能下降

曾经在知乎上看过一篇回答,此人反映称CPU睿频越更新越低,当时这篇回答直接震撼到我了,果断放弃了更新新版win10的念想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win10,毕竟游戏优化就那样

在YouTube上看过一个三年前的视频,那个视频里面,新游戏帧数要比win7高一点,老游戏win7比win10高一点

但是win10臃肿的功能(比如那个不装录制软件才用的win+G的那个工具栏)确实会导致游戏性能下降

3.臃肿的应用导致电脑卡顿

微软差不多在最近几年开始走上了流氓路线,国内有的(捆绑软件、推送应用等等),微软样样学得精通,而由于有些升级win10的是低配机(win10其实低配机也带的起来的,我G4400双核+4G内存就很少卡过),所以他们的电脑也因为一些实在没太大必要的功能导致电脑极其的卡顿

而且,微软的win10有些功能和服务由于其本身缺陷或太过落后了的原因,比如导致电脑卡顿最臭名昭著的Sysmain(之前叫superfetch)服务,其功能介绍提到了“可以改善一段时间内的电脑性能”,但实际上开了会导致硬盘占用升高从而卡顿,在Vista和win7时代倒是比较老实,但后来随着用户电脑配置的不断提高,这些功能也没什么作用了

4.微软内部管理问题

微软在win10期间撤掉了测试团队,大量使用全自动化的测试团队来调试,导致debug效率变差,因此用户三天两头甚至是刚安装完系统遇见bug简直是家常便饭,什么右键卡顿、打字卡顿、浏览器兼容性差

结果导致win10用户体验直线下降,而且在2021年更是越来越差

5.微软流氓的更新策略

硬件升级搞垄断(11代Intel处理器要求系统至少是win10 1803以后),运行库搞垄断(.NET不同版本只能安装不同的.Net版本,比如21H1就可以安装4.8,而有一些软件则需要这些,这也就导致需要该软件的用户必须更新到指定版本或更新才可以安装)

win10微软还实行强制更新的政策,而且更新服务关了还会自动开启,根本就不能阻止系统更新,有时玩着游戏还没设置好就提示好重启了,特别烦人(不要跟我说什么专注助手什么的,我要是不知道我会写这篇回答么?)

而win7则从来没搞更新垄断(win7没有SP1也能打开大部分程序,2代酷睿也没有要求要win7 SP1以后),也没有烦人的强制自动更新,就算更了也不会打扰你,可以说win7要比win10友好的多

最后,我希望微软能够越来越好,但不是钱袋越来越鼓,而是能够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有时我觉得win11的发布可能是微软为自保而想出的方案吧


user avatar   jia-ming-zi-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峡

有了它很多长江生物灭绝了或正在灭绝。




  

相关话题

  想当个网络作家,有人可以鼓励一下我吗? 
  米兰·昆德拉很少提及自己年轻时的爵士乐手经历,是否因为他当年并非一个出色的爵士乐手?不是的话原因何在?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任上海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你对他有哪些印象? 
  为什么大部分网络作家挣不了多少钱,还那么多人去当网络作家? 
  如果一个作者人品很差,但他的文写的很好,你还会看吗? 
  我这种水平可以成为职业作家吗? 
  文学爱好者和纯文学作家文字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完结人生第一本小说时的感觉是怎样的? 
  为什么说余光中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作家? 
  让莫言,余华,贾平凹,北岛去参加高考,语文有可能低于130分吗?哪些题可能答错或者低分?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历史上广袤的西域会成为中国的版图,而东南亚却没有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下一个讨论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2016届高晨曦现状如何?





© 2024-06-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