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历史上广袤的西域会成为中国的版图,而东南亚却没有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第1页

     

user avatar   581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事实上如果没有清朝消灭准噶尔部,新疆会不会归属中国都难说。

首先就要确定,中国的基本盘是关内十八省,其余土地从小农经济的国力现实和小农思维来看都是不必要的。

之所以要出击吞并,往往只有一个理由,就是安全。晚唐以前大一统王朝要拿下西域的理由主要就一个,就是游牧民族聚居在中西部。

西汉出使西域的初始原因很单纯,不是什么贸易,就是为了战略迂回偷家合击,这才有亡我祁连山那句话。

中唐时期出现了一个奇特的转折点,就是中西部游牧民族衰落,中东部游牧民族崛起,中原王朝防御重心逐步迁往东部。

所以从唐朝开始就会发现有能力的中原王朝在东北领土会延伸的非常长到奴儿干都司,之前也就是控制辽东,最多深入点朝鲜半岛。

谁知道清朝新疆出了个枭雄葛二蛋,而且准噶尔部枭雄辈出,给中原王朝吞新疆提供了了理由。同时清朝没有像唐朝一样两线作战,沙俄也快速解决,使清朝能集中精力收复西部。

不吞东南亚也很简单,有答案说到疟疾之类,这是很重要的理由。还有一个重要理由我以前多次提过,就是对中外两国来说,交通太过不便。

相当于诸葛亮六出祁山的难度,而且比诸葛亮北伐还变态,山上到处都是碉堡。看看万历征贵州和乾隆征大小金川有多难就知道了,乾隆打缅甸难,缅甸反攻也很难。

从东南亚地形来看,最适合的打法就是海军登陆。现实是就算明朝是短暂的海军强国,也打下过越南,结果是靠农业税难以支撑放弃了。


user avatar   yu-san-97-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里要普及一个知识点:新疆是最早汉化的地方,新疆的汉化和朝鲜,越南的汉化是在同一个时间上开始的。也就是汉武帝那个时代开始,持续了一千多年。

自从十年前,「东亚文化圈」的概念在中国普及开来后,很多国人就把东亚文化圈或者说汉文化圈当成一种静态的东西。这种观点当然是非常肤浅的,好像数千年来,除了汉人以外,其余的成员从来只有日本人韩国人和越南人。汉文化在历史上所覆盖过的土地,也只在汉地的东南区域。

这完完全全是扯淡的。首先,这个文化圈是流动的。比如说,在宋朝的时候,西夏人就是汉文化圈的一个成员,当然后来西夏人和女真人,契丹人都消失了。但是新的成员不断产生,像琉球人,就在明初的时候成为了这个文化圈的新成员,后来由胡里改人演变而来的满人通过征服的方式,也加入了这个文化圈,所以说「东亚文化圈」是不断流动的。

而新疆受汉文化影响,超过一千多年。在宋朝之前的新疆居民,在语言上说印欧语,在人种上都是高加索人种,而且是「黄发绿眼」或者「红发青眼」的高加索人种,他们是上古印欧人迁移最东边的一支。根据今天的考古结果,他们在体貌特征上接近西欧的凯尔特人(爱尔兰人/苏格兰人)。这些塔里木盆地的白人国家受到中国很深的影响。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来,这片城邦(西域三十六国)就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汉朝,魏朝,晋朝,唐朝,中国人都对新疆的西域三十六国(楼兰,龟兹,于阗,疏勒,等)实行了羁縻统治。因为中国是征服者,而当地的白人土著是被征服者,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就像高地的水自然会向低地流。晋朝时法显和尚去印度取经,他路过西域时就在他的游记里写道,这些西域人虽然红发蓝眼,说的是和汉人不一样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衣服和我们汉人的衣服几乎一样。他们的建筑也和我们汉人的建筑一样。

而且你从钱币上就可以看出来,这个是最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2世纪上半叶至10世纪之间新疆地区的钱币都是方孔钱币,这种方孔钱币就是模仿中国的货币样式。比如龟兹王国,该国历来流通的钱币都是中国式方孔铜币,流通最广的龟兹钱币可以说完全是仿汉五铢或者曹魏五铢而铸的。

我们知道,在南北朝晚期~隋唐的时候,汉地四周的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上层主动改汉姓,起汉名的情况。比如在南北朝时,百济的国王还叫「扶余斯摩」,「扶余摩牟」。但到了隋唐,百济王的名字就变成了「扶余璋」,「扶余义慈」。在南北朝时,新罗王的姓名是「慈悲麻立干」,「炤知麻立干」。到了隋唐,新罗王的姓名就变成了「金原宗」,「金春秋」。

而新疆的这些国家,他们也是一样的,于阗王本来的姓名是「散瞿罗摩」,「舍都罗」,但在南北朝时期变成了「尉迟璥」,「尉迟眺」。龟兹王在唐玄宗的年代,都叫什么名字呢? 「白孝节」,这位名叫白孝节的龟兹王,他的王弟叫「白孝德」。疏勒王到了唐朝,名字也变成了「裴安定」,「裴国良」。

当然这些白人国家后来突厥化了,什么是突厥化?就是他们被黄种人的突厥人征服了。然后在人种上从纯白人变为黄白混血,在文化上从汉文化和佛教信仰变成突厥-波斯文化和伊斯兰教信仰,所以这片地区的汉化底蕴就一度断绝了。直到近代乾隆灭准格尔,左宗棠建新疆省,以及如今新疆自治省,该地才重新汉化。但新疆受汉文化影响,显然比日本都更早。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大清自有国情在此。

准噶尔统一蒙古的努力威胁满蒙联盟,满蒙联盟是大清基石,大清与准噶尔之间可谓不共戴天你死我活。而蒙古信喇嘛教,因此无论是准噶尔还是清朝,必须控制黄教教廷方能统帅蒙古。准噶尔到拉萨,无论走青藏还是新藏,都要经过南疆。由于准噶尔与清朝争夺青藏时控制了南疆,清朝平准时就顺便把南疆收了。

元朝之后,西域在经济上是没价值的。也就是大清有特殊国情在此,才收了西域。

其实如果近代没来的话,东南亚迟早是中国的,西域可说不定,很可能在改朝换代后又丢掉的。西域在地缘上跟中亚一个系统,与中原的交通远不如与中亚的交通方便。地理阻碍明显,文化渗透和转化很难。而且南疆塔里木河流域是中亚诸板块中最弱的一个板块。即使实现了中原化,一旦离开中原的支持,在中国乱世之时也很难在中亚地区生存。


user avatar   da-wu-dao-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西域不等于新疆!不等于新疆!不等于新疆!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西域”这一概念从本意上是指“玉门关”以西的广大土地,不但包括现在的新疆,尤其是塔里木盆地,还包括了新疆以西的西亚、中亚、南亚等土地。如《后汉书》西域传就载了西亚的大秦、南亚的天竺、中亚的安息、大月氏等主要国家。现存最晚的西域传记,也就是《明史》西域传收录更杂,从毫无疑问为明朝直辖领土的“西番诸卫”到撒马尔罕(通常称为帖木儿帝国)、尼八剌(尼泊尔)等遥远外国都有收录。所以“西域成为中国版图”并不完全是事实,否则中亚五国、阿富汗、伊朗乃至巴基斯坦、印度、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等一堆国家都会来抗议的。


先说新疆:从西汉到盛唐,中国断断续续对新疆进行了近800年的统治,而唐朝更是以设三州四镇把中原王朝对新疆的统治力度推向了一个巅峰。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我们也知道了——

吐鲁番唐代文物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756年,哥舒翰所率之唐军败于叛军,两京失陷。同年西域唐军被陆续调回参战。

763年,吐蕃尽陷兰、廓、河、都、洮、岷、秦、成、渭等州,唐朝同西域交通几乎断绝。

768年,西域守军同朝廷恢复联系。

786年,沙州陷于吐蕃,河西走廊彻底沦陷。

790年,吐蕃陷庭州。

791年,回鹘陷西州。

至此,唐朝在西域的存在被彻底一笔勾销。在那之后,虽然元朝在吐鲁番地区有分封,被谭其骧把这些地方画成元朝领土,明朝在哈密地区也一度有过羁縻性质的哈密卫,甚至宋朝也疑似有延伸到新疆的陇右都护府(大部分人不认可),但中原王朝真正意义上再度统治大部分新疆,要到了清中期的1759年。继4年前清朝彻底消灭大敌准噶尔之后,清朝又在这一年彻底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并在3年后设置伊犁将军,正式建立起对新疆的统治体系。算起来从唐到清,新疆已经脱离中原王朝统治近千年。

这一千年里先后发生了两件大事,使得中原王朝对新疆的兴趣大大下降。

第一件事被很多人所关注(以及扼腕或是愤恨),就是新疆的伊斯兰化。10世纪时喀喇汗王朝的萨图克·博格拉汗皈依伊斯兰教,他最终葬在新疆阿图什,是新疆伊斯兰化之始。喀喇汗王朝此后又攻克了疏勒,并在11世纪初消灭了著名佛国于阗,使塔里木盆地西部基本伊斯兰化。在宋史中记载了可能来自喀喇汗王朝的使节,透露了他们使用伊斯兰姓名的可能性:

萨图克汗的陵墓

(元丰)四年,遣部领阿辛上表称"于阗国偻罗有福力量知文法黑汗王,书与东方日出处大世界田地主汉家阿舅大官家",大略云路远倾心相向,前三遣使入贡未回,重复数百言。董毡使导至熙州,译其辞以闻。诏前三辈使人皆已朝见,锡赉遣发,赐敕书谕之。神宗尝问其使去国岁月,所经何国及有无钞略。对曰:"去国四年,道涂居其半,历黄头回纥、青唐,惟惧契丹钞略耳。"因使之图上诸国距汉境远近,为书以授李宪。八年九月,遣使入贡,使者为神宗饭僧追福。赐钱百万,还其所贡师子。

  元祐中,以其使至无时,令熙河间岁一听至阙。八年,请讨夏国,不许。

  绍圣中,其王阿勿都董娥密竭笃又言,缅药家作过,别无报效,已遣兵攻甘、沙、肃三州。诏厚答其意。知秦州游师雄言:"于阗、大食、拂菻等国贡奉,般次踵至,有司惮于供赉,抑留边方,限二岁一进。外夷慕义,万里而至,此非所以来远人也。"从之。自是讫于宣和,朝享不绝。

根据钱伯泉先生研究,“阿辛”、“阿勿都”、“密竭笃”都是伊斯兰式姓名,可见这时伊斯兰教在新疆西部的“于阗”地区已经有相当影响。

虽然东天山高昌地区的佛教持续时间较长,但塔里木盆地东缘就没那么乐观了,这里的佛教存续情况很模糊,但依13世纪丘处机所言,昌八剌(昌吉)以西便是伊斯兰教天下了:

又历二城,重九曰,至回纥昌八剌城。其王畏午儿与镇海有旧,率众部族及回纥僧皆远迎。既入,斋于台上,洎其夫人劝蒲萄酒,且献西瓜,其重及秤;甘瓜如枕许,其香味盖中国未有也,园蔬同中区。

有僧来侍坐,使译者问:“看何经典?”僧云:“剃度受戒,礼佛为师”。盖此以东昔属唐,故西去无僧、道,回纥但礼西方耳。

14世纪中叶,察合台汗国的秃黑鲁帖木儿皈依伊斯兰教,西域伊斯兰化速度加快,但佛教传统深厚的吐鲁番地区,佛教至少残留到永乐年间。到了15世纪下半叶,塔里木和东天山最终还是完全伊斯兰化了。之后卫拉特蒙古人把藏传佛教带入北疆,但最终准噶尔被清朝灭亡,卫拉特人损失惨重,信仰伊斯兰教的哈萨克人反而大量迁入北疆,整个新疆的伊斯兰化最终完成。面对同中原地区格格不入的伊斯兰信仰,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态度自然远不如丝路佛教鼎盛时期那么上心了。

第二件事情不那么被人所关注,就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主干道从新疆-中亚线移动为蒙古-西伯利亚线。这一转移起始于元,发展于明,最终完成于清,而商路上的主要贸易品也从丝绸变成茶叶。

蒙古-西伯利亚线成了新的主干道

13世纪时,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西征征服今日俄罗斯和中亚一部,建立金帐汗国,其统治中心在里海西北的拔都萨莱。元朝建立后金帐汗国仍然奉元朝为宗主,被元朝皇帝封为宁肃王,在山西平阳还拥有份地,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虽然不算得特别密切但也有一定的规模。由于此时新疆大部和中亚东部属于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同元朝的交往主要走的是从伏尔加河流域,经中亚西部的玉龙杰赤,穿越哈萨克草原南部,经过新疆北部的阿立麻里进入元朝的路线,这一点在巴斯喀尔、马黎诺里等传教士的记载中都有提及。虽然这一商路仍然有相当部分经过中亚,甚至于仍然以甘州(即张掖)为东方中转站,但已经开始绕开中亚绿洲和塔里木盆地等传统贸易节点了。

14世纪下半叶,明朝兴起,退回草原的北元很快陷入四分五裂地步,在欧亚大陆西侧,莫斯科公国也摆脱金帐汗国控制,金帐汗国也陷入分裂,这使得这条联系东欧和中国的草原之路一度衰落。相反,此时控制新疆大部和中亚东部的察合台汗国则处境较好,中亚绿洲之路在15世纪又有所复兴,布哈拉、撒马尔罕以及吐鲁番的商人成为东西贸易的主力,赵世瑜就指出:

在这一时期,河中地区,特别是以布哈拉为中心,与中国一直有着贸易往来。在中国的文献中,关于吐鲁番布哈拉商人或撒马尔罕商人的记载很多。布哈拉商人因同时与波斯、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进行贸易,从而成为中国与西方陆路贸易的中间商。

(中略)

在以布哈拉为贸易枢纽的中亚贸易中,中国、印度及中亚地区的棉花、丝绸、丝、棉织品,突厥的马,俄国的锅、盘,撒马尔罕的纸张,中国的珍珠等各种物品充斥于市场。虽然没有很多15—16世纪的统计资料,但17世纪中期的一些记录也能说明这一时期的贸易规模。1655-1656年,俄国西伯利亚的托博尔斯克海关申报进口的布哈拉丝织品“撒答剌欺”(sandanichi)每年的最高额为8 080匹;1619年,一个布哈拉商人一次运到喀山1 294匹“撒答剌欺”、223匹其他棉布、300个腰带、70米印花布、4.5公斤丝绸、几件衬衫和13块羊皮。在同一时期,布哈拉商人也垄断了波斯和俄国的中国大黄贸易,1653年,一个商人就运到托木斯克671公斤大黄。在16世纪及至17世纪末,布哈拉商人都一直是哈萨克人、加尔梅克人以及喀什噶尔汗国下各族的中间商,这里的加尔梅克,就是明朝文献中的瓦剌。虽然缺乏资料,但我们还是可以推测,16世纪前后中国通过中亚地区的陆路贸易是有一定规模的。

在16至17世纪,欧亚内陆又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使得陆上丝绸之路主线转移的进程大大加快,而塔里木地区的重要性则明显下降:

在东端,达延汗复兴黄金家族,重新统一蒙古高原,并向新疆、青海几次西征,其后代阿勒坦汗更是通过吸纳汉人逐渐转入定居,在板升营建了宏大的城市。曾经主导蒙古高原的卫拉特(瓦剌)则往西迁徙,进入今日北疆地区。

在西端,更具有世界意义的变动发生了:莫斯科大公国四处扩张,消灭了金帐汗国的各个后继者,其统治者伊凡也改称沙皇。1581年,沙俄冒险家叶尔马克越过乌拉尔山进入西伯利亚汗国,开启了沙俄征服西伯利亚的步伐,此后沙俄又兴建了托木斯克、托博尔斯克、图鲁汉斯克等一系列要塞,到17世纪初基本上确立了对鄂毕河和叶尼塞河流域的控制。

当沙俄在鄂毕河和叶尼塞河流域站稳脚跟后,他们也开始尝试同中国建立联系。1616年,彼得罗夫和丘缅涅茨的使团同卫拉特和喀尔喀蒙古建立联系,并打通了通过鄂毕河和叶尼塞河源头进入蒙古高原的路线。1618年,佩特林从托木斯克出发,经阿巴坎河、乌布苏湖进入蒙古地区,跨过沙漠来到漠南蒙古的板升地区,向东从张家口进入明朝境内,完成了中俄之间首次往来。到了清朝时期,随着清朝和沙俄分别统一了蒙古各部和西伯利亚地区,中俄政治往来进一步密切,蒙古-西伯利亚商路也在18世纪最终成型。俄国人和各游牧民族对茶叶的需求则使得茶叶成为这一商路上最主要的商品。这条商路从北京或山西出发,经张家口进入蒙古地区,途径库伦等地,在恰克图进入俄国境内,再通过伊尔库茨克向西,最终达莫斯科。

相比传统的绿洲之路,这条更偏北的草原之路无需经过条件恶劣的雪山沙漠,考虑地表弧度后路线长度其实也更短,因而成为了东西方贸易的新主干道。而新疆,特别是南疆就几乎成了孤岛,在经济上同中原地区的往来也大不如前了。


历史上,清朝选择往西域方向用兵,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消灭准噶尔汗国。准噶尔人信仰藏传佛教,为了打通和西藏的联系,在1680年消灭了南疆的叶尔羌汗国,取得了对大部分新疆地区的控制权。同时准噶尔汗国意图挑战清朝对蒙古各部的宗主权,严重威胁了清朝统治根基。经过半个多世纪,历康雍乾三帝的持续战争,清朝借助准噶尔内部动乱在1755年将其消灭,但此时清朝也只控制了准噶尔的核心北疆地区,尚未进入南疆。此时清朝甚至仍有把大小和卓放回南疆统治当地穆斯林的想法,但1757年爆发的大小和卓叛乱迫使清朝打消这一念头,转而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通过军府制直接统治新疆。

这之后,新疆遭遇张格尔、阿古柏等几次大规模战乱,最危险时全疆几乎陷落,只剩哈密、塔城等少数据点仍为清朝控制。但新疆终究是在以左宗棠为首的大批将士浴血奋战之下得到收复,并于1884年建省,从此新疆一直都保留在中国领土内至今。

在清朝持续同准噶尔作战并最终消灭之的时候,东南亚则是另一番景象:

在中南半岛上:越南陷入南北分裂,北方政权进入越西北山区,南方政权更是彻底消灭占婆,在湄公河三角洲拓土。缅甸和暹罗各自先后建立新王朝,四处扩张,并消化了曾为明朝土司的缅北、泰北地区。不少华人迁入越南和暹罗,从事各种行业,但最终也只能陆续本土化。

在南洋群岛上:西班牙虽然面对荷兰、英国乃至郑氏的挑战,但仍然维持着对吕宋地区的殖民统治。菲律宾南部的苏禄在西班牙攻势下日益衰弱,但向清朝求援的请求被拒。荷兰以巴达维亚为立足点基本完成了对爪哇的殖民化,并开始向苏门答腊、苏拉威西等地扩张。只有原住民四分五裂,欧洲人涉足较少的婆罗洲,还有较为可观的华人势力存在。

而清朝也确实同缅甸和安南都有战争,对缅甸的战争取得了不少战术胜利,但未能收复被缅甸蚕食的三宣六慰地区。对安南的战争一度攻入安南国都,但还因为轻敌松懈被阮惠击败。清朝对南洋群岛地区则是完全弃之不顾,在统一台湾后也无意进一步进攻吕宋地区,对华人下南洋也是百般限制并将其当作弃民,故而清朝最终在无论中南半岛还是南洋群岛都毫无建树。


我在之前的回答讨论过,如果把满清换成汉人王朝,那么新疆和东南亚的命运就有可能完全不同,详见:



user avatar   si-ke-da-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乾隆等清朝帝王的地缘思想是基于民族与文化层面的。在这种思想层面下,中亚的各大势力都被纳入了帝国的秩序中:蒙古人必须被吞并,要么受统治,要么被铲除;俄国是可以清晰的划分边界友好相处的;中亚南部绿洲区以帕米尔为界,以东长期被准噶尔控制,又成为清军进军前哨站的地区而被纳入统治,以西未被准噶尔征服的河中三汗国则维持现状,尽管其中的撒马尔罕、费尔干纳、布哈拉等地更为富庶;与伊犁维持贸易的哈萨克也不是征服的对象。

归根结底,在17世纪初期,原本游牧于蒙古高原西部的卫拉特人崛起,最终控制天山南北建立强大的独立黄教蒙古国,使得其控制区被纳入到清军的政府目标中,而东南亚在战略中则并没有一席之地。以清朝入关不变来说,想让部分东南亚地区成为现代中国的一部分,大概得寄希望于出现一个比otl位面强大和稳定的多、控制了吕宋等地的明郑政权。

再往后就是英俄的博弈和李左辩论中左的胜利,以及苏俄与国府的利益交换了。


user avatar   wei-ling-zhen-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早在接受中国文明之前,东南亚就已经学习印度文明而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面更是直接成为了英法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一些研究明清历史的人,倾向于把中国分为东北、内地、藏区、蒙古和新疆五个地缘板块,但其实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临时情况。

内地板块西南部的苗疆地区,是经过了几百年,在明清最终才“内地”化的。东北是在清末民初逐渐“内地”化的,而这时,俄罗斯已经在黑龙江对岸的外东北建立了相对巩固的统治。而基本是在同一时间,俄罗斯在中亚、英法西荷葡在东南亚,都建立了类似的统治。

新疆则不然,与之相对的河西走廊很早就“内地”化了,这非常有利于新疆与内地的板块互动。而蒙古和藏区很长时间也都与内地共奉同一个朝廷。

此外,新疆与中亚之间有着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山脉的天然阻隔。

那么,背靠印度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东南亚,在苗疆长期阻隔与中国内地的联系情况下,当然不可能与新疆同日而语了。

或者我们反过来问:为什么历史上广阔的百越苗疆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而中亚却没有呢?


user avatar   extremex-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中国历史上中央政权主要分布在西安,洛阳,北京,这些地方离西北比离东南亚更近。如果中国历史上中央政权中心在广州,拿下东南亚还不是分分钟的事。秦末乱世,南北朝,五代十国,明朝早期,中央政权就是在南京,都得把越南收拾一顿。


user avatar   reseted15790918196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的回答被删了,我再发一篇吧。

本来我家乡没有外m古一样分裂,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家乡百姓对沙e与su联极度不信任,每次家乡面临分裂时百姓选择了支持国家,而反对分裂分子。在各族爱国人士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全民认同家乡属于国家,百姓等认同和自豪自己是这个国家的公民,认同这片土地和国家是祖国。却在fxs皇x眼里,这些都变成了我家乡族群武德不充沛、打不过大x民族的劣等性,他们嘲讽我家乡属于国家是族群的劣等,我家乡百姓不分离都变成了他嘲讽辱骂的借口。

当年百姓支持与贡献抗日战争,积极参与对印边疆保卫战和维护国家统一,可某些人却百般否认我家乡人民属于祖国,甚至否认我家乡百姓对抗日贡献。

反而,当年危害各族人民,出卖国家利益与主权,甚至试图割让国土分裂我家乡的军阀,仅仅因为屠害过我国族群,就被他们歌颂成千古英雄了。(评论区图2)

fxs皇x公开扬言不喜欢一国同胞的族群,而且淫荡的盯上了我们的女性,他扬言要像西方种族主义者一样改造血统与文化。一直使用歧视名称称呼我国族群,还把跨族婚姻污蔑成……。


那些如额敏和卓等支持国家统一的人物,被他们嘲讽诋毁成民族没有脊梁的表现,我家乡没有分裂独立在他们嘴里变成了族群的劣等性。

百姓被清朝统治和被封建反党派压迫,在他们嘴里变成了族群的劣等性。


而且这些fxs黄x准备让我们论文低人一等的贱民,被他们奴役与排斥。甚至我家乡族群世俗化不忌讳酒,他都攻击为“不正经”。


为了诋毁民族,他用歧视词汇“萨尔特”指代,诋毁中国族群的历史,解构民族组成,甚至他仿照“泛突厥”捏造出一个所谓的“萨尔特族”,把中亚民族与维吾尔族统一成一个民族。


维吾尔族勤劳工作,靠双手工作,他却攻击为“怂”。




你们还对那些fxs皇x抱有幻想?

我们百姓认同国家反对分裂,竟然被fxs皇汉如此恶毒言论所羞辱和嘲讽,为国为民贡献的先烈被他们如此诋毁与贬低。

醒醒吧


user avatar   feng-da-6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亏后继者的陪衬,让明都成为华夏的代名词了,如果不是反清复明的口号喊了两百多年,谁会在意明朝啊?


user avatar   tu-fang-jun-sui-s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种问题其实你不应该来这里问,因为知乎不是一个单纯的查询回复软件,其中各式各样派别的人都有,单纯回复你问题的人不会太多。你要想知道查查百度或者翻翻历史书就就可以了,要是你实在信不过这些东西,去博物馆看一下也行。要是你做了上述调查还是得不出结论,那你就看看别的民族的服饰,特别是他们的服饰发展史,看看他们以前穿的和今天穿的差距多大,看看他们今天穿的到底有几年历史,然后再对比一下汉族的,我相信你会得出正常正确的答案的。

————————————

另外我也说一句,任何民族在他没达到工业化阶段的时候,总会有一部分底层人穿不起能把全身盖满的衣服的,汉族有,和族有,韩族有,藏人有,蒙古人有,白人也有,但是如果有人拿这群人穿不起衣服来论证汉族或者其他民族所认同的民族服饰不存在,那么要么这个人没脑子,要么他蓄意为之。




     

相关话题

  我们常说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兵家必争之地”到底是怎样的? 
  为什么古代北伐对比南征来说很少成功? 
  为什么朱元璋要承认元朝是正统呢? 
  外国有多少个国家? 
  历史上有哪些「高瞻远瞩」的人物或事件? 
  中国高校有哪些有趣的历史? 
  如何评价桓温? 
  为什么密西西比河基本是各州的界河,而长江基本不在省界上? 
  为何有人说三亚景色不输泰国,中国游客却更爱去泰国? 
  我在非洲买块地捐给中国,中国是不是就跨亚非两大洲了?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俄罗斯的文学、数学、音乐都那么强,诞生了好多大牛?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国内作家在某些重大题材上集体失声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