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电视剧《大决战》? 第3页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贴一个观影顺序。

如何以电影的方式全景展示解放战争:《重庆谈判》->《巍巍昆仑》->《大转折(上)_鏖战鲁西南》->《大转折(下)_挺进大别山》->《大决战(一)_辽沈战役》->《大决战(二)_淮海战役》->《大决战(三)_平津战役》->《大进军_解放大西北》->《大进军_席卷大西南》->《大进军_大战宁沪杭》->《大进军_南线大追歼》->《风雨下钟山》->《开国大典》->《决战之后》。

不知道电视剧是不是按照这个顺序拍摄的。

继续补充神台词。

教员:60万对80万,这是一锅夹生饭,夹生就夹生,也要把它吃下去。

101:“问题是我准备了一桌饭,来了两桌客人,这个饭怎么吃?”

“我作如下部署调整:以四纵、十一纵加两个独立师,强化塔山防线;二、三、七、八、九五个纵队加六纵十七师,包打锦州;十纵加一个师,在黑山、大虎山一线阻击廖耀湘兵团;十二纵加十二个独立师围困长春;五纵、六纵两个师监视沈阳;一纵作总预备队。”

“总预备队不动。。”

给程子华发报:我不要他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

“白崇禧可以走,但他的四个师必须留下!”

刘帅:“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

总设计师:“不要说你们一个纵队,就算中野拼光了,其他各部队照样过长江,解放全中国。”

微操大师常凯申大队长:“80万对60万优势在我”。“我要把精力放在军事上面”。

佚名:“徐州是南京的大门,理应派一员虎将来守,如今却派了一只猪!”


user avatar   liu-cheng-zhe-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版大决战的几位导演和编剧:

导演:

总导演李俊,历任120师385旅宣传队宣传员、分队长、支部书记,决死九团炮兵连指导员,起义后的国民党38军17师宣传队指导员。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随该师转入陕南军区。1953年初,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新闻摄影总编室副主任。代表作《闪闪的红星》。

《辽沈战役》首席导演杨光远,1947年入伍,当过号兵,营部文书。1949年调任冀鲁豫军区文化部专职摄影。1952年到八一电影制片厂。代表作《血战台儿庄》。

《淮海战役》首席导演蔡继渭,1949年入伍,历任第三兵团军政大学宣传分队长,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影助理、副摄影师、摄影师、导演。代表作《闪闪的红星》。

《平津战役》首席导演韦廉,1969年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到部队锻炼。1973年,开始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故事片部工作。代表作《太行山上》。

编剧:

史超,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曾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秘书、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文艺新闻大队副大队长等职。建国后历任西南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武汉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政委。1959年任八一厂编剧。

王军,1946年入伍,当过电话兵、副指导员,因文艺汇演得奖被调到文工团当创作员,后被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任专业编剧。

李平分,1970年12月入伍,197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李平分同志入伍后,先后任陆军204师宣传队宣传员、陆军611团八连排长,八一电影制片厂故事片室编剧、文学资料部主任等职。


经评论提醒,补一下电影版《大决战》的顾问阵容:

张震,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解放战争期间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一兵团参谋长,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参加豫东、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

杨国宇,原中国海军副司令员,抗战胜利后,先后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军政处长、中原军区司令部交通处长,运输司令部副政委、第二野战军第11军参谋长。参加进军大别山、淮海、渡江、进军西南等战役。

苏静,开国中将,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兼情报处处长,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情报处处长、作战处处长兼情报处处长。参加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

叶子龙,毛泽东同志原秘书。1947年3月随毛泽东转战陕北,任中央纵队参谋长;1949年3月后,任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室主任、中共中央主席秘书、毛泽东办公室主任。

崔月梨,原卫生部长、党组书记。1943年3月被派往北平、天津地区从事地下党工作。任北平学生工作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职员工作委员会书记。1948年曾以中共代表的身份参与和平解放北平的工作。

陈荒煤,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

丁峤,原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解放战争期间担任华东野战军文工团第一团副团长。


user avatar   hui-sheng-j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要说高希希是憋着使坏,搞阴阳怪气那一套,那倒不至于。我不是辱他,他是真没这能耐。

高导主要格局就这样,有小聪明,没大本事,就会一招猪的战术,拍啥都这幅模样。只是放在《大决战》上,格外违和而已。

有小聪明,指高导会用一些小手段讨好观众,尤善于糊弄。可以看到新三国很多搞笑名场面,就是故意那么拍的,给大家图一乐,忽视他的硬伤。没大本事,指高导沉不下心,没有那种死磕精神,真的做一些艰难的考证和打磨,你可以看到《新三国》和《大决战》里面各种低级的文史错误,和自以为是的阴谋脑补。

对爱耍小聪明的人来说,考证打磨太笨,提升格局刷新自我又太难。可真要出好作品,就必须面对这种艰深的东西。堂皇正道,才是考验创作者真功夫的时候,偏偏《大决战》这个题材,就是要以正取胜,拼内力而不是找捷径。

大决战这么难搞的东西,只拍摄了六个月,光从制作周期上看,就是要找个快枪手抢活儿的。再去看看这几个编剧的履历,你更会发现很多神奇的烂作和迷之水平,根本不是能撑起这个题材的编剧。再加上一个喜欢抄捷径的高希希,明摆着就是蹭热度挣一笔,拍成这样不意外。

PS.有机会的话,年轻人还是要看一下电影版大决战。如果真没时间,嫌太长,可以去B站看UP主1900的大决战解说,做的很不错。


user avatar   liang-zi-33-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坦白地说,我之所以请各位先阅读别人的回答,就是要消除这里的紧张气氛,不必要,不必要嘛。(@顾祝同)

这部剧的前几集我的确是带着放大镜找缺点,结果一找一箩筐。最近我是拿着显微镜找优点,结果愣是没找到多少。就说高导强不强?

李宗仁与司徒雷登煮酒论英雄这段真是把我逗笑了。我觉得这段非常有创意,唯一的缺点就是司徒雷登这个中国通台词明显对的不太好,不应该总是摇头Idon`t think so。

比如,当李宗仁回答到陈诚、孙科时候,司徒应对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提到陈果夫、陈立夫时,王司徒应对曰:“此等庸碌之人何足挂齿…”这才有那味嘛。

蒋介石希望傅作义将军队调往南方,傅作义给出了两大反驳理由:1、福建地区太热。2、晋绥军桀骜不驯,恐怕给南方的同僚带来麻烦。蒋介石竟然糊里糊涂地同意了。

再看看电影版大决战傅说的几个理由:1、退守江南为偏安。2、几十万中央军不战而退,国际观瞻不好。3、保住京津,才能争取美元。我也不评价,就问你是蒋介石,你觉得哪个能说动你?

算上大窝囊,剧中已经出现三次共产党逃兵的现象了。第一次是两个解放战士,第二次是乔三本,三番四次出现类似情节,咱也不懂想表达啥,咱也不敢问。


三大战役是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相继进行,在时间线上是连贯的。从中央军委的角度看,三大战场其实是一整盘棋,是统筹兼顾的,只是不同时间的作战对象和作战重点有所侧重而已,因此并不能以作战地域的不同对三大战役做泾渭分明的切割。

事实也正是如此,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替穿插进行的。比如东野在打下锦州后制定的锦葫作战计划就是针对傅作义的,只是后来根据实际情况改为在辽西组织围歼廖兵团。也就是说,早在傅作义偷袭石家庄之前,西柏坡就已经筹划起对傅作义的进攻部署了。

同样,在后期为了让傅作义无法下定南撤的决心,中央也指示华野对被围在陈官庄的杜聿明集团暂不作攻击。所以我们应该把大决战看做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三个独立的个体。否则无法领会当年主席领导的党中央的精妙部署。

当年的大决战三部曲,虽然分为3部,但其紧密程度是能够让人互相关联起来的。而新版大决战,用各种小人物的小事件,将大决战割裂的七零八落,不同战役战斗被完全孤立起来。没有了衔接就没有紧迫感,更也没有统一性,让人觉得一切都在我党的掌控中,无法体验其战局变换的波云诡谲和胜利的来之不易。甚至让人无法理解黑山、大虎山阻击战等对整个战局的意义。

第24集,为了轻装快速赶赴辽西战场,我军指挥员竟然让战士把鞋垫都扔了,我心说鞋子更重,要不要也扔了?再说你把鞋垫垫上不行吗?我军指挥员和战士都这智商?

还有,我觉得于和伟扮演的林彪在这部剧中就是个傻子。

看了20多集,第一次看到邓小平、刘伯承的戏份,作为重要人物,出现的太晚了。而且这特型演员的确太老了,邓小平看上去像是要去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样。

讲个笑话,蒋介石应该是穿越到现在调用了高分2号光学遥感卫星,否则不会用望远镜在飞机上就能清晰看到塔山的战斗场景。

声明一个问题,就是我在这里吐槽大决战,绝不是在故意诋毁这部献礼剧。恰恰是因为它拍的太差,根本称不上献礼剧。那些喷我不爱国的就省省吧。

对大决战报的希望太高了,以为即便不能超越电影版,最起码能展示更多细节(细节不是指杜撰的王翠云这些人的家长里短鸡零狗碎)。从现在看来,49集展示的情节内容,关于战争历程的还原可能不如电影3部曲多。


7月10日更新。果真让我预料到了,塔山阻击战的确打了3集哈哈哈,快叫我预言帝。

塔山阵地前大战在即,人人精神紧张,偏要没有矛盾制造点矛盾,让老兵与解放战士发生口角,甚至拔枪相向。我只能说,这很“高”。


高层有姓名和职务注释还则罢了,一些虚构的人物也标的有名有姓,让人摸不着头脑。你说是虚构的吧,这有名有姓有职位,番号标的清清楚楚。你说不是虚构的吧,查战史却查无此人。

这剧的观众大部分就是看个热闹,甚至对战史一点不了解,台词不得不墨迹点,要不然看不懂,但对咱们这些老观众简直是煎熬和侮辱智商。

还是塔山阻击战,明明沉默寡言的林彪变身话唠。刘亚楼劝林彪:“你真的想把弟兄们都打光吗?”我党都叫同志,什么时候称呼弟兄们了?底层偶尔叫可以,高层也这么叫吗?刘亚楼也是解放战士没学会改口?国民党倒是一口一个兄弟,可他们啥时候把普通士兵当过兄弟?

这部剧的战斗场面虽然不是神剧,但也不遑多让,建议军迷直接跳过吧,密集冲锋抱着冲锋枪乱突突不找掩体不换弹夹看多了反而是对先烈的不敬。

还有,我挖个粪,先前这个乔三本的母亲和妹妹上吊死了,都没挡着他继续在阵地里里瓦拉唱二人转,唱的那个起劲,为此还和一个战士起了冲突,这货怕不是个智障吧。

剧中夸我军战士最多的不是我军高层,哈哈想不到吧,是国民党。

还有最后的片尾曲,这种剧的片尾最适合军乐队合唱或者纯音乐,反正这个男女对唱真心不咋地。


塔山处于辽西沿海低地,既无塔也无山。剧中,无论是蒋介石的军舰视角,还是我军挖阵地的视角,都出现了连绵的群山,不说实地取景,找块差不多的地形那么难吗?

桥三本的戏份咋还没完?当了我军参加了一场战斗后咋又变回老百姓了?

还有,我打赌,塔山之战要演三集


这部剧,如果说没有给国党、地主洗地我是不信的。

第11集,乔三本因为家里房、地被典当、母亲和妹妹自杀迁怒于同村王姓地主,杀了王老爷一家,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体现了地主还乡团的恶行,但真正的山东胶东地主还乡团的野蛮行径却被隐去和忽视了,具体可见山东老区民众给许世友写的信。真实的历史上,针对“通共”罪名下分了地的穷人,他们使用了刮穷鬼、抽筋、扒皮,挖心、活埋等等原始野蛮的报复手段,甚至比日本鬼子的三光还要穷凶极恶。

可剧中那位地主老爷看上去慈眉善目,他并没有威逼利诱乔家,从乔三本母亲的尸体上来看,她们也没有遭受过任何虐待。因此那位地主完全可以说是你家自己想不开造成的,我们也有理由认为,这位地主是有些无辜的。

从桥三本轻松抓住地主一家,以及他家的陈设也能看出来,他并没有地主武装,也算不上大地主,充其量就是个富农。

相反,这个后来加入我军的乔三本的反映,却是过激的、不问青红皂白、甚至是犯罪的,王老爷一家虽然有错但罪不至死。三本先生甚至连武松私行处死潘金莲和西门庆都不如(武松为兄报仇,无奈官府被西门庆买通走官方程序无门,不得已才私刑处置,但他确有真凭实据)。

我党之所以合法上台,之所以能赢得人心和实现对地主资本家的专政。在程序上,镇压地主反革命是要经过公审的,是要有真凭实据的。这个背负私仇杀人罪名的乔三本加入我党我军,完全是污蔑党和人民军队的成分,给党泼脏水。

之前一集,乔三本第三次作死(之前分别是劝谏长官和唱讽刺歌曲),这次最严重(公开宣扬投八路),却获得了最轻的处罚(关禁闭)。他犯的错一次比一次重,对应处理他的三位长官一个比一个级别高,而他的得到的处罚却一次比一次轻。

哦哦,原来国民党高官爱兵如子心慈手软有人情味,反而你共动不动“不要伤亡数字”,严刑峻法令行禁止。

林彪做噩梦后翻滚下床气急败坏(三虎虽然后来是叛变了,但现在这么黑他显得咱们真没风度)虽然他没说吾好梦中杀人,但却打起来自己的孩子来。为了不打锦州,吃饭睡觉打豆豆的梗都用上了,亏的高导挖空心思,做起了吃豆豆打豆豆的梦。

该说不说,剧版大决战有一大优点,那就是引用的老版大决战画质修复的不错。

回到我们这边,粟裕说服主席暂不派3个纵队过江南的理由,剧中只强调了一条——暂时不惹桂系,分化蒋桂,不让二者联合。实际上,粟裕从军队部署和实际利弊得失,从整体到局部分析的头头是道。不然你以为自信人生200年的主席那么容易被说服?你能看到的蔣桂矛盾毛主席看不到?

诸位观众老爷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这部剧时间线太混乱了,我们看着看着,不知道哪跟哪就围攻济南了,不知道哪跟哪就南下北宁线了。准备了哪些条件、决策过程、决策是否争议、如何部署,统统没有交代。

总之,这部剧的战争叙事,让不懂解放战争历史的看的不明就里,让懂得这段历史的人看得一头雾水。

济南攻城战,现代战争攻城用云梯,密集的人潮在城楼下,所谓“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装备了各式榴弹炮、炮兵实力强劲的华野把炮弹留着下崽子。然后让敌我双方在城墙用步枪对射。只能说剧组没用投石机、金箍棒就够尊重历史了。

作为重金投资的献礼片,不要说你们经费有限好吗。杠的话我就有必要说一下,是谁把央视给的投资都吃了回扣了?建议监管部门查一下。






7月4日更新。今晚肯定槽点满满,先上个段子轻松一下吧。

美军顾问巴达维:导演、先生们,坦率的说,我并不认为剧组对《大决战》的制作是令人鼓舞的。冯·沃兹基说过:献礼大剧不是为了一个次要目的而进行的一般性拍摄,也不是某种随意伸缩的试探性行动,而是为了鼓舞爱国情怀,必须竭尽全力的拼搏,但是剧组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呢?尽管如此,毕竟还是拍了一些东西。十分遗憾的是,这些东西却被随意剪辑拼凑着。

他(高希希)昏了头,这个时候居然要我们辩证欣赏这部剧,那还看什么?

我早就说过,他根本称不上导演,不尊史实,毫无章法,充其量就是个野鸡导演、DV爱好者。(可是我们豆瓣雇水军刷了好评了啊)一个豆瓣好评顶个屁,以牺牲观众的爱国情怀为代价,勉强拼凑出一部烂局,恰恰是帮了恨国党的忙。

更加讽刺的是,注意下图右下角。



7月3日更新。高导:我偷懒用电影版进攻锦州画面,我让蒋一会称呼布雷一会称呼训恩,我让国军开始推广三三制,但我是个好女孩。

可能是高导觉得之前确实太拖沓了,所以8—9这两集加快了进度,当然,用的是旁白的方式。对,你没有听错——与大决战齐名的影版大转折,鏖战鲁西南和挺进大别山在本剧中全部用旁白快进了,还附赠了孟良崮。刘邓陈粟几个高级指挥官连一帧的画面都没有。喜欢旁白,我去看纪录片不香吗?

韩先楚号称大胆,是敢于打险仗,比如后来在金门战役失利的阴影下跨海收复海南岛。并不是指敢于冒着枪林弹雨化身通讯员指挥炮兵后撤一公里。而且剧中还是杜撰了天降朱锐灭了对方炮兵才收的场,要不整个炮团就要在他的微操下全军覆没了。

同时吐槽一下唐国强,表演挥斥方遒有余而伟人的洒脱率性不足。教员的形象是立体而丰富的,但剧中我只看到了他开了上帝视角一般手握乾坤,激昂澎湃的位面之子一个形象。就像网友说的,他演啥都像帝王,而毛恰恰反感的就是别人把他当作帝王,为此甚至终生没有踏进紫禁城。

建军500万,歼敌500个旅,5年打倒蒋介石,是毛在1948年提出来的,剧里又提前了一年。转战延安,中央为了防止被一网打尽,把鸡蛋分了好几个篮子,让朱总和少奇去了华北。在这个时候说5年打败蒋介石,我军有信仰,不需要画大饼。

还有,陕北那个留守老农在蒋面前大骂对方反动派,然后全身而退。同时与国共最高领导人有过当面交流,甚至怒斥其中之一的经历,够这个老农和家族后裔吹到建国1000年的,也就是TMD西历2949年。

本集最大笑话,决不能让我一个人乐死。

还有,我还要吐槽刘亚楼,你就不会自己让炊事班帮你炒点黄豆吗?吃林总一粒黄豆,还要劳驾人家把碗拿走?

我早就说过,大决战这剧上线高不得,下线猜不得,现在看来,这个话没有错。


7月2日更新。只是在不久以前,影视业中出现一个歪屁股的导演还那样稀奇。

现在,已经可以集中上千个歪导,烂片出现的密集度,超过了观众的忍耐下限。

要知道,这么多烂片扎堆出现,向日益觉醒的观众轮番轰炸,这在中国影视史上还是第一次!

截止前七集,本剧可又名《重生之王翠花—解放战争初期我在东北根据地的日子》

话说主席包饺子时候收到一封电报,是东北局发来的关于朱锐和韩先楚抢炮的事。有没有先不说,就这事捅到毛主席这里就不对劲。全国个战场如果类似的事都要打一份报告给中央,中央这一天啥也不用干了,看电报算了。

原因很简单,假设你是一个部门经理,你的两个员工因为抢用新办公文具的事发生争执,你会告诉董事长吗?你想让领导怎么评价你呢?

那位山东来的王大姐,继连续客串了妇联主任,卫生员,政治委员,土改工作队长后又有了新职业,征兵办主任,真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想体现后勤工作的繁杂可以,咱别可一个人霍霍啊,感情哪都缺不了她?

本集讲了诉苦大会,有且只有这一主题。跳过这集基本不影响明天直接看第八集。高导就是这么神。

还有,我军对待俘虏兵的政策是爱留留,不想参加解放军的发给路费回家。那两个想要逃跑的解放战士是咋回事?如果不想干当初为啥不走?要留下也是你,想逃走也是你。几次三番想逃走,这样演,就想把解放军塑造拉壮丁的。

目前播了七分之一了,刚进度到四保临江,这还是彭,聂,徐,刘,陈,邓,粟,谭等高级将领和开国元勋没露面的前提下。照这个节奏……



套用老《淮海战役》台词:“《大决战》这么伟大的电视剧,作为7.1献礼片,应该派一员虎导来坐镇,派不出一只虎,起码也应该派一只狗。最后,竟派了一只猪来。”

真不是恭维高嘻嘻,就前几集来看,他黑我党都不属于高级黑,属于非常低级,非常下三滥那种。

我们就从选角、情节、场景来说说这前三集高导都喂给我们些啥……

选角上,首先林彪的扮演者于和伟(妈的哪哪都有他)的气质、形象与本人严重不符,这不用多说了吧。其次,身为中央五大书记之一的任弼时,前三集中只露脸抽烟、点头,没台词是啥意思?是为了控制时长剪掉了吗,那电影版那么短的时间都有他参与决策发表意见,电视剧反而没有?合着您认为他在解放战争中是打酱油的是吗?

情节上,大决战从重庆谈判开场我忍了,第一集为了体现蒋的翻手为云覆手雨,中途不接毛的情节可以算作一种艺术加工。但为了黑蒋的心胸狭隘,让身为国民党总裁的他纠结一盘辣椒,甚至不顾身份怒怼一个服务员,实在是画蛇添足(老蒋:我蒋某人是爱微操,但也不至于从一盘辣椒开始吧?)PS:历史上在宴会中为毛准备辣椒甚至就是蒋本人的主意。

宋美龄,买办代表,四大家族成员之一,积极奔走争取美援,为蒋介石发动内战出力。在内战失败后说出让美国人用原子弹对付共产党的主,居然在第一集力劝蒋介石不要发动内战,WTF?

也是第一集,安排了周总和戴笠见面的场景。导演无非也就是想表现一下国共两大特务头子如何巅峰对决唇枪舌剑一番,满足他那龌龊的演义风。不好意思,周首先是政治家,其次是外交家、军事家,跟一个46年就坠机挂掉、对国共谈判、大决战没有产生任何影响的特务头子,没有什么话好讲。从剧中的对白也能看出,他俩几乎没聊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可见编剧想破脑袋也想不出他们应该说些啥。

在人物选择上,王树增写的《解放战争》中无数战斗英雄的战例,直接引用一个真名实姓的不好吗?非要虚构一个?用虚构想表达啥?我军历史上的战斗英雄压根就没有,不得不虚构是吗?

历史正剧的小人物可以有,对推动情节以及让普通观众产生共鸣,甚至很重要,但不能喧宾夺主,甚至弄到哗众取宠,主次不分的地步。

前三集剧中的未婚夫妇王某和武某就是典型代表。首先,先期赶赴东北的都是精锐干部,部队给养有限,不是谁想去就能去。其次,妇女联合会有自己的任务,那就是积极生产、支援前线。好家伙,高导给咱弄了个现代版孟姜女,不仅违背组织原则,擅离职守,千里寻夫,还顺带害死一船妇女,你TMD在后方多绣几双军鞋不好吗?

他的丈夫也是个愣头青,说他们两口子是敌人打进我军的特务一点不过分。第一集秀水河子攻击据点的任务中,作为排长的他让部下给自己的直系领导——营长捎口信,说自己率领部队绕后攻击。不遵守命令擅自行动是我军大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条都不记得。然后他像王二小一样,把八路军战士引入了敌人的埋伏圈(雷区),全军覆没2333。


第三集四平保卫战,这位武雄关说是要让后边的国民党俘虏战士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然后瘸腿拄着红旗单腿单独冲锋(送死,为了死而死)。我要说的是,如果共产党基层指战员都是这副德行,恐怕我们连瑞金都出不来就都被老蒋剿灭了。

“保存自己,战胜敌人”,前者是第一位的,这是共产党最基础的军事原则。我军战士主动赴死的例子是有的,那是为了攻下碉堡、坦克与敌人同归于尽,目的是为了完成任务。不是为了感动身后不敢冲锋的解放战士,这除了自我感动毫无意义。

还有他的神级未婚妻,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寻夫寻到战场来了,而且直接来到了两军阵地最前沿。我看的时候就一直骂对面那些国民党士兵,你们他妈的谁能给她一枪?

武雄关白死后,武妻借取遗物之机咆哮阵地,对两个偷懒的解放战士痛加训斥。客观上代替了纪律检查部队和政委的工作,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政工干部作用。嗯,好创意。

在场景上,相信看过的人都有一个感觉:前三集战斗场面中八路(解放军)战士被击中、爆炸、扫射的场面要多于国民党士兵。诚然解放战争我军伤亡很惨烈,但你要知道真实的历史是,除了后期的草率发起的金门战役,我军没有在任何一场中等以上(纵队/军级)战斗中伤亡高于对手。

在第三集中,国民党飞机精准扫射,把历史上作战素养、战斗经验远高于同期大部分国共士兵的东北先遣兵团,像麦子一样收割。给普通观众的错觉有且仅有一个——所谓的共军是没有啥经验的武装农民,解放战争能胜利纯粹就是靠人命堆出来的。

还有一个大家都注意到的能笑死人的情节:东北人嘲笑八路土,说是叫花子部队。在当时伪满洲国刚刚覆灭,国军、苏军、共军、日军、土匪等等各色武装在东北交错纵横,谁敢当面骂一个当兵的叫花子?不想活了吗?不认得枪吗?还是你知道这是共产党的军队,军纪严明才敢骂的,换做别的任何一个势力借你个胆你也不敢吧,怕不是早逃远了,还敢围观?

回到大的方面。通常国人讲的大决战,就是指的三大战役。这部剧名叫大决战,我想应该是从济南战役或者豫东战役,作为三大战役的序幕开始,直接到平津战役结束,把三大战役的波澜壮阔、国共两党高层如何运筹帷幄、排兵布阵,我军指战员如何奋勇杀敌,敌人又如何一步步从优势走向崩溃所经历的经济的、政治的、心理的变化来一次全景展现,毕竟是电视剧嘛,时长、技术上都允许。高导觉得大决战应该从重庆谈判开始,那合着大决战您跟我这决了四年,感情解放战争天天都在决战?

好吧,从国共谈判开始也行,那还不如索性叫解放战争更贴切。毕竟谈判完了不能直接让林彪南下北宁线作战吧,之前至少得有上党战役、中原突围、苏中七战七捷、孟良崮、转战陕北、千里越近大别山、石门战役、豫东战役等等顺序出场的大战役吧?可剧中一些重要情节比如东北根据地前期的斗争、甚至著名的山海关保卫战都是旁白带过。

一句话,电影旁白太多,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导演编剧的功力不行,不能通过对话推进情节。

还有一个我一直心心念念的情节没有出来,那就是毛泽东在重庆,用《沁园春·雪》这篇充满王者气象的词征服了所有民主人士、文人(包括反动文人),舆论甚至把毛惊为天人这一幕,实在是遗憾。

我们常说,好的文人惜字如金,好的导演同样惜画面语言如金,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都不是可放可不放的,能用两个镜头表达的东西绝不用第三个。但《大》剧第三集,傻两口子战场秀恩爱贯穿始终,无效的对白和情节看的人肝疼。

用毛主席的一句话说就是,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人只能做好自己擅长的东西,导演也是,战争历史正片不是一般导演能驾驭的。有人说这是时间紧任务重,除了纰漏难免。但你不要忘了现在是2021年,技术完全能弥补时间上的不足。我心目中能拍好这部剧的只有张黎、刘和平组合。

总结起来就是:《大决战》电视剧,情节递进主次不分、台词苍白无力显做作、内容过渡生硬不连贯、画面剪辑混乱失重点。

我会捏着鼻子看,并实时更新吐槽,不吐不快……


假装分割线,我回来了,刚看了一集,现在更。

第四集开场,讲国府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在装修新房以及与马歇尔的撕逼中,蒋与夫人三秀恩爱两次拉手外加两次对应特写。好了知道你们臭味相投沆瀣一气不要再秀了好吗。虽然我知道这不可能,因为后边蒋焦头烂额的时候宋少不了递去爱的抱抱。

接着,国府召开首次高层会议,议题是国库空虚是否应该改稻为桑。奥不对,是是否按期发动内战。顾祝同,白崇禧,陈诚,大公子等党国精英一顿唇枪舌剑各说各话好不热闹。

据我了解,国府真正财政困难是在解放战争打了一年后才爆发。此时刚刚通过劫收、罚没、美援和侵吞抗日华侨捐款后,正是国库充裕志得意满之时。否则也不会悍然发动全面进攻以至大言不惭妄图3—6个月灭亡中共。

小蒋说这句话,应该是在1948年夏秋间上海打虎和币制改革期间,此时编剧按耐不住让他提前先说出来。好吧,小蒋未卜先知未雨绸缪,后来屈居小岛还真是埋没了他。

还有一幕,周总被放鸽子后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搭上了与张治中说话的机会。一番晓以大义慷慨激昂眼冒热泪的演说之后,文白十动然拒。

“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我想作为毛的得力助手,这道理不会不懂吧?一个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者与蒋斗了20年的人,会天真到以为感动了张治中,和平就有希望了?导演想表达共产党人求和平的诚意是好的,但请不要让周用近乎哀求的口吻说出来。

好了,本集的八阿哥来了。

蒙古国当年的确独立了,国府也承认了。但在信息不畅的1946年,国共斗争激烈的时候,哪一方的作战参谋也不会贴心且实时更新一份剔除了蒙古国的全国地图。这张图更不应该出现在交通闭塞的延安。事实上,到了1948年国民党参谋使用的仍是秋海棠图。

萌哒哒的林总,团纸塞耳。听到枪响,后腰就隐隐作痛,一威之震,吓掉豆两颗。就这还指挥百万东野虎狼之师?毛主席年轻时喜好闹市读书,视众人于无物,小林子你还是差点火候啊。


生产的的驴来了。

一般来说,电影导演之所以看不上电视剧导演,是由这两个艺术形式的本质决定的。好的电影能够用及其有限的时间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单位时间内情节密度虽大但逻辑清晰,台词凝练富有内涵,错过一句台词就会错过重要情节或完全颠覆观影体验。这也是一些观众经常在观影时候感觉跟不上节奏的原因(比如姜文、盖·里奇作品)。

电视剧则恰恰相反。时间足够多以至于导演认为台词可以放浪形骸肆意挥霍,故事线足够长以至于导演认为情节可以徐徐展开最好能把人物的吃喝拉撒全展示一遍。

就这样《大决战》第五集开始了。

开场,军事地图狂人林总被打断思路后极不情愿地参加会议,听取陈云等商讨巩固东北根据地的策略。会上,主管练兵、后勤和土改的几大领导各自汇报了工作和对接下来工作的建议。林总听候表示赞同,好好好照你们说的办,然后说了几句没有粮食会饿死、没有房子会冻死这样的几句正确的废话后宣布会议结束,然后一头埋进屋里。

场景熟悉吗?像不像你妈叫你吃饭别打游戏了你不听,然后你妈把电源关了你不得不爬上桌子胡乱爬拉两口说吃完了,然后一头扎进屋里重新打开电脑...

这样的工作态度跟之前一幕在马上昏昏欲睡正好形成前后呼应。好了,林总我已经不报希望了,就此打住以后不讨论他了浪费笔墨,我全当本剧中东北是罗荣桓指挥打下来的。

值得肯定的是,本集集中讲述了4方视角下的一个大主题——东北土改。四方分别是党中央定下方针、东北局负责策略、土改队实地执行以及国民党方面对此的评价和应对。中间还通过一个后来肯定会幡然悔悟投共的国民党士兵的视角,描述了国民党要员在东北劫收和克扣军饷的事。情节密度已经较之前有进步了,高导希望你在接下来的剧情中能自我抢救一下。

但是问题我还是要说,那位从山东来的妇联主任怎么加入土改工作队并篡权夺位掌握土改工作指挥权的?那个看上去像是队长的女的怎么连耕者有其田几个字都不认得?那个精挑细选从山东来的老革命在参加土改工作中怎么张口闭口“全副武装冲进去把他们头儿抓了”?

土改工作从大革命开始,到抗日时期已经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如何团结大多数人以孤立少数人,如何最大限度减少阻力,如何区分自耕农、富农和地主,如何对待顽固地主和开明地主。很多时候,土改与剿匪、镇压反革命、惩治汉奸贪官、解散地主武装等等是同步进行的,在东北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我党的威信是靠替饱受欺压的老百姓出完恶气后才建立起来的,土改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剧中,那位有两个胆的“武妻”继千里寻夫、孤帆远航之后又上演了一出单刀赴会,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在地主大院侃侃而谈,然后大伙一哄而散。我原以为土改工作遇到挫折很正常,工作队会有新的策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是我错了,第二天,人家和李家那小子直接拿着尺和木旗去地主家丈量土地去了。然后就是全村人围过来要求分地,再之后就皆大欢喜本村土改工作胜利结束。

那地主咋同意的?没交代。

再回到国民党方面,顶着三民主义的帽子,其实国民党也曾经试图推动国版的土改。只是碍于阶级壁垒,没有进行下去罢了,并不是顾祝同在会议中那样对土改漠不关心,对农村农民嗤之以鼻,大言不惭说这些泥腿子翻不出大浪来。否则,你们在这开会讨论寂寞呢?果党高官虽然贪婪无耻,但不无能,黑他们无能就等于黑我们自己。所谓举秋毫不为多力,合着我们赢得都是这种小儿科的人,让外国人觉得——看来你们中国革命也没什么了不起嘛。

就像老板让你这个总经理分析竞争对手的策略,你分析不出罢了,还嘴比鸭子硬巴拉巴拉说他们那套根本就不行,我有悍将刘三刀,三刀之内必斩吕布狗头。你让老板咋看你?你还想当这个经理吧?怕不是昏了头了。


第六集看完了,槽点不多,可喜可贺,为高导的求生欲干杯。

本集体现了以下几组矛盾:国军军官和下层士兵上下离心的阶级矛盾;蒋,李,傅新军阀间的派系矛盾;美蒋关于时局的和、战矛盾;国民党与共产党以及其他民主党派的关于国民大会及和平建国的矛盾,还表现了朱锐对炮兵的建设和寻找关东军遗弃武器的情节,基本符合史实,值得肯定。

这里我要讲一下,内战初期虽然东北打了几仗,但林彪毕竟是一路后撤,甚至一度准备放弃南满根据地进入苏联境内,没有什么值得说的战例。事实上,这位后来carry全场的射手此刻一直在打经济憋装备,剧中可以把视角给其他地方,东北战场着墨太多,让人有头重脚轻的感觉。

比如苏中,粟裕这个打野位置就打得有声有色,凭借溜到飞起的操作不仅拿了几个人头经济上来了,最主要是对线的经验和信心都增强了,可以独当一面了。

中单中野刘邓也是,对面来势汹汹誓夺我方一塔,刘邓在经济劣势的情况下不仅能守住一塔不送人头,甚至还能找机会偷掉对方小野,非常不容易。

剧中也说了粟裕苏中七战七捷和刘邓指挥的的定陶战役,但是只是几句台词一带而过,其实可以费点心思简单讲讲,哪怕花点钱呢,让人露个脸也好啊。都6集了,十大元帅和至少几个大将都应该交代一下了,甚至解放军副总司令彭老总长啥样都没见过呢。等需要时一下子冒出来可就太突兀了。

还有我担心的就是节奏,照现在这样看,我怕连豫东战役、济南战役甚至淮海战役都不会有太精彩全面的展现,那可就太遗憾了 。


user avatar   sobranie19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每次主席、刘少奇、朱老总、任弼时等高层的群戏,都是拍成主席对着地图和桌子讲PPT,念一些光荣伟大的口号,其他老总们纷纷附和、点头,整个氛围不像是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运筹帷幄,反而像极了多年以后许多单位里冗长的假大空会议。

高希希该杀。


user avatar   zhao-wan-xin-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犯了主旋律剧的通病:


上帝视角,一切变数尽在主角掌握中,上帝都不敢这么编,他都不知道伊甸园里的蛇,但主角啥都知道。


以官方定性的各种“阶段论”推动剧集发展,就像一切都有剧本,缺乏历史应有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也就缺乏张力。说白了,根本没搞清楚历史是怎样推动的。


五大书记变成一个主角、四个龙套,各种吹喇叭、抬轿子,拍手附和,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而是一个模式,一种组合,甚至连敌方势力也要安排两个拍手党,就离谱,不合理,为了拍手连脸都不要了。


“煽情向”的情节和台词充满说教,干巴巴,鬼都不信,这也是主旋律剧的传统艺能,不指望它能有什么逆天改变。


实在受不了五人闲聊团随时随地把所有事情都强行“形象化”、“押韵式”表达,敌人必然失败,我们必然胜利?历史哪有那么多“必然”,因为你赢了,所以一切都是“必然”?把people挂在嘴上,不如好好表现一下你为people如何忘我地工作,而不是前方流血,后方唠嗑!


失真和不合理之处繁多,比如恋爱脑王翠云为了千里追情郎,拉上一船人献祭的狗血剧情,这种货色领导运输队送补给,怕不是要全体卧倒在弹着点上?但已经比类似张丰毅主演《长沙保卫战》里“湘岚”一袭鲜艳的旗袍+高跟鞋跑到前线送人头那么辣眼睛要好多了


除了一些形象十全十美,但只有皮囊、没有灵魂的特型演员,于和伟版林彪和王劲松版常凯申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演出了神采,不但神似,而且眼里有戏,不是没有灵魂念台词的空壳。


有人说第一集常凯申为了一罐子辣子跟服务员掰扯显得历史人物小家子气,但其实历史人物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情绪有好恶的活人,他为什么不能因为小事跟服务员撕逼?这恰恰是反映这个人物真实、生活的一面。

不要因为你不熟悉历史的细节就默认它不存在;不要因为你只关注“历史大势”,或者说你只被灌输了一脑子“大势论”,就觉得历史人物都是高大上的天人。就像郭德纲说的,你有权力、有文化,你就不吃喝拉撒了?那你是个貔貅啊。


user avatar   hun-yong-si-yan-li-chang-ch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导演:当年我军委制《大决战》分三部汇合影院,全国上映。登陆影院的第二天,观众见大片公映万人空巷。2017年7月,也正是在电影频道,我有幸亲睹大决战再现,所映三大战役全部高清重制,大获好评。

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在谈论着本剧水平低劣,仿佛这剧版大决战对于我们注定了批多赞少,二十年前我执导《历史的天空》,开始了又一次获奖,金鹰、飞天、五个一、纳入囊中,本导本剧所到之处,观众竭诚欢迎,真可谓占尽天时,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短短二十年后,这里竟至于一变而成为我们的葬身之地了么?!

本来,我应当和剧一起,和全组人员一起,同观众死拼到底,看来,我不得不离开导筒,离开我亲手导演的本剧,不得不离开大决战剧组之所在地了。当年,金导演和唐国强合作,由江西开机长征,其子车祸,万分危机,剧组的人员都劝他撤退,他说,此去也不误,就勿思索啊。他把自己的丧子之痛化到剧中以示决心。如果本剧有一天差评,我自应以身殉职,死在这剧版大决战下,才可上报先烈,下对人民。你们以为此时此刻我必定悲伤不堪吗?以为我必定有说不出的遗憾吗?

不!

我内心所不堪忍受的是我此去再无捞钱之所啊!

==现实分割线==

是啊,我也不堪忍受,比如历史照片上的宋美龄,长得和汪精卫一个德性,

怎么在电视剧就变了一个样呢?

外形不像还是其次,一个能请美国鬼子屠杀中国人民的ABC,居然在第一集就劝常公不要当刽子手?他高希希想要拍好大决战,演员形神俱散,怎么可能呢?除非他是昏僚头哟。

相比王劲松,我在想电视剧中的宋美龄是不是……

本剧已播出三集,本问题下回答过三百,平均一集100个回答,足见观众对本剧的热情。

但是……

因为能拿到014号许可证的剧组也不一般人

但是,面对这群东西我还是要替英烈们喊一声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shi-du-qiang-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的吧,就当看一乐

那王翠花是怎么回事?

解放战争离了她就不转了?

我知道导演想把我党谁说女子不如男的精神塞进这部电视剧里

但你差不多点啊

一上来莫名其妙的带着一帮老娘们小媳妇就要闯关东

你要说她真是那么思想高尚也算了

她的初衷是啥?追求爱情?

结果连忽悠带拽的把一船人给送了?

这为了表达个啥?

莫名其妙啊,我当时真的是懵逼的

这是一个正剧该有的三观?

然后呢,这大姐跟没事人一样在战场前线乱溜达,这个部队看看,那个部队找找的

我党的解放军就算是再亲民,就放一个不知道咋回事的女的在前线乱溜达这样好吗?

更扯的事来了

双方停火就为了看她把自己男人背回去?

这都是哪跟哪啊我滴个亲娘来

还有那战争戏,国产电视剧最大的问题,就是从来也没有一个人能好好的研究一下战争戏到底怎么拍

几十年了

东野的冲锋就是一大堆人密密麻麻人挤人往上怼?

弹夹弹夹不换,掩体掩体不找

辽沈战役总伤亡人数大约6.9万人

让他拍的像伤亡69万一样

总体来讲吧,拍的能看,但是细节实在是太经不起推敲了

忽悠忽悠不大了解解放战争史的人也算是不错的爱国主义教育电视剧


user avatar   gemzhu-qing-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1.米宗杨网友的评论:

“高导,你是怎么当上导演的?”

高导:“我16岁的时候,在车站上卖鸡蛋,车上有个导演让我把装鸡蛋的篮子举高点,再举高点。我举上去,他顺势就把我提溜上车,在我的脑袋上扣了一顶帽子,我这就当了导演了。”

2.30000名群众演员,30000名群众演员,好像手里有了30000名群众演员就可以包打天下咯?


3.高导:“TMGPD,告诉执行导演,6个月拍不完《大决战》,我敲他的砂罐。”


4.高导:“最近总有人在叽叽喳喳,说什么《大决战》是国家项目,应该派一员一流导演来坐镇,派不出一流导演来,也应该派经验丰富的导演来,最后却派了擅长拍办公室政治的我来。这话实在是恭维我了,古往今来,办公室政治一直为人们津津有味的谈论着。遇有解不开的疑惑,便把办公室的厚黑学拿出来,让你将信将疑,终于把它无可奈何。”


5.高导:“献礼剧,大规模上线数不胜数,如何在献礼剧里脱颖而出难以论说。但无不注意到,正是在这个献礼剧上,决定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盛衰兴亡、此兴彼落,所以古来就有夺献礼剧者夺收视、口碑之说。

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在谈论着献礼剧要无比敬畏,仿佛这献礼剧对我来说就注定了凶多吉少。几年前,我的《新三国》所到之处,观众竭诚欢迎,可谓占尽天时地利。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又在眼前。难道短短几年之后,《大决战》就至于一变,而为我的葬身之地了嘛?

无论怎么讲,这次的剧版《大决战》和影版《大决战》的集数对比,是49集对6集,优势在我!”

6.高导:“请允许我做一点补充说明。目前,我们侥幸拍完了电视剧《大决战》,但整个态势并未改变,创作方案原定厚黑原则,其积极厚黑之精神丝毫不受影响,现正力解观众期待之苦,以求《大决战》重占收视榜首,仍以央视为中心,与其他剧做逐鹿之争,决心始终未变。”


7.我也坦白说一句,既获高导之批准,要删除肖战的戏份,现在也已经晚了,也就只能依托后期的舆论,拼一下啦。


8.高导:“我讲过,拍摄《新三国》急不得,拍摄《大决战》慢不得,现在看来,这个话没有错。拍摄《大决战》6个月多,我们的观众滚大了,粉丝的质量变糟了。我们利用大IP积累了有利吸粉的条件咯,好比凹凸镜向着炎炎的烈日,百倍,千倍的广度聚合到一点上,白热化了,冒烟了,不能不燃烧了。”

9.高导:“所谓拍献礼剧,简单说,就是‘赌’。赌团队的投资规模,赌观众的看到剧后的震撼。这个‘赌’字很不好听,可又找不出一个更恰切的字来代替它。就是这么一回事,‘啪’的一下,押上去咯!正是因为如此,事情临到了前面,又禁不住心扑扑地跳,哪有这个道理呀,心跳的什么呢?我们不怕观众骂,我们不怕观众批评。我们不怕观众骂我们厚黑学、办公室政治、强塞演员。我们的手,不能发抖哇!”

10.简直是儿戏,这个高导啊!先是迟迟不拍摄,什么授权问题啊、投资问题啊、剧本创作问题、演员问题啊。还要别的献礼剧先放,他才放。

11.
XXX:“授权方同意了你暂不拍摄《大决战》滴意见,2020年到2021年给你6到7个月的时间,配合央视搞出几个大手笔,把央视综合频道的收视和口碑搞它个稀里哗啦!领导是要你立军令状哦。”

高导:“事在人为嘛!”


最后用1900老师解说的《大决战之平津战役》的视频来结尾。

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https://www.zhihu.com/video/1393876111550365696


user avatar   hong-hei-se-de-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目前是槽多无口。

只谈一点,就不知道安排周恩来和戴笠两个人单独的戏有什么意思?都是搞情报的?还是体现周恩来个人强大能力?重庆谈判公共场合周恩来基本都不会离开毛的身边。

也不知道是对高希希本人偏见还是啥的,收视率估计没大问题,口碑就不一定咯。

  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期间,周恩来除了和国民党代表举行谈判外,其他时间几乎都和毛泽东在一起,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和毛泽东外出参加各项活动时,周恩来总是走在毛泽东的前面,观察周围的情况,充当毛泽东的贴身保镖;出席宴会时周恩来常常代替毛泽东与各方人士干杯,这一方面是考虑到毛泽东酒量有限,伤了身体,另一方面是防止别有用心的人在酒里下毒,谋害毛泽东。与此同时,宴会上的饭菜总是周恩来先尝一下,觉得无异常情况才让毛泽东吃。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马思纯在《你是我的城池营垒》中的表现? 
  你看过的影视剧里哪个角色拥有最深情的眼神? 
  电视剧《对手》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为什么日剧在国内的热度比不上韩剧? 
  这次俄罗斯进攻乌克兰对现代战争有何启示? 
  现代战争中仍然有使用弓箭作为武器的吗? 
  为什么《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么有警示意义的电视剧现在基本全网下架了呢? 
  清平乐的情节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让其远不如其他以皇帝为主角的电视剧? 
  《扫黑风暴》为什么这么火? 
  如何评价姜伟导演的《猎场》?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吴晓波:大部分人都是无用的,世界不需要很多人同时思考很多问题」?
下一个讨论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 7 月 15 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0.5 个百分点,将产生哪些影响?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