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徐州工程学院一学生本科发了十篇 SCI 并全奖直博香港城市大学? 第1页

  

user avatar   zhi-zai-gong-d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当事人,也就是标题中所说的那位发10篇SCI的本科生。

我是通过城大一位21级新生告知我才知道本人被放到了知乎上,虽然说我很早就能猜到,因为之前知乎出现过类似的事情,比如:任德敏同学如何看待湖南科技大学本科生任同学连发 10 篇 SCI 一作?以及邹建华同学怎样评价常熟理工的邹建华大学四年共发14篇sci文章?

我也很清楚将会被放到知乎上来引起大家的热议,因此学生科的老师一开始找我的时候,我是直接拒绝的,因为我很清楚这样的“科研”造神运动会让别人认为我浮躁且功利。我清楚知乎上活跃着很多985/211的学生,他们不缺少高精度的实验设备和有水平的指导老师,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二本的条件和师资是怎么样的,我也曾一开始尝试过合成和催化两个方向,但是无奈学校连需要的实验仪器都提供不了,后来就放弃了在实验方向继续深入的想法,转而向理论计算,但心里还是不愿意放弃做科研的信念,因为成为科学家就是我儿时的理想。我大学四年休息的日子加起来不超过两个月,我想支撑我走到现在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信念告诉我把书读下去,读到博士,去做一些真正对人类有用的东西。二是已毕业的优秀的学长们,他们带给我一个可能,告诉我可以做到什么样。

现在正是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相信很多人没有考好,上了自己不理想的学校,四年前我也是这当中的一份子,我想二本中不乏也有和我命运相同的人,我也相信榜样的力量很重要,因此我觉得有必要也有义务站出来成为学弟学妹们的表率,给黑暗中的他们带来一束光芒,带给他们一种可能。因此,我在和学生科老师交流的时候,也提出一些要求。一是不放到学校的官网上,因为我是学化学的,其他学院的学生也不了解,也不想引起校外学生的注意。二是删除掉任何的包装和夸张的成分,这与之前引起大家热议的任同学和邹同学的例子不同,大家所看到的都是实实在在我在本科期间取得的成果,没有经过任何夸大的言语加工。

我在申请博士的时候没有考虑除了香港地区以外的学校,主要是,第一我内心只想为祖国做贡献,第二是我认为眼界很重要。所以我一开始陶瓷了HKU和CityU的两位老师,因为本身香港做计算的老师很少,所以大家都能猜到大概是哪两位,我在权衡了两位老师的Publication和口碑之后选择了CityU的老师,周围人很多也有劝我去HKU的,但是我个人并不看重学校名气,求学期间的所学和锻炼才是最重要的,我也不否认HKU名气很响,但是我相信不是每个人都是冲着名气去上学的。在这里我要澄清我的老师王老师和HK的那两位并不相识,陶瓷都是我自己来的。

下面的一位青椒也说出了我论文的真实水平,我个人也愿意承认10篇论文的整体水平很低,有“灌水”的嫌疑。所以这就是我去念物理专业的原因,国内做理论化学做得好的,无一例外都有“物理”背景,我也想在读博期间做出真正hard core的成果,很多人会骂我水,这一点我也猜到的,我也愿意接受你们的谩骂,但是我觉得不应该对一位“本科生”的学术成果作如此苛责。论文是和中国矿业大学的一位青年老师完成的,自从我觉得母校无法给我提供所需的条件后,就出走矿大了,原因是我不想放弃当初的理想,我发自内心感谢王老师没有嫌弃我二本学生的身份,他在我的科研道路上帮了我很多,也寄予我很多厚望,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从苏北的二本学院走出去,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也有很多人说期刊的档次很低,我相信说这些话的人没有做理论计算方向的,做计算的人都知道PCCP的水平如何,尽管蹭了一些热点,但这毕竟不同于实验方向有那么好发。也有说只要数据库就能发文章出来的,其实是缺乏了解,我相信真正的学者是不会外行人说内行话的。ML来建模型,关键不是ML自身,而是在于寻找有意义的Physical Descriptor,相信发过JPC,JCP的同行们都知道。

我亲自来写这个回答,也希望成千上万的二本学生看到,我们没有985/211的条件,但不代表二本的学生没有梦想,没有权利去追求科学的真理。


user avatar   ju-cheng-wei-8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弟也发过一篇类似的工作在jcim上,机器学习实现激发态相关性质的预测,应该勉强有资格评价一下他的工作。建议各位judge他的先看懂他的文章的意义再说。

这一类工作的意义都是在于证明机器学习可以实现一些重要性质的预测上,做机器学习的同学其实不适合来judge,你们去写这些文章估计档次还会降。

这些工作落地点在于新材料发现或是构效关系分析上。他的工作意义上我觉得没什么问题,非要从很同行的角度去挑骨头也就是taste有点差。

1. 他的工作的意义比任德敏这种还是强了不少的,不存在恶意灌水的行为。这一类文章发的高低和写的怎么样关系很大。他投的期刊很多在理论化学口有一部分是名声还挺好的期刊,和任德敏那种发快十篇1分不到的实验报告没法比。

此外,他的文章档次是在逐渐上升的,从ijqc到cpl再到pccp,这也可以看出水平升高的过程。灌水这种词,比他在这个领域更懂的人可以说,但是路人们说就很搞笑了,什么也不懂还评价。

2. 他发这么多文章并不是不正常的。ml加化学,换下游任务就好了。手很快而且很努力。文章档次也正常,基本一个模型就那种期刊了。这么做的人很多了。

3.该同学听说已经被很多骚扰了,对正常生活甚至造成了影响。讲道理,除了不会说话,一句话得罪了所有人外,在学术上他没有可以被judge的地方。一些人无故的去质疑学术造假,真的很过分。他发表的期刊也都是很正常的,不存在版面费这种的,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对他这么苛刻,除了葡萄精想不到原因。


user avatar   himehimephob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补充,给不明真相的人解释一下什么叫学术圈“财富密码”:

很简单,即是“超前完成指标任务以获得优待特权”。

这个概念从小学时代便伴随我们成长。

当别人还在学加减乘除的时候你去学奥数,当别人还在念ABC的时候你已经学完了新概念英语。

当大学本科瞄准国奖和保研,普通人还在刷GPA,你已经甚至完成了博士毕业的指标。

请问这个“财富”和“特权”不给你给谁?

试问一下大部分从入学开始就奔着考研刷新自己学历的二本,一个个二本学子从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刷了无数题,在图书馆里熬过一个个酷夏与寒冬,过了笔试独木桥也有可能败在复试上,可能败于目标导师的二本歧视,一路辛苦,现在有一个人,他另辟蹊径,他走了捷径,他成功了,他不需要跟你一样考试,拿到了你梦寐以求想实现的刷新学历的特权,你是不是会觉得他的人生路径就像救世主一样?

现在这样子一个走捷径拿到了特权的人,回过头来对你说,你只要刻苦、努力、爱国,你也能像我一样。

这碗鸡汤馊不馊?

但是这个财富密码即是告诉了你,你也不一定能玩的转。

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能少,目标、天赋、个人努力、研究方向、贵人相助,缺一不可,这也就是为什么这种“逆袭”与“捷径”不好复制的原因。

“逆袭”的爽文看着很爽对吧?

你继续打鸡血在图书馆占座吧,人家已经笑嘻嘻地拿着offer要去读博咯~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看到这个话题里越来越多的圈内明白人并没有被当事人5万高赞吓退、依然顶着“酸”的骂名发出了越来越多质疑的声音,说明国内科研环境至少没当事人万同学说的那么不堪嘛~


原回答:

懂的都懂~

学术圈发sci其实也有“财富密码”,有些人没掌握只能延毕跳楼,有些人硕士博士读了老半天才掌握,有些人本科就早早掌握了,美其名曰潜心搞科研。

大家笑笑就行了,博士们青椒们都是千年的狐狸,况且你本科生修行还早着呢,跟我们这群青椒在那里装纯~

一套骗国奖骗保研玩法我硕士的时候就玩过了,没意思。我跟你们说我硕士期间各种奖学金拿了总计13万,要是我在国内读博的话我拿的更多。

你现在给我完整的数据我三天就能写一篇一区的sci出来(是写出来,不包括投稿),但是灌出来有意思?

科研的乐趣在于一点点种田运营养成,憋出来的数据写才有意思~

没意思,大家都别装聊斋了,不如聊聊马上青基能不能上会吧~


另外我说我自己当年,并不是为了装13,也不是什么大佬,就是个普通博士,我这种水平的人每年毕业几万个,掌握了一点学术圈学生时代的财富密码,毕竟我上硕士都差不多10年前了,那时候还没那么卷,我提前掌握了财富密码,期间就只是发了3篇一区就能包揽全程的奖学金还能申到公派出国,其实就是耍了点小聪明。

掌握学术圈财富密码的必要条件就是,你要目标明确,这位万同学的目标就是为了刷新他的二本学历换成了top50的名校,計画通り!当然他自己自称是爱国以及追求更好的国外环境。

跟这位万同学一样,我本人目标也很明确,我发sci就是为了早点去日本圣地巡礼,我tm当时就发了四封陶瓷信给日本的大学,结果四个offer都有,同样也是計画通り,只不过我不会在网上吹自己伟大崇高的科研追求。虽然我硕士论文就写了5万字,在硕士答辩的时候导师说你已经够博士毕业,但是关我毛事,我发sci就是靠这些业绩让我赶紧能公派去日本旅游爽几天,劳资就是这么俗的人,可比不上万同学这种觉悟吖~

因为我当时清楚的很,我有sci在手,我偷着乐,我肯定不会大肆宣传自己多爱国多刻苦,国奖肯定100%拿到,优毕和优论也是稳的,phd offer也是稳的,公派也是稳的,这是手握sci带来的捷径。两耳不闻窗外事,你全程只需要做实验、发sci就行了,最后我在学院里无人不知,然而我tm除了自己宿舍陪我晚上打dota的室友以及实验室几个同门,连tm自己班长是谁都不知道。我不会道貌岸然在网上跟你说你要努力、你要刻苦、功夫不负有心人、为祖国安心做科研这种空洞虚伪的鸡汤,我的路程你不一定能复制,学我没叼用,说不定把自己玩废了。所以当事人本人的回答看似姿态很低,说了很多二本难处,又各种爱国帽子戴上,其实背后估计正看着自己的点赞数激增心里偷着乐。

所以嘛,不要玩话术装纯,明明大家都是科研财富密码的受益者,二本靠sci财富密码逆袭港城大,本来挺热血的,说出来没啥丢脸的,大环境如此,本科就懂学术圈的玩法和套路本来是挺厉害的,关键还跳出来大义凛然地灌毒鸡汤,就显得太虚伪了。

举个例子,如果说一篇top一区等于3篇二区等于5篇三区四区的期刊,那么如果一个学生发了3篇一区,这种情况我觉得其实很多985硕士生都能实现,甚至超额完成,但是没啥宣传价值,但是如果你发了15篇三区四区,一宣传,哇塞!15篇!那不明真相的群众就高潮了,是不是?所以现在自媒体喜欢在数量上做文章。另外还有就是不同学科的试验周期和数据处理周期差距天壤之别,是实打实的做实验还是拿着数据ai机器学习跑一遍,做出来的东西对于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来说,都叫sci,都叫“搞科研”。



很多评论和留言会说反对者的声音是“酸”或者“二本不配发sci,就你985才配发?”

为什么会有“流量密码”“财富密码”,本质就是走捷径。就好比抖音b站里女人只要秀个黑丝、扭扭胯、xjb跳就能收割一大票粉丝,但是生活中长得漂亮、身材好的女人很多,她们不会刻意想用这种财富密码,因为正常人不是不能做,而是大多会爱惜自己的羽毛的。

假设你相亲的女人跟你说炫耀她现在在抖音b站上天天直播秀黑丝露ru沟几十万臭叼丝跪舔我,你敢不敢接呢?

学术圈也是一样,你要营造一个爆点,一个矛盾,一个反差,一个吸引人注意的亮点。

“厉害了!二本学渣厚积薄发,10篇sci逆袭港大!985学霸相形见绌!”光想想这个视频标题发到b站上估计就至少50万播放了。标题党我也会玩~

因为别人就想看到“二本vs985”这种争论,甚至b站上“大专考研逆袭985”都是很常见的流量密码。

本科灌10篇machine learning,你真以为985的学生不会做吗?做不出来吗?

关键是别人不敢踏过这条红线,你却敢~

密码get!所以你获得了流量和财富~不仅敢做,还要灌鸡汤~

别人985学生可能还在考虑能不能憋一篇两篇一区毕业,你直接10篇,高下立判!

啧啧,985也不过如此!

灌水很正常,掌握“流量密码”也很正常,关键是你灌了,就低调点,灌水的人很多,别大肆宣传,尤其还是自己本人出来玩话术,给自己台阶,给自己贴爱国的金,还来一句国内科研环境不好~

而恰恰是这种不好的科研环境成就了本科灌10篇的现象。

恰恰是这种本科灌10篇的行为最终形成了“不好的国内科研环境”。

又......又......


另外,答主自己说自己学生时代掌握了一点财富密码,是一种对自己“灌水”的在领域内部的自嘲。而且答主所指的“灌水”是指冲不上中科院一区top(10分以上),就去“灌”其他几个稍微容易中的弱一区或二区(7-9分),这种我们领域内部都喜欢自嘲为“灌水”,而类似于这种发3点几分水刊的情况,我宁愿学生大四天天打游戏也不愿意自己publication list上有这些污点,我根本就不care你这种ML跑数据的东西,只要以后别跑来我们这个领域扰乱行情就行。都说材料灌水最多,人家ABCD混着炒菜好歹来开个锅灶证明自己好歹是个厨子,你搞ML这种是不是连锅都没有买直接拿电脑跑了10张菜谱吧?我酸啊!我的一个师弟发了5-6篇8-9分的弱一区,最近想回国找工作,自己当时有一篇文章遭遇8连拒,心态崩了太着急中就把本应该投一区的文章都给了一个3-4分的三区刊,现在后悔的一批,就是自己的污点,都不好意思写在CV上......哎呀,好酸啊!


user avatar   zhang-chuan-yi-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事人的回答滴水不漏,把“奋斗”、“爱国”、“梦想”等一系列标签都贴到了自己身上,成功避重就轻,只谈空洞的鸡汤,避开现实的问题。有趣的是,我在他的回答里没有看到任何关于他出身或家庭的信息。如果他出身普通甚至“贫寒”,那这份“滴水不漏”的回答必然会把相应的信息写进去,因为这太“奋斗”、“梦想”、“励志”了。他避而不谈的东西,那就一定是有问题的。这种玩身份政治的行为,把他的身份隐藏在“二本学子”中,让人忽视他自身的起跑线。

我再简单说一下能发十篇SCI是什么概念吧。首先,有一个有专业基础的博士生

如果他有导师的指点,大概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入门并发表自己的第一篇SCI(水刊例外)。这是有人指路,老师把他当学生;

如果他的导师手把手教他如何选方向、做实验、写论文,大概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发表第一篇SCI,毕业的时候大概也就三四篇SCI。这是有人拉着走,老师把他当亲儿子。

那问题来了,零基础的本科生发10篇SCI并且导师把通讯和一作都给了他是什么概念?即便发的是灌水的垃圾期刊,我也只感觉到是有人背着他往前跑,老师把他当祖宗。

至于“财富密码”、破坏环境、资源是如何获得的之类的问题其他高赞回答都提到了,我就不再赘述了。当事人和提问者的评论我也置顶了来方便大家看见,兼听者明。

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我发现自己的回答被神秘力量限流了。包括我的回答在内的许多高赞回答都被降低了排名,而这些回答几乎都是质疑的。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人的智商应该略高于常人,但不会是天才水准,正如阿法狗的设计者大概率没有李世石那么聪明。只能证明:机器学习,永远的神

未来成年人不会import tensorflow就等于文盲

一个本科生有了机器学习都能做出如此精妙的化学理论研究,我身为数学博士,现在钻研机器学习,是不是明年就可以把SHA256碰撞规律学习出来,把比特币挖掘速度提高10000倍,成为亿万富翁了(前提是对外保密自己挖,否则比特币就崩盘了)

我乐观估计,哥德巴赫猜想拿这个机器学习应该也能学出来,建议各位同行试试

还在摇试管过柱子的生化环材坑友,快点打开电脑下载python吧!


user avatar   michael-jackson-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科院的博士国奖标准大概是至少2篇主流IEEE Trans,毕业生拿院长奖的标准大概是至少3篇主流IEEE Trans加其它成果,

根据我的经验,硕博研究生的第一篇论文都像翔一样,给他修改相当于重写,很多是二流会议和3、4区SCI起步,

所以本科生发10篇SCI,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事情,于是我查了他的两篇论文,并做出两点结论。

第一,一个二本本科生,能够connect到香港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北大学的老师,这是如何做到的?一定是有人在背后指点。我不是在暗示这个同学是学二代或有背景,只是说,学术圈的玩法,本科生很难摸透。而这个同学摸透了,有没有人铺路不知道,大概率是有人指路的。

第二,看到ANN和machine learning我就笑了,这类工作的pipeline很明确,只需要把预测/分类问题从化学问题中提炼出来,然后各种metric堆一下就能出来一系列漂亮的图表。数据量不太大的时候,scikit-learn这个包基本上够用吧。这类工作如果开个价,审稿不严的话,我觉得1-2万元就能搞出一篇SCI,所以SCI的含金量并不是很高,之所以很多学生发不出SCI毕不了业跳楼,根本不是因为SCI难,四区SCI就是厕纸,只是没有人指路或铺路罢了。

最后总结下,这位同学应该是有实力的,而且有人指路或铺路。但是不要玩“造神运动”,我们都是相信概率的,所有的小概率事件都有其特点和原因。


看了当事人同学的回答,我觉得有必要再杠精一下,因为他的回答工整的可怕,而且有很多鸡汤。我大四的时候还是一个沉迷周星驰电影、一心只想找漂亮女朋友、闭门搞嵌入式智能车的小格局菜鸡,和这位当事人同学比格局小太多。

下面的一位青椒也说出了我论文的真实水平

青椒不是青年科研人员和高校讲师之间的互黑吗?

本科生都开始用青椒这个词了?见了矿大一个老师,回头跟人说:“我去见了矿大一青椒”

我在申请博士的时候没有考虑除了香港地区以外的学校,主要是,第一我内心只想为祖国做贡献,第二是我认为眼界很重要。

这个工整地自夸让我感到脊背发凉,既占领了道德高地,又占领了地域高低。

和美国的生化材海归和千老们比,他是爱国的,

和北上广的土博们比,他是有点洋的。

论文是和中国矿业大学的一位青年老师完成的,自从我觉得母校无法给我提供所需的条件后,就出走矿大了,原因是我不想放弃当初的理想,我发自内心感谢王老师没有嫌弃我二本学生的身份,他在我的科研道路上帮了我很多,也寄予我很多厚望,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从苏北的二本学院走出去,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指导本科生发论文,而且通讯作者送给学生,中国各大高校的研究生们直呼,这样的王老师,请给我来一打!


最后就是一些鸡汤,自己要给二本学生带来希望,自己四年休息了两个月,

拜托,给学生们励志励志是好事,

但是对我这种摸爬滚打老油条来说,这些东西太虚了,真东西半点没有,

您怎么掌握学术圈玩法的?怎么学会学术写作的?怎么陶瓷的?怎么设计科研思路的?怎么申请到仪器的?用了什么机器学习的python包?第一次写论文的经历是什么?

能不能分享一下?

光说努力、不休息、感谢青椒啥的,就小了,格局小了。

微信版文章链接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修罗笔记】,二维码如下图^_^


user avatar   yi-wen-51-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9.12 更新

来来来,新的小白鼠又上线了。自9.12起,葡萄牙取消室外口罩令。

葡萄牙、中国全民疫苗接种情况分别是:

葡萄牙:一剂(86.85%)、完全接种率(81.1%)【截止9.13,均位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一剂(?)、完全接种率(78%)【截止9.22】

所以,从完全接种率上来看,中国已经达到70%的红线,但delta比较凶残,有研究数据表明,针对delta可能需要88%以上的全民接种率才可以实现群体免疫。

而现在葡萄牙的一剂接种率(86.85%)已经接近于88%了,最多再过28天,葡萄牙的完全接种率也将会接近88%。

新冠肆虐了一年多,葡萄牙从今天起,开始试水群体免疫,真的是拿命在试啊~

葡萄牙会成功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9.13 更新

我不在知道大家为什么都喜欢拿以色列来举例证明群体免疫是失败的。以色列的实际完全接种率到现在连70%都没有(63.02%),这个国家连讨论群体免疫的资格都没达到。

就这个接种率,也就无怪乎日增10000+。


9.16 更新

9.16葡萄牙TSF更新葡卫生部会议报告:4/5的住院治疗患者和14/15的ICU患者没有完全接种疫苗。(说明接种疫苗还是有用哒!!!!)

“葡萄牙人民投票,投票的方式就是接种疫苗。”--葡萄牙总统 马塞洛

Infarmed 会议:大于5岁的儿童,疫苗的接种(计划)可以推进。 葡萄牙已有 81.5% 的人口完全接种疫苗,预计将会出现新的变种。

同一天,葡萄牙卫生部在官网称:我们已经在大流行的末期[1]


一些胡思乱想

晚上和同学谈到葡萄牙取消室外强制口罩令这一行为,突然莫名的觉得这个国家很勇是肿么回事。

近一个月,葡萄牙的每日新增确诊人数仍居高不下,但是葡萄牙政府还是做出了这么大胆的决策,当然比起之前的英国、以色列……葡萄牙的是建立在超高疫苗接种率之上的。假如这一次成功了,全世界应该就会慢慢解封吧。



在《葡萄牙史》的序言部分,作者戴维·伯明翰说:“葡萄牙是世界上最擅长生存之道的国家之一。……在欧洲的许多历史进程当中,它还是一位先驱者。”

今时今日,留在葡萄牙人民血液里的大航海开辟者的基因,或许并没有消散,还在以某些方式传承着。

参考

  1. ^ https://covid19.min-saude.pt/encontramo-nos-no-fim-de-uma-fase-pandemica/#

user avatar   windskymagic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LSD的介绍

福禄寿乐队成员的杜雪儿涉嫌走私的毒品“邮票”LSD是什么?

“有一种致幻剂,少量的服食下去,会发现自己进入了一种令人愉快的麻醉状态,想象力突然变得丰富,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也发生了变化。眼前出现了一系列活动的图像,具有万花筒般的鲜艳色彩,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被忽略了的物体突然变得生动起来,桌椅板凳都似乎有了生命,听到的每个声音都像是投在平静水面上的一颗石子,让眼前这些奇妙的色彩产生一圈圈涟漪。”

这种“美妙”的境界

是瑞士的霍夫曼博士第一次无意间尝到

自己合成的化学品时体验到的,

这种化学品就是

被称为“史上最强致幻剂”的LSD。

LSD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存在的?

请先看下面几则案例:

01

近日,山东省东营市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利用快递走私毒品案件,查获新型毒品LSD (俗称“邮票”)100张,该案件系东营市破获的首起“邮票”新型毒品案件。LSD外观似小型邮票,印有卡通图案,贴在舌头、皮肤上可致幻达12小时。



02

“90后”大学生张某在社交软件上无意中发现了一样新东西——“邮票”。他以300元一张的价格购买了8张,回来后将每张裁成两半,并将裁出来的半张“邮票”以800元的价格通过微信朋友圈售卖。经警方鉴定,张某出售的8张“邮票”就是具有强烈致幻作用的LSD的伪装物。而张某也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



03

澳大利亚一少年在家服用LSD后呕吐不止,称身体发热脱去衣服,又失常地掩面跪在地上。过了一段时间,他忽然大声呼叫着冲向阳台,爬出栏杆。他的妈妈和妹妹竭力阻止但最终并没有成功。这个年仅15岁的少年从三楼阳台坠下,头部着地,当场死亡。



1

LSD是如何产生并发展的?


LSD,化学名称为D-麦角酸二乙胺,即麦角二乙酰胺,是一种强效的致幻剂,主要滥用群体是18至25岁的青少年。

1938年

/首次合成

1938年,瑞士化学家艾伯特·霍夫曼博士在实验室里进行一个有关麦角碱类复合物的大型研究计划时,LSD被首次合成出来。

1943年

/精神作用被发现

1943年,霍夫曼在进行化学研究时无意中通过皮肤接触并吸收了LSD,这才发现了它的精神作用效果(如前文所述)。此后,LSD一直被用于精神病学家的医学研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滥用和推广

20世纪五六十年代,LSD被一些心理专家和政要人士滥用和推广。一些心理学家在嬉皮士运动中担任反文化的精神导师,将LSD的致幻作用称为精神成长。

二战及冷战期间

/大规模流行

“二战”及“冷战”期间,美国中央情报局致力于研发思维控制类化学武器,将LSD应用于对抗审讯之中。为此,他们大量生产LSD,为LSD的大规模流行提供了来源。随着LSD的流行,美国社会开始频繁地出现各种因为服用LSD而导致的意外事故,精神崩溃、犯罪和自杀的报告不断增加。

1966年

/禁止生产和销售

1966年,时任美国加州州长的里根宣布LSD为非法药物,禁止合法生产和销售。从1967年起,美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全面禁止LSD。

2

LSD是什么?


LSD为半人工合成,从麦角酸衍化而来,无药用价值。纯净的LSD是白色晶体,无色、无味,难溶于水。毒品形式一般为酒石酸盐,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典型的滥用方式是口服。不法分子常将LSD溶于水后滴在某种吸附物上,比如吸水纸、方糖、明胶以及各类糖果、饼干等。


后来,为了方便运输和躲避打击,也为了方便使用者携带和服用,毒贩将印好的小纸片浸泡在LSD溶液里,一个指甲盖大小的纸片可含LSD30~50微克。为了能吸引青少年,毒贩绞尽脑汁把纸张设计成各种各样的彩色图案,这与邮票风格非常相似,因此吸毒群体把LSD称为“邮票”,使用时把纸片放入口中即可。



3

LSD为何被称为“迷幻药之王”?


LSD致幻效果特别强,其他毒品的剂量单位都是用毫克或克,而LSD则只需要用微克单位,这也是为什么它被称为“迷幻药之王”的原因。



服用10微克就可以产生欣快感,30微克可出现明显症状,50~100微克就可出现幻觉。LSD一次一般只服用100微克,相当于一粒沙子重量的十分之一,但却会造成持续6到12个小时的感官、感觉、记忆和自我意识的强烈化与变化,还会产生幻影和生动得像白日梦一样的幻想,比如会动的几何图形和光影重叠的色彩等。在药效较强时期,使用者甚至感觉自己灵魂出壳,进行一场“幻游”。



于是,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使用LSD可以放大感觉,对事物的感受更加深刻,易于体会事物间的联系”的幌子出售、诱骗他人吸食LSD。事实上,吸食LSD后的体验极不稳定,出现的幻象有时会令使用者产生“幻游”的“舒适感”,有时则会令其恐惧,导致心跳加速、呼吸加重,大脑和行为不受控制,使用者甚至会出现自残、自杀、伤害他人等极端行为。



很长一段时间内,LSD被称为“疯子药”,因为一些服用者过量使用,精神崩溃或是受到永久损害,变成疯子。总而言之,LSD对使用者的情绪、精神状态、睡眠等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长期使用LSD会产生焦虑和沮丧情绪,对身体造成伤害,且很快产生耐受性,但身体依赖性较低。使用LSD还会出现一种特殊的“反刍”现象。长期使用LSD会导致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分子会大量沉积于肾脏,如果不再使用,沉积于肾脏内的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分子在代谢消解的同时,有一部分会重新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产生新的连锁反应。



LSD在我国早已被列入精神药品管制目录,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被严格管制。面对新类型毒品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的局面,公安禁毒部门多次在媒体和宣传中提醒,很多毒品宛如“披着羊皮的狼”,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一定要警惕类似“邮票”等毒品的诱惑,千万不要被色彩鲜艳、包装花哨的外表和“没有危害、不会上瘾、体验新奇感受”等谎话所蒙骗。

切莫出于猎奇、逃避现实、追求快感等心理走上不该走的路,犯下不该犯的错!

内容选自甘肃省禁毒委办公室(《你不知道的毒品真相》,作者李文君,有删改)若存在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美国已于上世纪60年代末被禁止。疫情之后又有合法化的趋势——2020年11月份,美国俄勒冈州宣布LSD合法。

二、法律分析

大前提:法律依据

《刑法》

第三百四十七条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   (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   (三)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四)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   (五)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从重处罚。
  对多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未经处理的,毒品数量累计计算。


第三百五十七条 【毒品的范围及毒品数量的计算】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数量以查证属实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的数量计算,不以纯度折算

此罪名是选择性罪名,规定在刑法分则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第七节。

首先先分析构成要件:

走私毒品罪,是指违反国家毒品管制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毒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

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了国家对毒品的管理制度,同时也侵犯了国家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违反毒品管制法规和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毒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

犯罪主体:自然人、单位。

犯罪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即明知走私的物品是毒品,而实施走私的行为。

小前提:事实

小代提醒:这个岳某的证人证言的信息量很大。证明杜雪儿有吸食大麻的历史,但是,证人证言是言词证据不能单独定罪。

说明杜雪儿可能不是第一次使用“LSD”产品,有可能能够追溯到2017年。

杜雪儿竟然是在知乎平台上找到的卖家。

结论:

三、小代关键信息提取:

1、杜雪儿以前就可能吸食大麻

2、她的上家是在知乎上找的

3、涉及的毒品只有0.13g。

4、如果我是辩护律师,这个案件,我会走认罪认罚从宽的角度走。如果不走认罪认罚从宽,起码会从三个角度进行辩护:

(1)这个毒品本身,发展,致幻性学术报告。国外的判例。

(2)主观明知与否进行辩护。但是,案卷中的聊天记录如果非常清晰,这里,不用下太大的功夫。证据链已经形成。

(3)从「量」上进行下手。涉及毒品的含量极低,家中应该也没有搜出毒品,否则判决书上肯定写了。这样极低的含量的影响,有没有到严重的社会危害的限度。

(4)辩诉交易,辩诉交易,用认罪认罚来换量刑啊,一年的刑期。说实话……不予置评了,怕挨骂。

附判决书全文:




  

相关话题

  你写科普的原因是什么? 
  研究生期间,研究生/导师都是如何确定论文署名的? 
  未来导师团队里论文全是导师一作,是不是个坑? 
  博士后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情侣送礼研究」博士毕业论文引发争议,有网友表示该论文无用,制造学术话语障碍,你怎么看? 
  导师的水平是否已经决定了一个博士生的天花板? 
  如何看待「熟蛋返生」论文作者现身特异功能培训会? 
  论文的外文翻译在哪个网站找靠谱? 
  国内本科毕业,申请国外的博士可行吗? 
  怎么回复(对付)教授/编辑/审稿人的哲学三问?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上海一地下车库发生「天价」车祸,被撞车辆损失预估或千万?还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
下一个讨论
资金不断的正流入,股票不该是上涨吗?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