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图灵奖得主称中国高校过于看重国际声望,应更关注本科教学质量,本科教育应朝着什么方向努力?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yang-90-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的都对,道理其实大家也都懂。但是就是改不了。

本科生的课教的好是能让教授们加薪,还是能让青椒们快速转正呢?都不能。好,那么我们以后让教学教得好的人能升职加薪怎么样?但是怎么指定标准呢?

以论文,项目和经费为中心办学坏处特别多,但是有一点好,就是可量化。你能发多少文章,能拿几个w的项目都是实打实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用这个设定考核标准清晰明确。有了这个目标之后,大家该肝论文的肝论文,该走关系的走关系。

可是我们该怎么量化考核本科生教学质量呢?高中好歹还能看看升学率,但是大学本科连一个可以拿来做指标的数据都找不到。看挂科率?那岂不是考试设置得越简单越好?看学生四年后的出国率或者读研率?那凭什么出国和读研的学生质量一定比本科毕业直接工作的好?看学生的打分评价?那是否意味着老师只需要讨好学生就算是完成教学任务了?。。。

真正的问题在于,不同的人对于“高质量的培养”的定义是很不一样的。我们找不到一个可量化的指标来对质量高低进行衡量。而没有衡量的指标,则教学进入不了职称评测的主要系统之中,进不了就意味着老师们花心思投入教学等于变相“做慈善”,无法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对比,我个人能想到的一个思路是加强奖励机制,虽然投入教学不能进入职称评价体系,但可以额外让老师们创收。比如按照学生所选的学分收取一定费用,然后在把这笔钱部分用于给开课老师的补贴。这样开的课多,教的学生多的老师哪怕不评职称,也能赚到钱保证有质量的生活。与其让老师们去校外走穴合作寻找知识变现的机会,还不如让这个变现的机会留在校园以内。当然这只是个人一点不成熟额的想法,欢迎批评。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我熟啊……当年就是hopcroft 邀请我去康奈尔交换的,很感谢他。那时候他跑隔壁去,还以此为由到隔壁蹭了个隔壁的活动。

虽然我在cornell见到他本尊的时候,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You look familiar, but I cannot recall who you are"……毕竟他比拜登还老,正常……

对他这个观点,需要结合另一句话来看

有相当多的中国学生到美国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其中很多人更愿意留在美国。
我认为原因在于,中国的高校不能提供他们想要的环境,筹集研究经费和发表论文的压力太大,很多年轻教员不得不为资深教师工作。这不是一个教育学生或者做基础研究的良好环境。

这句话我觉得说的很对——中国太内卷了,“筹集研究经费和发表论文的压力”太大了。

但是,怎么改善呢?

一个自然的中国式想法是,钱少,那就加钱呗,加研究经费,氪金,氪金多了,”筹集研究经费“压力自然就减少了,那就氪到”压力不那么大“为止。

而Hopcroft的解决方案是

我们应该用本科教育质量来评价高校,而不是研究经费的多少和发表论文的数量。”

这句话与中国式想法正好相反,他说高校应该重视本科教育,不要重视研究经费。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美国式想法——一个投资没效果,那就停掉投资,让更适合这项投资的人去干,投资到有“比较优势”的地方去。

而在Hopcroft看来,中国的“本科生教育”是有效的(cornell计算机系的博士大部分都是中国人),而“研究生教育”、“科研”效率堪忧;美国的“本科生教育”效率堪忧,但擅长“研究生教育”、“科研”。

那么中国应该专注“本科生教育”,把本科生培养好了送去美国,让美国去弄“研究生教育”、“科研”,这样才是整体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方案。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只要美国研究生培养水平与美国本科生培养水平的差,大于中国研究生培养水平与中国本科生水平的差,就应该由中国负责基础教育,而美国负责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都不需要美国研究生培养水平高于中国,只要美国本科生培养水平足够低,在各种要素自由流动的前提下,就应该这么分工。

其实我也同意这个观点。只不过有一个小问题:

既然中国基础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自由地流动去美国,帮美国科研,那么美国科研出的学术成果,能不能自由地共享给中国,帮中国更好地发展呢?

想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么中国做什么是正确的,就昭然若揭了。

而且吧,高水平科研人员都是有智商的,没人想平白得个病毒自减智力。去年和我们约好线上讲座那个欧洲教授,说因为自己得了新冠推迟之后,到现在都没有进一步的音讯……


user avatar   da.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话说,现在很多名校都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以北航为例,早在17年,中央巡视组就指出北航存在这样的问题。但这确实不是孤例。

如何解决?我觉得首先肯定是把老师们从科研压力中“解脱出来”,让他们能有时间和空间搞本科教学。要出台相应的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现在看来确实已经建立了“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不再唯数量之类的了。在职称评审上,也可以考虑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可以探索以工作总结、教案等成果替代论文要求。让高校教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耕专业。

再有,确实很多高校老师只想着一味搞钱。科研都不想深入,哪有功夫管教学?虽然理解科研人员也都是普通人,也都有着各种社会属性,都是因为现实种种客观压力存在,但这点确实不太可取。具体就不展开评述了。

早在19年12月,教育部就对“关于改进高校‘重科研轻教学’问题的建议”进行了答复。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要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切实扭转对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重视不够的现象。还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教育教学工作量考核。所有教师都必须承担教育教学工作,都负有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责任,要将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落到实处。建立健全教学工作量评价标准,把教授为本专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明确教授、副教授等各类教师承担本专科生课程、研究生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课时要求。教师担任班主任、辅导员,解答学生问题,指导学生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各类竞赛以及老中青教师“传帮带”等工作,应计入教育教学工作量,并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二是加强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多维度考评教学规范、教学运行、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获奖等教学工作实绩。引导教师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教学纪律,改进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指导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学校应实行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

三是健全教学激励约束机制。提高教师教学业绩在校内绩效分配、职称(职务)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除访学、进修、培训、组织派遣、产假等原因外,教学工作量不能达到学校规定要求或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不合格的教师,其年度或聘期考核应为不合格。

四是强化课堂教学纪律考核。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严格高校课堂教学纪律,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活动、教学实践环节等的督导力度。对在课堂传播违法、有害观点和言论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其实国家不是没有好的政策和导向,关键是执行下来你懂得。

现在来看,你觉得中国高校做到了多少呢?


user avatar   shusen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得就好像美国大学很在乎教学质量一样。


PS. 我在美国大学任教。。。。


user avatar   yang-si-wen-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山东大学,说你呢


user avatar   zhangxiu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不用她们西方人说,不要跟我提什么XX奖得主说什么中国应该加强本科教育质量,这算不上什么高见。相反,这在教育圈,完全是路人皆知的东西,就算随便拉一个中国自己的二本大学的分院院长,甚至系主任,哪怕普通的老师,她们也能说出一摸一样的话来,甚至讨论的更加的深入,更加的透彻。

诸位不好好想想,改不了的原因是什么?

大学生说到底,是在老师在培养。老师投入时间越高,教学热情越高,学生产出越高。因为大部分年轻人基本都有一定的惰性,需要老师去push;小部分没有惰性的年轻人,有积极的学习悟性——更需要老师去花额外的时间,去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老师的工作时间是固定的——老师花越多的时间去教学生,就越少的时间去写论文,申请课题,跟企业做横向研究;后果就是,越热爱教学,你就越无法升迁,成本副教授,成为教授——不仅升迁的概率低,你还要被学校踢走(非升级走)。你还要被同事嘲笑,来了几年了,没啥科研成果,只会教书。

不信看看中国各个大学的中层领导——如果不是走行政路线的,哪个院长,副院长不是有帽子? 不是一堆SCI,一堆核心期刊,要么可以能给学校带来国家级课题,要么给学校拉外面的几百万上千万的企业赞助的。现实中的例子就摆在这里——生活中大家见过几个考书好,而没有科研成果的人当上领导,当上教授的??? 要老师们把工作重心放在教学,但是考核升迁却是主要评估科研,这不是在搞笑嘛

此外,中国的大学是公立教育体制,学生跟老师的关系并不是雇佣制度。老师并不对学生负责,老师一般对相对应的地方领导班子负责。举个例子:理论上来说,东莞理工大学只对东莞市负责,学生的学费远远不够学校运营的正常开支,所以学生并无权力要求老师改进(这点跟美国的私立大学很不同,学生权力很大)。但是东莞理工的老师必须优先上级(比如东莞教育局科技局)交给自己的科研任务

又因为是公立大学系统——所以教师名额都是不够用的,在实际工作中,学生辅导员往往是1:200-300这样配置,年轻辅导员常年劳累过度。而大学教师讲师的师生比则是1:40-50也很常见。除了特别有钱的985,绝大部分大学根本没有那么多老师,为什么没有那么多老师,因为大学就没有大家想的资金那么充足。没有那么资金,所以一个老师就要干2个人的活。你随便拉一个知乎的青椒,你看看大部分人的工作状态??

这个事情的起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济问题——不要把经济问题教育化或者政治化。一个大学的师生比1:15,另一个大学的师生比1:50,哪个大学可以培养出更好的本科生,一目了然。你就算是给大专1:10的师生比,专科生也可以培养的很好的,深职不就是个例子,一个专科一年一共投入了20多个亿,就已经超过中国百分之九十的本科运营经费了。由此可见,大部分本科缺钱的问题有多严重。没钱,怎么培养学生呢?

这些实际的问题,都摆在眼前,倒不是说外国人不可以指正中国的问题——但是她们中很多人并不了解实际的情况。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谁来了都不好解决,你让这个图灵奖得主来中国做校长,他也一样处理不好的,站在那里说说,当然轻松了~


user avatar   vincent-qq-smith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学表面上是国家的机构为了培养人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员工。实际上大学基本沦为了学阀的私产。

没有考核的的本科教育基本上在瞎搞,从教科书到上课的老师都是在摸鱼,教科书用的是教授们为了评职称自己写的版本,内容一塌糊涂,基本上就是自己的研究生学奴去东抄抄西抄抄最后揉在一起的东西,简单的原理都讲不清楚。

上课基本上就是念陈年ppt的复读机,考试就是死记硬背ppt,对学的内容浑浑噩噩。

很多没读过研究生的人开始抱怨大学的老师有多么不负责任,多么自私敷衍,一个个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等到你读研究生的时候就会发现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大学这个学阀系统里是最好的了,等到这些人当了你的导师、掌握了你的生杀大权,你就会发现你已经彻底沦为了他们的奴隶,别说教你知识了,你就是自学的权利都被剥夺了。

因为研究生制度本质上是一种人身依附制度,你是学奴是你导师的私产,人家才不和你讲什么精致利己主义,直接把你当免费的牲口使。

这不是个别现象,也不是某变态导师的个人取向。在武汉理工变态导师王攀把学奴逼死了以后,武汉理工大学领导层是如何处置的?不到一年人家就恢复了王攀继续招学奴的资格。这件事充分说明了学奴们在学阀眼里是什么分量。

现在高校内部是一个十分密不透风的官僚利益集团,没关系的人进去就是被扒皮吸血,想考自身努力去改变几乎不可能了。


user avatar   RoseofVersaill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重视科研---花钱买人,买特刊---学校论文发表数量节节上升---学校排名节节上升---校长业绩突出---五年卸任之后成功进入中央。

重视教学---花了一堆钱培养本科生---本科生毕业拍屁股走人什么都留不下---社会上根本用不到这么多本科生---本科生就业率还是那个味---校长业绩失败---五年卸任之后打入冷宫失业。


你是校长,你选哪个?


user avatar   juan-a-21-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学说到底还是学校,需要重视本科教学质量,这点我是赞同的。但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调整考核制度,这个事情没那么容易。

考核大学教师时,把重点放在科研经费和论文上,自然是有失偏颇的。但说实话,科研经费和论文是相对可量化的标准,可操作空间比较少。所以,虽然现在讲究“破五唯”,但也很少有学校能完全抛开论文。

教学质量的差别虽然显而易见,但却是最难具体考核的。对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最有效的考核形式也许是雇主评价,但这个没法具体到每一门课程。学生打分,永远没法避免“给分高的老师得分高”的问题;校内专家打分,很难做到每门课都去听,也很难避免人情分;分开教学,统一考试,我个人不赞同让大学课程太过标准化,大学课程需要有授课教师自己的学术品味和观点在里面。

如果考核重点在科研,大学老师的授课质量全靠道德保证,实在是不现实。

我对美国学术圈不了解。但知乎上不少人说,美国高校会让AP专心搞研究,tenure没有考核压力,就多花精力在教学上,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但说实话,tenure制度本身是否合适也是有争议的,经济压力下,美国部分大学都开始尝试动摇tenure制度了。这也不是这么好学的。

此外,本科的教学质量也不是一个两个老师的事

更重要的也许是,授课内容是否经常更新,是否和市场需求相接轨(不过也不是说把本科教学变成职业培训)。还有,在授课内容和方法上该给授课教师多少自由度。这更多的是系统性的问题。


user avatar   phosphates-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改变评定方式,这个问题无解。实际上,美国高校也有类似的问题,不过远远没有国内高校这么严重就是了。相较之下,欧洲的情况会好很多。


假设有A/B两位教授。A教授教书能力极强,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是几乎没什么论文;B教授教书能力极差而且态度极差,学生苦不堪言,但是常常能有论文。那么,如果这所高校必须要裁掉一位教授,会选择裁掉哪位呢?

国内高校现在的出发点就是国际排名。本科教育很难量化,对于国际排名的影响微乎其微。而科研能力,尤其是论文数量,对于国际排名至关重要。所以,如果你是校领导,你是选择留下谁?

作为校领导,如果学校排名下降了,对于你的声誉有多大的影响?如果排名上升了,但是学生们认为本科教学质量下降了,对于你的声誉有多大的影响?


不少的教授都公开表示过这样的言论:

"那个XXX教授,就是个教书匠,除了教书强之外就没什么用。论文没有那么多,评不上职称活该。Loser!"

"本科教育有什么用?自己自学不就好了?谁去教都是一样的。"


也许加入高级讲师这类职称的话,会有一些帮助的吧。




           

相关话题

  在中国大学教授的实际收入能有多少? 
  为什么科学家不伪造外星人存在的证据来加大国家对航天科技的投入和太阳系殖民地的建设? 
  课题组遇到这种人,应该怎么办? 
  有哪些你看了以后大呼过瘾的数据分析书? 
  科研过程中,有哪些让你羡慕的技能? 
  邱香果被控制,与美国种族主义抬头有关系吗?是否需要警惕美国变成二战前的德国? 
  如何看待华为王成录在记者访谈中提及的鸿蒙国内软件生态相关内容? 
  在当前的科研环境下,你有信心长期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颠覆性科学研究吗? 
  为什么实验室风气很奇怪,是我思想不对吗? 
  为什么国内的一些教授甚至副教授更甚讲师都不具体做实验?这样能有什么发现吗? 

前一个讨论
印度长期处于贸易逆差,如何保留足够的外汇储备?
下一个讨论
新加坡总理称「没多少国家愿意加入没有中国的联盟」,意味着什么?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