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 Apple 推出售价 749 元人民币的 MagSafe 磁吸外接电池? 第1页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给充电宝换了个名字?


user avatar   hui-du-12-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苹果花钱让这个问题上热搜,然后证明自己的技术有多牛逼,有多么热心让利于广大消费者


user avatar   exc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开始,我一直觉得这玩意大概是苹果二线设计师糊弄事。

贴上去如同驼峰,拿在手里手感不佳,贴在Pro Max后面能锻炼胳膊肌肉,电量也不充裕,充电功率也不可观,充电时间也没有优势。

价格嘛,价格足够买4w毫安小米充电宝8个。能在家里、单位和车里各放两个还富余200。

妥妥的智商检测器。

后来,看到有同事买了这款智商检测器,忍不住给他买了点补脑的饮料。

他说,其实是我不理解苹果这款外接电池的使用逻辑。

来了来了,果粉脑子被洗坏了的时候都是这种情况。

那么到底苹果啥逻辑呢?

苹果的逻辑是,当手机磁吸了这款外接电池后,会优先使用外接电池的电量。

然后呢?

然后,如果你的苹果手机没有出现其他问题(比如碎屏),那么使用这款外接电池,可以延长苹果手机的使用寿命。

它的价格比没有AC换电池是差不多一样的。

也就是说,这并不是一块磁吸外接电池,这是一个苹果手机电池的单独AC。一块可以随时换掉的(价值519)苹果原装电池。还提供了扩充电量的价值。

749 = 519(单次换电池费用) + 100(电池加倍)+ 30(打车换电池)

磁吸属于白送的。


user avatar   luv_lett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 MagSafe 产品的设计目标之一仍然是轻便, 所以注定不会堆料特别过分.

很多人看到 5W, 1430mAh 就大呼垃圾了, 实际的情况是:

  • 1460mAh 是两节电池串联的电量, 相当于 2920mAh, Smart Battery Case 的容量是 1430mAh, 所以不是同款, 但是设计应该类似.
    • 考虑到损耗, 这个容量水平相当于 iPhone 机身内部的电量的 80-90%, 如果是 12 mini 的话可能会超过 100%
  • 第二点, 5W. 这个问题我和紫米的人聊过, 大部分此类产品都是 5W 的原因在于无线充电低功率下损耗比例较低, 这样可以提升整体转化率. 毕竟出门这玩意的主要作用不是给手机充电, 而是供电.
    • Lightning 口接电池上能给 iPhone 15W 充电, 这个功率的前提也是温度允许, 而且会和性能策略相关,又是一个软硬结合长江,别的厂商不太好做

  • 第三点算是遗憾, 没有支持本身的无线充电, 可能是出于控制重量的原因. 不过就我自己的观察看, Smart Battery Case 会维持好一段时间的 2.5W 再进入 7.5W.
    • 从实用角度考虑, 如果出门带个无线充电板在宾馆床头充电确实也是一个好主意, 不过从效率上看用有线充电可能会更方便.

目前盲猜整体重量 80g 左右, 因为老款的 SBC 差不多 100g 整. 官方宣称可以搭配保护壳用, 这样使用就更加灵活了.

从我最近研究的 MFi 产品看, MagSafe 的电池的定位主要是提升重度用户的续航体验, 特别是 12 mini 这样的小屏机的体验提升会非常明显. 顺带 Lightning 口的位置也是刚好能碰到的.


至于如何 justify MagSafe 充电壳不带无线充电的这个问题, 我的看法是:

  • 控制总量
  • 保证体验:
    • 指望无线 15W 进 15W 出也不现实, 7.5W 冲一个接近 6000mAh, 而且一半容量要二次损耗其实有点慢
  • 等 iPhone 13 的反向充电, 这样对于大机器可以直接接 iPhone 的 Lightning 口从而实现对反充
    • 12, 特别是 Pro Max 特别需要这个, 毕竟位置有点蛋疼.
    • 当然我希望底部直接就支持正充, 这样可以放在多设备无线充电器的 5W (给 AirPods 的充电位)上.

那有人说,既然苹果卖 749,为什么不买更便宜的方案,还能有 USB-C.

我觉得原因有:

  • logo
  • 设计,包括贴合面材质
  • 系统显示电量
  • 温控,和手机协同的管理策略
  • 对优化电池充电(80%后暂缓充电)的支持
  • 相比无线充电移动电源,通过磁力判断设备是否存在,不需要按一下开关才能充

另外要考虑到单独的 MagSafe 充电器就要 300 多,我觉得 MfM 开放之后附厂也不会低于 200.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

另外其实最近看到一款绿联的 MFi 无线充电移动电源, 内置 Watch 的充电位, 而且集成了 20W 输出的 Lightning 线, 性价比极高, 可以和这类电源壳搭配使用.


user avatar   msrdw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保形外置油箱


user avatar   ha-ha-ha-ha-36-70-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哈哈哈哈哈哈,苹果是真的厉害

把电池做小,手机更轻薄,省钱又好卖!

什么你说电池不够用?那就对了,苹果把省下来的电池再做个充电宝卖你五百块!又赚一笔


苹果:不是针对你,其他手机厂商都是垃圾!


建议下次,苹果把电池,主板,外壳,屏幕拿出来单卖,手机本身做到0毫米!为了环保苹果还可以宣传无包装。

花钱买空气,哈哈哈哈哈哈哈


user avatar   ai-fan-er-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不是愚人节,但胜似愚人节。

因为就在刚刚——戴森,发布了一款耳机

这款耳机,是「头戴式耳机 + 空气净化器」的结合。

不仅支持主动降噪,解决噪音污染;还支持空气净化,解决空气污染。

一箭双雕。


你没看错,戴森首款「空气净化耳机」真来了——

戴在头上的空气净化器

这款耳机名为「Dyson Zone」。

初看上去,它的造型充满金属感,就像耳机和口罩的结合体。

主角刚从 2032 年的空气污染重灾区穿越回来,告诉我们音乐和新鲜空气可以一起进入大脑。



戴在头上的空气净化器——第一次觉得戴森能有一个产品和它的名字如此契合。

净化空气

戴森在这款耳机上提出了「移动净化」的概念。

也就是说,让你不仅在家,走进各个城市的雾霾里也能呼吸到新鲜空气。



Dyson Zone 这里用到了两种净化系统。

首先是移动净化技术。

两侧的耳机腔体内,塞入了「双重净化系统」,内含马达,可以主动吸入外界空气,接着过滤污染和有害气体。



戴森研发出了一种「静电式过滤媒介」。

它能够主动吸引空气中的灰尘和颗粒物。



这样就能把摩托车头套一样的大滤网,变成小尺寸、纤细的滤网,放进耳罩里。



经由过滤之后,外界空气就会传递到前面的面罩里。

然后,就是创新呼吸气流技术。



戴森新创了一种无接触式的面罩。

空气将从耳机两侧进入口鼻中间,然后再从中间呼出,持续输送洁净的气流,整个过程都是无接触的。



等于直接在你的嘴部打造一个洁净空气的呼吸区。



净化噪音

耳机造型都来了,不能放歌说不过去了。

戴森把移动净化的概念,和声学系统结合,然后 Dyson Zone 就变成了一个能空气净化的耳机了。



这个耳机的耳罩能够完全包裹耳朵,还搭载了主动降噪技术,外部能捕捉外界噪音。



同时,内部配备了一种算法,在噪音接近耳机时进行降噪。



为了保持好的音频质量,戴森还设计了很大的音腔,扬声器驱动器,以及配合宽音域的频率响应。

但具体听感如何,等爱范儿后续来评测吧。

重新定义「耳机」

戴森没做过耳机,但空气净化戴森可是老行家了。

一直以来,戴森每一件产品都在持续创新和颠覆,产品也非常多元,比如无叶无噪音的吹风机、不伤发的卷发棒、能用一辈子的自然光照明灯……



但戴森的核心技术,依然是空气净化。

从一开始的无线无尘袋吸尘器,到能加湿空气、净化空气、取暖和凉风的各类无叶电风扇。

这款空气净化耳机,戴森也表示是经过了 30 年的过滤技术积累,研发了 6 年,进行了 500 多个模型的迭代。



2016 年,戴森内部提出了「移动净化」的概念,接着就开始了全球城市的空气调研。

两年后,他们开始测试产品,发现将过滤网放在耳机内,能达到最好的空间净化效果。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耳机要和口罩连在一起。



2019 年开始,产品开始根据不同人脸设计不同模型,继续打造产品内部零件的适用性,还有净化技术和降噪技术的融合。

毕竟将一大堆复杂的净化系统,放进两个小小的耳机腔体里,的确不是什么简单事。



最后,才有了这款未来感满满的移动净化设备。

在全球空气污染一直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款空气净化耳机实现了便捷的户外空气净化,倒也是一个很符合当下的应景产品。



而且戴森首席执行官 Jim Rowan 之前就在采访中提过,(中国消费者) 喜欢拥抱新技术,对于颠覆性产品持相当开放的态度。

疫情当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视呼吸这件事。



不过,它是个空气净化耳机,没有防护等级,不能当防疫口罩用。

无论如何,我们很高兴看到,可穿戴设备的未来,至此出现一个新的可能。


user avatar   diskonl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


user avatar   privaterbo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我替瓜答了

“我来这里的目的是带领曼城取得好成绩,并将曼城塑造成一支豪门球队”

“我知道应该怎么带领球队取得好成绩,也知道如何塑造一支豪门”

“所以我用我的方式管理球队,这不仅仅是对曼城负责,也是对我自己负责”

“我所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以上的目的,就这么简单。”

对于竞技体育的从业人员来说,自身的唯一价值就是在比赛中取得胜利。在竞技体育俱乐部里谈政治阴谋太可笑了。对于教练来说,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一切手段争胜的手段都是正当的,当然包括弃用不合自己要求的老将。教练就应该用一切手段争取胜利,这是对俱乐部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因为不赢,教练就什么都不是。

假如你是个羽毛球运动员,你的老球拍用了10年,突然发现有了更好的新球拍卖。那你就应该毫不犹豫的放弃老球拍,去买新球拍。

在现实社会中换人比换球拍更复杂一些。但道理是一样的。


user avatar   NoResponse 网友的相关建议: 
      

ZV-1 的最大缺点是只有 1 寸底, 加上开了 EIS 之后焦段实在是不好看, 就算能加手柄, 等效 26 左右的焦距的画面拍 vlog 就很难看了.

ZV-10 的刀法思路和 ZV-1 没有本质的不同, 都是刀 EVF/IBIS, 但是 a6400 这样的机器虽然有 IBIS, 就算能和 OSS 镜头防抖同时启用, 但是那玩意对视频来说效果太差, 所以 ZV 和 Alpha 系列在非全幅产品上是有区别对待的.

当然 ZV-10 的问题还是很明显的, 1650 的等效最广端还是 24, EIS 开启之后变成 26, 那和 ZV-1 的差别也就是屏幕翻转方向、1.5x 传感器面积带来的更好的高感.

镜头方面, 腾龙的 11-20mm f/2.8, 开启 EIS 等效约 18-33mm 大概是比较适合 vlog 题材类的选择.

但总归残幅的镜头选择真不如全幅, 你能选到 20G(24GM 类似设计), 三洋 20mm 这样的优秀 vlog 镜头, 而且 A7C 这样的机身仍然保留 IBIS/EVF, 也有视频对焦的升级.




     

相关话题

  蒙牛22年首换苹果式Logo,汉字为骨草原为魂,将利于其弘扬企业文化吗?企业文化如何传播才更令人青睐? 
  华为MATE20 PRO还是iPhone XR? 
  iPhone 13 即将发布,如何看待披露的各机型详细配置? 
  如何评价iPhone降速门苹果公司只赔偿美国用户,不赔偿中国用户? 
  为什么每次中美有摩擦,苹果总会被网友拿出来抵制,而微软,谷歌,英特尔,高通,英伟达等公司却没事? 
  如何评价苹果 iPhone XR? 
  学生党想换AirPods,怎么选? 
  华为需要向苹果学习什么? 
  苹果公司有哪些黑科技? 
  iOS 13.4 正式版的实际体验如何? 

前一个讨论
挪威多名女性称接种疫苗后胸部变大,这是什么原因?会对身体产生怎样的影响?
下一个讨论
消息称货拉拉将由在美上市转移至在港上市,IPO规模10亿美元,这意味着什么?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