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
我就说了一句,搞设计养家糊口还是可以的,结果我成了“既得利益集团”。。。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
各种喷。。。。。差点成为人民的公敌,社会的败类、。。。
看来做这行的怨气真不是一般的大。。。。。
好吧,祝愿天下设计院早日关门,各位设计师朋友在别的行业飞黄腾达。。。
讲讲市场化后的规划院,以南京某改完制规划院为例,和各个问答中的民企建筑院相差不多。
首先收入,应届硕士加房补(1000,只应届有)一个月3000多,公积金双边720,四年一调(前四年都只有720),社保一年一调,工作满一年后调完社保有人月发到手2000多,工作两年后房补会取消,也就是说调完社保后在房价三万四的n京月工资只有一两千出头,在不提供吃住的情况下日子相当难过,主要收入来自于项目提成,提成完全看项目到账,由于是私企,到账情况不稳定,如果整年到账都不好,年底很惨淡,有项目负责人去年年底只有三十多万产值,某个所人均产值三十多万,一半所人均不高于50w…而基层设计人员,项目以及提成分配没有保障,刚入职半年年底提成在一万左右(0到四万之间),第二年年底在八万左右(两万五到十二万之间)
接着是工作环境,差,电脑以古董台式机为主,换机需排队等离职员工腾电脑,网络糟糕,最恶心的是作为设计院为了省钱,晚六点以后以及周末关空调
然后讲人员流动,该公司大领导讲过‘我们就是要大进大出’,所以人员流动性较大,目前共有140多名员工,剔除掉股东、行政人员和所级领导,设计人员共80多人(含主任工,项目负责人),年流动人数在20人左右,以无职级的普通设计人员为主,年流动率在30%,一般来讲该单位呆个三四年算得上老员工,领导层固化,稳定性很高
最后提一下入职门槛,前几年还有东、南等校的学生,但离职者众,名声渐渐外传,现以该市以及周边普通院校应届本科以及硕士为主
相比于该城市其他职业而言,呆在该设计院性价比低,大热天在没有空调的办公室里加班,难免不让人生起对这破鼓捶上几手的想法
再上下设计院的宣传标语,贴在楼上大门口
20年前的收费标准,现在的实际费率,在招标文件上,是标准5折甚至更低。
以市政工程为例吧,现在的建设节奏都是一轮一轮的,随着政府投资开展。要么歇着不启动,要么就是一轮启动大量项目,导致设计单位多项目穿插、工期非常紧张。加上现在政府部门行政效率不是很高,很多手续流程过长,导致大幅度挤压设计周期。
设计行业收入增长很低,但工作量增加。长期加班不能休息且无法照顾家庭。时间长了,就是加班多收入略高的设计单位跳槽到加班少收入略低的单位,收入略低加班相对少的设计单位,转去业主、施工单位甚至改行。
前几年非研究生不要的很多设计单位,现在都降低门槛,甚至像20年前一样,直接招收绘图员了。
一言难尽,哎。。。。。。。。。。。
我说话直。
设计院赚不到钱还憋屈。
只针对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师。
项目反复改,做大半年甚至一两年,只给一道钱,这不就是“吃两碗粉只给一碗的钱”?
工资按绩效算,每月扣发,算下来一年是可以欠公司钱的,“能得三成还得看黄四郎脸色”。
每个月固定发4k(朋友在的院),绩效年底发,不确定,“那不成跪着要饭的”?
要知道,现在饭店的洗碗工服务员都有3k的工资,老板还要考虑包吃住,不然没人来干活。
设计院从来就不在神坛之上。
设计院最失望的地方,就是很多人相信了“越老越吃香”的宣传,但其实这是个骗局。设计院早在2000年左右就由事业单位改制成国有企业,此后就没有编制。即便是垄断行业的国企设计院,也只有国企编制。至于建筑设计院,哪怕是国企,也没有编制一说。
越老越吃香,是设计院还处于事业单位时期的故事。
如果了解这只是个吃青春饭的工作,就明白设计院从来就不在神坛之上,相较于其他工科专业,也不算太差。
很多人之所以锤设计院,无外乎就是被“越老越吃香”忽悠了。
中年危机在很多行业都存在,设计院也不例外。除了编制外,大部分行业都做不到越老越吃香。K12改革,新东方的教师能越老越吃香?莆田系医院的医生,也能越老越吃香?师医公,只剩下“公”,但“公”中还有临时工,也肯定不能越老越吃香。
真正越老越吃香的是编制,而编制,对应的是身份。反观设计院,早就没有编制了。
勘察设计这个行业,在《中国统计年鉴》中有每个年份的从业人数统计,可以根据该数据,推测是否真的“越老越吃香”?
很多人刚进入勘察设计这个行业时,特别是建筑院,会发现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大部分员工都在35岁以下,那么传说中的“越老越吃香”真的存在吗?
一个行业如果大部分从业人员在35岁以下,无外乎有两个原因,一是新的从业人数增加,二是超过35岁的“老龄员工”被淘汰。
大部分从事勘察设计的人,都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以本科生为例,大学毕业为22岁,工作一年后为初级职称,工作五到十年为中级职称,工作超过十年可评高级职称,所以,年龄大于35岁的,工作年限是13年,都可以参评高级职称。
而35岁,恰好是传说中“中年危机”的时间点。
《中国统计年鉴》中有每个年份各职称人数的统计,根据各职称所需的年限差,推算这个行业的淘汰率。依据是官方数据,而不是“我有一个亲戚”、“我有一个朋友”。。。
该数据一般在《中国统计年鉴》第14项,“建筑业”的“勘察设计”。
选取2007年、2014年、2020年三年的数据,年鉴的年份自动增加一年。
一般而言,本科生22岁毕业,硕士为25岁,也就是2007年时有“职称”的,到2020年时,大部分人都应该超过35岁,从业年限至少大于13年,都应有高级职称。
这是假设条件。
2007年的统计数据,总从业人数是117万,高级职称是24万,中级职称是32万,初级职称是24万。
从理论上来说,2007年包括有初级职称在内的这批人,都大于23岁,只要一直在设计院干活,到2020年时,工作年限至少大于13年,刚好超过“中年危机”的岁数,都应有高级职称,考虑到有人退休、死亡,但也有新人入场,新的多于旧的。
所以,可以用2007年“各类职称”的总人数,推算出2020年应有高级职称的总人数,即24万高级 + 32万中级 + 24万初级 = 80万。
经评论区提醒,也可以只计算中级到高级职称,基本都大于40岁,那么至少应有高级职称的总人数,24万高级 + 32万中级 = 56万。
所以,应该在56万到80万之间。
2014年的统计数据,总从业人数是250万,从业人数实现翻倍。其中,高级职称是30万,中级职称是48万,初级职称是40万。
同理可推算,2014年的中级职称是48万,到2020年时,间隔6年,应有高级职称的总人数:30万高级 + 48万中级 =78万。
2020年的统计数据,总从业人数是439万,又实现翻倍。其中,高级职称是46万,中级职称是76万,初级职称是60万。
也就是到2020年,实际高级职称只有46万人。
然而,根据2007年的推算,2020年应有高级职称人数是80万,而实际上只有46万,相差34万人。如果只统计2007年中级职称的32万人,应有高级职称总人数是56万,相差10万人。
按照2007年与2020年的统计数据,可以初步估计从初级、中级到高级职称的淘汰率,淘汰率 = 34万差值 / 2007年总人数80万 = 42%。
按照2007年与2020年的统计数据,可以初步估计从中级到高级职称的淘汰率,淘汰率 = 10万差值 / 2014年总人数56万 = 18%,实际肯定大于这个数值。
淘汰率在18%到42%之间。
同理,根据2014年的推算,2020年应有高级职称人数是78万,而实际上只有46万,相差32万人。
按照2014年与2020年的统计数据,可以初步估计从中级到高级职称的淘汰率,淘汰率 = 32万差值 / 2014年总人数78万 = 41%。
结论就是,大部分应有高级职称的人,实际上并没有高级职称。淘汰率约40%,考虑到中间有人退休、死亡,但同时也有新人入场,有人达到年限或没有申报或申报不通过等等,所以,综合后淘汰率应该在40%左右,肯定大于30%。
无论如何,这个数值都很恐怖。
大部分应有高级职称的人,实际上并没有高级职称。
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在被评为高级职称之前, 相当一部分人已经离开了这个行业,从而导致人数对不上。换句话来说,大部分从业人员被优化了,这个过程或主动或被动。
当然,从2007年到2020年,这个行业还是增量市场,总从业人数翻了两翻。然而,总蛋糕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从业人员可以越老越吃香,与之相反的是很多老龄员工被优化掉。
行业上升期也这样,如果行业下行的话,淘汰率很可能会爆炸式增长。
2007年时,总从业人数是117万,而2020年是439万,如果行业下行到2007年,那么被淘汰的人还是太多,四人中仅能留一人。
这就是传说中越老越吃香的设计院,建筑、土木、给排水、暖通、配电、规划、岩土等专业,可以对号入座。
果然是越老越吃香!!!
这说明,设计院就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行业。
你以为的“越老越吃香”,其实从来就不存在。知道了这只是一个吃青春饭的工作,也就知道为什么加班时间这么长,趁你年轻,不压榨你,压榨谁?看到了这点,设计院所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如果设计院活多的话,其实设计院的收入并不低,毕竟靠项目提成费。
最典型的就是,设计费只有地区间差异,一般同城的大院与小院之间,设计费都差不多。某些建筑院的资质虽然是挂靠的,但如果能接很多活,算下来到手的提成费并不少,这种挂靠院包括土木工程在内,哪怕只是地级市学院的本科生,大概率也能进去。这就意味着就业门槛低,这是很多专业所不具备的优点。
同时建筑院在提成的分配上,大院与小院大同小异,收入都依赖于项目提成费,类似于“计件工资”。在这套分配体系下,不同的设计院在同等工作量下,收入差别不大。这就意味着这个行业公平,管你是什么985、211高材生,还是垃圾大学混文凭的低分生,只要进了建筑院,都得靠提成费。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干还要扣回基本工资,收入公平,这也是不同于很多行业的优点。
还有一点,就是这个行业,技术难度低,大部分人工作几年后,都会干,专科生也行,如果能自己接活的话,创业就很简单,毕竟没有技术护城河。
拿计算机专业来对比,学历低的可能只能去外包公司,对应于挂靠资质的建筑院,收入上建筑院反而会更高。
设计院真正该锤的地方,是学历没有什么卵用,特别是建筑院,哪怕是只招名校硕士的建筑院,收入也未必比挂靠的设计院高,而挂靠的设计院,可能能随便来一个本科生,甚至专科生也能进。
垄断性行业的国企设计院,招聘要求很高,通常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而且很可能本、硕都要求是行业内高校,但收入却未必有多高。
说到底,设计院好不好,跟个人的学历也有关系。
这是一个吃青春饭的工作,明白了这点,也就不会难过,毕竟吃青春饭的活,都一个德行。
985硕士毕业进了魔都国企小院3年不到,进来历经企业人事大变动,除了底下员工,上面一条线领导全换。一次坐着单位的车出差,司机也单位的,他路上聊起来说单位待遇不错啊,谈到了收入。我猛然一惊,我做设计天天加班画图,原来收入竟跟司机一样。
院里领导变动,新院长走马上任。一时没什么项目,新院长说你们晚上都来加班,没人听。没项目加什么班。新院长说给你们找项目做,结果是把我卖给某某大院当劳动力几个月,拿着基本工资,美其名曰交流学习。
新院长说我们需要一个不仅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副院长。没几天,人事变动公示了,一个在我司工作五六年的某80后女拟任副院长,中专学历出身。院里的那些一注们、教高们、手握一堆证书的本本族们以后要好好地听从副院长的领导。
刚来工作的时候新工位没理出来,就安排我坐了个老员工的位置。领导说没事你先用她电脑吧,她刚请了半个月的病假。第二天一大早,那个老员工就来上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