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很多留学生回国后都不快乐? 第2页

              

user avatar   damon-dance-for-m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留学生乃至工作过一段时间的海归最痛苦的莫过于是回国做了人下人。

这里面有两种。一种是习惯了外国没有严密等级的宽松环境,在公司里遇见CEO都直接叫first name的那种,回国工作发现哪怕只是面对自己的经理自己也只能当狗,于是陷入了被压迫的痛苦。另一种就是做题家思维以为自己留学或者有洋公司经验镀了金回国就能做人上人(多数是听了一些回国人上人的故事)享受到外国享受不到的优越感,结果发现优越感是人家的,自己只能做人下人提供优越感,落差极大,双倍痛苦。

很多国内土鳖特别喜欢重点碾压留学生和海归,因为摧毁对方已经建立的优越感和价值观会有加倍的快感。说穿了就是刚毕业的土鳖狗本来就是狗,你把他当狗,也没什么特别的。把一个满嘴职场平等诚实劳动的海归打碎膝盖变成狗,要爽得多。至于那些揣了个洋文凭、脑子装满了回国人上人神话、毅然回国充满了雄心壮志和抱负要干一番事业想吃香喝辣的留学生,狠狠打耳光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人下人,则更是加倍的快乐。

签证过期了跑又跑不了,以前享受到的被认为理所当然的好处如今荡然无存。世间最痛苦的事情并不是“不曾获得过”,而是得到过,被人忽悠而失去,并且永不再得。哇哈哈哈哈


user avatar   samzhu-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外有些东西,短期来看国内不可替代,尤其是作为一个非富非贵的普通人很难在两边都同时享受到,导致生活质量的断崖式下滑

留学生在国外的时候想念,国内的外卖、扫码支付、快递、地铁、高铁、治安,这些东西在国外虽然没有,但好歹也有local的替代品,没有美团用door dash(再不济下馆子),没有支付宝刷信用卡,没有顺风用amazon prime,没有地铁直接开车,没有高铁坐飞机,没有电子摄像头住富人区……

说到底,这些国内所谓的生活优势并没有真正的不可替代性,或者说仅仅是生活质量的一小部分,而不是the big picture。因为这些衣食住行方面的便利,国外都有同档次甚至质量更高的替代品。但,相比之下,对一个普通的中国留学生来说,有很多方面国外目前是独树一帜,国内根本没法比的。


1. 房价

高房价毁一代人,这句话不是开玩笑

按阶层来说,留学生家庭在国内已经是非常不错,综合来看能排到前10%。但即便如此,很多留学生回国落户一线城市,要想定居买房能给孩子不眨眼掏几百万付首付的家庭,还是极少数。

更多的留学生家庭,乃至普通的中国家庭,小孩买房都需要掏空六个钱包,省吃俭用才能买得起。父母掏空积蓄,自己背上沉重的房贷,这就是很多留学生回国后不得不面对的最大现实难题之一

但是在国外,这种dilemma是不存在的。就说美国,绝大多数地区,房价最多是当地平均收入的3-5倍,而且美国租售同权,买房不用跟户口、医疗、教育资源深度绑定,很多美国人一辈子都不买房,不是因为他们买不起,而是确实没这个必要。

所以,对于一个有上进心的智商情商还过得去的留学生来说,如果在国内没有资源,没有背景,但又短期内就想过上舒适的大House,大敞篷,大牛排生活,毫无疑问在国外更舒服,回国是受罪,因为在国内,尤其是一二线想实现这样的目标起码得年薪百万(自己去了解下年薪百万有多难),这远远比留学在国外找一份工作要难得多得多。


2. 工资

脱离物价谈工资是耍流氓。工资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本身的数字大小,而是主要取决于在当地的购买力到底如何。

陈平老师曾经说过,2000人民币的收入比3000美元的收入生活质量更高。简单说一下,在美国除了那几个特大城市之外的绝大多数地区,3000美元对应的生活标准是:

租一室一厅60平起步的公寓,顿顿吃ribeye肋眼牛排,非奢侈品的衣服随便买,养一辆二手车很轻松,每月除去衣食住行的必要开支大约有500-700美元不等的零花钱……

而与之相对的,2000人民币在国内对应什么level的生活质量?国内最便宜的青旅招待所,一晚上都要30-50块;最便宜的兰州拉面沙县小吃,一顿多吃点20-40块;最便宜的三人间四人间,一个月怎么着300-700块;最便宜的二手车,加最便宜的汽油加满都要200以上……

对了,如果实在没什么概念,就说一个最直接的对比:全新的Iphone手机,美国一个卖800美金,3000美金可以买3个多新iphone;全新的Iphone手机,国内一个卖7000多,2000人民币只能买1/3个新iphone。

很多留学生回国,除非是去计算机、金融这样的高薪岗位,要不然一个月回国能拿1万起薪,就相当不错了。

很多人连1万都拿不到,四五千一个月人民币的比比皆是。说真的,这种情况下,还不如铆足了劲儿留国外,国外也差不多能有2000-4000美金/月,但工资购买力确实强太多了。


3. 娱乐

还那句话,不是国内的娱乐项目不好玩,而是国外的娱乐项目更多,上限更高。

国内能玩的一切,吃饭、逛街、看电影、撸串、KTV、酒吧、夜店、展览、游乐园、博物馆国外应有尽有;

但国外有的,打枪、打猎、户外攀岩、开飞机、高尔夫、骑马、潜水、赛车,要么国内不合法,要么国内价格太高,一般人根本玩不起。典型的如高尔夫,放国内是贵族运动,练个球一小时500人民币起步,下个场加球童小费1000人民币起步;

高尔夫放国外就是中产运动。我记得当年在加州的棕榈泉,一个顶级漂亮的高尔夫球场,出发台对面是山,旁边是沙漠,环境、设施、服务都是一流,价格竟然只要50美金/人,说是白菜价都不为过。

还是那句话,对于有自己小众爱好的,国外的选择普遍更多,质量更高,价格更便宜。但究竟怎么玩,玩什么,全看个人口味了。


4. 交通

交通我觉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以我个人来说,在美国呆了几年,最喜欢的出行方式必然是开车,其次是飞机,高铁,地铁。

论堵车,全世界的大城市都是如出一辙的尿性:纽约,洛杉矶,北京,上海…… 去哪里都堵车,尤其是高峰期。但,国内外的大城市有一个很大的不同:

城市功能的区域划分,以及城市通勤效率非常不同。

具体什么意思,比如在北京,一个下午基本只能做1-2件事情,购物就购物,看展就看展,因为城市的功能划分很明确,商场基本在一片区域,展览馆在另一片,通勤路程以及在北京开车的道路流通效率决定了,一个下午在两边折返并不现实;

但是同样在洛杉矶,就并不是这样。区域之间的功能性比较模糊,哪怕是动辄横跨十几二十公里,通勤时间也很短,大量的跨城高速极大的降低了折腾的难度,比如你可以中午在san gabriel美美吃一顿中餐,下午半小时就去到Beverly Hills、Westhood购物,虽然有40多公里远,但通勤效率却非常高。

习惯了在国外生活的留学生,回国的一个共同体验是:明明想去的地方只有几公里远,但为啥地铁那么多站?为啥开车这么慢?尤其越是一二线城市,这种感受就越是明显。


5. 福利

首先,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很靠谱:上学免费,看病免费,养娃给牛奶金,失业有救济金(数额不低),食品相当安全,年假多,加班少,养老安逸……

其次,在法律跟社会层面,国外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更到位:

法律对儿童的人身安全非常重视,儿童拐卖绝迹,观看儿童色情影片犯法,性侵儿童更是重罪;

法律对妇女的权益保护到位,产假充足,职场地位高,单亲妈妈给补贴,无论是结婚还是丁克,都认为是个人选择社会环境不会给予太大压力;

法律对少数群体的保护也很好,同性恋跨性别者不会在职场、择偶上有社会性制度性地被歧视,残疾人出行有大量的轮椅道,出行遍地都是位置最好的专属停车位……

虽然是发达国家都是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但普通民众的生活质量不低,被剥削程度低,法律完善,社会福利多,总体来说还是挺舒服的日子。

以上这些,是我认为对一个人生活质量影响巨大,且短期内国内外差距较大很难弥补的方面。

在国内,想享受到上述的一切,不是不可能,而是难度太大,必须奋斗成成功人士,人上人。

但,在国外,其实不必那么辛苦,就能比较轻松地拥有以上所有的一切。

现在知道,留学生回国为什么不开心了吗?



美国转学精华:













美国留学精华回答:



















教育类精华回答: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在欧美某国(为了不让我老板猜到我,不说国名了)本硕毕业,目前在北京。

在国外时,我憧憬着国内的生活,是没事就撸串,是父母亲朋围绕身边,是今天烤羊腿明天四川火锅。

我憎恨着国外的各种不便利,憎恨叫个外卖也要多花几十块人民币,憎恨那些我吃腻了的乳酪、汉堡,也憎恨市区那些若有若无的小偷。

这种对国内生活的美颜化想象,让我毕业后迫不及待回了国。

我回国后就到了一家小型国企。我想象着未来美好的生活,工资加绩效一年能拿二三十w,不用996,虽然赚不了什么大钱但稳定舒适也就够了。

但现实把我打惨了,先说工资,面试时给我说“我们这干得好绩效奖金也能拿二三十万”,但进去后我发现除了领导层外,其他人一年也就到手几万块。而且不许议论工资。

在办户口时,我的领导多次向我暗示给他“表示表示”(可能是觉得留学生家有钱吧)。国外待久了我性子特别直,肯定不愿意做这种事。然后他就把户口名额就给了刚来没多久的新人了。这就算结下了梁子了吧。

后来我出差,差旅费就不给报销了,说要研究一下。研究了半年了也没消息,就是不给报销,就说要研究一下看符不符合规定。问我为啥坐飞机不坐火车,我说飞机价格是火车的三分之一,而且提前给你们看过截图,打过招呼了啊。但就是不行,不认。

我为公司拉了几十万的项目(这也是他逼着我,让我发动家里亲戚朋友,让我利用所有人脉才拉到的),结果说好的提成也不给了,说“年轻人要懂得奉献”。当我再三讨要后,他半开玩笑地说“咱们小z看得上这点钱?”,在我的一而再,再而三地追讨下,竟然在会上说“咱们这有些年轻人国外回来的,沾染了国外不好的社会风气,不懂得无私奉献,崇尚利己主义。别把这种歪风邪气带到公司!” 结果呢,为这个项目我找了一圈人,欠别人那么多人情,到头来一毛钱提成都没拿到,连一句表扬都没有,甚至不许我在公司声张此事?

上次和另一个留学的朋友见面(他父亲是国企领导退休),他直截了当地说:“他不给你提成,很可能是你拉项目的那个业绩,他悄悄算在某个关系户头上了,所以也不敢让你声张。” 他这番话,我当时以为是天方夜谭,直到后来我也开始怀疑,是不是真这么操作的?你们往下看,后面我提到过本公司一件类似的事。

我每天加班到晚8点也嫌不够努力,那些关系户每天五点就走,我问你,你说早走可能是去为公司办事。为公司办事要提着菜回去?

领导在群里发个节日快乐的图片,底下全公司的人表示感恩,齐刷刷的(应该都是复制前一个人的)。我没接龙“感恩”,部门主任居然私下里约谈我,她语重心长教育我,说我不在群里给领导点赞,领导会觉得我和他对着干,会多想,让我以后要积极回复消息,而且不能随意回复,要保持队形一致。

以上这些如果咬咬牙还能适应的话,我的亲朋好友的态度我就真没法适应。我这些遭遇没得到亲友的安慰,他们反而众口一词觉得我错了,认为我“一开始就应该给表示表示”“社会就这样,哪都一样”“你还是太年轻”。

什么羊腿、火锅,我每天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家,根本无心享受。不过这点工资也吃不起几次火锅。父母确实离得近了,但就这点假期,说实话一年能回老家城市见亲戚朋友的机会也就一两次,比国外也没强太多。

其实以上这些事,我留学前都是能接受的。真的,我留学前就觉得这种事没啥大不了,是社会常态。但留学回来后,我是怎么都看不顺眼,怎么都觉得不自在,以至于开会给公司未来发展提意见时,我看到那么多人的建议是让领导“注意休息”“保重身体”时,我竟然当场忍不住笑出了声(当然,后果是我被调去了一个工资更少的部门)。按我妈的话说,“留学留学,把你给留坏了,留得你不老实了”。

说实话我现在很迷茫,去私企,我不想996,去国企或考公务员,我怕还是这样。

——————————

再补充这个公司两个奇葩的事。

一是加班费。每天让我们加班,但却除了领导指定的人外,其他人都没有加班费。美其名曰要以公司为家!你为家做贡献还要钱吗!? 但有一次项目很赶,奇葩领导看我们劲头不足,赶紧说“这几天大家熬熬夜,加班加点做,这次项目对公司极其重要。我们研究决定,要给加班费,还要加倍的给,多倍的给!”我们听完后感动的眼泪都出来了,真是熬夜不要命地做了几天。结果事情做完了,迟迟不给加班费。有人在会上提了这事,领导说:“你们缺那点钱吗?年轻人不知道做贡献,整天提报酬。上次说的那个加班费,我们研究决定就不给了,干得好的同志将会在全公司进行口头表扬”。

我一看别的同事,会后骂骂咧咧几句,然后各干各的事了,就当没发生一样。我了个天啊!这要在我留学那个国家,这老板得被告破产吧。

另一个事就是某个实力很强的人,做了很多业绩,策划的产品一下火了。但领导呢,让我费解的是,把这人逼走了。对,就是逼走了,各种为难,各种拖欠人家提成和奖金。那个人一走,立刻把他做过的业绩算在另一个关系户头上!各种奖金!各种奖励!各种评选!多么可怕,人家设计的产品还在全国发行,公司里策划者的名字变成别人了!

————————————

目前的状态,辞职是肯定会辞,只是还没想好去路。评论区有人劝我再出国,我目前也在想这个事。

如果问我啥感觉?那就是屈辱感。一种劳动者没有被尊重的感觉,一种别人比你有权就能戏耍你的耻辱,一种仅仅因为他能决定你的工资、提拔,就对你不屑一顾,觉得你就得求着他的恶心感,还有一种明明是你应得的却仿佛你欠了别人似的卑微感。


评论区有人说我性格太刚了,实际上我只是直,并不刚。我对领导非常客气,见面主动打招呼,说话也轻声细语。唯一结梁子的也就是没有“表示”。

为啥不告呢?以前有人试过,但没成功。过去我以为现在的形势一告一个准,我只能说不是这样的,很多事错综复杂。怎么摆平的我不知道,但自从那次后,他说话特别小心,很多事让自己的司机来给我们说,而且说话很含糊,估计是防止录音。这该怎么办,欢迎留言区提意见。

为啥大部分人不敢惹领导?其实辞职的挺多。我们这大部分人都是年轻人,很多在等着办户口。几十个人的公司,有能力的老员工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不惹他,一是工资、绩效被他捏在手里,二是怕惹怒了他户口名额就没了。还有最后一点,他开会经常威胁我们,谁敢惹他,离职他不给开离职证明。去了其他体制内单位,政审会联系原公司询问表现情况,到时候他会让我们“走着瞧”。

其实关系户也不好当。领导的办公室门开着,每天那些关系户轮流进去给他茶壶倒水,帮他披衣服,给他拿水杯,每天洗好水果放他桌子上。这些关系户工作少,加班费多,是管理岗位。他们忠心耿耿地拥护着领导,在开会时如果真有刺头提反对意见,他们会轮番轰炸你,领导靠在椅子吹着茶叶,根本不用说话。

我这位领导,不但对我们员工这样,对合作伙伴都是过河拆桥的。有次情况紧急,产品需要“完善”(怕被猜出行业,就不具体说是怎么完善了),就找了一家公司帮忙。人家看你是国企,也就没签合同,口头谈妥就开始做了。等事成之后,我们领导突然不认账了,说过去谈的那个价钱,他觉得给高了,最多只能给一半,不要拉倒。那个老板来了两次都无果,最后忍气吞声了。

————————————————

2021年12月27日更新,

提前给大家拜年。我按照留言区某个网友的方法(当然变通了一下),吓唬了下领导。领导估计看我血气方刚,怕我一冲动真会把他咋样,找我谈话了。一进办公室就安抚我坐下来(在他办公室,还是第一次去让我坐,过去都是我站着,他连正眼都不看我。这次是史无前例),笑眯眯的,然后把我夸一通,最后话锋一转,说我可能不适合这里,他一个朋友在四川也是国企领导,说我愿意的话可以去那工作,还说我如果想留北京,户口可以给我,但他发自内心觉得我还是应该去更大平台。

唉,看他那样子,年纪比我爸还大,我回答说不用了,我准备重新出国工作几年,现在疫情这样,我暂时就在你这待着,户口我也不要了。说完我就走了。

评论很多人还是不信这些事,其实很多我已经遮住没说了。比如怂恿员工给上级部门告二把手,比如在单位养little 3,再比如节假日(包括十一)给你布置任务让你过节,变相逼你居家加班,再比如上次因为疫情,北京国企“就地过年”,他要求我们过年期间工作,但事后不给加班费(看好,不是不给"三倍工资”,而是一毛钱都不给)。这些我没说,还有很多没说,一是怕被人认出来,二嘛,说出来我自己都觉得假,要不是亲身经历,我自己都不信天下有这种奇葩。

也有人好奇,现在这种大环境下,怎么暗示人“表示表示”?其实很简单,就是暗示你买东西。我打个比方,比如说你家里是做生意开公司的,他可能指定一个电脑生产商,说那的产品不错,你爸公司应该需要电脑吧?让你爸买几十台电脑。这个电脑生产商私下和他有什么关系?大家都知道。当然,这是我随便打的一个比方,但大概是这么个手段。例子是瞎举的,可能举的不好,大家明白就行。

不过这鬼地方也不是一无是处,最大的优势是加班时间短。我们早上9点打卡上班,下午按规定5点下班,但潜规则是“领导不走你不能走”,所以基本上下午6点多大部分人就走了,我自己现在5点40就走。我们这忙的时候也要待到晚上九点左右,周六也加班,但这种时候一年也就一两个月。而且我现在这种状态,基本摸鱼躺平了,我觉得出国前就先在这混着吧,去了别的地方也不见得能这么清闲,来个996还影响我准备出国。

国外职场不见得风清气正,可能也勾心斗角,但我是真受不了现在这种虚假的、大会小会开个不停还全是废话的、乌烟瘴气的环境。另外,我在父母逼迫下裸考了2022的国考,还在等结果,但百分之99.999是考不上的。出国还是有障碍,我爸妈现在听我说出国就闹,怎么都不同意,说国外疫情太严重,我出国就是去送命,我怎么说都没用。当然这个问题也在克服中,我每次打电话都给他们说国外没那么可怕,身强体壮的年轻人基本上不会有事。



本文可以随意转载,不用和我打招呼。再申明一下,以上仅指我现在工作的这家公司,绝对不能代表国内所有公司都这样。我也仅谈自己为什么不快乐,没有说所有的留学生都不快乐。我只说我的公司不好,没有说我们国家不好,请不要再给我发什么"黑自己国家"的话了,难不成我说我自己工作环境也成了50万了?祝大家好运。


user avatar   yang-qing-40-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太卷了!

享受过发达国家的“福利”,再回国一时间就很难适应。

那我自己来说吧,我去年回国时也超级不快乐,具体有以下几个点。

1.女孩子

在西班牙时女孩子很好约和追,从纯情小姑娘到单亲妈妈,再到30岁出头的成熟女人我都约过,而且都挺快乐,挺轻松舒服的。一回国,好家伙……直接成了屌丝猥琐男,单身半年,连女孩子的手都没碰过,可能是我不符合中国女人的品味吧。

2. 物价

我回国后工作的城市是深圳,物价很多时候比西班牙的还高!我在拉科鲁尼亚一个月500欧元可以活的很滋润,合租一个环境很好的单间,还吃得好,偶尔还能来个短途旅游。但500欧元(4000元人名币)在深圳活得累的一批。

深圳的鲜奶,鸡蛋,肉类价格都是高于西班牙的!导致我个鲜奶爱好者,在深圳那几个月都喝不起鲜奶。租房就更别说了,太差而且太贵了!

3.医疗

西班牙全民医疗免费,看病不要钱,做各类检查也不要钱,医生开了处方自己出去买药就好了,住院的话是不收费的,就是得癌症了也是免费治疗。留学生的话,看你买的什么医疗保险,但一般一年都是300-500欧元,看病基本是一分钱不用花的。

我当时在西班牙生过一次病,拿着我的保险卡去医院看了急诊,拍了下X光,一分钱没花。医生给我开了个处方,让我自己出去买药,然后一共花了20欧治好了。还有个朋友拉肚子,急性肠胃炎,去医院住了几天,一分钱都没有花,还管了几顿饭。

然后等我到了深圳,好家伙……那医保制度我现在都没搞明白,分深户和非深户,报销还分医院,异地医保啥的……

4.工作

明明都下班了,为啥大家都还坐在办公室啊?在西班牙时,我们都是到点就下班,以加班为耻!在深圳职场PUA数不胜数,我这个在西班牙待了两年的直性子职场小白,完全玩不转国内那套啊!

5.大环境

卷!太卷了!套路太深了!


然后又继续去追我的拉美梦了,我去了古巴。

结果到了古巴,生活更苦!呜呜呜,太难了!



第二次更新

看了评论区,决定再更新一次来解释一些问题。

1.我为什么在古巴工作

我上高中时期,就有了想要探索拉美大陆的想法,一直想要探访这片魔幻而又现实的土地,所以学习了西班牙语,并且前往西班牙继续深造了一年半。

最想拜访的就是古巴。刚到这时,的确被这里的魔幻而又现实的场景所震撼到了。医生数量和素质极高,却极度缺乏医疗设备和药品;

官方想尽一切办法维持货币稳定,货币贬值速度却依旧很快;明明有自己的主权货币,却遭受着美元的冲击;美金商店里商品相对丰富(其实连国内的小卖部都赶不上),普通商店里啥也没有;官方默许黑市的存在;疫情加美国制裁的情况下,这座小岛却依旧不妥协的精神……

太多魔幻而又现实的见闻了,也算是不枉此行。

如果可以,我会继续拜访其他拉美国家,墨西哥,智利,厄瓜多尔,哥伦比亚,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玻利维亚,秘鲁,巴拉圭,乌拉圭,阿根廷。我想在每一个国家都工作和生活上一段时间,去真正感受它的文化和历史。

2.关于在西班牙时女朋友的问题

我当时在西班牙的确交了几个女朋友。期间也有几个只谈身体,不谈感情的疫情朋友。这些事情在我的B站账号,我都有视屏,就不过多详述了。

大家都说我是海王,但其实我只是比较多情而已,再说每个人的感情观不一样,并没有谁对谁错。

3.关于西班牙医疗问题

西班牙的医疗保险的确很好用,这点我必须指出来。甚至我室友去看心理医生也是保险报销的,不用给钱。我当时买的是Asisa最便宜的那种保险,300多欧一年。也有更贵的,保的范围更全。

有一次我的第三任西班牙女朋友过敏了,直接去了一家医院,从会诊到打针治疗,花了不超过半个小时。也是一分钱都没有花。

也有得了肿瘤的同学,治疗了一年多,除了刚开始买医疗保险的钱,一分钱没有花,最后还治好了。

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没有任何瞎编。

4. 我为什么不待在西班牙

我说过了,我想走遍拉美,像三毛笔下『万水千山走遍』那样,去游览体验魔幻而又现实的拉美大陆。西班牙只是我的一站,毕竟拉美大陆深受这个前殖民者的影响,但又有那么一点不同。

5.回国问题

我是中国人,我有中国护照。在防疫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且我自身也符合规定的情况下,我可以选择回国或者不回国,这是我的自由。

我有西班牙签证,只要符合规定,我想去就去,那也是我的自由。

我有古巴长期居留,只要符合规定,我想待就待,我想走就走。

我自己和我的家庭负担得起我的旅费,且这一切不违反任何法律和道德,为什么评论区有人要指责我?我明明什么都没有做错。



第三次更新

有人说我一个月在西班牙500欧一个月完全不够生活,但是500欧我真的够用了!合租租房200欧一个月,吃饭150欧以内,剩下的100多欧还能用来玩!

三欧元买了两天的食物!

我花一块钱人名币就做了一顿饭!

这是我当时在西班牙拍的视频,记录了物价和我一周的食物消耗,里面也有购物账单!


只能说拉科鲁尼亚的物价是真的很低!拉科鲁尼亚的繁华程度虽然比不上马德里和巴塞罗那,但绝对不是评论中所说的农村!至少这里还有Zara的总部!西班牙的许多城市都很小,但并不意味着落后!

为什么评论里还有说我丑的?虽然我知道那是大实话,但非要说出来让我难受一下吗?好吧,你成功了!


第四次更新

因为实在受不了电厂那样的环境和神经病领导的各种骚操作,再加上拆迁款已经到账,我选择了提桶跑路。

我已经从电厂提桶跑路快一个月,现在暂居哈瓦那,生活水平直线上升,还遇见我可爱的古巴女友。不得不说,在拉美国家找对象真的很容易,这点我真的很喜欢!就像很多人评论的那样,我这猥琐的长相在国内,基本就是找不到女朋友的那种类型。

在哈瓦那虽然物资紧缺,但比起电厂的生活条件,还是好了不少,生活也变得多彩了起来。至少不用再吃过期食物和发臭的猪肉了,房子也不漏水,没有老鼠蜘蛛蟑螂这种小动物了。

哈瓦那真的是我这种人的天堂!生活节奏极其缓慢,每个人都是不紧不慢,这点完美的继承了前殖民主西班牙的优良传统。而且古巴人民对各种文化都极其包容,完全感受不到种族歧视。黑的,白的,黄的,混血的,彼此之间感受不到任何歧视,这点就很魔幻。每次走在大街上,总有人像我挥手,也有古巴人找我扯些有的没的,甚至还有古巴小姐姐撩我。

与古巴人之间,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情世故,大部分人都是直来直往,与他们相处真的很简单。哪怕就是他们想套路你,骗你钱的时候,都是那么直接,一眼就能看出来。

点上一根雪茄,来上一杯酒,站在阳台,慢慢品味这加勒比海的古巴风情。


玻利维亚篇

我又从古巴飞到玻利维亚工作啦!不得不感慨这片拉美大陆的魔力!让人不想离开,流连忘返。同时也感慨自己越来越回不去了。

思想开始慢慢转变,不喜欢国内各种繁复的人际关系交往,因为在这里一切都很简单。

在这里工作也很轻松,一点也不累,不用加班也不用打卡。我只需要对我的直属上司负责就好了,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而且工资也不错,我才毕业一年,薪资已经远超了大部分同龄人很多了。

玻利维亚人比起古巴人,多了几分稳重和平和,这可能是高原地区人们对高海拔的尊重吧。

玻利维亚菜很好吃,就是简化了的中餐,而且特别便宜,一份汤+主菜+甜点,才人名币11块钱。



但因为处于海拔3800米的高原地区,我每天都会流鼻血或者鼻腔里有血丝,心脏偶尔会难受一下,也不能做剧烈运动。但来了玻利维亚快一个月了,已经缓解了不少。

我在饮食,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上都开始拉美化,这也许就是这片大陆的魔力吧。虽然这里发展不是很好,也没有国内的繁华,但我总被这里的文化和氛围所吸引。

我余生应该都会在这片大陆度过吧……


user avatar   ning.mao.wi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经过多年的研究思考,我现在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比较痛苦理论(我自己发明的)

我这代人没挨过饿,也没受过冻,基本生活从来都是很宽裕的,但和同龄人聊天,大家都会焦虑、压抑。很多人觉得,这种焦虑和压抑会因为收入的增长而消失,其实不会,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记住这话。以我身边为例,越穷的人,越相信奋斗就会幸福,因为他们没富过,奋斗幸福是他们的想象。而我身边的富人,基本都要在宗教中寻求支撑,因为在现实中,已经没有出路了。简单说,人的财富、能力和担忧范围,是同步增长的。穷或没能力时,担忧自己,会感觉无力。成企业家,担忧员工。成政治家,担忧社会。无论你怎么成长,都会困扰,都会无力。

既然苦很难消失,那有没有减缓的办法呢?其实有,就是换环境。国内和国外有一个最大区别,就是国外是外国人多,这听上去很像废话,但它包含一个真理,就是我们很少会拿自己和外国人比较。比较少了,伤害就少了。我为什么会总结这个理论,因为我在泰国生活工作过很多年,所有中国学生回国后,都特别怀念泰国岁月,但你让他讲泰国好在哪?他/她往往讲不出来,反而记得都是泰国不好的地方,例如一下雨就积水。但无论他/她说泰国多少问题,他/她依然觉得在泰国的时光是最开心的。后来我就发现,他/她的开心不是因为具体的事情,而是一种心理,简单说,你在泰国大街上看见一辆豪车,你的内心是无波澜的,但是你在中国大街看到一辆豪车,你会反思,你的人生出了什么问题,会不快乐,会痛苦。这个理论我现在刚有想法,未来我会慢慢完善。争取帮更多人减轻痛苦。

第二:榜样指导理论(我自己发明的)

这个理论在泰国不适用。在英国比较适用。

现在我解释什么叫榜样指导理论。我发现人的水平和层次看似抽象,但实际都是由具体东西合成起来的,例如受教育水平(20%-30%),眼界和去过的地方(30%-40),社会整体生活和哲学水平(20%-30),还有一些是学习能力和家庭工作环境(20%-30%)。一方面,我认为人的水平层次是可以通过具体方法提高的。另一方面,我认为人如果离开具体实践,水平和层次是无法提高的。如果大家能理解或一定程度上认可我之前所言。我就可以讲我的具体感受和思考了。其实也简单,我通过思考后发现,我成长中很多痛苦,都是因为没人指导我造成的。当然,没人指导有两种可能,一是有合适人但没遇到,二是确实没有合适人。我不排除有第一种可能,但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第二种是更大概率的。因为能指导是需要水平的,而水平不是凭空冒出来的,是需要学校教育,个人全世界行走,整体社会热衷思考,以及稳定安逸有空闲时间的家庭生活,共同促进提升的。而我所遇到的人,几乎都在一半以上的方面都有欠缺。所以你就很难找指导你的人。而发达国家见多识广,born rich的人有相当比重,所以即便没有言语指导,也能在行为上作出示范。当目标清晰时,非必要思考与纠结自然就减少了。

应个景,这几日浙江美术馆在举办何绍基大展,有一副行书联书,“行路有何难,我曾从天柱、九疑、三涂、太室、紫阁、终南,直到上京王者地;得师真不易,所愿与高堂、二戴、安国、子长、相如、正则,同依东鲁圣人家。”

第三:下层压迫理论 (我自己发明的)

这个理论比较有意思,我慢慢解释。我们现在经常说一个词,叫用户隔离(我不确定是不是这么叫,大概吧)。大体意思是,一个产品要做好,必须让用户区分开。如果此处我解释的不清楚,我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我是不玩游戏的人,如果知乎总推荐什么LOL和英雄联盟的消息给我,我就很烦,次数多了,我就不想用知乎了。总之,人是有差异的。

但问题是,人的差异并不只在兴趣,在经济层面上,人也有很大差异,而经济上的差异,就会造成行为的不同。举个例子,之前盐乎精选邀请我写文章,我发去一篇,编辑说不够狗血,说完编辑发了一个模版给我。故事讲一个学生历经挫折,最终学钢琴成为世界第一。故事逻辑很清晰,但要符合盐乎精选的需求,用词就要有特色。例如学生第一次去拜访老师,老师不想要他,如果让我写,我会说,“当他弹完,老师站起了身,往门外走去”。但盐乎这样是不行的,你必须要写,“什么?你也配当我的学生?麻烦你撒泡尿照照自己好嘛......”如果我很缺钱,我肯定就同意了,但我不是很缺钱,所以我就给编辑回复了一句,“我最近忙,我闲了写”。

介绍完背景,我现在解释理论。在十几年前,我就发现一点,中国社会是没有用户隔离的。我发现这件事的过程很搞笑,当时流行一部电视剧,叫《蜗居》,我就和我三姨讨论剧情,聊着聊着我三姨夫来了,他听到我们讨论《蜗居》,就有些严肃说了一句,“这电视剧有啥可看的,这离我们的生活也太远了吧。”我当时没明白这个道理,后来我发现了。世界上很多国家,他们是有明显用户隔离的,例如美国,你进沃尔玛,黑人七白人三,你进山姆,白人七黑人三。再比如英国,我在英国时和几个老外合租过六七个月,他们当时找我,说要拉有线电视,我是无所谓的,但拉完我就发现,英国有线电视和公共电视不仅节目不同,连表达立场也不太一样。这种情况中国不能说没有,但不明显。这是一个好现象,但也带来一些问题,就是当没有用户隔离时,我们很容易被距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所干扰,甚至影响情绪。而这些事情在实际生活中,又基本不会发生。我想了很长时间,这个理论应该叫往下看理论,还是下层压迫理论。我觉得还是下层压迫比较好。因为无论你在哪个社会层面,实际都有比你更往下的人,但因为没有隔离,我们总是在承受自己层面,和往下层面的双重压力。这个理论我有想法很多年了,但是还没有完全把它想透,还要更好完善。


user avatar   zhi-zhang-san-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自己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是两回事,但要能分清需要对自己的性格,生活,职业发展以及大环境有着极深的了解,并且也因此学会对生活妥协。

为什么是两回事?

举个例子,有个青年说自己要做投行。这是他想要的。但是他撑不了加班996,所以他需要的是一份加班不厉害的职业。也因此,投行显然不行。可是他硬上了,挤进投行。半年后因为实在受不了加班,身体吃不消,选择离职。

半年的投行履历,无法承受加班,青年发现他再也无法在投行圈,甚至金融圈混,于是改行。

其实这种弯路在一开始就能避免,只要他真的脚踏实地地审视自己的心理和生理条件和投行的环境。

放到留学生回国这个问题。很多留学生以为自己想要的是:

1,在母国工作,离本源文化进,离父母近,自己能适应。

2,不做凤尾做鸡头。靠自己海外背景能在国内听上去响当。

而实际留学生需要的是:

A,钱,至少和留在海外的同学比不会差太多。

B,和国内没留过学的社雄比不落下风。

C,一个适合自己职业观和社会观的环境。

很多留学生看不到ABC,只觉得自己有12就够了,于是回国后发现一些问题:

AA,初始工资大多远比不上海外同级别职位,并且做的事情可能也没海外同级听上去高大上。心里有落差,不住地问自己为什么当时在国外没留下来。

BB,国内“土著”高手如云,自己所谓的海外背景根本不占优势。技能,视野,效率等全面有些落后,甚至引以为傲的语言也不能做到拉开明显差距。开始怀疑自己闪闪发光的文凭到底能给自己什么底气。

CC,在自己塑造职业观和社会观的初期选择出国,而国外的职业环境和社会环境无形中影响了自己,比如人与人之间的清晰界限感,回国后自己反而不适应了。

解决办法 - 妥协,并在国内重塑自己的职业观和社会观,最后做到融入。但这个妥协是很困难的,因为人留学结束,心理上其实也把学习这件事划上句号,如今回国还要继续卷,继续学和适应,肯定心理上不愿意。

但不愿意也得愿意,世界不围着人的主观意愿而转,所以知道自己适合什么,需要什么,远比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重要也实际得多。


user avatar   Flammae19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利益相关:法国留学七年,2013--2020,2020年11月决定回国长期发展。本篇回答会混合着自己和身边朋友、同学的经历来解答这个问题。

目前个人还算心态平稳,基本摆脱浮躁冒进心态。我很理解为何很多留学生回国后不快乐,并且还找不到高薪工作。

不快乐是因为:

  • 逆向文化冲突。对于本科甚至更早出国留学,在国外旅居5年以上的人,行为习惯、思维方式、言谈举止多少都有所在国文化的影子。我去年刚回国时,说话还不自觉的夹杂法语词汇,和同事、领导沟通没语病却不符中国人日常语言习惯。留学生毕业后如果决定不留在国外,或者不能续居国外,回国后又适应不了,自然会很难受。
  • 太过理想化。中介为了赚钱只会告诉你各种成功案例、画饼美好前景。我2013年高考,考过了一本但是没达到第一志愿专业的分数线,不服从调剂,遂出国,决定去法国。当初的留学中介主做法国、意大利、英国、美国、加拿大五国,出国前我还一直以为大家都会努努力就熬个五六年硕士毕业。现实是,出国后,法语语言预科班就有1/4-1/5的人毕不了业,欧盟本硕博是“3+2+3”结构,本科又有一半的人花4-5年拿不到一个正规本科文凭,硕士又刷掉一半。在法国一学年挂科只有复读一次的机会,同一中介送去意大利的学生们,30多个人最后只有两个人在2018年(留学五年)拿到本科文凭。
  • 无明确职业规划。很多专业毕业后并不能找到高起薪或前景优厚的工作,尤其是文科类专业比如哲学、历史学、文学、社会学。无论中国还是欧盟国家,毕业后,税前年薪50万RMB的工作无论中法都属于最顶层的那10%。很多人在这些专业从18岁开始,一条路走到黑地刷到硕士毕业。毕业后,要么继续拿着清贫的薪水读博士做研究,要么做和工作内容好不相关的工作,商业领域还竞争不过商学院的毕业生……本科毕业的阶段,就该仔细思考是在专业内继续读硕博还是换个万金油、易就业的专业。等到硕士毕业,发现“调转船头”很困难,当然高兴不起来。
  • 对薪资的期望和自己能力不匹配。随着1999年国内大学扩招,和自费留学生比例增高,现在的留学生不再是当年那些公派留学生精英。大多也是学习比较好或家境比较好的“普通人”。一个普通人,给自己定个“毕业后年薪至少50万RMB”的目标,自然得到“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结果。
  • 社交恐惧症或佛系社交。不管在哪,人脉越广越有发展前途。某些留学生留学时,语言水平不好又不努力拓展社交圈子。平时还是自己人扎堆、整夜打游戏、不去锻炼宅在公寓里。如果你家家境普通,国内也不是政商学界呼风唤雨的背景,自然是浪费3-5年还得不到好工作。然后就继续难过下去……
  • 以法国留学为例,留学生圈子内精神、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比较严重。有多少留学生能意识到:当持续一个月以上同时出现嗜睡或失眠、记忆力+逻辑能力+语言能力退化、体重暴增或暴跌、心态消极、自杀冲动等症状,需要主动、积极地找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医生进行治疗。在法国留学的七年,每两个月都能听到XXX地XX学校有中国留学生或疯掉退学/休学,或各种方式自杀。独居国外,面对压力求学失败,精神异常还得不到治疗,这些人回国后当然也是继续哭丧着脸。

这就引申出更深层的问题:留学生毕业回国后状态一直很沮丧该怎么办?

  1. 尽快调整“逆向文化冲突”,适应国内的文化环境。可以多去看看国家/省博物馆、积极参加一些画展、车展、艺术节等展会活动。很多留学生18岁出国时,其实对国内的社会环境还并不熟悉,毕竟刚从封闭的、应试的高中环境出来。这些人再长期浸淫在欧美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媒体话语体系下,自然对国内从经济、文化、政治上产生全面排斥心理。当初出国时,抱着了解、学习、适应所在国的心态,毕业回国后也要抱着“从新从零开始”的心态。
  2. 职业道路规划从毕业回国后就要开始。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如果各位家里非地产类资产没突破1000万RMB的话,强烈建议不要毕业回国就立刻创业,风险太高;强烈建议不要做社工、外卖员、网约车司机、运营客服这类低薪水或无职业技能壁垒的工作。因为没有这么多资产兜底,一旦陷入创业失败或求职无门的危机,你们没多少银子兜底!尽可能规划好一条路线、列举所需职业技能,然后尽快“爬技能树”!
  3. 注册领英,这个相当于展现“多语言版本”的个人职业技能、行业经验、三观的“个人博客”和“电子简历”。领英虽然没有猎聘、智联、BOSS直聘、多面等应用更适应中国本土的环境,但是大到宝洁、联合利华、特斯拉、中粮、BASF、拜耳、腾讯、阿里等巨头都在这个平台上高薪招聘。领英最近可能关闭,脉脉和其他应用也要注册,半年更新一次自己的简历。
  4. 除了法国,其他国家相应政策我不了解。毕业后,回国感到不快乐,还可以回到留学所在国。在法国硕士毕业离开法国后,从离开之日4周年内都可以去法国大使馆申请“APS居留证”(autorisation provisoire de séjour),有效期12个月,12个月内找到CDI类长期合同或注册公司创业或成为自由职业者,都可以转成工签或人才签证长期留下来。说实话,家里在太原、兰州、长沙、南昌这类弱二线或更偏僻三四线地区的留学生,如果父母没有超千万RMB非地产类资产,回到法国不失为活得更轻松、短期薪水更高的选择!毕竟,北上广年收入中位数不到12万RMB,房价却和巴黎有的一拼。权衡好自己的家境、学历、职业技能、行业前景,然后决定在哪里长期发展。

如果你在生化环材天坑专业,想留学换专业、转行进互联网大厂可“值乎”咨询 @打铁烧砖

法国留学、毕业后入籍或工作或回国发展可以“值乎”请教 @周天游 @黄铁猫 @Enzo Jiang 等人。

在法国七年,回国南下闯荡快一年,我清楚中国和法国都不是乌托邦,搞清楚自己的核心诉求再做取舍!认清、接纳自己是普通人的事实;认清自己的短板,或规避或补足。否则,沮丧和迷茫会一直持续下去。


user avatar   tui-tui-19-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写在前面,咋有人觉得我会打工打一辈子?我就是刚毕业,又刚解封,找的新工作,打算先赚点钱。之前因为留学身份每周最多工作20个小时,不得已才去打了黑工。

而且我现在兼职每个月都能赚3万多人民币呢,不比国内挣得少。咋总有人觉得我过得乞丐不如呢?

后面会越来越好,我会找到心仪的正式工作,当然也会赚的更多。工资翻倍也未可知啊。

还有我父母不用你们担心,我每年有三个月时间回国陪他们,或者他们过来,我们租船去大海钓,去看企鹅,去看极光,去泡温泉,去潜水,去跳伞,去做他们年轻时候想做的一切。他俩才不可怜,别人家孩子逢年过节才回家一次。我父母,天南海北到处玩。

以下正文。


我在澳洲打三份工,第一个就是卖东西,在Furla做销售。

第二个,在各个商场的展览柜,宣传澳洲政府的一个节能减排的项目。说白了就像是超市推销商品的推销员。

第三个是,我做一些手工小商品之类的。每周租一个摊位,然后去卖。

三份工作加起来,可以养活我自己,也可以养活我的两只猫,甚至还有挺多结余。

但是家里人,经常会说我,一个研究生,现在就在商场卖卖做推销员,摆个地摊,像什么样子。

这一度也给了我父母很大的压力,因为他们觉得留学的研究生应该做一份体面的,稳定的工作。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拿不上台面。

我妹妹也告诉我,国内有很多亲人,暗地里偷偷告诉自己孩子,不要像那个姐姐学习。努力这么多年,就为了出国摆地摊。

实际上,我工作很快乐。Furla的经理人非常好,总是鼓励我,多去和顾客沟通。他还会把丝巾戴在头上,再戴个夸张的女士墨镜,在没人的时候,走秀给我们看。团队氛围特别好。

在商场的推销工作,我每天只需要完成固定的量。然后我本人也不追求可以推销很多可以拿到奖励。也没有人盯着我。完成之后,我就可以轻松坐在摊位前,玩玩手机,或者跟附近的人聊聊天。很多老人很无聊,就愿意来找我聊聊天。我的英语口语就这么被提升的。

摆地摊时,有很多人愿意为我的创意,为我的努力买单。他们夸我做的很好看,并且买回去的时候,还一脸赚到的表情。我真的很乐意去和他们交谈,告诉他们,我为什么这么做。

原先有个老太太卖自己做的折纸耳环。一个就60刀(300人民币),我实在想不通,就这么点东西,而且是纸做的,要那么贵!

现在我逐渐懂了,因为有人可以欣赏她的设计,欣赏她的努力。

我在澳洲的几年里,得到的夸奖比我在国内要多太多,真的。

我在国内,也不是说没有人夸我。大部分都是亲人啊,朋友之类的。

在澳洲,我得到太多陌生人的夸奖了。我真的觉得,夸奖会让一个人感到幸福。

我有次带了一个毛绒帽子,在快要下电梯的时候。后面一个小姐姐突然上来告诉我说,姐妹,你的帽子真的太太太太可爱了!我无法抑制自己,我一定要告诉你,它真的太可爱了。



我自己非常喜欢黄色。但是有些黄色真的太挑皮肤了。即使这样,我还是买了一件毛绒绒的鹅黄色外套。果不其然,穿上皮肤就变成黑炭色。

但是在电车上,有个老爷爷说,我看起来像一只刚刚破壳的小鸡崽,非常可爱。

我摆摊的时候,有个老奶奶说,你太美丽了,你就像一缕阳光坐在这里。


我买了一个毛绒的猫咪发卡,逛街的时候,经常被夸太可爱了。

⬆️⬆️⬆️⬆️就是这个被夸爆的可爱发卡,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多姐妹喜欢,私信问我链接。我就贴出来了,不喜欢的可以划走。

希望大家带上也可以被夸可爱啊!!!

就连我家土了吧唧的土大橘——狗橘,每次带出去,都会被夸奖。太美丽了,太可爱了,Fantastic,gorgeous,adorable。你看他的爪爪,非常大,非常有力气。体型优美。脸也太可爱了。

经常会被询问可不可以拍照。

就怎么说呢,如果不是自己养的猫咪,我都怀疑他有没有皇家血统。

我没有觉得中国不好,相反我觉得中国发展很快,很现代。对比来说,快递两周能到,都对快递小哥感恩戴德的澳洲来说,中国真的非常先进。

我时常叫澳洲是养老生活。因为节奏太慢,而且本地人真的都挺傻白甜的。我在这里待久了,真的有时候连我自己都变得不聪明,没有动力。

成日里就想着下周要不然一三五请假,就二四去上班吧,周六日也不去摆摊了。在家多睡几天。反正打两天工,就够我一周的生活(房租+水电费+网费+保险费+伙食费+猫粮费)。

讲真的,我这个人,这辈子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睡觉。睡懒觉。

每天睡够10个小时跟每天只睡7个小时的我判若两人。我现在打工,可以维持我每周至少有三天可以睡够10个小时。

我不知道我如果回国,是不是我的工作可以在我每周可以有两三天可以睡10个小时,还可以养活自己,还有富裕,还富裕挺多。

有没有工作可以让我可以随意规划时间,一周只去上两天班。

我知道有很多非常非常优秀的留学生,非常有动力,有冲劲。回国对他们来说是新的机遇,是新的体验。

但是我真的是一个挺不那么优秀,不那么有动力,懒了吧唧的留学生。

我这辈子没有那么多追求,无非就是可以多睡觉,可以多陪猫,可以有人陪我唠嗑,经常被人夸奖。所以你看,我基本上就是在过养老的生活了。

我很喜欢这种生活,我希望还可以在多过几年。

没吸够狗橘的可以去这条回答!


user avatar   man-yi-11-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国内甜食不够甜。

2.牛肉太贵吃不起。

其他也没啥╮(╯▽╰)╭


user avatar   terre-des-homm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和回不回国根本就没关系。

我是留学生,在加拿大。

依我看,很多不开心其实就是自找的,先别急着喷我,请耐心看完。

事实情况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好的一面,也都有不好的一面。问题的关键就是很多人只盯着不好的地方看(无论对国内还是对国外)。

所谓取舍取舍,有取就一定有舍。

比如国内的好处是公共政策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比较好,社会公共安全压力也比较小;而国外是朝令夕改、三天两头变,谁让国外的环境就是“谁都能上台插一嘴”呢?

国内的劣势就是集体主义比较强势,求同不存异;人和人之间喜欢指手画脚、评头论足,个人太张扬或者不懂得“入乡随俗”的话就肯定会过得很难。国外的好处就是个人主义比较强势,小民尊严被优先保障,因为人和人之间谁也无法骑在对方头上,博弈下来的结果就是互相尊重,互不干涉。

可是事物就是有两面性的,这个事实谁也改变不了。既然大家都是成年人,无论做什么选择,都是利弊权衡后的结果,不要做了选择之后又百般埋怨。

我曾经也是个愤青,在国内大学毕业工作了三年,然后出国留学;留学到现在也超过三年了,我经历了从最开始到国外处处受尊重的惊喜,慢慢到后面发现人性无论在国内外都是一样的,再到后面厌倦老外当你的面“be nice”但是内心里面却看不起你的伪善,我慢慢能在积攒阅历之后客观看待和评价。

对我自己而言,如果要选择回国,我不会抱着在国内能遇到包容个性张扬和个人主义的环境的期待,因为国情不同、文化不同,既然要回国,我会做好“返”乡随俗、和光同尘的心理准备,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素质;

如果我的竞争力不足以让我回国谋生,从而选择留在国外,那我也会做好心理准备,和老外一起在朝令夕改的社会环境里相互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我不知道其他留学生是因为什么原因选择了回国,但是既然选择了回国,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就不要只盯着不好的地方看。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你权衡利弊选择了的东西,最后却说它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这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又比如我我不喜欢老外的伪善和北美英文的油腔滑调,但我如果选择了留下,却一天到晚因为这些事情置气,那我留在国外也不快乐。

所以,关键问题不在于回不回国,而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不能又想要一个事物好的一面,又想剥离它不好的一面,这个世界上没有两头好处都让你占了的,做人要现实一点。

只有想明白了这个问题,才能得到内心的平和;如果想不明白,只想取,不想舍,那就真的是在自讨苦吃,一点好处都没有。

共勉吧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有同学反映天津大学有留学生闯入游泳馆女更衣室经解释后不走,学校调查结果为标识不明显误入? 
  为什么清末有那么多人到日本留学? 
  驻美大使馆更新赴华检测政策,规定了航班、检测要求,中国公民、留学生需要注意什么? 
  特喜欢日语,以后想去日本留学,我该怎么咨询留学机构?我只有大专学历,可以干什么工作呢? 
  日本留学,手机可以用国内的小米手机吗? 
  美国研究生EE转DS或者BA? 
  在利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读研是一番怎样的体验? 
  日专生留学跨专业去英港澳有出路吗? 
  大学成绩很差 出国读研如何选择? 
  给教授发英语邮件怕语言不够礼貌导致拖延焦虑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棕榈树是幼苗时就这么粗吗,成长过程中会不会增粗?
下一个讨论
华北制药收国家集采首张「断供罚单」,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 2025-01-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