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乐观呀。
阿斯伯格的孩子长大后进入社会生活虽然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障碍,但还是可以“进得去”的,甚至在一些领域能发挥才能。但autism孤独症在国内真的还不乐观。
首先,孤独症因为很难真正了解社会规则、人情世故、他人感受,所以真的很难恋爱结婚,少数结了婚的人中,能坚持过下去的也是少数。
其次,孤独症分轻重,分功能高低。高功能加早开始并坚持矫正,还是能上学的,低功能能实现生活自理就很不错了。因为我国的自闭症干预事业起步比较晚,所以现在大龄的那一批很多都耽误了黄金时期,工作生活能力总体上不是特别好。我之前见过一个二十八岁的,现在奔四了,户口认定是半文盲,基本就是继续在家当宝宝,一些基本吃喝拉撒方面还不能完全离开父母照顾。父母年纪大了拽不住他,雇了个力气大的阿姨帮忙。父母说给他存了些钱,去世后只能靠其他亲戚了。(再往前更早的那一代可能早被当成傻子疯子抛弃了。)
有一些公益机构为星星孩子们设立了职业培训,比如有做公益的人开了一个蛋糕坊,让这些孩子在后厨学当面点师傅什么的。国外有案例让他们发挥刻板的特长,在图书馆工作,排书号非常严谨,码放非常整齐。但总体来说,社会支持还是很不够,终生的特殊收容机构和专门的就业渠道还很缺乏。大部分家庭还是在自己想办法,很多家庭也只能采取生个弟弟妹妹来接棒照顾的办法。
至于题主问到的宣传问题。其实仅仅往前推十年,社会对孤独症的了解和接纳远不及今天。再往前可以说是全然不了解不接纳的,甚至会发生单位因为员工孩子自闭症开除员工的事情。很多家庭因为出了一个孤独症孩子,最后全家走向与社会隔绝。所以越早的人群越不愿意曝光,越希望选择当隐形人。
另外,宣传中讲儿童的故事,一方面是为了普及“早干预”,因为真的是孩子年龄越大,干预越难;另一方面,很遗憾,我们人的大脑就这么长的--理性知道成年人也不容易,但就是更容易心疼小孩心疼小动物。讲儿童的故事能够更好地唤起理解。
题主想到这个隐形人群中成年的那些,是很重要的,非常感谢你。
P.S:方舟这个孩子也是我曾经在活动上见过的。当时我天天看相关资料,看活生生在我面前的人间残酷,每天都被“他们可怎么办”的思绪压着。方舟和母亲张娜老师可谓是一缕阳光,让我真正相信大家一起努力还是可以让情况得以改善的。
方舟很棒,考上了大学,现在应该已经毕业了。希望他可以越来越好,也希望有更多孩子可以改善到他的程度。
【广西自闭症男孩大学生活:徘徊在不及格与天才之间】https://www.chinanews.com/m/edu/2015/04-03/71830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