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说小时候看水浒,全是兄弟,长大后看水浒,全是派系? 第1页

     

user avatar   meng-gui-xing-chen-da-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你没长大还假装自己长大,被一群阴谋论云读者给骗了。


user avatar   kuang-guang-wei-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时候看水浒传,是一片赤子之心,心无派系之念,自然看梁山上全是兄弟。长大后,赤子之心消失,再看到单位或企业内部派系林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心中已存派系之念,所以看什么团体都会不自觉的划分派系;也有部分人是看了一些地摊文或营销号文章的所谓解读,受到影响,自然觉得梁山上全是派系,“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也充满黑幕,全是宋江吴用搞的鬼!

实际上,在作者的描述中,梁山兄弟虽然来历各异,似乎有山头痕迹,但其实并没有什么派系之争,兄弟之间相处基本上还是融洽的。试看作者描述的理想世界——当日梁山泊宋公明传令已了,分调众头领已定,各各领了兵符印信,筵宴已毕,人皆大醉,众头领各归所拨寨分。中间有未定执事者,都于雁台前后驻扎听调。有篇言语单道梁山泊的好处。怎见得?

  山分八寨,旗列五方。交情浑似股肱,义气真同骨肉。断金亭上,高悬石绿之碑;忠义堂前,特扁金书之额。总兵主将,山东豪杰宋公明;协赞军权,河北英雄卢俊义。施谋运计,吴加亮号智多星;唤雨呼风,入云龙是公孙胜。五虎将英雄猛烈,八骠骑悍勇当先。马步将军,弓箭枪刀遮路;水军将校,艨艟战舰相连。八寨军兵,守护山头港泊;四方酒肆,招邀远路来宾。掌管钱粮,廉干李应柴进;总驰飞报,太保神行戴宗。飞符走檄,萧让是圣手书生;定赏行刑,裴宣为铁面孔目。神算须还蒋敬,造船原有孟康。金大坚置印信兵符,通臂猿造衣袍铠甲。皇甫端专攻医兽,安道全惟务救人。打军器须是汤隆,造炮石全凭凌振。修缉房舍,李云善布碧瓦朱甍;屠宰猪羊,曹正惯习挑筋剔骨。宋清安排筵宴,朱富酝造香醪。陶宗旺筑补城垣,郁保四护持旌节。人人戮力,个个同心。休言啸聚山林,真可图王伯业。列两副仗义疏财金字障,竖一面替天行道杏黄旗。——这就是作者精心构思的一个“理想国”“乌托邦”式的小社会啊!

  梁山泊忠义堂上,号令已定,各各遵守。宋江拣了吉日良时,焚一炉香,鸣鼓聚众,都到堂上。宋江对众道:“今非昔比,我有片言。今日既是天罡地曜相会,必须对天盟誓,各无异心,死生相托,吉凶相救,患难相扶,一同保国安民。”众皆大喜。各人拈香已罢,一齐跪在堂上。宋江为首誓曰:“宋江鄙猥小吏,无学无能,荷天地之盖载,感日月之照临,聚弟兄于梁山,结英雄于水泊。共一百八人,上符天数,下合人心。自今已后,若是各人存心不仁,削绝大义,万望天地行诛,神人共戮,万世不得人身,亿载永沉末劫。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神天察鉴,报应昭彰。”誓毕,众皆同声共愿,但愿生生相会,世世相逢,永无断阻。当日歃血誓盟,尽醉方散。看官听说:这里方才是梁山泊大聚义处。起头分拨已定,话不重言。


user avatar   no-tale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你小时候淳朴,看到的是真相;长大后世俗,看到的是利益了。因为利益,于是你会因为甲和乙不合,丙和丁有仇,戊和己理念不太一样,庚和辛来自不同地方,壬和癸结局不同,从而觉得他们不可能站在一队。

但是,现实也罢,小说也罢,总有那么一些人,根本不在意这些,真心实意在一起干大事。哪怕理念不同,哪怕之前有仇,还是可以一起组队做事,矢志不渝。

还有,你应该反思两件事。

其一,你有没有受到其他网文或者书籍的影响?如果是,那你是相信他们所谓的推测呢,还是相信原著作者说的“八方共域,异姓一家”?

其二,你有没有用自己的思维强加于别人身上?因为职场勾心斗角,所以梁山108将也就会勾心斗角,是吗?这么看,说岳里岳飞部下将领也很多,有些是投降的敌人,有些是岳飞结义兄弟,有些本来还是仇人,他们是不是也分派系?瓦岗寨众兄弟最后四分五裂,他们结义是不是也有派系?问题是,你凭什么用职场思维去考虑他们呢?职场里也有一起真心做事的呀,为什么总是用不好的一面去考虑问题呢?


user avatar   li-jia-zhu-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又一个自以为长大的典型情况。


user avatar   colianiu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行吧,虽然看的全是公众号而且看了个文不对题,但好歹还是在论水浒,比看西游记看完一张嘴全是公司管理要靠谱一点


user avatar   yan-yi-wei-zh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的你不如你小时候

作者不是不会写阴谋论,参考《荡寇志》,连俞万春都会写,更何况比他水平高得多的施耐庵呢?

“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 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且又有同胞手足,捉对夫妻,与叔侄郎舅,以及跟随主仆,争冤仇,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


“或精灵,或粗卤,或村朴,或风流,何尝相碍,果然识性同居;或笔舌,或刀枪,或奔驰,或偷骗,各有偏长,真是随才器使。”

然而所谓思想进步的现代人:某某是某某派系


user avatar   cxt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能说明并没有长大,还是只会非黑即白。


第一,派系是任何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结果,并不代表天然的对错。


小到班干部选举,大到将帅授勋,派系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派系不一定就好,有派系也不一定就不好。


比如我高中时候的校足球队,里面就可以分成N个大大小小的派系。


首先是高三的一派、高二的一派、高一的一派。高三觉得高一水平太差,而且毫无团队意识,个个只知道闷头带球个人表现;高一觉得高三故意打压,凭什么每次都让我们当替补?


其次是高一里面又分成8班系、10班系和几个散户。因为8班和10班实力最强,各有3、4个校队成员,踢年级联赛的时候两个队经常吵架,甚至把裁判轰出场外。


但是8班最强的那个哥们,同时又和5班、6班、10班的三四个人关系特别好(包括我),因为我们都是从小学到初中都在同一个学校,而且一起参加数学和物理竞赛,所以这几个人又算是单独一个派系。


比如我的水平,本来连校队都进不了,但是由于和几条大腿关系比较好,所以还经常能混个替补,到了高三还混成了主力左后卫,其实踢的比我好的大有人在。


就那么一个八线县城高中的足球队,就那么一群十几岁的学生,都能有那么多弯弯绕绕,更何况梁山这样几万人的军事组织,如果没有一点点派系才是不正常。


比如说李俊,老子上梁山前就和江州这帮人大风大浪混了二十年,关系好一点怎么了?


比如说鲁大师,老子就是喜欢林冲、武松、史进这几个哥们,你管得着吗?


比如说呼延灼,老子堂堂汝宁州都统制,和关胜董平这些朝廷将领就是聊得来,就是看不上某些偷鸡摸狗的贼,有什么问题吗?


所谓的江州派、三山派、降将派等等,本质就是这样来的。


第二,重要的不是有没有派系,而是派系有没有影响大局。


还是先说我们的足球队。队内的各种派系,会影响场上的表现吗?


会不会因为他是高三派我是高一派所以故意不给他传球?会不会因为他是8班系我是10班系故意不给他补防?


或许偶尔会有那么一两次,但是极少——因为我们特么是来踢球,不是来宫斗的。


那么梁山军打仗的时候,有没有因为派系之争影响作战?


要说完全没有那恐怕未必——比如卢俊义攻打东昌府之战,吴用、公孙胜、关胜、呼延灼就在全程看戏,坐等宋江先攻下东平府,好顺理成章当上梁山老大。


但是这只是极个别特殊情况,在绝大多数时候梁山军内部都是非常团结的:


费保对李俊道:“哥哥三人,何不趁此气数未尽之时,寻个了身达命之处,对付些钱财,打了一只大船,聚集几人水手,江海内寻个净办处安身,以终天年,岂不美哉!”李俊听罢,倒地便拜,说道:“仁兄,重蒙教导,指引愚迷,十分全美。只是方腊未曾剿得,宋公明恩义难抛,行此一步未得。今日便随贤弟去了,全不见平生相聚的义气。

——李俊有没有因为我们是江州派,宋江是死是活跟我们没关系,所以仗没打完就跑路?


未及十合,石宝卖个破绽,回马便走。索超追赶,关胜急叫休去时,索超脸上着一锤,打下马去。邓飞急去救时,石宝马到,邓飞措手不及,又被石宝一刀,砍做两段。

——邓飞有没有因为你索超是官军降将、我是绿林出身,所以就不来救你?


只见张顺到来报说:我哥哥因不听小弟苦谏,去劫关胜营寨,不料被捉,囚车监了!阮小七听了,叫将起来,说道:我兄弟们同生同死,吉凶相救!你是他嫡亲兄弟,却怎地教他独自去,被人捉了?你不去救,我弟兄三个自去救他!”

——三阮有没有因为二张是宋江亲信、我们是晁盖旧部,所以就事不关己?


再说开去,鲁智深和武松有没有因为反对招安所以后期故意划水?关胜有没有因为和林冲派系不同所以故意给你挖坑?


根本不存在的。


总体来说,梁山是一个有派系之分、但还有更高的共同目标(忠)和行为准则(义)的组织。


即使是对招安反对最激烈的鲁智深和武松,反对的也只是贪官而不是大宋,与招安派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冲突,更不提其他的派系之争——因此“派系”在梁山只是一个次要矛盾。


宋江确实利用了派系来扩大自己的权力,但同时又通过这种权力反过来平衡、调和了派系之争,使其并没有升级为主要矛盾,从而带领梁山军以“忠义”为号召,走上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一口咬定梁山只有兄弟或者只有派系,都属于非常幼稚的行为。


由此延伸的几个问题,包括招安到底对不对、宋江到底有没有谋害晁盖、孙立的地位问题等等,此前在知乎都反复回答过很多次了,就不再重复了,如果有兴趣可以参见之前的回答:


user avatar   wa-wa-yu-57-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引

如何理解一部小说,说起来,应该是各人的自由。

比如对于《水浒传》这部书,少年人看见热血豪情、快意恩仇;

革命者看见官逼民反、农民起义;

阴谋论者看见派系斗争、架空暗杀;

佐派人士看见招安投降、反面教材;

黑帮分子看见兄弟义气、江湖人生;

玛列主义者看见阶级压迫、秩序崩坏;

女拳主义者看见性别歧视,男尊女卑;

经营者看见团队建设、企业管理;

登徒子则看见“五字诀、十分光”。

杰出的文学作品向来具有多义性,多角度解读也未尝不可。

只是,如果认真阅读原著,我们便不难发现,小说编撰者的立场,显然是在竭力塑造一个和衷共济、亲密无间的团体

如果说,《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创造了“异姓一家”的义气典范,那么,《水浒》则试图将这种理想化的关系,推广到更大范围之中——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

这一核心主题,集中体现在第七十一回大聚义、排座次后的长篇赞词中: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2]

除了直接用赞词写出主旨外,在情节的设置上,小说亦从多个方面体现出这种思想。

某些人热衷讨论的各种派系和分歧,恰恰是著书者刻意想要回避的。

排除争位

晁盖上位,靠的是林冲火并王伦,所谓“夺泊”;杨志、鲁智深占二龙山,则是靠杀邓龙,等于明抢。

但在天命所归的108人当中,书中却没有写到任何地位、权力上的争夺,取而代之,是各种互相礼让。

从桃花山周通让位李忠,到饮马川邓飞让位裴宣;从林冲主动屈居晁、吴、公孙三人之下,到清风系上山时,秦明因郎舅关系排在花荣之后,均没有出现摆不平的情况,每次都和和气气。

次日,山寨中再备筵席,议定坐次。

本是秦明才及花荣,因为花荣是秦明大舅,众人推让花荣在林冲肩下坐了第五位,秦明第六位,刘唐坐了第七位,黄信坐第八位……

最后大聚义,直接天降石碣,借上苍的旨意指定了座次,从而摒除了内部争位的可能性:

宋江与众头领道:“今者上天显应,合当聚义。今已数足,上苍分定位数,天罡、地煞星辰,都已分定次序。众头领各守其位,各休争执,不可逆了天言。”

众人皆道:“天地之意,物理数定,谁敢违拗!”

不分胜负

梁山上,大多数是武人,武力值的大小很容易成为地位高低的参考,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只要干上一仗就能知道水平的高低。

不过,有意思的是,书中写到天罡诸将互斗时,常常在关键时刻被叫停,或者是未分胜负。

第十二回,林冲战杨志

林冲与那汉斗到三十来合,不分胜败。两个又斗了十数合,正斗到分际,只见山高处叫道:“两个好汉不要斗了。”林冲听得,蓦地跳出圈子外来。

第十三回,杨志战索超

当下杨志和索超两个斗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月台上梁中书看得呆了。……闻达心里只恐两个内伤了一个,慌忙招呼旗牌官拿着令字旗,与他分了。

第十四回,刘唐战雷横

当时雷横和刘唐就路上斗了五十余合,不分胜败。……吴用又劝:“你两个斗了半日,又没输赢,只管斗到几时是了。”

第十七回,杨志战鲁智深

当时杨志和那僧人斗到四五十合,不分胜败。那和尚卖个破绽,托地跳出圈子外来,喝一声:“且歇!”

第三十四回,秦明战花荣

当下秦明和花荣两个交手,斗到四五十合,不分胜败。花荣连斗了许多合,卖个破绽,拨回马望山下小路便走。

第三十八回,李逵斗张顺

各有输赢,地上,李逵胜;水里,张顺赢。

第五十五回,林冲战呼延灼

这里呼延灼自战林冲。两个正是对手,枪来鞭去花一团,鞭去枪来锦一簇。两个斗到五十合之上,不分胜败。

第五十七回,鲁智深、杨志战呼延灼

鲁智深轮动铁禅杖,呼延灼舞起双鞭,二马相交,两边呐喊,斗四五十合,不分胜败。

当时杨志出马来与呼延灼交锋,两个斗到四十余合,不分胜败。

第六十三回,秦明战索超

索超纵马直挺秦明。二疋劣马相交,两般军器并举,众军纳喊。斗到二十馀合,不分胜败。

第六十九回,董平战徐宁

徐宁得令,飞马便出,接住董平厮杀。两个在征尘影里,杀气丛中,斗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败。

此外,第六回鲁智深在赤松林斗史进,第七十回张清对战董平,也都没有明写胜负,只有第七十三回,提到李逵怕燕青。

尽管如今网络上的武评,已经详细地拆解了每个人的战斗力,连一招一式都不放过,但从书中那么多“不分胜败”的描述来看,小说家显然不愿意给他们分出高下,刻意避免写出“输赢、胜负”,以免伤了和气。

反之,只有梁山诸将对外人,或者是天罡对地煞时,才会明确写出结果。

拒绝背叛

梁山泊最神奇的一点,是作为一个团体,人员只有聚,没有分,更无叛。

108将不论因为什么原因落草,一旦上了山,就绝无二心。

朝廷在招安前后,曾经两次使用分离之计,试图瓦解其组织,一次是济州城外招安,故意读破诏书,“除宋江”(第八十回)。

结果读诏的天使被花荣一箭射死,诏安失败。

另一次是招安成功之后,枢密院要求新降之人,“分开军马,各归原所”(第八十二回)。

结果:

众头领听的,心中不悦。回道:“我等投降朝廷,都不曾见些官爵,便要将俺弟兄等分遣调开。俺等众头领生死相随,誓不相舍。端的要如此,我们只的再回梁山泊去!”

此外,小说在第七十一回“石碣受天文”和第九十回“五台山参禅”两节中,都写到了对天盟誓的情景:

宋江为首誓曰:“自今已后,若是各人存心不仁,削绝大义,万望天地行诛,神人共戮,万世不得人身,亿载永沉末劫。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神天察鉴,报应昭彰。”
誓毕,众皆同声共愿,但愿生生相会,世世相逢,永无断阻。(第七十一回)

众将都向前拈香礼拜,设誓道:“只愿弟兄同生同死,世世相逢!”(第九十回)

其实,哪怕是《三国演义》全力描绘的蜀汉阵营,都发生过诛杀魏延的事,但是,《水浒》显然是竭力要将108人打造成一个“各无异心,生死相托”的组织,南征北战,四处讨伐,从来只有梁山劝降别人,而绝无背叛山寨之人。

回避矛盾

在梁山内部,几乎很少有矛盾和纷争。

唯二两次兵戎相见的拼命行为,一次是朱仝记恨小衙内之事,上山后第一次见到李逵,“掣条朴刀”,径奔过来;一次是李逵误会宋江抢民女,于是拿了双斧,抢上堂来。

这两次都是“道义”之争,而不是争权夺位,最后都以李逵的认错道歉收场。

除此以外,山上便再没发生强烈的争端,就连龃龉和嫌隙都很少见。

梁山内部最大的分歧,就是围绕“招安”的不同意见。

第七十一回的“菊花会”、第七十五回的“偷酒扯诏”,是争端的最高潮。

但是,这种矛盾仍然被处理地非常温和。

“菊花会”上,宋江前脚大怒要斩了李逵,后脚马上就后悔并落下泪来,第二天,众弟兄又开始冲着李逵开玩笑。

送走了陈太尉、张干办、李虞侯一伙,吴用当众对宋江说“哥哥你休执迷”,众人道:“军师言之极当”,然后这事就算揭过,谁也没吃处分、没有被关禁闭。

按理说,对招安的不同看法,属于“路线斗争”,极其容易造成组织的内部分裂,然而,在梁山上,这种情况并未发生,始终维持着安定团结的局面。

这确实很令人惊讶。

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小说努力想要宣扬的,正是一种“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社会理想。

小结

《水浒》第七十一回的赞词是理解小说主旨很重要的密码。

诗的开头,花了很大篇幅讲“”:

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

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

三教九流,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

跟随主仆,争斗冤仇,皆一样的酒筵欢乐,无问亲疏。

最后一句,回归到“”:

休言啸聚山林,早愿瞻依廊庙。

这种糅合了江湖道义、侠客思想、民间道德的“义”,提供了一种近乎完美的人际关系构想,但其实,在任何团体中,都难以实现。

如果翻阅历史,更会发现,这样和谐而纯粹的组织,从来也不曾存在过。

它只是作为小说家心目中的想像图景,而被描绘在书中,有时候,甚至因为美化过度,而显得比较勉强。

但是,小说家愿意把这种理想寄托在一群江湖草寇,而不是庙堂里的高官们身上,已然表明,后者实在更加令人失望。


2021.8.11

参考

  1. ^ 注:语出《论语·颜渊》,《水浒传》中多次出现,最早是第二回中,由少华山的陈达向史进说出。
  2. ^ 注:赞词有不同版本,另一版的开头是“山分八寨,旗列五方。交情浑似股肱,义气真同骨肉。”

user avatar   zhao-xue-hao-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歪批水浒派系》

甲:大明白级别派系论者

乙:路人级别派系论者


乙:您知道吗?其实《水浒》里,晁盖晁天王在曾头市不是被史文恭射死的,而是被宋江派系的花荣暗箭射死的,然后嫁祸给他的。

甲:您这是《水浒传》上写的吗?书里不是史文恭射死的吗?

乙:嘿,施耐庵这样的大文豪,这种阴谋怎么可能明着写。人家在五层,你这解读是在一层。

甲:这就是您说得不对了。您顶多在二层,其实晁天王早就死在祝家庄了,死在曾头市的那个是假的。

乙:这怎么说?

甲:您瞧瞧,元杂剧,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李文蔚的《报冤台燕青扑鱼》,都写着“晁盖三打祝家庄,中箭身亡”,李致远的《都孔目风雨还牢末》则是“晁盖哥哥并众头领让我坐第二把交椅,哥哥三打祝家庄身亡之后,众兄弟让我为头领。”都是白纸黑字,晁天王早就让宋江害死在祝家庄了。

乙:您这是《水浒传》上写的吗?

甲:嘿,施公这样的大文豪,这种阴谋怎么可能明着写。答案前人早就写出来,晁天王死在祝家庄那是元明时的共识。现成的答案摆在那里呢!

乙:那您在书里又有什么证据?

甲:呼延灼赚取关胜的时候,手起鞭落,打死一个假黄信,就是施公在暗示梁山上的头领不都一定是真的。所以晁盖是假的也是理所当然。您瞧瞧施公原著的曾头市那里,宋江派系的呼延灼、燕顺“死并将去……救得晁盖上马,杀出村中来”,晁盖派系的“三阮、宋万、杜迁,水里逃得性命”去。一看就知道这个“晁盖”是宋江派系的人啊!

乙:那这个“假晁盖”是谁?

甲:“宋江见晁盖死了,比似丧考妣一般,哭得发昏“,”每日领众举哀,无心管理山寨事务。”您想想,宋江这种奸诈狡猾的歹人,只有别人叫他哥哥的份,怎么可能成天白叫人家哥哥?晁盖派系的老大死了,肯定应该笑得打滚。而且上梁山的是他“孝义黑三郎”,还有弟弟宋清,父亲宋太公,就是没有……

乙:哦,这么说……我好像明白了。这么说,在三打祝家庄之后,梁山就是宋江派系独大了是吗?

甲:可以这么说,但是还有很多小派系。有的是宋江派系内部再分化出来的小派系,有的是宋江要提防着的小派系。

乙:哦,那么宋江派系里的小派系有哪些?

甲:李千娇、关胜、徐宁、花荣派系。

乙:嘿,李千娇又是谁啊?

甲:元杂剧,无名氏《争报恩三虎下山》,关胜、徐宁、花荣在分别乔装打扮下山打听消息后,都被济州通判赵士谦的夫人李千娇收为过义弟,三人一起吃过霸王粥,救出被姐夫误当作偷情而要问斩的姐姐,拿俩外甥性命威胁,使得他们夫妇破镜重圆的交情。

乙:这破镜还不如搁在那里呢,也忒缺德了。您这是《水浒传》上写得吗?

甲:嘿,施公这样的大文豪,这种内容怎么可能明着写。这比如徐宁、花荣这“风流威猛二将”,您瞧瞧,徐宁在密云县,“敌不住番将阿里奇,望本阵便走,花荣急取弓箭在手”。这不就是要救兄长的表现?您再看看后面在常州那里,韩滔、彭玘被方腊部将高可立、张近仁给放暗箭害死了,花荣你为什么只是在一旁看着?难道你背叛了宋江派系了吗?

乙:您这就太扯了,那宋江要提防的小派系有哪些?

甲:比如说刘唐、史进派系。

乙:刘唐、史进还有派系?一个是晁盖派系的人,一个是少华山派系,青州三山派系的鲁智深介绍上山的人,他俩在哪里有交集了?

甲:元杂剧李致远的《都孔目风雨还牢末》里,白纸黑字写着,他俩一起当过“东平府五衙都首领”。

乙:您这是《水浒传》上……施公在《水浒传》里又给了什么证据?

甲:您想想,在收董平那段,白纸黑字写着,九纹龙史进自称旧在东平府时与娼妓李瑞兰“往来情熟”。史进若是没有在东平府长时间呆过,怎么可能与李瑞兰相交?

乙:好像有些道理。

甲:您再想想,刘唐没有当过衙役的经验,怎么能在攻打大名府的时候打扮成公人还没被识破?他可是往庙里一躺,就让雷横当歹徒给捆起来了。

乙:哦……那么宋江怎么提防这个小派系?

甲:在“梁山大聚义”后,刘唐、史进非要一起把守东山一关,于是宋江就在排名上动手脚,让自己派系的亲信戴宗排名二十,刘唐排名二十一,自己派系的亲信李逵排名二十二,史进排名二十三,自己派系的穆弘拔高到二十四,以提防两人。这就是腹黑宋江传说中的手段——“三面包夹两志士”。

乙:嗐!


user avatar   wei-yun-dong-z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选个毛

几个老头,谁能活到11月谁自动当选




     

相关话题

  小养由基庞万春和小李广花荣,哪个更厉害? 
  《水浒传》中众好汉之前没有一个牺牲,征方腊的时候却死伤大半,是不是败笔? 
  如果是施耐庵写《三国演义》,会否比罗贯中更精彩? 
  《水浒传》中阎婆惜,潘金莲真的十恶不赦吗? 
  宋江被毒死时,有三位梁山好汉手握重兵,为何无一人为宋江报仇? 
  麻烦大家帮我分析一下,我对《山门•寄生草》的如下见解哪里有失偏颇? 
  《水浒传》里哪个细节让你觉得过于真实,甚至不寒而栗? 
  《水浒传》中最大赢家是谁? 
  青面兽杨志聚义梁山当天,怎样做才能避免与晁盖、阮氏兄弟等人碰面尴尬? 
  宋江要怎么做才能免于被害死的结局呢? 

前一个讨论
塔利班立国后会怎样?欧美、俄方、中方会采取怎样的外交策略?
下一个讨论
目前你最欣赏的一位历史人物是谁呢?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