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鲁智深究竟悟到了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liang-xiao-dong-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不幸,这个题目下的所有答案可能全是错的。


我们喜欢解析这个,解析那个,抒发感慨际遇;



高级知识分子们喜欢研究这个,研究那个,欲求学海通达、释疑解惑;



可是,似乎从来没有人质疑过,我们围绕关注的这个是不是真的?

鲁智深坐化前的偈言可能压根不是鲁智深的,悟道者不是鲁智深,而是六合寺的另一位出家人——行者·武松。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鲁智深不是杀人放火之辈,灭人满门的是武松,干掉张都监府里妻妾儿女、丫鬟仆人,从老头少妇到襁褓婴儿,无一幸免,“血溅鸳鸯楼”;鲁智深从始至终心里留有一片温存,武松则对人性充满绝望;鲁智深为素未谋面的弱势群体金翠莲打抱不平,以至惹上命案浪迹天涯,而他从没有过后悔,怎么能说不修善果呢?只有武松,他打虎仅仅是酒醉贪杯不信邪,他斗杀西门庆是报亲兄私仇,他大闹快活林是施恩行了小恩小惠,他跟随宋江也非替天行道,仅仅是宋江对他不错(至少表面上不错),武松怕是没有什么“修善”可言。


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

金绳指的是潘莲,一个爱他的女人;

玉锁指的是张兰,一个他爱的女人;

可悲的是,这两个女人都被他亲手杀了,所以——

顿开金绳:

那妇人挣扎,把髻簪环都滚落了。武松恐怕他挣扎,先用油靴只顾踢他肋肢,后用两只手去摊开他胸脯,说时迟,那时快,把刀子去妇人白馥馥心窝内只一剜,剜了个血窟窿,那鲜血就冒出来。

扯断玉锁:

只见灯明,前番那个唱曲儿的养娘玉兰,引着两个小的,把灯照见夫人被杀死在地下,方才叫得一声:“苦也!”武松握着朴刀,向玉兰心窝里搠着

这两个女人都伤了他,所以他拿着刀捅向她们的心窝,也扎向了自己内心仅存的人性,血泊中,杀神武松诞生了。


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学界明言,“武十回”诞生在水浒传之前,后人整理水浒传时把已经成型的武松故事嵌进了梁山好汉的故事里,不可避免的,使得武松这个原本完整的故事被切割成碎块,而后世的编纂者明显更偏爱新人物鲁智深,所以武松在杭州六合寺隐居,鲁智深也在六合寺隐居,武松在六合寺坐化时的偈言也被塞给了鲁智深。但是无论怎么改,这句偈言在鲁智深头上是不通的、没来由的,当然,也可以像很多高知、文人、读者一样,强行解释,然而都不如这句偈言是武松坐化时的遗言更情怀合理、逻辑通顺、上下文对应,也更让人悲怆:

一个自幼失去父母的野孩子,由哥哥抱在怀里沿街卖饼乞讨“百家奶”长大,成年后惹了祸、连累了兄长,偶然间成为打虎英雄,与兄重逢,本以为自己的人生走向上坡路,充满希望,哥哥却被嫂子毒死了,他报仇。流放生涯,他到过十字坡、快活林,逞英雄气,本以为得到张都监赏识,得张玉兰倾心,自己的一生又迎来转机,谁知一切都是一场骗局,张家上下所有人都在编织谎言诓骗他一个人,而他爱的那个女人在他被冤枉时没有说过一句话。灭了张家满门后,他在墙上自报凶名“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断了自己一切后路,他对人生也丧失了信心,之后的日子,只是麻木的充当着杀人机器,既没有像宋江思考为什么杀人,也没有像李逵因杀人感到快乐,绝情弃欲。在梁山上,他忽然感到一丝丝归属感,有那么多和自己一样受冤屈而落草者,相视不言,但把酒饮去,管它暖与寒。本以为这样的日子就这么过下去,可是,命运第三次玩弄了武松,受招安,南征北战,众兄弟聚了又散去,飞鸟尽,良弓藏,立下不世功勋的武松,遭到朝廷背叛。

六合寺内听潮信,蒲团之上老英雄。

回首一生,三次被命运戏耍,他先放弃了人性,又放弃了人生,最后,他放弃了自己的命。

就这样吧,武松累了。



PS以我所知,提出鲁智深坐化偈言原属武松这个观点的,既非学者,也非高知,而是小黄文《高衙内与林娘子不为人知的故事》的作者,即上面的截图,真·里番出神曲、高手出民间,牛头人里思维广,纯爱战士欢乐多。老色痞一言惊醒梦中人,而我不敢贪天之功,只是展开论述,与大家分享探讨。如果他的观点成立,那么武松还真是一个大大的悲剧,连临终坐化的偈言都被那个世人所偏爱的花和尚“篡夺”了,文中他是悲剧,文外他也是,可怜我们那形单影只的行者武松。


user avatar   s.invalid 网友的相关建议: 
      

推荐 @金吾 这个回答:鲁智深究竟悟到了什么? - 知乎 (zhihu.com)


“这个偈语原本属于武松”这个说法可信度很高。因为它和鲁智深生平不搭,却和武松一生极为契合。


在下之前也杜撰过一篇文字,剖析过武松血溅鸳鸯楼的心路历程:

zhihu.com/question/3154

其中一段总结道:

在此之前,武松的心里,一定满是迷茫和困惑;而当手上沾满玉兰的鲜血之后,他已经连迷茫和困惑都没有了——迷茫和困惑太过沉重,岂是这之后的武松所敢碰触的。

因此,自此以后,武松的心里,再也没有了所谓规矩,也再也没有所谓善恶——自守序·善良到混乱·邪恶的阵营切换就此完成。

遵纪守法、天真可爱的打虎英雄武松彻底死亡;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头陀武松诞生。


武松人格的切换发生于杀死玉娘之后,这在书中不是暗示,而是反反复复的强调。包括鸳鸯楼杀死玉娘前后的风格转变,包括之后“恰巧”得到一副头陀装束……


只是共情最难,强调再多次,看不懂的人仍然是看不懂。

总之,头陀就是武松的恶人格。他的善人格在杀死玉娘后就躲起来,再也不敢出现了。这便是玉锁。


这在民间叫“迷了心”,过去的文学作品叫做“迷了真性”。

过于剧烈的喜悦、悲痛、悲哀、愤怒……都可能使人迷了真性。表现上就是从此人格大变,就好像一下子换了一个人一样——甚至有“邪魔附身”的说法。


武松显然就是这样。

杀潘金莲前后种种,让他失去了对人间秩序的信心;杀玉娘又让他再不相信天理人情、甚而再也不敢追求梦想——从此“迷了真性”,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彻彻底底成了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头陀,一个和尚打扮的杀人魔王:“平生不求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这一迷过去,就是一辈子。


大家熟悉的动漫也经常有类似设定,叫做“执念”。

只不过那些描写都有些小家子气,人物描写显得生硬;水浒传写的太自然了,自然到只要是有一定阅历的人就会觉得武松性格改变就是天经地义,无需掏出执念、迷了心窍之类东西作为注解——恰恰相反,关于武松的描写反而应该作为执念(改变人)、迷了心窍的字典解释。

但正因为自然、正因为缺乏这么一个概念总结,未经大喜大悲者反而读不出味道,这才把相关故事弄得支离破碎、张冠李戴,失了韵味。


总之,杀人头陀这个恶人格主导了武松的后半生。

遵纪守法、天真可爱的打虎英雄武松彻底死亡;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头陀武松诞生。

那么,打虎英雄武松就此彻底湮灭了吗?


最令人唏嘘的,恰恰就是没有。

这个善武松,才是恶武松的存在根基。善者愈善,恶者才会更恶。


在某个版本中,还详细描述了老年武松酒后欺负一条黄狗,却不慎落入水沟的狼狈故事,和前面的打虎可谓前后呼应——英雄落魄至此,更是令人唏嘘。

但其中,却又有一丝禅意,若有若无的闪烁。

终于有一天,英雄迟暮之时,武松悟了:“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恶人格消散了。

于是,恶头陀人性中最后一滴善,复苏了。

打虎英雄武松,回来了!


也正因为善人格的武松终于从悲痛情迷中醒来——这才对上了这句“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鲁智深性格可爱归可爱,却不曾迷过真性。他自始至终都是以真性情示人,从来没有“不知道自己是谁、在干什么”之类幺蛾子。一个以“真性情”为标签的人,最终却“今日方知我是我”,似乎过于惊悚了。

除此之外,鲁智深一生行侠仗义,从不滥杀无辜,和“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毫无干系;金绳玉锁更是八竿子打不着。

总之,这个偈语显然和鲁智深的生平不搭——除了他是和尚,似乎天生应该说偈语,实在很难扯上什么关系。


只有武松,一路坎坷,从勇猛正直的打虎少年一步步走进深渊,做了名不副实的恶头陀。

我记得之前还见过学者剖析,说这副头陀的行头天造地设,是专为武松打造的一副枷锁。

这副枷锁枷住了武松的人性,锁住了他的思想,使得他一辈子浑浑噩噩,把自己严严实实的藏在无边的杀孽之下。


这幅枷锁,实质上就是武松“潘金莲事件对正义信念的冲击”和“亲手杀死玉娘撕碎了对爱情的憧憬”两大伤痛的具象化。

过于残酷的现实和武松过于天真的追求之间存了太大的落差,他自然只能“迷了真性”,被锁在头陀的面具下,用暴戾麻醉自己的伤痛。

善良版武松被逼出的每一滴眼泪,都会由恶武松制造的一大滩鲜血来偿还。


在“金绳玉锁”的枷锁下,武松当然修不了善果,只能“杀人放火”发泄一二。


临死前,恶头陀武松终于放下了这一生都放不下的恩怨情仇,解脱了。

直到临死前一刻,终于解开心结、睁眼面对现实的武松,这才终于明白“我是武松,我不是杀人不眨眼的恶头陀”。

假头陀武松大彻大悟,正应了那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武松本就是有佛性的,只是被“金绳玉锁”蒙蔽了真性而已。

“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真性自然复活;于是自然知道“我是我”。


注意,这首偈语里面没有悔悟。也无需悔悟。

佛心泡在爱人的鲜血里,自然就成了杀心。初心越善,杀孽就越重——平生不修善果?武松本就不应该修善果!正因为“修善果”才使得武松的心泡在血里,疼的一辈子狂躁不安;作为天道精心打造的一把刀,“专爱杀人放火”恰正是“善心被辜负”结下的因果:英雄武松变成恶头陀武松、恶头陀武松又变成佛性闪耀的头陀武松,方见佛法无边。

该悔悟的,是迷乱了武松之心的、世间的恶。


所以,随着鲜血褪去,执念放下,真我显现,武松自然就念出了偈语:

平生不求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英雄武松终于归于平静,让我们不由替他松了一口气。

但转念一想,一个阳光男孩,被扭曲了心灵、变成了滥杀的恶魔,就这样浑浑噩噩一辈子,直到生命的尽头才堪堪找回自我……

武松平静了,你,能平静吗?


user avatar   li-ji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哪有清规戒律,只有快意恩仇,反正,到头来都是自作自受。




  

相关话题

  没羽箭张清飞石的手法是怎么样的? 
  如果是林冲押送生辰纲,结果是怎样的? 
  为什么宋江不是梁山大哥前就被那么多江湖豪杰尊重? 
  水浒传中有哪些你认为甚妙的对话? 
  如果水浒传方腊一伙被诏安去攻打梁山会如何? 
  假如你是晁盖,你会怎么维持自己在梁山的威望,不让宋江成为一把手? 
  如果你是林冲,走到哪一步会反? 
  《水浒传》中王伦哪错了? 
  如何理解《水浒传》中的林冲?他有没有出卖鲁智深? 
  《水浒传》被过度解读了吗? 

前一个讨论
原著党眼中 2021 版美剧《基地》拍得怎么样?是魔改吗?
下一个讨论
高校行政岗,该不该辞职?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