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高俅轻易地就做上了太尉,宋江奋斗了一生最后得到的官位反不如高俅?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rui-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射雕英雄传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想当年徽宗道君皇帝一心只想长生不老,要做神仙,所用的奸臣,像蔡京、朱缅、王黼,是专帮皇帝搜括百姓的无耻之徒;像童贯、梁师成,是只会吹牛拍马的太监;像高俅、李邦彦,是陪皇帝嫖院玩耍的浪子。

蔡京帮宋徽宗搜刮百姓

童贯拍马屁

高俅陪皇帝嫖娼,皇帝在里面玩儿,他们在外面放风

更别提水浒传里面高俅还会踢球,很顺宋徽宗的意

这些事情,宋江干得了吗?

这天下是谁的?

那是皇上的

你看看宋江的这些功劳

全都是为大宋立的

可不是为了皇上立的呀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这个概念

我说一下射雕里面的另外一个人

这个人叫洪七公,是丐帮帮主

丐帮的弟子黎生,为丐帮出生入死立下大功

他奖励人家什么?

降龙十八掌是洪帮主的秘技,我不顾性命,为本帮立了大功,他才传我一掌,作为重赏,这个少年却又从哪里去把这十八掌都学全了?

不顾性命,为丐帮立下大功,然后传授一掌

这在丐帮当中是非常高的荣誉

就连四位长老都没有这种待遇

三丐脸上均现惭色,那降龙十八掌未蒙帮主传授一掌,反不及八袋弟子黎生倒得传授一招“神龙摆尾”。

可是洪七公面对郭靖呢?

一个月时间就把15掌传给他了

为什么?

因为黄蓉的菜做的好吃

满足了他的口欲

所以丐帮弟子出生入死,不管立多大的功劳都不可能得到了15掌

他转眼就传给了郭靖

我请那些给洪七公洗白的人不要扯什么,他是看中郭靖的人品

金庸至少用两次旁白告诉各位同

洪七公为什么这么做

他本想只传两三招掌法给郭靖,已足可保身,哪知黄蓉烹调的功夫实在高明,奇珍妙味,每日里层出不穷,令他无法舍之而去,日复一日,竟传授了十五招之多。


洪七公生性疏懒,不喜收徒传功,丐帮众弟子立了大功的,他才传授一招两式,作为奖励。黎生办事奋不顾身,也只受传了降龙十八掌中的一招“神龙摆尾”。洪七公又有一个脾气,一路功夫传了一人之后,不再传给旁人,是以丐帮诸人所学各自不同,只有黄蓉乖巧伶俐,烹饪手段又高,既得他喜爱,又以佳肴美食相羁绊,才在长江之滨的姜庙镇上学得了他数十套武功,只不过她爱玩贪多,每一路武功只学得几招。

就是因为黄蓉乖巧伶俐,在加做菜好吃

所以郭靖才有这样的待遇

就是把天说破了

没有黄蓉的厨艺

就算郭靖遇到洪七公爷

也最多像是穆念慈那样,随便教几招就完事儿了

说白了,你在丐帮努力一辈子,为丐帮立下再多功劳,也顶不上黄蓉做的菜

给丐帮立功是没有用的

多学学厨艺,讨好领导欢心,才有好处

就像人民的名义里面

赵瑞龙不管是威逼利诱

都拿高育良没有办法

但是最后发现高育良喜欢万历十五年

然后美女高小凤上

顺利拿下

所以呀,宋江被大宋立下再大的功劳

那也顶不上人家高俅童贯这些人,满足皇帝的私欲啊

所以你问为什么宋江做不到高俅的位置

因为他没有办法去讨皇帝个人的欢心

就这么简单


user avatar   huan-du-wo-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高俅,他的情况比较简单。

高俅是历史真实人物,历史上他就累官殿前都指挥使(殿帅)、太尉、使相(开府仪同三司),这是没法改变的。另外《水浒传》里为了强调徽宗宠爱他,说“没半年之间,直抬举高俅做到殿帅府太尉职事”,真实历史上没这么快,徽宗多少要点儿脸,还是安排高俅到西军里面刷过军功的,他升任殿帅大概要到徽宗即位十年后的政和年间(1111-1118)——当然这也是飞一样的升转速度了。但没办法,随龙人,尤其是随龙人中的宠臣,就是不能照一般人看待。

然后再说相对复杂一些的宋江。

宋江在《宣和遗事》里面,最后是做到节度使的,这也是宋元发迹变泰故事里面主角的常态。在《水浒传》里,宋江的本官被直接“修正”到了武德大夫,这是政和厘正武阶官以后,诸司使副阶层中第二高的阶官,可以充任大多数武臣差遣了。差遣呢,宋江征方腊回来,被任为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实际就是淮东安抚使了,一路帅臣。

值得注意的是,《水浒传》最后活下来三十六人里面,按阶官排列,最高的是吴用,正任承宣使;其次是卢俊义,武功大夫,诸司使副的顶端,旧为皇城使;再其次才是宋江,武德大夫,低武功大夫一阶,旧为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使;然后是其他天罡星,授武节将军,但宋无此官,推测不是武节大夫就是武节郎,大夫相当于以前的庄宅、六宅、文思使,郎相当于副使;最后是地煞们,官武奕郎,大概是武义郎或者武翼郎的讹写,武义郎代旧官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副使,武翼郎代旧官供备库副使,这是诸司副使最低的两阶。

总体来说,除了吴用这个“另类”,梁山众将最后都在诸司使副这个阶层里面,宋、卢在顶端,地煞在底端。而在《宣和遗事》里面,“智多星吴加亮”排位恰在“玉麒麟李进义”之前。如果我们认为吴用的官阶不是作者瞎写的,而是以往旧版本的残迹,那么正好和《宣和遗事》里面说宋江收方腊有功,官至节度使对上。另外,南宋初期像书中宋江这样以武臣出领帅司的,如韩世忠、岳飞、张俊等,大多阶官也都是节度使一级。真实历史上,韩世忠恰好就当过淮东安抚使的升级版:淮东宣抚处置使。当时他的官衔是:少保、武宁安化军节度使、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参照来看,宋江在《宣和遗事》的世界里面,很可能也是这个级别的顶级武臣。而征方腊幸存的那些天罡,论阶官不过诸司使副,但看差遣,不是府兵马总管就是驻扎某州的兵马都统制,按宋代特别是南宋的规矩,这都是至少到遥郡才有资格除授的差遣。即使单从这一点看,宋江等人在原始版本里面的官职也一定不止于诸司使副。

至于《水浒传》里面为啥要改宋江等人的官阶,我推测是在还懂得一点儿南宋官制的时代,曾有说书人对其进行过修正(这种修正可能不止一次,因为宋江比卢俊义低明显不正常),觉得给梁山批发正任、遥郡、要官头衔有点儿太吓人,而且意义不大,索性“一步到位”压到诸司使副,施耐庵只是将其继承下来。但不知怎么,一来把吴用漏了,没改他的阶官,二来一群天罡星的都统制任职命令没改,以诸司使副的阶官出任本来打底也是遥郡的差遣,这就尴尬了。

当然,从思想意义角度来说,《水浒传》这么改,比《宣和遗事》更好。《宣和遗事》里面的宋江三十六人聚义/招安是传统的发迹变泰故事,经过《水浒传》一改,强烈的悲剧色彩就带出来了。虽然内核还是“忠义水浒传”,还是“反贪官不反皇帝”。

2020.11.23补充:

宋代没有武节将军,但金元武散官里面是有的,金代武节将军为正六品上武散官,元代升为正五品。从《水浒传》的故事发展与流行过程来看,一众天罡的“武节将军”很可能是元代那个进入了“宣授(以皇帝颁行制书的形式授官)”层次的武散官。小说里的北宋人物以元代武散官出任南宋的武臣差遣(某州驻扎御前某军都统制),而且宋、卢的诸司正使(武功大夫、武德大夫),诸天罡的武节将军和诸地煞的武奕郎混在一起,这更证明《水浒传》结局里梁山众将的官职是经过反复改动的。可能在某个早期版本里面,诸天罡镇压方腊之后授武节大夫,被元人改成了他们认为更容易理解的武节将军,而地煞的“武义/武翼郎”也因为时过境迁,被用同音字替代,成了“武奕郎”。


user avatar   fei-fan-74-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宋神宗熙宁二年,命官枉法,止于流配,不刺面,不脊杖。

这就是统治阶级的一个最起码的表面特征,不刺面。

高俅虽然曾经年轻时被脊杖,流配过,但是没有受过刺面之刑。

单凭这一点,高俅的政治前途就远超宋江。

这种贼配军,脸上有金印的人,已经失去了进入统治阶级上层的资格。

大夫和黎庶,那是天渊之别。

能够给宋江一个官做,都算是笼络人心的恩典了。


user avatar   li-de-bao-99-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今天为例,你要生在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更容易考上好的大学,更容易成功一点,你要是生在内蒙古,生在西北,你要想上个好大学,那是难上登天了。


user avatar   qing-feng-zhong-de-dao-gu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爸妈,庸医的最高境界。

我爸,南大生物系毕业,正高,研究方向是香烟烟气致癌性,然后每天一包烟。

我妈,上医大公共卫生系毕业,副高,研究方向是各类食品添加剂。目前三高,关键还不肯吃药,看着那高高的血糖,我担心的要死。对了,满满一箱的零食,高油高糖的那种。

家庭2个洁癖我从小生活在无菌中,结果抵抗力很差,经常感冒发烧或者拉肚子,2个教授会说看医生吃药没用,叫我多睡觉多喝热水,拉肚子拉干净饿2天就好了。

感觉学医的的确是挺无情的,看生死很淡薄,小时候有点伤心。


user avatar   kai-chang-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


user avatar   tai-ji-sheng-liang-yi-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少回答提到强制生育,说说强制生育的问题吧。

现在生育率低的导致的问题,不是人口数量下降,而是劳动力(廉价劳动力)下降。如果现在瞬间消失掉一亿老人,导致人口数量减少一亿,会有人讨论人口数量下降的问题吗?

强制生育,特别是高压政策下的强制生育,比如说个别答主提出的不生育者每年上交30%(也有回答说40%,75%)的总收入作为罚款,这种政策下出生的人口,能转化成劳动力吗?强制生容易,如何强制育?假设真的实施上述高压强制生育政策,必然会引起以规避处罚为目的的生育。那么,生,是生了,至于怎么养,那就是我说了算了,只要保证成年前饿不死,依法参加义务教育,这样“养”的成本其实很低。其他的,不好意思,与我无关,学好学不好,犯罪不犯罪(犯罪更好,抓进去连饭都不用管了),什么早教、幼儿园、学区房、吃好的穿好的、高中、大学?不存在的,从怀上那一刻起,这个根本就不是人,不是子女,只是一个工具(没错,连工具人都算不上),规避处罚的工具,没有感情,只有怨恨。而在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人,心理有多么扭曲变态,可想而知,因为童年不幸而报复社会的案例还少吗?一个高中都没上过,心理扭曲变态的人,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力吗?搞不好三天两头上街砍人,报复社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为强制生育政策的打击面极广,上述现像绝不会是个别现像,实施强制生育前,不妨先提高监狱建设用地及预算。

当然啦,肯定又有人会提出强制“育”的配套政策,比如说子女犯罪父母连坐,子女在多少岁前死亡按未生育进行处罚,子女成年后劳动产出不达标的部分对父母进行罚款等等。如果真的能这么搞的,只能说,辣真的牛逼,辣真的牛逼,但同时,也准备好灭亡吧。


user avatar   Pike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四大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是因为他们只是给你讲了一个故事,并没有把自己的故事当做颠扑不破的真理来宣讲。

至于你如何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是你的事儿,作者没有说故事里的人物 就是完美的,没有说故事里的事情是应该效仿的!

因此你能看到书中很多人物做了很多现实中不该做的事情,是因为作者要给你看,否则他作为一本书的上帝,要掩盖轻而易举!

拿《水浒传》为例,李逵劈小孩也好,李逵割李鬼的肉做烧烤也好,武松鸳鸯楼对着无辜的丫鬟们一通大开杀戒也好,这些作者不能掩盖么?就写李逵把小孩藏起来不行么?武松就说没有滥杀无辜,一个丫鬟都没死不行么?施耐庵又不是战地记者,他是小说家,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施耐庵就是告诉你,梁山上的好汉之前都是干啥的,孙二娘就是杀人卖人肉包子的,王英等人就是杀过路客人 做醒酒汤的,至于故事如何理解是你的事儿,他从来没说这是大宋 精神楷模集,没说大家一定要向武松学习,谁惹了你就杀他全家,连丫鬟都不能剩……

至于《红楼梦》看似最最玄幻,可是也是最最写实,现实中的那个男主就是这个样子,甚至不惜自黑,用两首西江月来讽刺宝玉“于国于家无望!”、“莫效此儿形状”等等。

作者从来没说,贾宝玉是完美的人,大家一定要向他学习!!!

同理现代也有很多类似的作品,描写一些有争议的话题,甚至专门以现实社会中的反派人物做主角的,比如《五亿探长雷洛传》、《跛豪》、《绝命毒师》、《大西洋帝国》等等。




  

相关话题

  史文恭在水浒传中并无劣迹,品格不差,武艺高强,为什么活捉史文恭之后,不将其收降,到山上做一席位? 
  林冲关胜谁更强些? 
  宋江算不算是志大才疏? 
  央视版水浒的服化道是什么水平? 
  为什么《水浒传》里的好汉似乎都喜欢吃牛肉? 
  李小二为什么觉得林冲会杀人放火? 
  把《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势力放在三国时期大概是个什么水平? 
  梁山三代领导人(王伦、晁盖、宋江)对义的理解有何不同? 
  水浒到底讲了什么? 
  《水浒传》中众好汉之前没有一个牺牲,征方腊的时候却死伤大半,是不是败笔? 

前一个讨论
《虹猫蓝兔七侠传》动画里面虹猫喜欢蓝兔吗?官方有没有证明?
下一个讨论
《水浒传》梁山三打祝家庄是义举还是掠夺?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