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水浒传》成书于明朝,为何分析时代风貌民生背景时多以宋朝作依据? 第1页

  

user avatar   wa-wa-yu-57-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不认同这个问题下面, @元锡损 的回答。

虽然我一直很欣赏这位答主,大概是TA的第三位关注者,然而在这个问题上,TA至少犯了两个错误:

一是在对《水浒传》并不十分了解的情况下,就下了结论;

二是明显贬低了知乎上“水浒答主”的水平。

其次,说一下结论。

《水浒传》呈现的是北宋末年至明代中期,约四百年间,市井百姓的生活日常。

这是一个累积史。

就像考古中的地层学一样,《水浒传》提供了一种“文化地层”。

其下限是明代中叶,但不能静态地以元末明初或明朝中期,这样一个断代截面来考察,因为《水浒》中保留的是宋、金、元多个时代的文化和生活细节。



其实,早在2014年,就有人提过类似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下,我本人从戏曲史的角度,举“雷横在郓城县听白秀英说书”和“燕青、李逵在东京城听三国志”两处段落,说明了《水浒传》对宋、金、元时代的戏曲表演形态有详实的记录。

宁南左侯从历史地理的角度,考证了《水浒》中的很多地名是金朝和元朝的。

汗青提到《水浒传》“继承、保留了大量南宋、元时期的生活、民俗、社会形态乃至语言“。

岳麓韶阳以虞云国先生的《水浒寻宋》为例,说明《水浒传》中存在着许多宋朝生活的细节。

此外,我还写过一个回答,从汉语发展的角度,说明《水浒传》使用和保留了宋元话本的语言:



再来相关学者的论述。

王学泰先生在《水浒识小录》中,有《朴刀的故事》、《杆棒与朴刀杆棒》、《朴刀杆棒与发迹变泰》、《山寨、水寨、山水寨》、《水浒传与宋代法治》等文章,研究了《水浒传》所反映的宋代游民生活场景。

侯会先生著有《从山贼到水寇》一书,详细研究了《水浒传》与南宋初年的钟相杨幺起义、南宋初年的抗金与中兴、南宋洪迈的小说《夷坚志》、宋元时期流传的摩尼教等等这些史实、文学、宗教之间的关系。

同时,侯会先生还著有《银字水浒传》一书,考证了白银的流通、范阳毡、太平车、江州车、茶与酒、宋代的官制等等细节,这本书的副标题就叫《英雄谱里的历史擦痕》,探究的就是《水浒传》中的历史文化信息。

虞云国先生的《水浒寻宋》上面已经提了。

2002年,南开大学出版社曾经出过一套《中国古典小说名著资料丛刊》,朱一玄等主编,汇集了三国、水浒、西游、金瓶、聊斋、儒林、红楼六大名著的各种研究资料。

其中,《水浒》史料在第二册,拍了前两页的目录,可以发现很多对照资料都来自宋元时期。

综上,元锡损回答中所说的:“14世纪的元末明初,自然也并没有这种自觉意识。让小说符合所写时代的现实,并不是一条作家自我要求的标准”,显然不确切。

事实上,没有任何一部后代写成的小说能够百分百还原前代的生活。哪怕现在的人写民国,就算当事人还健在,也难以做到绝对符合原貌。

但任何写作者都不会傻到拿当代的生活去冒充,所以,要说《水浒》的作者没有主动、自觉地去贴近所写时代,即北宋的生活现实,肯定有失偏颇。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写实的小说。

侯会先生在《银字水浒传》中考证过书中人物的衣饰,光是“男子巾帻”一项就非常复杂,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戴的款式都不一样。而且从侯先生的考证来看,基本上符合宋代男子的穿戴特点。



最后回到知乎的“水浒答主”身上。

我也不否认,尽管知乎努力想打造一种专业的风范,但就目前可见的,在各种领域里,抖机灵、吐嘈、宣泄情绪的回答仍然极易获得人气和高赞,甚至远远高于认真、专业的回答。

知乎的“水浒圈”当然也不可免俗,另外,确实也有很多水浒的答主没有受过文学的训练。

但这不妨碍仍然有一些答主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回答。其中,从历史角度切入的比较多,也有一些比较另类的视角,比如有从犯罪学和传统武术的角度来分析水浒的。

举一些例子。

我本人倒确实是学中文出身,曾经探讨过《水浒传》中的诗词创作:

光玉是从水浒贴吧过来的,转了不少贴吧上有份量的文章,比如:

张小生这个专栏走的考证路线,史实很扎实:

曹豫的回答不多,但每一篇动辄上万字,他比较擅长毛教员评《水浒》这方面。

课堂留守是研究儒学的,写过五篇《入夏重读水浒随记》,点评带有很明显的儒家理念:

李嘉宁做了一个水浒的游戏,有篇长文分析过《荡寇志》:

头颅的这篇,是从犯罪学的角度来讲:

这就是那篇从传武的角度谈水浒的文章:

还有是这位绿野萍踪,比较奇特,走“索隐派”路线。“索隐派”在水浒研究中不是主流,但聊备一格,视角独特:

此外,还有赵学浩项天鹰岳麓韶阳应弦吹笛等人。看过他们的回答,并不能得出“习惯性地把讨论范围仅限制在作品文本范围内”这样的结论。

还有,“绝大部分答主写答案是不赚钱的”,但这不妨碍仍然有很多人出于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自发进行研究。否则,就无法解释知乎、豆瓣这样几乎不能赚钱的平台,仍然会存在。

“民科”确实大多没受过什么学术训练,不能和科班相比,不过,我在研究水浒的过程,阅读了大量论文,感觉很多哪怕是硕士级别的论文,除了在写作上比较符合学术规范之外,水平也不过尔尔,谈不上有多深的创见。

说回来,在梁山上,既有军官世家出身、一身军班武艺的武将,也有草莽出身、只有绿林手段的好汉,大家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在网络上,也理应如此。

尽管水准良莠不齐,观点不一,但我相信大家愿意讨论《水浒》,都是出于热爱。


2021.11.9


user avatar   yang-yang-59-83-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 @娃娃鱼 大神的推荐,转鄙人的老回答,其他方面娃娃鱼的原回答已经说得很全面了,鄙人就不再献丑了。

毋庸置疑,《水浒传》中存在着许多宋朝生活的细节。

那么是否存在明代的细节呢?鄙人才疏学浅,不敢妄加评论。下面仅就《水浒传》中的宋代生活细节方面简单说说。

《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学界至今都争议;而且《水浒传》版本众多,不同版本的最终编订者可能都不是同一个人;更兼《水浒传》是历代累积作品,经过多次整理、修订及改编,非一日之功。故而以成书作者生活的年代去推测《水浒传》所反映的时代风貌,并不准确。

《水浒传》依托北宋末年为时代背景,是继承自蓝本《大宋宣和遗事》、《宣和三十六人赞》等作品,其中许多历史依据又大量来源于宋代的笔记野史,源流比较清晰。正因如此,《水浒传》才会在经历了长期演变之后,仍旧保留有不少宋代的影子。

这一点,已有多位前辈学者指出。

比如《水浒论集》的作者刘世德先生就认为:

书中有一些内容,反映了宋代的风俗、人情,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真实。

宋史大家虞云国先生在他的文史随笔作品《水浒寻宋》中,有更为详细的论述。

在自序部分,虞云国先生就谈到:

据罗烨《醉翁谈录》说,南宋“小说”名目里就有公案类的《石头孙立》、朴刀类的《青面兽》与杆棒类的《花和尚》、《武行者》,塑造出孙立、杨志、鲁智深与武松等好汉形象,足见勾栏说书其时已讲开了水浒故事。余嘉锡认为,略具《水浒传》雏形的《大宋宣和遗事》,即“南宋人话本之旧”。从南宋初期流传的水浒故事,经街谈巷语、宋元说话与金元杂剧等多元样式与不同地域的持续敷演,到元明之际形成了百回本《水浒传》主干部分,所呈现的也是宋元时期的社会情状与思想风俗。
大约元明之际,对其前的水浒话本有过一次汇总性整理(尽管整理者究竟是否施耐庵,迄今未有定论),在今传百回本《水浒传》里仍留有宋代话本的若干痕迹,应该就是那次整理的孑遗。例如,“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那回一再说及“原来宋时的公人,都称呼端公”;“原来宋时但是犯人徒流迁徙的,都脸上刺字,怕人恨怪,只唤做打金印”;“宋时路途上客店人家,但是公人监押囚人来歇,不要房钱”。

接下来,虞云国先生又举了“朱仝义释宋公明”以及“及时雨会神行太保”中,出现“故宋时”字眼的例子,并继续分析道:

百回本中这类“宋时”、“故宋”的说词,显然是入元以后的说话人对话本里涉及宋代特定现象的必要说明。而关于元朝的类似交代,却未在《水浒传》中出现,这也反正百回本大体完形在元末。
既然如此,研究者大可以借助百回本《水浒传》,去探寻宋元时期的社会风俗。作为话本小说,《水浒传》当然有其夸张失实之处,例如战争情状的叙述与道术魔幻的描写,但绝大部分内容却非闭门造车、向壁虚构,而有宋元社会的生活细节作为其叙事依据。研究者只要在《水浒传》里细心梳理,认真抉发,宋元时期的制度衙署、法律宗教、社会经济、市肆商业、科技军事、阶级身份、礼仪习俗、衣食住行、戏曲杂剧、体育游戏等等,都留有弥足珍贵的吉光片羽与毫不经意的雪泥鸿爪,足以还原一代制度风俗或典故名物的文学性资料,倘再辅以其他文献记载,相关研究或能别开生面而喜闻乐见。

在《我读〈水浒〉——〈水浒乱弹〉代序》一篇中,虞云国先生再次谈到:

梁山泊的故事至少在南宋瓦子的说话里就已经流传,这有《大宋宣和遗事》可以为证。《水浒传》是融会宋元两代说话人群体创作而成的长篇话本小说,其一百回本的主体部分至迟应该成书在元明之际,因而书中涉及的语言习俗、社会生活大体反映了宋元时代的历史背景,元代仅立国九十八年,底层民众生活与南宋相去不会太远。因而,《水浒传》在成书过程中,对生活风俗的描写摄录应该保留了宋元时代的社会影像,以我的专业知识,是完全可以用宋元史料来与之互证的。这样,也许能对《水浒传》与宋代社会生活的理解,双双提供一个新的观察视角,贡献一种新的阅读方式。

虞云国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经过怹的梳理,《水浒传》中关于宋代市井生活的许多细节,可以与宋元时期的笔记野史(如《东京梦华录》)、画作(如《清明上河图》)、诗词等等产生明显的对应关系。

虞云国先生身为当今国内宋史研究界名列三甲的高人,已经用怹的著作证明了《水浒传》中宋代遗影的存在。

当然,由于《水浒传》虚构作品的性质以及历代整理者不断改编加工的缘故,小说中的描写并非全部符合宋代背景。




  

相关话题

  阮氏三雄为何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而不是阮老大,阮老二,阮老三? 
  为什么有《水浒传》的分析文章认为座次是宋江排的? 
  穆弘张顺为何没有参与江州劫法场? 
  把卢俊义的武功放在三国中是什么水平? 
  裴如海是和尚,对潘巧云能有多大吸引力? 
  喜欢看水浒传的女生是不是不正常? 
  李逵为什么不在武松面前做出格的事? 
  《绘卷水浒传》完结,对这部作品你有什么想说的? 
  《水浒传》里谁的武功最高? 
  《水浒传》中最大赢家是谁? 

前一个讨论
水浒传中通过对比曾涂和石宝,吕方后期的武力值较前期是否真的有长进?
下一个讨论
央视版三国里,刘备直接称呼皇帝为“献帝”,是否不妥?





© 2025-0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