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怎样评价京剧如今的发展状况,对京剧发展方向有什么预期或希望? 第1页

  

user avatar   ping-chang-xin-37-83-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发展状况,我只想说就是不用某些人操这心那心。天天嚷嚷着京剧不改要死了。很搞笑啊,我身边听戏的人一大堆,没人会担心京剧哪天会死了,反而是我天天在网上看,上来说:“京剧我都听不懂,不改还能有多长久”……也有很多人表示:“和‘某些团体’比,体制内的京剧演员现在都靠国家养着,出去自己单干了估计都得饿死,就这状况能长久吗?”这样的话……

我先说,第一:您不懂的东西多了,还都改吗,不用太把自己当跟葱,说难听了就是,多您一个听的京剧不会活的更漂亮,少您一个听的京剧不会死的更难看。您听不懂有听的懂的,听不懂踏踏实实的多听不就行了,您说您实在听不懂,那找点自己喜欢干的事儿不就完了么,非得瞎掺和给自己找麻烦,不是瞧不起不听戏或者是听不太懂的,谁上来就能听懂,不得耐着性子听么,因为一点不懂就乱改,那还是京戏么?

第二:体制内的演员是靠国家拨款领工资拿津贴吃饭没错,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国家能给他们拨款,是从一种角度承认他们的艺术和努力,什么时候这倒成了混吃等死吃闲饭软饭的证据了?混吃等死这种现象存在不存在?肯定存在,哪不存在呢?但不能以偏概全。国家也不是傻子,楞砸钱养闲人,你说这话也对不起那些从几岁开始进戏校苦熬苦业为这个行业贡献力量的演员们。他们至少还在为这个行业努力不是么?不要说“某些团体”宣传京剧有功,别人比不了等等一堆话捧得这么高(我是说别捧得这么高)“能卖票的艺术就是好艺术”,我只想说,这只能证明一个成功的商人做了一单成功的生意而已。扪心自问,那帮人到底有多少是爱听他自己唱,多少是听完说自己真正爱上了听京戏,这恐怕真的得打个问号,因为我也不只一次刷到过有表示:“没有了xxx我就不听了”“我只听xxx的,没有字幕就能听懂”……等等吧,你说你这是爱追星呢还是爱听戏呢,一个人唱毕竟是精力有限的,等过两年一不唱了,这一批人就相当一部分又不关注了呗,昙花一现,这对京剧发展说实在话,除了让它死的更体面点,没什么多余的意义了,热度一散不还是该干嘛干嘛,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回光返照。京剧之所以有传承,一是为了让这一派的艺术特点流传下来,二是为了让欣赏这一艺术特点的受众能够继续有欣赏下去的动力,虽说各派传承的效果褒贬不一吧。(这一条大家就是看个乐呵,避免争议太大。真的不同意您也免开贵口在底下骂我,直接拉黑屏蔽+举报。当然如果您骂,那就是您对)

说完这两点,其实,我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周边那些听戏的更多的是关注,这个演员,他(她)身上的玩意行不行,嗓子好不好,做派漂不漂亮,唱戏兢兢业业肯卖力气,我听的过瘾……有时候也会为了某些唱段和别人去交流各个名家的艺术特点。我认为都这么做,让不听戏的听戏,听戏的人懂戏,懂戏的人去发扬和宣传,不才是正确的发展路径么?

说跑题了,就是心中所想。京剧发展方向的预期就是,希望大家不要把京剧想的这么难,焦虑和浮躁的社会这是你能安静下来的有益途径(个人认为),最好呢找个懂点戏或者说爱听戏的带着你,边听边给你讲。别上来就觉得无聊然后一顿狂喷,你即使听了一顿之后就真的感觉不喜欢,那也无所谓,没有人要求说一定要你喜欢,只是说你爱听,对你自己呢,多一个消遣的途径;对于京剧呢,多一个喜欢它的受众,仅此而已了,所以也不用有什么愧疚甚至负罪感,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对于演员,我只希望能肯下功夫,能把老台本的戏,好戏拿起来,能做到传承,其实某种意义上就是发展。对于受众,无论是听到什么程度的受众,都希望少点饭圈文化,多点友好交谈。对于广大的听众乃至戏迷朋友们,踏踏实实多听戏就是对京剧以后发展最大的帮助了。

PS:我并没有说京剧不能改,京剧需不需要改?我认为某种程度上是需要的。但是这绝对不是上嘴唇碰下嘴唇说说就能办到的。改戏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听,还是仅仅为了卖更多的票钱,如果仅仅是为了卖更多的票钱,那功利性就太强了,最后,这玩意没准就彻底和商品一样,无(下)限的包装博眼球就为了您的一张票钱呗(想法可能过于悲观,请选择性忽略,只是猜想)。现在有没有在改的戏?在八大样板戏之后,现在又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编戏……效果和感受怎么样可以请广大戏迷朋友们交流一下,从我个人角度而言,样板戏和新编戏是入门的一个好途径,是京剧宣传和政治宣传一种手段,但是仅从欣赏角度,我就觉得差点意思,台词太白,辙口压不上,板式混淆不明显,听传统戏的时候,叫好的地儿全给你留出来了,听新编的戏,你想给个好有时候都不知道咋给……

说这么多,我并不是一味地说抨击新编戏不好,我只是想说,改戏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正如我前文所说,现在,能把京剧传承下来,某种意义上就是发展了。你可以选择不认同,这只是我的愚见。看看传统戏的唱段结构,(大部分)词写的既合辙又合理。现在谁能保证有这样的底子去改戏呢?我认为干说并不能解决任何实质性的问题,也对京剧发展没什么卵用。

某个大家也说过:“几百年老祖宗研究留下来的玩意儿你不用你非得研究你自己那个,那哪成啊”(原话记不得了,大概是这意思),对于中国相当一部分传统行业,这都是一个道理,既然是传统,那一定要选择传承,但又得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如果您真的觉得还是要改,那请相信专业从事这个行业的演员们,或者你自己努力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就是本意),到时候再谈如何改戏会对京剧发展没准有点作用。

京剧是服务人的玩意儿不假,但不能是为了服务而毫无节制的改变规则,说一句捧京剧的话,叫国粹是有叫国粹的缘由的,你可以不相信,但它就是这样,虽说要改,但也不能改的面目全非。我说的这些话没准也和电影《梅兰芳》里的十三燕一样,有点因循守旧的意思。如果您不认同,不必拾茬儿,您各位保留您自己的意见就够。

但是核心观点我立在这:

1.京剧要改不代表可以胡改。新编那也不是瞎编出来的。

2.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干。

3.剩下的人多听听戏乃至说花点票钱去捧捧场对京剧来说就足够了,别的呢您就可以少操点心了。

最后,个人观点都是肺腑之言。可能略带偏激,意见相左实属正常,坚持您自己的看法足矣。




  

相关话题

  你知道哪些京剧里面惊艳四座的戏词? 
  为什么相声京剧有些字发音不是标准的? 
  如何区分京剧中的板式,比如西皮流水,西皮导板,西皮散板,西皮二六等等?京剧中的板和眼具体指什么? 
  怎么评价《鬓边不是海棠红》中日本人侵占了中国,人们却还在唱戏的场景? 
  知乎里对当代京剧演员的评价为什么很低? 
  如何才能显得自己懂京剧? 
  如何评价京剧红鬃烈马? 
  是什么阻碍了京剧复兴与发展? 
  传统京剧里为什么没有低音乐器? 
  假如你有机会陪一位三国人物看完至少一折戏(五大剧种/其它中国戏曲剧种,题材不限),你会请谁,看哪折?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现在写作大神大多数会直接劝退新人作者?新人写得不好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吗?
下一个讨论
网红产品江小白陷入低谷,无人再为情怀付费,你会为江小白转做低度酒买单吗?





© 2024-05-3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3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