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一直搞不懂薛平贵到底是谁,为什么有部神剧说他最后还做了皇上? 第1页

  

user avatar   zhao-xue-hao-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薛平贵的原型是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融合了薛仁贵为主角的《汾河湾》、吕蒙正为主角的《破窑记》的剧情而形成的。

一、流传的“薛平贵”原型的有误考据

现在在网上经常能够看到的“薛平贵”这个角色的来源,一般分为三种说法,其实各有错误:

1.薛仁贵-富人改戏说

在这种传说中,薛平贵的原型是唐代名将薛仁贵。

传言一富家公子因母寿,请剧团作戏酬宾,演出该剧团最得意之作《薛仁贵别妻》,薛仁贵与新婚的妻子离别,出门从军,妻子却病死家中。母亲看完此悲剧,因为伤心过度,竟然病倒。富家公子以重金要求剧团更改剧本,但剧团不愿意,认为这样作是违背祖例,于是另创了一出《薛平贵别妻》,并将剧情设定为发妻千辛万苦,终于待得夫婿称王,成名回家,成为皇后,母亲看完戏后大喜,不药而愈。

另外还有乾隆改戏、慈禧改戏等说法,似乎是从这种说法延伸而来。

暂不谈薛仁贵对于薛平贵的影响,且说我还真没见薛夫人柳迎春(也叫柳金花)死在家中的相关小说和戏剧,以薛仁贵为主角的张国宾元杂剧《薛仁贵衣锦还乡》中,薛仁贵开始压根没有妻子,结局则娶了公主;经臧叔晋勘订的《薛仁贵荣归故里》中,薛仁贵的妻子柳氏虽然多了两个“姐妹”,但是也活得好好的。

而与柳迎春相关最重要的戏剧是《柳家坡》(汾河湾、丁山打雁),大概出现在明末。

在《柳家坡》中,薛仁贵夫妇的儿子薛丁山被多年未曾见面的父亲误射而死。不过在《混唐后传》中,薛丁山被鬼谷子救活,与父亲一同西征。

到了清乾隆年间的《说唐三传》(薛丁山征西)中,还是柳金花去通知儿子去救受困白虎山的父亲,结果不成想薛丁山反而把化成白虎原型的父亲射死了。

《混唐后传》和《说唐三传》中,都有薛丁山认母的情节,真按照富家公子为母亲改戏这种说法,柳金花死了,薛仁贵的父母也死了,那薛丁山岂不成了孤儿?这若是当时民间主流说法,必然导致《混唐后传》和《薛丁山征西》都不成立了。

而且很早就有传说秦腔“薛平贵与王宝钏”故事结局是薛平贵阵亡西凉,王宝钏苦等寒窑,受困而死,后来在流传中变成喜剧结局,虽然这种说法号称是出自明末清初《烈女传》,但是不见任何传世剧本,其来历多半是取材自民间传说,严重存疑。

不过,这种民间传说经过不断演绎,应该先被附会成了“薛仁贵的妻子苦等寒窑受困而死”,然后进一步成了“薛平贵”的所谓故事来源。

2.石敬瑭说

这种说法来源自清末民初的蒙古族学者崇彝(1884-1951)的《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皮黄戏中有薛平贵、王宝钏故事,谓之“薛八出” , 计由花园赠金、彩楼配 、三击掌、探寒窑、平贵别窑 、赶三关 、武家坡、银空山 、算粮、大登殿为止 。此则完无故实 。闻之故老云 : 薛平贵实石敬瑭之假名 。石为后唐李氏婿 , 又为契丹所立 , 国号晋 , 即戏中由西凉归来即皇帝位,其岳父丞相王允 ,实长乐老冯道云。

崇彝的祖父是清代文渊阁大学士,相当熟悉清末的典故,但是这一说法本身就是“故老”所说,没有任何考据,可能只是故老看到薛平贵投靠西辽,最后仗着西凉的武力夺取皇位而感到不满,时代又是晚唐,因此自然而然的联想到石敬瑭。

潮剧、歌仔戏中相当多版本的主角叫“石平贵”,似乎只是因为“石”、“薛”发音相似的讹误(感谢 @邱慧林 指正),剧情上似乎并没有和石敬瑭有什么联系。

3.北欧童话“熊皮”说

这种说法来源自翻译家杨宪益先生,他在1947年出版的《零墨新笺》中收录了一篇名为《薛平贵故事的来源》的文章,他认为薛平贵的故事与《格林童话》中的《熊皮》有相似之处,便表示:

我们当然可以说东西民间传说偶合得很多,不过我们如研究一下这德国故事的名称,便可知道这两个故事必出自一源。熊皮(Thebearhide)的译音在古代北欧语里与薛平贵三字的音竟完全相同。the字古文作Se,相当于中文的“薛”音,bear在现代冰岛与瑞典文里还作Björn,相当于中文的“平”音,hide在冰岛文里作Huo,丹麦文里作Hium,古希腊文作Kutos,可见古代当读若Kuid,相当于中文的“贵”音,所以SeBjörnKuid也就是薛平贵。这故事如果是唐宋间出现的,它又初见于秦腔,且长安附近有武家坡的地名,则必又由欧洲经西域古道传过来的,当时回鹘在西北边疆为中西文化交通的媒介,所以薛平贵是回鹘人传过来的欧洲故事。

这种说法非常想当然,且不说《熊皮》的故事原型出自胡斯战争期间,《薛平贵》文本甚至不见得早于乾隆年间,杨先生考据里居然把古希腊文和北欧几种语言混在一起,很有卖弄自己懂得多的意思……居然还现在有很多人觉得这种解释最合理……

甚至杨宪益先生到了晚年,在《寻根》杂志2000年3期上重刊此文时,于《附记》里自嘲说:

这一篇也是在编译馆时写的读书笔记。我当时写过不少有关中外民间传说的笔记,如关于《酉阳杂俎》里的扫灰娘故事,关于大人国故事,关于降龙故事,关于特洛伊木马故事等,不必重说。不过对考证中利用中外对音的问题,倒可以再说几句。中外学者在考证中常常利用中外对音这个方法,如法国的汉学家伯希和、沙畹,日本的白鸟库吉、藤田丰八,美国的劳费等。但是用对音考证必须谨慎从事。我国学者,如已故的岑仲勉先生,学问很好,对唐史有很深的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他利用对音考证,有时也过分大胆。我这篇考证,用北欧语来证明《熊皮》这个故事名称与薛平贵这个人名是一回事,也有点想入非非。现在说美洲的印第安人是殷代的移民,印地就是殷地,安就是安阳,也未免失之过简。我在牛津大学时有一位中国同学,读书并不用功,一天却忽发奇想,对我说:“中国文字同英文是一源。你看中文的石头不是同英文的stone一个音吗?”一时传为笑谈。重看我这篇文章,又不禁想起这件小事。诗曰:
殷地美洲莫须有,
石头英文将无同。
中外对音随便用,
小楼昨夜又东风。

得,“中外对音随便用,不堪回首明月中”,他老人家都觉得自己太离谱……


二、“薛平贵”故事起源

“薛平贵“故事起源不宜认为出现的太早,《秦腔剧目初考》这样写道:

《五家坡》为连台本戏, 前后共分两本 , 乃为陕西中路秦腔剧本......甘肃靖远清代嘉庆古钟有铸目,四川自贡市清代乾隆元年所建西秦会馆有秦腔此剧《算粮》木雕......传于世的作品有明代无名氏《宝钗》曲词 ,无名氏《彩楼配》传奇,《龙凤金钗传》弹词以及清代无名氏《彩楼记》传奇。

首先,靖远县老君庙古钟铸造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五家坡》在古钟上作《五典坡》。自贡市西秦会馆其实是乾隆十六(1751)年落成,不能说乾隆元年所建。

至于明代《宝钗》曲词 ,明末的祁彪佳在《远山堂曲品》中说的很明白:

前半全袭《钗钏》。后以诸神诛妖僧,而必彚戏场之赤面者七人,以实“七红”之名,即此可见其取境之俗。

而《钗钏》则是指王玉峰《钗钏记》,讲的是书生皇甫吟与富家女史碧桃有婚约,结果韩时忠盗取好友与史碧桃的婚约信物,使得两者产生误会,历经波折最终团圆的故事。祁彪佳对此评价很低。

明朝并没有《彩楼配》传奇,只有两种《彩楼记》,都和薛平贵没半毛钱关系,而源自吕蒙正为主角的《破窑记》。也不知道负责编写《初考》的砖家到底是怎么考证的……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薛平贵与王宝钏”故事的文本,最早见于《某丁日昌的禁书目录》(划掉),清同治七(1868)年,江苏巡抚丁日昌查封了咸丰八(1858)年刊印的《绣像薛平贵龙凤金钗传》,分上下两卷。故事内容大致如下:

宰相王忠为三小姐彩楼招亲,彩球投入乞丐薛穷篮中,王忠欲赎回彩球,三小姐却愿意跟随薛穷去破窑居住。王忠派人行刺薛穷,却为神仙所救。此后薛穷与王三小姐二人受到王夫人的帮助 , 在邓家庄开肉铺度日。王忠又叫人放火烧掉肉铺 , 二人只好仍回破窑靠砍柴度日 。
东海龙三公主偷瑶池仙桃敬父,被王母被罚下界变做金鱼,结果为河南祥符县渔夫所捕 , 幸得穷孝子王曾将其买来放生 ,三公主为报王曾恩德,化作一方姓女儿, 与王结为百日夫妇。县令沈不清见三公主貌美,想借词抢夺,便给王曾许多难题,结果由三公主一一作解 。最后沈不清竟要取王曾性命,三公主只得用宝物将沈不清烧死 。百日缘满,公主告别,又让王曾到东京与薛穷结为兄弟。
薛穷上山砍柴被大蟒咬死 , 幸有王曾用三公主所赠金丹救活,薛穷复活后化为美男子,臂上出现“太平郎 ” 三字。原来十八年前宫中吕后诞下太子,李妃给张妃龙凤金钗,让其刺死太子,张妃却用金钗在太子臂上刺上“太平郎”三字, 并将其放在金溪河边,后被神风刮去,被薛老夫妇收为养子。老夫妇死后薛穷被叔父赶出家门,住在破窑行乞。 而宫中张妃向仁宗告状,仁宗绞死李妃并张榜寻找太子。王曾知此消息告诉薛穷, 由王三小姐上奏仁宗,仁宗大喜,接薛穷入宫,验明果为太子,遂让位给他 ,最终王三小姐做了皇后,王曾做了太师。

这本《绣像薛平贵龙凤金钗传》中,主角“薛穷,名瑞华”,仅仅是封面诈骗说是“薛平贵”。《龙凤金钗传》将故事的背景甚至放到了北宋,让历史上无子的宋仁宗突然有了儿子(宋英宗震怒)。

因为丁日昌说《龙凤金钗传》源自元明,于是就有人采信这种说法,问题是丁日昌自己帮清廷禁了《龙凤金钗传》,他本人都讨厌的不得了,显然不会有什么靠谱的研究。

谭正璧先生则认为《绣像薛平贵龙凤金钗传》是在鼓词《龙凤金钗传》基础上缝合了《彩楼配》、《百日缘》、《狸猫换太子》而来,而原来的鼓词《龙凤金钗传》则完全是京剧《红鬃烈马》的情节。鼓词《龙凤金钗传》目前不传于世,但由此可推知,《龙凤金钗传》并不见得是京剧《红鬃烈马》的前身,恰恰相反,《龙凤金钗传》是反过来受到影响。

京剧《红鬃烈马》出现的时代并不明确,不见于《道咸以来梨园系年小录》,潘侠风收藏的《王宝钏》(红鬃烈马)剧本共计十三折,大概是由梆子戏《五典坡》(五家坡、五店坡)移植而来。

秦腔《五典坡》内容大致如下:

唐丞相王允,生有三女,大女王金钏,嫁苏龙,官居户部;二女王银钏,配魏虎,兵部侍郎;三女王宝钏,未曾婚配,王允在长安城内高搭彩楼,为三女儿宝钏招赘快婿。宝钏到花园焚香祈祷,见见门外起火,近看之,有一乞丐,仪表不凡,倒卧雪地,询问之后,知其名曰薛平贵。王宝钏慕其才志,心中暗许,赠以银米,嘱他参加选婿盛会。
二月二日,宝钏奉旨登楼选婿,她撇开众多公子王孙,却将彩球抛赠薛平贵。王允愤怒,与宝钏三击掌断绝关系。
宝钏下嫁薛平贵,同住寒窑。后来薛平贵因降服曲江池红鬃烈马有功,唐王大喜,封为后军都督。西凉下来战表,王允参奏,推次女婿魏虎、长女婿苏龙为正、副元帅,将平贵降为“先行”,受隶于魏虎麾下,即刻远征。
平贵无奈与宝钏告别,留下老米八斗,干柴十担,挥泪而去。出征西凉战中,魏虎与王允合谋,屡找借口,欲斩平贵,经苏龙阻拦,遂加鞭笞,即令会阵。平贵竭力苦战,获得大胜。魏虎又以庆功为名,灌醉平贵,缚马驮至敌营。西凉王爱才,反将玳瓒公主(代战公主)许之。西凉王死,平贵继位为王,驾坐西凉。
过了十八年,王宝钏清守寒窑,备尝艰苦。老母亲身探望,并无懈志。
王宝钏因思念丈夫,扯破罗衫,修血书一封,托鸿雁代为传书。薛平贵打落衔书鸿雁,得到王宝钏血书,因思念王宝钏而灌醉公主,乔装回国,玳瓒公主赶三关追上薛平贵,得知实情后赠以金翎鸽子。
薛平贵在五典坡遇王宝钏。夫妻离别十八年,互不相识,薛平贵言语调戏,以试其心,王宝钏逃回寒窑,薛平贵赶至,夫妻相认。王宝钏登殿算粮,魏虎不予,王允劝其改嫁。王宝钏邀来平贵,双方言语不和,同到金殿辩理。恰逢唐王晏驾,王允宣布监国,派遣高士稷(高士纪、高思继)杀薛平贵。高刺薛平贵于马下,见龙护其身,乃降平贵。玳瓒公主收到鸽子传信赶来救驾。薛平贵攻陷长安,自立为帝。金殿之上,平贵封赏苏龙、斩除魏虎、赦免王允。封宝钏为正宫娘娘掌管昭阳院、代战公主为西宫娘娘掌管兵权。迎请王夫人,共庆团圆。


三、“薛平贵”的人物原型

1.刘知远

薛平贵的原型应该说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王宝钏的原型则是高祖皇后李氏。

刘知远的祖上是沙陀部人,年轻时家境贫寒,在从军后凭着作战勇武彰显了本领。他先为后唐明宗李嗣源的部下,得后晋高祖石敬瑭的赏识,甚至连契丹主耶律德光也对知远赞赏有加。最终在辽国攻灭后晋后,乘乱平定事态,成为后汉的开国皇帝。

刘知远在民间有不少家境贫寒的说法,比如《旧五代史》称“高祖微时,尝牧马于晋阳别墅”,《资治通鉴》卷二八二补充道:“知远微时,为晋阳李氏赘婿,尝牧马,犯僧田,僧执而笞之。”

不过,《新五代史》说高祖皇后李氏“父为农。高祖少为军卒,牧马晋阳,夜入其家劫取之。高祖已贵,封魏国夫人,生隐帝”,则是刘知远劫取的李氏,与《资治通鉴》记载相互抵触。

到了北宋的时代,欧阳修和司马光都已经搞不清楚刘知远年轻时糟糕的经历,却给了民间将刘知远塑造成“世上最强赘婿”的充足的创作空间,北宋时的《五代史平话》丰富了刘知远早年的家庭不幸、落魄,入赘李家的细节,但是由于其短暂的在位期间政绩不佳且失信于人,《五代史平话》毫不犹豫的对他“游手好闲,吃酒赌钱,无所不作”进行了批评。

虽然刘知远足智多谋,英勇善战,但是这样一个出身低微、且人品糟糕的粗人,居然日后做到了皇帝,当时的说书人看来可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于是便反复强调他是真龙转世,时不时显出原形,李家由此将他收为赘婿。这种说法后来也延伸到了“薛平贵“的故事之中,只不过在现代的戏剧中,这部分因为迷信的缘故,已经很少去演了。

《平话》中刘知远赌钱败家,投身军营,他的两个大舅子看他不惯,便要淹死李三娘与他的儿子,李三娘只好将儿子送至军营。十二年后由儿子提议接回母亲,刘知远才乔装讨草人夫回家,与妻子相认,随后手下兵马赶到,将大舅子严惩一番。

金朝时的《刘知远诸宫调》中,作者已经不再强调刘知远本身的诸多毛病,而是更多强调刘知远的英雄本色,在《平话》的基础上增饰了知远入赘岳府的情节。刘知远离开小李村后,前往太原投军,岳司公见刘知远身有异相,知他为贵人,便招赘为婿。刘知远如实告知已经娶妻李三娘,但迫于无奈,还是入赘岳府。李三娘生下孩子,托人送给刘知远。她因不肯改嫁,被哥嫂剪去头发,脱去罗衣,每日里做担水、挑柴、捣碓、推磨的粗活儿。十三年后,刘知远独掌九州元帅,接回李三娘,一家人团聚。

而到了南戏《白兔记》中,李三娘的戏份变得更重,尽管是奉父母之命嫁与刘知远, 但婚后处处为丈夫着想,丈夫远走投军后她在兄长的威逼之下仍旧忠贞不渝,与刘知远另娶负心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可能是《五典坡》的源头之一。

2.薛仁贵

同样,《柳家坡》、《汾河湾》中薛仁贵在财主家当小工,柳金花赠衣服与他,被父亲误会,只得逃走下嫁。薛仁贵和柳金花住在破窑,不久离家投军,战绩彪炳,获封平辽王。薛仁贵衣锦还乡,恐柳金花不安于室,而易装试探,得知柳金花坚贞安贫后,始与柳金花相认。

薛仁贵的故事显然是改编自刘知远的故事,由于出自明崇祯年间的《混唐后传》中,已经有了薛仁贵回家时误射死儿子的内容,可见这改编来源已久,不过应该出现在“薛丁山”首问世的明传奇《金貂记》之后。

3.吕蒙正

而薛仁贵家住破窑到怀疑妻子不贞,这些情节都是取材自吕蒙正为主角的《破窑记》,后来也被薛平贵所吸收。最早的宋南戏《破窑记》内容如下:

书生吕蒙正家道贫穷 , 父母死后流落破窑居住。宰相刘懋为其女刘千金结彩楼招婿,千金抛彩球打中吕蒙正,刘懋为激励蒙正发愤上进,便故意将其夫妇二人赶出相府到破窑安身,夫妻二人在破窑中受尽饥寒,吕蒙正上京赶考,十年后中状元回家乡探望,夫妇团聚,翁婿和好。

《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曾改编《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将刘千金更名刘月娥,改为员外家的女儿,又增加了刘夫人探女和源自“秋胡戏妻”的试妻忠贞的环节。

另有无名氏《彩楼记》,仍旧是吕蒙正的故事,只不过刘月娥改名翠屏,仍旧是宰相之女,结局也成了夫妻拒认岳父。

虽说“薛平贵”的名字来源自薛仁贵,但是抛绣球招亲、岳母探窑等情节,都是直接源自《破窑记》。

薛平贵娶代战公主的故事个人觉得有着非常浓厚的清代中期的风格:一是当时清朝与卫拉特蒙古、回部之间战争不断,为当时的说书艺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二是主角与武功高强的异族女子结婚也在这一时间作品的常见内容,比如《罗通扫北》里的屠炉公主,《薛丁山征西》里的樊梨花,《狄青平西》里的双阳公主、百花公主等等,只不过其他驸马大都是单身汉。


四、“薛平贵与王宝钏”的版本问题

“薛平贵和王宝钏“故事由于没有统治性的剧本,因此流传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不同之处,比如有的剧本删除了王宝钏抛绣球前已经芳心暗许薛平贵的情节,增加了偶然性。

有的则修改结局,比如南方沿海地区许多版本的“薛平贵与王宝钏”,似乎是受到《金钗龙凤传》之类的影响,最后结局是唐朝皇帝认出薛平贵是自己失散的儿子,最终传位与薛平贵,而不是薛平贵从岳父手中夺位。特别是歌仔戏将这位皇帝设定为唐宣宗,而薛平贵的真实身份则是唐懿宗李温。

歌仔戏的这种设定从1955年高票房台语电影《薛平贵与王宝钏》中便已经存在。

后来受到杨丽花参演的1980年版歌仔戏电视剧《薛平贵》的影响而在台湾家喻户晓,2012年陈浩民、宣萱版的《薛平贵与王宝钏》中的情节便大致改编自歌仔戏。

一些民间戏剧中还有一些比较奇异独创版本,比如湖南辰河戏《红鬃烈马》前两折与其他戏剧相同,而最后《宝鸡山》的情节比较独特:

平贵代战对弈,代战呈败局,宝钏助阵,代战转败为胜。平贵一怒之下剜去宝钏双目。代战见平贵如此无情寡义,愤而返回西凉。适朱温兴兵造反,平贵被困宝鸡山。太监田能逼薛讨饭,平贵遂饿死。

另外还有大名鼎鼎的“王宝钏当了十八天皇后就死了”,这个谣言出现的非常早,张爱玲在1943年发表的《洋人看京戏及其他》中,提到:

(王宝钏)在代战公主的领土里做皇后!在一个年轻的,当权的妾的手里讨生活!难怪她封了皇后之后十八天就死了”。

从张爱玲所说的“在代战公主的领土里做皇后”这句话,知道她所说的版本里薛平贵没有当唐朝皇帝,应该还是西凉国主,“当权的妾”来看代战公主也没能和王宝钏平起平坐,显然并不是传统京剧《红鬃烈马》。

建国后由袁允中改编的秦腔剧本结局是声称还原“明末原作”,但也是让王宝钏病死在寒窑,并不存在当皇后后死亡的剧本。目前传世的所有“薛平贵和王宝钏”的老剧本都是大团圆结局。个人倒觉得“王宝钏十八天后死亡”很可能是根据梆子腔界内流传却不见文本的“薛平贵战死、王宝钏饿死”的结局附会出来的。




  

相关话题

  中国历史上谁可以称得上单兵单挑能力最强? 
  为什么明朝朱元璋 朱棣花九牛二虎之力,都灭不了蒙古黄金家族!却被满清皇太极一举歼灭? 
  历史上有哪些为人称道的计策或谋划? 
  刚看完《河西走廊》,感觉中国的地名被改的很土鳖,为什么不改回来? 
  张学良为什么发动西安事变? 
  为什么古代人题字不会被认为没素质? 
  什么是审美陌生化? 
  古代那么封建迷信鬼神,为什么战场杀敌的时候却总是砍人头颅,难道他们不害怕他们杀死的人变成厉鬼吗? 
  如何回答「中国人没有信仰」这个说法? 
  历史上有哪些形象很正面的「太监」? 

前一个讨论
网文作家需要缴税吗?
下一个讨论
游戏公司作为盈利组织,为何有那么多游戏玩家为它们说话?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