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正儿八经地谈目前为什么“几乎没有”国产律政剧的话,有几个原因:
原封不动地表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那跟拍宣传片有什么区别?
表达一名律师/检察官/法官为了维护心中的正义,与干预司法或司法程序的势力的斗争,产生了对法律乃至政治现实、社会现实的困惑?就像「检察方的罪人」那样?那就回到第一点了,你是要抹黑我国司法机关形象和法治体系建设成果吗?
尽可能在谁都不得罪的前提下,以情景喜剧形式,表达一名律师/法官难断家务事和商务事,发挥聪明才智,说服当事人接受法律人提出的和解方案,用以向群众传达相信国家、相信法治的理念?这么拍出来的话,法律人自己都会觉得是在吹牛逼。
再或者换一种形式,通过一名律师/检察官/法官从菜鸟到老手的成长历程,传达出对我国法治体系建设事业终将完善的信心? 理论上这也是八面玲珑的内核。但是这么写,很考验编剧功力,还有制作方的支持力度。
如果这些努力都做不到,没有内核,披着律政皮,医疗皮,咨询皮...拍出来一部又一部都市言情剧/狗血剧/白日梦剧的话,还不如不拍呢。
这个问题,可以从“律”和“政”两个方面去思考。
在法律本身这方面,英美法系国家的对抗制诉讼模式,先天就容易对庭审过程作出戏剧化呈现。以美国由陪审团参与的庭审为例,陪审员一般并没有法律从业背景,也没有学历门槛限制,在开庭前并没有接触过本案证据,也不太了解案件事实(在陪审团筛选过程中,可能陪审员会通过双方律师对潜在陪审员的提问方式推测出大概情形,但很难了解到详细的来龙去脉。)
诸位想想,这不就和在屏幕前的刷剧群众情况非常相似了吗?这样一群人在庭审过程中能接触到什么样的信息,如何处理所接触的信息,全要靠律师在庭上进行引导。双方律师轮流成为舞台的主角,在有限的表演时间内,向对案件事实一知半解的陪审员呈现有利于自己的证据,与己方证人一唱一和试图讲好一个故事,同时千方百计在交叉质询中削弱对方证据的可信性。这本身就带有表演的成分,每次将法庭交给对方律师的角色转换,也很容易在影视作品中表现为剧情的反转。
另外,在这种对抗制的庭审过程中,针对法律问题的辩论节奏也非常快。以美国有陪审员的庭审为例,为了防止一方律师滥用举证的权利用非法证据干扰陪审团的判断,双方律师都可以当庭提出反对,由法官当场对证据是否能被采纳作出裁定。(也就是律政剧中常见的桥段,一方嗷地一声大喊objection)。法官要么当场作出决定,要么暂时中止质证,要求双方律师对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当场进行陈述。这个过程不仅节奏快,火药味十足,而且放到律政剧里面,很容易让观众看出谁暂时占了上风,谁又通过一次有效的反对扳回一城,有种拳拳到肉的打击感。
还有一点:在美国的法律中,律师在取证调查过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这里的调查有摆在明面上的,比如双方一同采访潜在证人(也就是“deposition”),也有水面下暗潮涌动,隐藏在灰色地带的,比如《傲骨贤妻》里面屡建奇功的凯琳达调查员。(日本的混合式诉讼体系有借鉴英美法系之处,所以《李狗嗨》里面也有一位无所不能的调查员同志。)律师一人身兼数值,既能在庭上慷慨陈词,又能在庭下当神探,这样的多面手形象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同时也将刑侦元素无缝融入核心剧情中。
相比之下,我国诉讼程序具有大陆法系的纠问制色彩,法官既负责事实认定,也负责适用法律。由于听律师“讲故事”的也是专业人士,律师发言中的表演成分相比之下也少了很多 -- 煽动情绪对陪审员可能有用,但瞒不过法官,都是千年的狐狸,谁跟谁说聊斋啊?另外,大陆法系有重书证、物证,轻人证的传统,因此美国律政剧中当庭戳穿证人谎言的经典桥段缺乏现实基础。
再者,在我国,特别是在刑事案件中,辩护律师的调查取证空间相当有限。举个例子:《人民的名义》已经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司法和刑侦领域作品了,但依然见不到辩护律师的身影,嫌疑人的心理防线在检方主导的攻势中被一步步瓦解,调查取证都是检方视角,却不见辩护一方层层设防见招拆招。当然,您可能会说这部片子描述的是起诉之前的刑侦过程,但美国律政剧中,描绘欧阳菁这样的“白领罪犯”如何利用法律层层提前布防也是颇为值得着墨的。这里不便过多展开了。
--
第二个方面在于“政”。
很多脍炙人口的欧美律政剧,都伴随着对社会问题的剖析。《纸牌屋》中,西装笔挺的议员只不过是利益团体的牵线木偶,大公司说客无孔不入;《傲骨贤妻》里面有对缉毒警察的钓鱼执法的批判,有对死刑存废问题的讨论,案件中涉及搜索引擎的推荐算法,还在2011年就将比特币背后的法律问题搬上荧幕;《Boston Legal》里面,我最印象深刻的一段陈词,直面尖锐的种族问题,“给我一名黑皮肤的圣诞老人”成为撑起一部剧集的金句......
我国的同类作品,不是不可以涉及敏感政治问题,但前提是要获得足够强大的官方背书。《人民的名义》直面外逃贪官,强拆,政商利益输送等问题;《白夜追凶》隐隐约约暗示着公安系统内部可能被渗透了。两部片,前者有检察院系统大力支持,后者是私人公司出品,哪一部更敢于把问题摊开来说,显而易见。
律政题材的电视剧绝不会缺乏群众土壤,不光是有着较高学历或者有海外经历的受众喜欢,广大人民群众也喜闻乐见。您看看北京的出租司机多爱侃国家大事,就知道这类题材有多受欢迎。但为什么这么好的题材总是没人拍,拍来拍去都是律师在谈恋爱,律师在处理婆媳关系,律师在宫斗?聪明的朋友们,一定也会有自己的解释吧。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