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思维的深度决定处事方式。
--->我不知道,你证明一下
而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阅读无疑很有帮助。
--->请证明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有关
另外,当孩子成年步入社会,从前靠刷题的唯分数论意义丧失,
--->请证明刷题能力和工作品质无关
而通过阅读可以从侧面了解社会,增长见识,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
--->谁告诉你的,请证明
书中的善良和丑恶可以敲打人心,让孩子今后的路更加从容淡定。
--->请用双盲试验等实验证明这一点。
退一步讲,肚子里有货,以后茶余饭后,大家高谈阔论时你也可以做最靓的仔。
--->请证明阅读可以帮助你孩子肚子里有货
在互联网时代,阅读的信息获取效率,属于极低的。
你知道为啥现在的宝宝普遍比三十年前的宝宝懂得多,看着聪明吗?
因为现在有手机和电视。
我自己可以用自己的宝宝证明。
怎么证明呢?很简单,我和家人和宝宝沟通的时候说的都是上海方言,电视里都是普通话,所以看他说什么话就知道从哪里学的。大量超出我理解认为这小东西年龄段接触不到,不知道哪里学来的东西,都是说普通话的。
当然,我说阅读效率低,不代表你让孩子看抖音就效率高了……
有些人自己阅读能力不行,逻辑能力也不行,理解能力差的爆表,所以我特别强调一下。
阅读后旅游,旅游回来阅读,间杂着,可能性效果更好,就像啃猪蹄儿,干啃过瘾但不够滋味儿,就点点儿小酒,再哼个小曲儿,更有情趣儿。
阅读是好习惯,但理想最优解不等于现实最优解。
1,阅读培养独立思考,动机很正面,执行很难。读书要培养独立思考,书籍需要选择,读书方式需要培训,实践需要接地气,周围环境要思维开放。
2,多数少儿书籍,是倾向固化道德准则或美化社会博弈的,这种书籍对独立思考无用,主要用途是增加未来社会的稳定性。
3,在青春期,由于激素分泌的作用,少年很难分清楚什么是独立思考,什么是“为了反对而反对”的逆反心理,这时候引导的难度很大,甚至引导读书的难度都很大。
4,即使是独立思考,也需要大量的论据,案例,逻辑训练,而这些枯燥的内容在基础教育上的收获是性价比最高的,比如,数学基础扎实的孩子,会有量化概念和概率概念;语文基础扎实的孩子,对于案例的理解更容易深入。
5,表面上,唯分数论在逐渐弱化,但分数高低依然是不可替代的过滤器,这个过滤器如果无法通过,那么就代表选择权的减少,当选择权少到一定程度之后,独立思维对于社会博弈胜率的贡献会极小。说白了,考出必要的分数是独立思维有发挥空间的前提。
6,“书中的善良和丑恶可以敲打人心,让孩子今后的路更加从容淡定。退一步讲,肚子里有货,以后茶余饭后,大家高谈阔论时你也可以做最靓的仔。”这段话对独立思维的理解是有偏差的,书中的善恶可以帮助塑造正向价值观,但正向价值观在短期博弈中优势存疑,如果缺乏韧性,无法带来从容淡定;高谈阔论的社会交往,也未必是正向的,这取决于高谈阔论的对象以及目的,在一般人群中,真正的独立思维带来的不是博弈优势,而是要忍受孤独和蠢人的嘲笑疏远。
7,有个重要的点,就是书籍作者的经历,经历决定了作者的依赖路径,而依赖路径是环境和个体互相作用筛选出来的,那么如果环境变化了,则作者的观点有可能过时,如果作者处于赛道的爆发期,则作者的很多观点可能完全无法被证真。
以上。
不要把教育孩子想的很简单,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工程师的家长,首先要自己学习。
供参考。
问主所谓的“独立思考”这东西,其实跟修佛极为类似,都是思想达到某个境界带来的“看山不是山”所以我就以修佛来谈谈问主的问题。
修佛说白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得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直译就是无上正觉。
那么问题来了,要得无上正觉,修行的方法有啥呢?这个就要看根器和资质了。
比如,你啥都不懂,佛经也看不懂,那就修习净土宗,每天念诵万遍“南无阿弥陀佛”据说就能成佛。
如果你学识渊博,能够静下心来读佛经,那就修习法相宗,十一部经书读懂读透就能成佛。
假如你天资聪颖,一点既透,那就修习佛心宗(禅宗),这个书都不一定需要读,坐都不一定需要打,看个故事,挨一下棒打就能顿悟成佛。
如果你勤勤恳恳,踏踏实实,那么就修习律宗,持戒精忍,日日坚持也可终有大成。
倘若你需要陪伴,独自难以成事,那么就修习密宗,密宗里上师一对一带你修行。
你看,修佛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可是众生有异,却有如此众多法门。
那么问主又如何能迷信阅读呢?
其实最重要的事还是去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而后才能谈用什么方法更好。就像六祖慧能,他可是大字不识一个,若不是入了禅宗法门而是拜入了法相宗门下,何时得道解脱就未有可知了。
念佛,守戒,读经,打坐,参禅,密咒……都是修行的方法,
阅读,写字,背诵,游戏,交谈,习练……都是教育的办法
人有千千万,法有万万千,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对所有人都有用的。
问主还是要尽量放空自我,好好观察和了解孩子,然后才能找到最适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