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件事情很奇怪啊,一边视频火了,肯定是因为大家喜欢看,才会火的,但是一边有不容小觑的声音在提出质疑。
我认为这并不是普通讨论的事情,而是权威媒体在引导舆论走向,传统戏曲早已经是国家的国粹,是国家对外宣传的力量,是国内文化复兴的中坚力量,是传统艺术家的根基。
如果不将声音引导到传统文化层面,流行音乐完全将传统戏曲取代了,这并不是他们想看到的。
只是一味地辱骂的人,你们是魔鬼吗?好好长长智商吧。建议测试下智商。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aven's Standard Progressive Matrices 简称 SPM)由英国心理学家瑞文(J.C.Raven)于1938年创制,在世界各国沿用至今,用以测验一个人的观察力及清晰思维的能力。
唱几句还要看身份?身份不对,唱得不好就是糟蹋?这样的玩意,就该埋了。
本来唱歌唱戏,好不好,爱听听,不听你喷也好,点×也好。
过来评价是不是糟蹋?那把它埋了,立个碑大家瞻仰多好。
既不是弘扬也不是糟蹋。
饶了“相声”吧,就让它给大家带来点乐子不好吗?
你这个问题描述给我整蒙了。
想要不抱残守缺,那首先得批判性的看问题,没有批判,学不会辩证,做不到取舍,那就只能抱残守缺了。
回到问题本身,这个翻唱算不上创新弘扬也算不上糟蹋经典。
不是什么问题都能够进行非此即彼的判断。
而且创新弘扬和糟蹋经典二者之间,本来也没什么根本矛盾。
创新弘扬是可以通过糟蹋经典来实现的,反之糟蹋经典有时也确实可以算是一种创新弘扬。
就从戏曲自身来举例。
前些年出过一个很著名的京剧类糟改作品,叫作《大唐贵妃》,号称是大型京剧交响诗。
别的不说,就看这个“大型京剧交响诗”的名头,就已经是十分糟改了。
这个戏很烂,但是它影响力很大,其中的主题曲《梨花颂》,堪称是自戏歌这个扭曲的艺术形式诞生以来,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此曲一经推出,很快许多民间戏曲社团在活动演出中的必演曲目。其从客观上有利于京剧艺术的推广传播。
但是这不影响它本身的艺术水平并不怎么样。
很可惜,这样的例子并不多见。
在联系你的问题描述去看,对于传统艺术的传承发展问题,必须知道既要包容,又要批判。
不要包容只要批判,那属于文化大革命的范畴了,对文化艺术的继承与创作危害极大。
不要批判只要包容,那必然使文艺领域垃圾丛生,就好像现在的娱乐圈一样。
去粗取精,发展扬弃的根本特性,是文化艺术良性变化的必然选择。
那首先得有粗,即要包容一些夏姬八扯的东西存在。
而后要用批判的眼光去审视这些垃圾,从中汲取有益于文艺发展的理论成果。
不过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在包容与批判之前还有一个必然前提,那就是要守正。
“推陈出新”是个好词儿,但是放在传统文化领域往往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毕竟“传统”其本质上就是“陈”,把“陈”都给推到,也就不用谈创新问题了,你干什么玩意儿都是新的。
再者,我们说的通俗一点儿,戏曲,那是给戏曲观众听的,歌曲是给歌舞观众准备的。
你唱歌的网红,愿意去改变创通的戏曲以符合你自己观众的审美口味,这无可厚非,赚钱嘛,不寒碜。
但是你这个创新对于传统文化发展来说也并没有什么卵用。
就好像大家一开始拍照都用的胶卷,后来数码相机出来了,多数人就改用数码相机了,再后来智能手机发展壮大,现在咱们多数人都拿手机记录生活了。
可是,不能说你门都用手机了,你就要把我胶卷给没收了,那是没道理的,你爱用手机用手机,和我也不挨着,我还是喜欢胶卷的质感。
———————————————————
以上扯了那么多,是文艺发展的话题。
但是对于这个所谓“网红翻唱”来说,压根也没达到需要讨论新旧的层次,他就是开开直播,唱唱歌,混口饭吃罢了。
好比说我今天炸了个馒头片,没裹鸡蛋,还非要讨论这是对于传统面食生态的颠覆,还是二十一世纪人类主食的革新?
这才哪儿到哪儿啊,闲的。
有一部分人的思想不够开放,容不得二般品味。阳春白雪就只爱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就独宠下里巴人。
老艺术家们说:改编不是瞎编。实际大概怎么改编在他眼里都是瞎编。
可那几十万赞的观众说:瞎编也是改编呀,好看,好听,好玩,三好有一好就成了。
你总说你的那个叫艺术,人民群众抛弃了你的那个,你总说人家那个是糟粕,欺师灭祖,人家那个就能喜闻乐见。你哀叹人心不古的时候,人家又改编一曲,几十万赞。
要我说,都先别讲究艺术不艺术的,一个大原则是别就先高看了自己,小看了别人。
我本身其实是喜欢戏曲的,而且河南戏听过不少(豫剧,曲剧,越调,四平调,道情,坠子),名家名段也能如数家珍。可我再审视一下戏曲的生命力,也真是秋风萧瑟,戏曲式微,每每想起,也觉得暴殄天物。
喜爱我是真的喜爱,但要因为私爱便护驹子,生怕杂毛乱了我本毛,我认为大可不必。归根结底是狭隘了艺术,狭隘的等于说是:人民群众哪懂什么艺术?
关键在于,什么艺术不得人民群众买单?如果都高高在上进了国家博物馆了,那不叫艺术,那叫古董,也叫过了时的艺术。
不管是什么艺术,你说什么高级低级,我是不认的,群众路线永远是不过时的,戏曲真正如日中天的时候,也是群众路线,真正的艺术家是人民艺术家。
所谓群众路线,说起来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践起来就是跟普通群众打成一片,而现在艺术家们,那个不是把自己拾掇的剃明发亮,自己已经和群众隔离开了。
说到这里也说远了,这不是经典与现代的矛盾,也不是戏曲和歌曲的矛盾,更不是老艺术家和新媒体人的矛盾。我看就是简单的心态问题。
我一直认为谁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拒绝革新,谁就自掘坟墓,谁思想开放心怀宽大厚德载物,谁就长盛不衰。
什么艺术不艺术的,乐呵乐呵得了。
既没有弘扬传统文化,也没有糟蹋经典。
她就一唱歌挣钱的。
你可以不喜欢,我也可以不喜欢。
但这种改编,你可以做,我也可以做。
你可以rap的唱,你可以跑调的唱,你可以前后颠倒的唱。
国粹不容玷污?我觉得说这话的人应该先看看宪法。我觉得他们在玷污。
9.24更新
看了评论区,真的不想骂人。这真的是我第一次切实体会到知乎的风气...如果有机会,我真的很想见见那些杠精,到底长得什么样子,什么样的家庭背景,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干的什么工作,顺带把他们的脑袋打开看看里面的构造到底有多奇葩。好多评论说出来的话真的让我感觉匪夷所思...真的就觉得自己很牛,一副看穿一切的人上人姿态...真的好好好无语啊……我这篇回答,是我写的晦涩难懂吗?我真正想说的是键盘侠们的网暴行为啊,再往下一层想说的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你们真的有去看过吗?京剧,昆曲,大鼓,社火,有多少人到现在一次都没看过?有多少人甚至听到就觉得聒噪?明明是想呼吁大家透过小潘潘这次的事件,好好地去看看我们的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这很难理解吗?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我是在给小潘潘洗白啊?为什么还有人觉得我在偷换概念啊?还有好多人的关注重点在“网民是央视的狗”这样的观点上...真的好无语,你们的生活里难道只有这些喋喋不休的争吵吗?眼睛里真的只能看到这些吗?你们真的不累吗.....我们的传统文化你们看不见,听不进,棒子偷我们文化虽然极其可耻,但是你们真的重视传统文化吗……扪心自问一下吧(而且我觉得我这段话马上就要被杠精曲解为“我支持棒子偷我们文化”)
——————————————————————-
说来真的是奇了怪了
央视没点名批评小潘潘魔改黄梅戏之前
啥事儿也没有,自批评之后,网民们跟疯了一样去那个视频下面骂街,言辞粗鄙下流,不堪入目,说什么“侮辱国粹,糟蹋文化”都算轻的,更有甚者说“像妓女,骚里骚气”之类的言语......
我是真搞不明白了,怎么平时也没见这么多人热爱我们的“国粹”啊?去戏院那么多次,甭管昆曲京剧黄梅戏,没见着几次满座的啊,隔壁外国剧团来唱歌舞剧音乐剧的,票再贵都场场满座,怎么这会儿了冒出这么多“传统文化拥护者”来了[费解]马上想起了前年疫情那会儿,法国还是意大利的一个市长,气得发视频说“我晨跑了快二十年,我们市坚持跑步的人绝对不会超过二十个,怎么疫情来了禁止外出了,冒出了这么多的跑步爱好者”,两件事真的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好笑之极。
虽然我也不喜欢她那奇怪的唱法....但是我想,央视有资格批评,为了整风,梨园行的人有资格批评,因为人家是真正的传承者,老戏迷们也能说道两句,为了自己的喜好,只是平时压根儿也不听戏的键盘侠们凭啥这么群情激奋呢?而且说的话真的是辣眼睛辣耳朵
我认为主要还是创新了,但是有一部分人接受不了,思想僵化。
当然,这个问题也不是今天才有。
我上高中时候,有一段时间曾经推出过裸体京剧,还曾引起过广泛争论。
我倒是想看,国家不让播。
我也不是为了看啥,主要是支持创新。
谁说唱京剧就得穿衣服?
楚霸王穿着铠甲出生的还是虞姬带着剑出生的?
民国以前京剧里还有粉戏,不止唱词儿开车,还有现场表演床戏的,拿幔布挡上,只露出男女演员的脚,扔出衣服,然后晃动幔布模拟媾合,还有喷水的桥段,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后来委员长推行新生活运动,这种“粉戏”也就没人唱了,等到日本人进中国,想要点名听点下三路的戏,已经没人会唱了。
当然,爱听带颜色的,可真是自古以来了。
人教版中学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叫《口技》,当中有一小段在选入课本前被删了,就是艺人模仿两口子在床上肉搏的声音。
那现在这门艺术有没有传承呢?
我认为是有的,比如给《少妇某洁》配音的“中国第一女声优”,被国家判了好几年。
大概是国家双标吧。
艺人也太难了,创新不行,守旧也不行。
什么时候才能尊重一下创作自由?
20210922更新
这几天一边看评论一边看相关信息,忽然感觉这事儿就挺魔幻的,稍微描述一下大伙看看是不是这么一回事。(PS:高中生初中生麻烦就不要看了,学习要紧)
……………………
话说某天某个广场上,一大堆练摊儿的在那儿找饭辙。
有唱的有跳的,有文的有武的,颇有一些有真玩意儿有绝活的,但是大部分就是看别人挣钱了学着勾了个脸就上场了。各位看官路人呢路过这个广场也就是图个乐呵,没几个较真的。毕竟人家一不拿朝廷的俸禄,二不拿刀子劫您的道,无非就是顺眼了叫个好,扔两铜板打赏一下,不顺眼了转头就走看下一个摊子去。
然后有一天呢,某个小娘的摊子前,忽然有个人叫了句“大清!亡了啊!”,然后就这么走了。
这话被人听到了,有些人恍然大悟,“对啊,大清怎么亡了呢?”,一看,这个小娘唱的实在是妖娆,别说了,肯定是这个小娘把大清给带坑里了。
于是乎找个草绳当辫子,翻出寿衣当马褂,围着小娘开始骂。
这小娘完全是懵的,平时在这广场练摊吃饭,哪里见过这一出啊!
这些人一看小娘没敢回话,骂的更难听了,有的甚至开始动手要去扒了这狐狸精的皮,然而这时不知道是哪个魔怔入脑了,大叫一句“这娘们伤风败俗!要让衙门来斩了她!”,于是一呼百应,这堆人大叫“衙门呢?衙门在哪里?赶紧来砍人!”
这下边上看热闹的不干了,骂归骂,叫衙门过来的话,这广场上有一个算一个都得去“蜉蝣地”改造,那到时候到哪儿去看热闹啊?
只好提醒一下那些魔怔人,“大哥大哥,大清亡了百多年了……”
有些魔怔人回过神来,“是哦,我在这儿叫唤啥呢?”,就不闹腾了。
有些呢,一开始跳特高,这下羞刀难入鞘,梗着脖子跳起来叫“什么大清!我说的是传统文化!是国学!”
别个好心提醒一下“这小娘是翻唱的流行歌曲……。您说的那个传统文化是大清亡了以后才上了台面的……”
这下有的魔怔人掩面而走,有的魔怔人开始发功了!
“我不管!这娘们唱的骚唱的难听!就是要骂!就是要衙门来管!要不带坏孩子了!”
这下正常人都看出来了,这没法讲道理了,越讲道理人跳的越高,那就散呗……
没错,这就是我不再更新这个回答的说明……
以下原回答
俺寻思吧
人家愿意唱,您乐意听就捧个场,不乐意听转身就走,大不了跟自家人说一句“别学”就完事了。
一个个传统文化附体似的,咱们就说传统文化。
当年天桥摆摊卖艺那会儿,有耍猴的吐火的,唱鼓儿词喊莲花落的,讲相声的卖狗皮膏药的………
各位达官爷走过路过,有钱的捧个钱场,有人的捧个人场。上来二话不说就砸摊子的那是啥?是坐地的青皮流氓混混古惑仔矮骡子地痞恶霸才干的事儿!
您各位照照镜子,个个头脸端正面白唇红,看着个个都是丰神俊朗玉树临风人模人样,基本也都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换前清不得人均一个秀才啊!
和一唱小曲的过不去?俗话说得好,龙配龙凤配凤,老鸹儿它就往猪身上落,黄鼠狼专溜下水道。您这要是看到个小姑娘挤眉弄眼挑眼角咬指头的就觉得是窑子里的……大兄弟!懂行!八大胡同没少去吧?相好的是小桃红还是赛金花啊
╮( ̄▽ ̄)╭
不贫了,当年黄梅戏最流行的时候,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都会那么两句,你保证这里面没有些毛头小伙子小姑娘搞怪乱唱瞎编词的?要怎么滴?举报成【现行反传统文化犯】押送法场崩了么?要真这么来,今天倒也没这么多跟风喷的,毕竟这些曾经的小伙子小姑娘刚好是现在的爷爷奶奶们。
……………为写更新割一割…………
一晚上过去多了好多评论呢,就在这说说,不到各位的文字下面添堵了,毕竟拉黑得太快,脑子还没反应过来呢,手就自动拉黑了……
1、很高兴看到评论区两位实诚人!
一位说就是作为女性看不惯这样,所以骂就对了,罪名啥的随意,姐就是想骂(大意)。
讲真我就喜欢这样的,作为男性我也看不惯二尾子在我面前拈兰花指的,万一在烧烤摊子上遇到这样的过来痴缠,当场暴打也不是不可能。
另一位就更实诚了,大意是我也会唱,这小潘潘和我唱的也差不多少,凭啥她有名又有钱?
这世道,大家有啥怀心事都憋着怂恿别个出头,自个躲后面起哄架秧子口嗨打太平拳,愿意审视自个内心在想啥的真不多,想通透了还能坦坦荡荡说出来我就是馋钱,这位一定能比其它键盘侠更快的看清世道,找到财富密码并且有足够的执行力。即使现在还是给人打工,也能很快出位!
2、觉得唱的骚、软色情、媚俗的……
那个啥,这个唱的骚不骚,犯法不?再说“骚”这个词,貌似也不算坏话,所谓“文人骚客”也是成语,“独领风骚”也是表扬,当年“良辰美景奈何天”、“小尼姑年方二八”也是被点名评判的【淫词艳曲】,要不各位看不惯的先冲一下这个塔?
然后说软色情的……您倒是找个又高又硬的出来?要不要学习一下《百年孤独》里面的天主教做法?a、为了避免情欲的诱惑,只能使用教会规定的姿势敦伦;b、为了避免魔鬼在敦伦过程中进行诱惑,夫妻双方不可发出任何声音;c、为了避免肉体的诱惑,禁止露出除了必要部位之外的肌肤。
算整明白了,不就是扣帽子么,提这种意见的一定是和国家推动生育率的大政过不去!现反实锤!
媚俗的……就像我回答正文里说的,您要是天天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空中剧院走起,咱小老百姓也污不到您眼睛;要不您常去书寓公馆白相花魁清倌人也得,穿着破长衫一个劲的和力气把式去挤街头巷尾江湖摊子,还要点点戳戳的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说句自找淘气的,没啥问题吧。
3、有个评论挺有意思,说的是吃这行饭就没要求了?没门槛了?(大意)
短视频平台这玩意,和当年天桥练摊真是没啥区别,无非就是网络把地域放大到以往不可想象的程度。您要说以前吃练摊饭的,那是有门槛没错,唱念作打等等,还得有师承有行会。问题是,现在这种流量模式,难道不是大家用脚用银子投票出来的么?
说现在,那参考前段时间专家说的好不?艺人持证上岗?首先政审三代合格不过分吧?三代没犯罪记录没心理疾病没境外势力嫌疑没反社会倾向是基本的吧?然后考艺术等级呗,黄梅戏四级喊麦六级普通话甲等乐器多少级化妆多少级啥啥的要不要都安排上?还得规定好,唱戏的用美声唱法就吊销执照?用歌剧的发声技巧唱流行歌曲就枪毙?还有艺人不是要和人互动么?一年三次强制健康检查要不要?防吸毒防病毒防中毒?……
门槛是有了,这种又高又硬又正确的玩意,一张票少于888元就算是在做慈善了,您看不看?
1、她是否弘扬了传统文化,或者是否糟蹋了经典
2、我们对待文艺作品的态度
3、关于软色情的问题
4、关于戏曲文化雅俗的问题
本人是京剧戏迷。
有些人在那说什么:“啊你肯定不喜欢戏,假戏迷!不尊重戏,不想戏变好,这女的玷污戏,你还替她辩解!”甚至还人身攻击
我首先想说,您生活那么舒坦没必要在知乎找气生,别把肺气炸咯。
再一个,你们一个个都不听戏在这装什么圣人。
戏现在这般处境,这么没落,你们不理不睬,竟然还有人说戏过时了,就应该放在博物馆瞻仰。然后你戏都不听在这大谈戏曲有多么神圣不可侵犯?
蠢的先不说。这些坏人,不听戏,不看戏,却跟风随大流,立刻变成黄梅戏迷,来指点戏被糟蹋了,戏完了,这这那那。这个热度一过,他该干嘛干嘛。
她唱的确实难听,但是她唱的难听就是诋毁艺术了?这就过了。现在各个剧种面临的问题是,没人唱,有人唱就是好事,唱的不好,态度不对,可以引导,你比如说吴琼老师开始连麦教,有无数播放量,这不是好事?
这里借用另一个人答主的回答。
看到很多人提到了小潘潘是在“恶改”,所以侮辱了传统文化。
不知大家都听了“全”没?
这歌前面有一句话,“从小妈妈就对我讲”,紧接着是妈妈说“黄梅戏可不是那么好唱的”
然后就接了《女驸马》的戏词。(慕容晓晓不是直接接的)
从小语文老师就教我们,要结合语境。
这很显然说的是是女儿想学黄梅戏,但是妈妈觉得苦,下面这《女驸马》的戏词是小孩子学习的时候唱的,这是个学习的过程,应该想表达的是很小的小女孩。
那慕容晓晓和潘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说,慕容晓晓展现的是“长大之后学成了”。
但这只是一个表现了剧情中的一个小小女孩不顾母亲反对对黄梅戏喜爱的歌,是歌,歌,歌歌歌歌歌歌!!!!何谈魔改黄梅戏呢?
至于说是弘扬还是侮辱。首先我否定侮辱。但是肯定也不是弘扬。
因为这本身就是一首带剧情(剧情在上面说了,杠精请听全)的歌啊,这只是一首歌而已。
慕容晓晓也许是致敬经典,潘也就是唱唱玩玩图口饭吃。你说扬州炒饭里必须有火腿,我觉得好吃就把火腿换成鸡肉肠,还加了各种烧烤佐料卖钱,你说这诋毁扬州炒饭,关键我卖的也不是扬州炒饭啊。还带来这么大热度,现在全网都是黄梅戏,还引来了各个大家的示范,这是多好的一次免费宣传啊,有什么不好吗?
这里借用另一位答主的回答
有人提到软色情,我截了几处表情最夸张的地方。
快看快看,有个破防的。
“眉目传情”(当然不是)
“挤眉弄眼”(当然不是)
(著名歌唱家吴碧霞老师)
是不是擦边球,自己判断吧。
但是有年轻人能通过这歌知道了黄梅戏这一项艺术,并且自己主动了解更多的黄梅戏艺术,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快看快看,当咱们大家讨论问题时,这又有个破防的,一看这就是生活中太顺心了,非得在知乎上找气儿生。
黄梅戏在建国前就是调调,是在建国之后才真正成型做板的,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于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天仙配》之后才爆火,本就是让老百姓乐呵乐呵的。1959年才有的《女驸马》你说算不算传统戏?样板戏《沙家浜》不是传统戏吧,那是1968才有的。这前后就差了7年。你在这扯什么弘扬还是糟蹋就说大了,但是这么优秀的艺术确实是需要传承的。
不可否认黄梅戏有许多经典剧目《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打猪草》《纺棉纱》等等,这都是非常好看的。
无论是黄梅戏还是京戏,都有“俗”的一面而且不少,咱管他叫“粉戏”,里面会扯荤段子,而且情节尺度也比较大,老百姓看着乐呵那种。
先拿黄梅戏说说
再说说京剧,你像《玉堂春》,《滚楼》都是粉戏,现在虽说有点删改但也能看出来。《贵妃醉酒》(如果你看其他版本贵妃醉酒还是可以看出来粉戏的样子的)《红娘》这俩最黄,五十年代为了打造国粹就给改了。
《大劈棺》《战宛城》《杀子报》《翠屏山》这都是不折不扣的粉戏。当初小杨月楼先生的《封神》,他饰演妲己跳脱衣舞,你现在也能看见剧照。
还有男女床戏的表演,甩鸡蛋清当做一些液体。你去看看老戏本都能看到的。
所以都在这说啥呢?
戏就一定是高雅的艺术吗?
借用一个评论,他表达了,我想表达的。
借用另一个回答,因为是匿名回答,找不到答主了,大家可以翻一翻,谢谢那位答主!
甭管骂也好,夸也好。这场闹剧,有心也好,无心也罢,确确实实点燃了全网对黄梅戏的热情,向全网普及了黄梅戏,那这有什么不好的呢?我想可能没有这次的话,可能有人一天戏都没听过吧。有人谈诋毁(有没有人诋毁侮辱,上文已经说过了)?你戏都没听过,黄梅戏真变成文化遗产了,你还谈什么诋毁还是弘扬。
与其在这吵吵,为什么不能想办法,怎么借着这股热乎劲,继续宣传黄梅戏呢?
虽说我是学京戏的,但我总觉得戏本一家,都应该同等重视。
可能我画的一般,但我没觉得我在糟蹋大卫这个经典作品吧……
我现在在朋友面前,在班里唱戏,讲戏还会被人嘲讽。艺术节出个节目,也不让搞一台京剧,私以为,作为戏迷好伤心哦,可能百年前全民赏戏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吧。
(感谢阅读,关注我,交个朋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