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它最早的含义之一,有“审查”的意思,比如《论语》说“吾日三省吾身”(当然,这个意思到后代读音发生了分化)。
大家都知道,皇宫又叫“禁中”,之所以称“禁”,是因为这地方禁止一般人随便进入,这就是“紫禁城”的“禁”字的来由。(至于那个“紫”字,是来源于天上的紫微垣,这里就不多说了。)
到西汉后期,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也就是王莽他姑妈),她爹名字叫做“王禁”,为了避讳,不让天下人把皇宫叫“禁中”了,而是改成了“省中”。
为什么呢?就是我们一开头说的,“省”有个“审查”的意思,原来“禁中”是禁止一般人进入,现在改叫“省中”,就是要对进出的人进行审查,一个意思。
所以从这时起,皇宫又被称作“省”了,比如有个词语叫做“宫省”。
大家还要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从汉武帝时开始,原来皇宫中一个掌管皇帝图书的小机构——尚书,逐渐掌握了行政权,成为了内朝的核心,起了个名字,叫“尚书台”,到东汉时,更是“三公虽设,政归台阁”,成为了国家行政机构的核心。
因为尚书台一开始是内朝,就设在皇宫中,也就是“省中”,所以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就改名为“尚书省”。——从这时起,“省”又成为了政府机构的名称。
大家也都知道,隋唐时,国家机构叫做“三省六部”制,三省,也就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中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核,尚书省管行政。这个“省”就是从这地方来的。
唐宋时期,官制有非常大的变迁,这个咱不细表,就但说这个中书省,到元朝时,门下、尚书两省皆废,由中书省统领百官,权力非常大。元朝的中书省,不但掌管中央事务,而且也管理地方,元大都周围,包括今天的河北、山西全部,以及山东、河南一部分的广大地区,全部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在行政区划上,这块地方就直接叫做“中书省”。——又称作“腹里”。
再远一些的地方,中书省肯定管不过来,那怎么办呢?
于是中书省就派出自己的一些官员,委托这些人代表自己去管辖那些地方。派出的这个机构,就叫做“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这个字,就表示中央外派机构,比如自古就有“行台”(尚书台的外派机构),“行营”(统帅出征时在外设置的办事机构,常公最喜欢搞这个)。
元朝就这么着,一共在全国设立了陕西、湖广、云南、甘肃等等十个行中书省。——至此,“省”正式成为了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
明朝时,基本继承了元朝的行省制度,只是把名称改为“布政使司”,不过大家习惯上还是称之为“省”。与此同时,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趁机废中书省,将六部直属于皇帝,至此,作为中央机构的“省”不复存在,从此以后,“省”就成为了单纯的地方行政区划名称。
为什么日本的中央机构都叫做“省”呢?
因为最初日本是学中国唐朝,也就是三省六部制,所以他们中央机构就叫做省。到后来,他们也没有经历过行省制变革,“省”并未政区化,所以直到今天,依旧保持了政府机构的含义。
因为当年日本学唐朝时学偏了。
说日本文明是在华夏文明滋润下成长起来的,那可不是随便说说。
别说日本的“省”,其实翻看整个日本的行政体系,虽然也受西方三权分立和议会内阁制的影响,但仍旧能找到中国唐朝、明朝的官制影子。
日本的中央政府机构,由内阁大臣(首相)领衔内阁作为日本最高行政机关。而组成内阁政府下属的政府组成部门就是“省”。
在现代中国人理解中,“省”是地方行政机构的称谓,但这是受元朝行省制的影响。元朝之前,隋唐的中央行政机构就是由“省”组成——这就是著名的三省六部制。
当年白江口之战,日本趁唐朝平定高句丽、百济之时,以倾国之兵介入朝鲜半岛局势,欲与唐朝争夺东亚霸主之位(别笑,当时日本就是这么膨胀)。结果日本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海军被唐军的军舰虐,倭国船撞都撞不动唐朝船。陆军面对唐朝甲胄齐全的步骑,更是被单方面屠杀。
此战之后,日本举国震惊,随后便开始了大化改新,全面向唐朝学习。尤其是行政制度等方面,几乎都脱胎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但是日本在学中国的时候,总是容易学偏。
中国的三省六部制到了日本,就变成了两官八省制。这时候,唐朝三省六部的三省,就被省并到了太政官,而六部则变成了八省。
也就是说,日本大化改新,没改好,学唐朝的三省六部,却把三省变成了两官,六部变成了八省。
而这种习惯,也延续到了现代。
现代日本中央政府的组成部门被称之为省,类同于中国的中央部委。
大体上,现代日本省以下机构,内部机构称之为局,直属机构称之为厅,附属机构称之为院、所,咨询机构称之为会。
厅局以下机构,则为课,类似于中国的处级单位。
到了地方上,日本又分为都、道、府、县,这些单位的名称都源自于中国。而都、道、府、县的机构统称为厅,厅的长官被称为“知事”,源自中国古代的知府、知县,当时又称“知某州事”和“知某县事”,因此被简称为“知事”。
综上,日本作为一个次生文明,必然要受原生文明的影响,但在学习原生文明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结合自身的特点去进一步消化,甚至跑偏。
所以就出现了题主你的问题。
因为「省」的本职工作差不多就是现在的「XX部」
起因是元代蒙古刚刚统一中国时,中国当时一级行政单位是「路」
但是因为元代中国地域太大,又战乱不断,以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中央出现了管理困难。
如果某地出了什么重大事故,从基层层层上报到中央再层层下发回去早就时过境迁来不及了。
所以元代在原本「XX路」的基础上,发展出了「XX行省」
这个「行省」的意思就是「行中书省」,意思是这就是「中书省」在这个「路」的行在。
这样出了事就不用再把什么事情都往中央报了,这个「行中书省」发的命令就是等同于中央的那个「中书省」
最开始只是在少数比较事多的地方设立,后来渐渐的「行中书省」越立越多。
到了明朝就几乎固定下来,后期就事实上成了中国的一级行政单位,并在清朝简化为「XX省」并官方确定了下来。
举个现代的例子,
如果万一以后有一天,国朝因为事情太多,于是在某些省份建立了「行国务院」,然后越建越多,说不定几百年后,中国的一级行政单位就会变成「院」。到时候打开地图就是「四川院」「广东院」「河北院」等等了。
而日本,简单来说,没有这个历史变迁,所以「省」就保留了原本的意思(基本上而已,当然不可能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