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字:风口飞猪也不易。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给大家看一个一年前的答案(的截图):
这个答主是电影行业资深从业人员,跟一众行业大佬很熟。他的观点代表了相当大一部分电影圈(juan)上位者的立场。
当然,或许远不止电影圈(juan)。
今天看到冠姐在给人民观察家的稿子里这么写到:
当遇到美国目前这种无法在经济语境中进行有效解释的政治行为时,国内相当一部分人就感到迷茫和困惑——
有一部分人认为美国的不理智只是“暂时的”,认为中美关系终究会回归所谓“常态”;
有一部分人认为美国当前的疯狂行为是企图获取更大经济让步的政治讹诈,只要双方达成某种妥协,美国就会停止这种表演;
更有甚者认为是中国的“战狼外交”和拒绝做出更大的经济让步触怒了美国,认为只要中国让渡更多的利益就能让美国息怒。
这就是一种脑子钻进钱眼里出不来,还推己及人认为全世界所有人都跟他们一样的守财奴思维,离开了钱就不知道该怎么讨论问题。
当然,或许是因为这是发新闻网站的稿子,冠姐这已经说得很客气了。我这里说得更直白一点,这哪是啥守财奴思维?这是被殖民买办资本主义投降派思维。这是量XX之物力结XX之欢心思维。这是再被殖民四百年思维。这是黄皮白心西方无敌万万年思维。
张一跪也好,管猫也好,还有上文作者也好,在他们的世界观中,贸易战,新冠疫情,终究都会过去,世界仍然会回到那个美国发钱中国卖命,韬光养晦到《抗美援朝》电视剧拍完十几年不敢放映,中学课本不敢教《最可爱的人》的那个年代,并毫不怀疑这将永永远远地持续下去。
所以,爱国主义这个风口不会永远的持续下去,赚一笔快钱赶紧脱手,才是明智之举。
只要懂王下台,睡王归位,我等投降派自然可以马照跑,舞照跳,一切照旧。
其实2020年4月份时任驻美大使崔天凯就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不管是中美关系还是整个世界,都不可能回到过去,也不应该把回到过去作为我们的目标,因为历史是向前走的。
现在冠姐说得更清楚:
中美关系终究是回不到很多人朝思暮想的“正常状态”了,因为“国家怎么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是面临重大治理危机的美国社会的元问题,而指望美国人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向所有人承认是他们自己把自己的国家搞成现在这个样子,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
分锅已经成了美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此时作为最强大的“野蛮人”“异教徒”国家,中国的风险就相应提升了,因此我们必须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照料好我们的军备,看护好我们的国家。
所以,怎能没有爱国主义?
投降派们刻舟求剑,仍然寄希望于旧日重来,那么站在2020年10月,他们自然有理由怀疑,爱国主义这个风口还能维持多久。
他们不愿意相信,他们所习惯的那个旧日,一去不复返了。
整个2021年,你们在电影院看过几部抗美援朝电影?
显然,投降派仍然很多,太多了。甚至可以说,在电影圈(juan),投降派才是主流。
所以活该《长津湖》赚钱。
公允地说,《长津湖》并不算一部特别好的电影。和同样享受爱国主义加成的《战狼2》和《流浪地球》相比,《长津湖》虽然视觉效果并不落下风,但是完成度无疑是最低的。一部长达3个小时的战争片,开演2个小时镜头还没有进入到长津湖地区。说好的长津湖最后只打了一个新兴里。大量的伏线演着演着就成了断头线,很多人物包括毛岸英和史密斯少将的出现都意义不明,导致全片结构松散,跳脱,冗长……
这也算陈凯歌电影的通病。
至于影片中那些史实错误和军事错误,算了咱就不挑了,免得某些人又BB就你们这些臭军迷事儿多。
但你不能否认,《长津湖》确实走出了连续逆跌的票房神迹,并很有希望冲击中国影史历史票房前三,乃至跟《战狼2》争夺榜首。
风口很给力,而影片本身也足以起飞。
反正《男人的防空炮》(中)只拿到11亿,给你风口也飞不起来。
显然,这意味着《长津湖》做对了那些最关键的事情,成功迎合了当前国内电影市场对于抗美援朝电影的需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战壕真实、视觉奇观,以及最重要的,别搞些半罐子水响叮当的反共私货恶心观众。
其实《长津湖》作品本身有哪些优缺点,这几天网上讨论已经足够充分了,在此不再赘述。我所感兴趣的,是《长津湖》是怎么变成今天这样的,又是为什么变成今天这样的。
从很多新闻里的只言片语中透露出的信息分析,再结合成片中的线索,我们看到的这部《长津湖》,几乎肯定不是兰晓龙剧本中的样子。
比如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少将在成片中有大量的镜头,但是成片中却并没有多少陆战一师的桥段,可以说陆战一师在整部电影中就打了个酱油。这对于一部以《长津湖》为题的电影而言显然不合常理。
而最直接的证据,水门桥不见了。有大量新闻证据表明在以前的剧本中水门桥之战才是《长津湖》的重点。兰晓龙《冬与狮》电视剧报备时就说过水门桥才是高潮点。《长津湖》在早期做宣传时,视频里都还有水门桥片段。而且有新闻明确说水门桥一段是徐克执导拍摄的。
所以这两天又有谣传说《长津湖》会有续集《长津湖2:水门桥》。
但问题是《长津湖》结尾都拍到9兵团占领兴南港了,《水门桥》又怎么能接上这个《长津湖2》呢?时间顺序就不对。
唯一符合逻辑的解释:《长津湖》剧本在原片拍摄完毕后还进行过大改,并在此基础上对原片进行了彻底的重新剪辑,很可能还不止做了一次。
一句话,《长津湖》最后能改成现在这个样子,创作团队一定非常努力。
虽然事倍功半。
我们常常说,风口之上,猪也能飞起来。但另一句话是,机遇只欢迎有准备的头脑。
风口上的猪真的能飞起来,那也是本事。尤其对于中国电影圈(juan)这个高度近亲繁殖的小圈子更是如此。之所以爱国主义战争电影(尤其是抗美援朝电影)这个风口整整一年时间没人敢上,除了投降派刻舟求剑之外,这帮人本身也不知道抗美援朝到底要怎么拍。所以哪怕有些人知道拍抗美援朝电影能挣钱,他们也不敢动手。
引用一下某胖子的吐槽:
从编剧到导演,没有人搞明白为什么解放军能获胜,事实上是任何军队为什么能获胜。
要求他们突出精神,于是就让演员高呼口号,似乎高呼口号就有加成,能套光环
要求他们表现艰苦,就给你卖惨,一定要达到不可思议的惨,远比真实更惨——有意思的是这种“惨”,多是表现“人祸”,表现我们的组织对我们的英雄不信任,组织一定要表现的不合人情,不通人性……
要求他们表现战斗,就要满天满地的爆炸,火光,明明有枪非得用刺刀
要求他们表现我们指战员的军事素质,那么就一定是张嘴狙击手,闭嘴高科技……然后你一听说的内容啊,全他妈是胡扯八道,和现实一点儿不沾边
呵呵 编剧素质一泡污,因为编剧是最不受待见的职业,甚至很多编剧就是九漏鱼,因为编导制片人根本也是狗屁不通,编剧拽几句狗屁不通的歪话就超出这帮人见识范围了
整个这个大环境下,就算是少有几个三观还能看的,他在本行方面之外也充满了奇怪的认识 至于外界稍有批评,那你们就是极度狂妄,竟敢对我们的艺术品大加嘲讽,甚至说你污蔑英烈
然后还有一帮捧臭脚的跟风上,甚至拿出“我无知,去吃了狗屎觉得好吃,我光荣”的奇怪面目
《长津湖》的团队水平就比上述有多少进步吗?我们来看主演之一胡军现身说法:
重机枪打坦克,如果不是胡军信口开河,就是编剧没有最基本的军事常识。
曾经以为,《长津湖》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3个导演分别拍摄是要赶进度。毕竟电影圈(juan)充斥投降派,他们一直在臆测爱国主义风口啥时候会结束。但后来我发现全片制作周期挺长的,并不是特别赶,加之有新闻说《长津湖》粗剪长达600分钟,这样一来,恐怕真正的原因不是赶进度,而是在大家都不知道到底该如何拍摄抗美援朝电影的情况下,以勤补拙,让三个导演拍下大量的片段,然后筛选出大体上能看的部分。
原计划作为全局高潮的水门桥以及其他和陆战一师交手的镜头,可能就是拍得实在太过离谱,或者不符合市场需求,于是临时改剧本把新兴里扶正,删掉水门桥。
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成片。
或许,正是这样的剪辑救了《长津湖》,就像卢卡斯老婆帮他重剪《新希望》拯救了整个星球大战系列一样。
我一直认为长津湖战役不适合在当下的历史条件下拍电影。这场战役波折太多,教训太多,战后9兵团的各种总结材料可以说刀刀见血。当前贸易战长期化,疫情一波还比一波高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的不是对历史教训的反思,而是对必胜信念的鼓舞。因为我们当前就是在贸易战和抗疫斗争中不断地胜利着。你非要在三军奋勇,连战连捷之际,突然说我们冷静点应该反思反思历史教训,从轻了说那是情商太低不合时宜,从重说那是惑乱军心,要推出去砍头的。
多年前我就曾经设想过,长津湖战役更适合到2050年来拍。那个时候中美关系可能已经重新再平衡完了,就像今天的美日关系一样。在一个双方都能相对心平气和地看待历史的条件下,像日美合拍《虎虎虎》一样,以双方视角拍摄一部能够全景反映长津湖战役全过程的电影,充分探讨双方的得失,为未来提供参考。
这将是名垂史册的影片,但绝不是2021年该干的事情。
在2021年,这个中国相对实力突飞猛进的牛年,这个全球抗疫风景这边独好的牛年,观众不想看我们哪些地方做错了,观众想要的是胜利,想要的是攻坚克难,想要的是敌人强我们比敌人更强……
为此拍云山、清川江,甚至是黄草岭都要比拍长津湖来得合适。尤其万岁军自带主角光环,先抑后扬,成就轻步兵巅峰,无论拍范天恩视角、张魁印视角还是梁大牙视角都很方便,比拍长津湖明显更符合现实需求。
至于为啥保利博纳非要去拍《长津湖》,可能是兰晓龙正好在写《冬与狮》的电视剧剧本,截胡起来比较方便,也可能纯粹就是土老板啥都不懂。
问题是《冬与狮》是一个比较个人化的成长故事,百度百科上的简介上是这么写的:
1950年秋,新中国万象更新。某军第七侦察连连长伍千里回乡省亲。伍家长兄牺牲于淮海战役,尚有老三伍万里,顽劣失教,为害渔寨邻里。千里决定带他走正途当兵,兄弟归营,正赶上大军开拔抗美援朝战场。万里初来乍到,结识一群久经沙场的老兵,个个硬骨头真性情。渡过鸭绿江,适逢朝鲜百年不遇的寒冬。团部下令化整为零、潜伏穿插深入敌后。新兵万里初登战场,成了七连的拖累。万里和七连在一系列艰苦战斗中一起成长。机场大战中,七连识破美军伎俩,拯救整个兵团的同时,与主力部队失散。他们寻主力部队至水门桥。水门桥是能左右朝鲜战局的砝码,仅剩三十余人的七连,必须完成炸桥任务。“钢七连”以伟大的牺牲和强大的革命意志,完成了这个足以彪炳史册的壮举。千里牺牲,万里成长为一名有担当的战士,他将用余生践行对哥哥的承诺,重建“钢七连”。
兰晓龙比较擅长的是把现代青年的成长故事硬塞到历史背景下,他笔下的历史(虚构)人物往往暗含当代人的思想情感,就像《团长》刚出来的时候就有人说这些人怎么能这么摇滚?《冬与狮》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叛逆青年在部队重塑自我的故事,非常具有兰晓龙个人风格。这样一个文艺范故事,拍一部一部悠长宛转的电视剧自然绰绰有余,但真的适合短时间、高爆发的电影吗?
何况三个导演每个人的个人风格都很突出。
在经过重重妥协之后,《冬与狮》的原始故事在《长津湖》成片中可能最多只保留了30%~40%。三大导演实际拍摄的素材可能保留得更少。因此我们才会得到这个故事结构零零碎碎,前后出现大量断头伏线的《长津湖》。
《长津湖》成片甚至根本没有《冬与狮》中最大的高潮点水门桥,甚至连整个陆战队都是来打酱油的,可以说连片名都合不上,就像一架飞机没装翅膀。
可是风口之上,没有翅膀的飞机就真的就不能飞吗?
虽然《长津湖》确实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它只有一个优点就够了,那就是它符合市场的要求。就像上图中的M2-F1升力体飞机,虽然没有翅膀,但只要符合伯努利原理,它就是能飞上去。
能够大刀阔斧地砍出一部迎合人民群众需要的电影,姿势虽然不够优雅,成品虽然不够令人满意,但至少,它真的能飞。
至于管猫冯裤子们的烂玩意儿,哪怕你装再多的翅膀,长成这样:
不尊重人民,不尊重观众,不尊重市场规律,也只有这样的下场:
所以回到标题。
《长津湖》是一部好电影吗?
不是,至少对于我这种相对苛刻一点的观众来说,《长津湖》并不够好。
《长津湖》是风口上的猪吗?
是的,它确实是靠着贸易战,靠着抗疫斗争,靠着这两年劲吹的爱国主义风口,直上云霄。
那《长津湖》不该挣这个钱吗?
它该挣。哪怕它不够好,哪怕它有缺点,但它仍然是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电影,符合观众需要的电影,符合电影市场规律的电影。
它能飞,自然该挣。它挣得越多,电影圈(juan),哦不,全中国投降派们的脸皮肿的越高。
啪!
长津湖环顾四周:俺是逆跌
更新说明:更新一波关于《长津湖》最终票房的预测,大概50-52亿之间吧
在上映的第11天,《长津湖》累计票房突破40亿,现在很多人在讨论它破《战狼2》票房记录的可能性。
那么到底《长津湖》能不能破56亿?我想咱们总不能只凭感觉,还是要讲“科学”,还是要对比已有的票房走势。
因为《长津湖》是黄金周长假期间上映的电影,所以像《战狼2》和《哪吒》这2部暑期上映的电影,它们之间的票房走势参考性就不是太大。
咱们还是要看同样是春节黄金周期间上映的电影,而且都是靠口碑逆袭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和《流浪地球》
咱们来对比一下这3部电影目前的票房曲线走势图,尤其是重点对比《你好李焕英》。因为如果《长津湖》连《李焕英》的票房都超不过的话,那就更不用谈《战狼2》了
同时咱们仔细对比这3部电影上映11天每日票房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你好李焕英》和《流浪地球》都是从年初一这个黄金周假期第一天开始上映,而《长津湖》是在国庆黄金周之前的9月30号就开始上映,所以严格来说,《长津湖》的第2天之后的票房,才算是其它2部电影第一天的票房。
所以这3部电影的票房走势规律也不能说完全一致,当然这个差别影响不大。
通过仔细对比这3部电影的票房走势图,以及上映11天以来的单日票房数据,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第一,这3部电影里面,《你好李焕英》的前期票房走势上升势头最猛,当然黄金周假期结束以后票房下滑的势头也最快;《流浪地球》属于前期票房上升势头最慢,而黄金周结束以后的票房下滑势头也相当温和;《长津湖》的整体票房曲线走势,介于《你好李焕英》和《流浪地球》之间。
第二,在黄金周结束之后的工作日,《流浪地球》和《长津湖》的票房都开始走下滑趋势,又都在黄金周之后第一个周末迎来了一波票房反弹,但是《你好李焕英》没有出现这波反弹,它的票房在黄金周结束以后,始终是一路向下,即使是上映第10天的周末,票房依然低于第9天。
第三,3部电影在黄金周结束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都迎来了短期票房最低点,这里面最低的是《长津湖》,上映的第9天票房只有1.5亿。
第四,3部电影里面,在黄金周结束之后的这波票房反弹的最高点,属于《流浪地球》,而不是《长津湖》。具体来说,是《流浪地球》上映的第10天,票房3.2亿;而《长津湖》反弹的最高点是上映的第11天,票房2.9亿。
好了,基于以上几点情况,咱们可以合理推测一下《长津湖》后续票房。我先说我的判断,我觉得《长津湖》后续票房很可能没法超过《你好李焕英》,更不用说挑战《战狼2》的票房冠军位置。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从3部电影的整个票房走势来看,这种黄金周上映的电影都会在长假期间爆发完70-80%的票房潜力,而且越是前期数据保障,后期下滑就越厉害。《你好李焕英》就属于黄金周爆发特别厉害,后面的票房就一路向下了,根本连反弹都没有了。
《流浪地球》黄金周期间票房没有任何爆点(最高3.9亿),所以后续反弹就更猛一点。
反正不管怎么说,票房总量是摆在那的,不管前面爆发多厉害,最终的票房总量不会逃脱历史规律(短期内)。
《长津湖》前期爆发不如《李焕英》,后期反弹不如《流浪地球》,从这个情况来看,《长津湖》最后的票房很可能是介于《流浪地球》和《李焕英》之间,估计是52亿左右。
其次,《长津湖》在黄金周结束之后第一个工作日的票房低点是3部里最低,只有1.5亿,这也表明了《长津湖》的票房后劲儿其实并不比《流浪地球》和《李焕英》好多少。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流浪地球》和《李焕英》在春节结束之后的工作日期间依然处于传统意义上的春节,还有一波人没有返回大城市,部分延续了假日效应。但《长津湖》这波跌幅还是过大了。
还有,《流浪地球》在这波反弹点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也就是上映的第12天票房1.7亿,跌幅不到50%,所以现在的重点是看看《长津湖》在今天,也救是反弹点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票房跌幅是否能控制在50%?
昨天《长津湖》票房2.9亿,如果今天《长津湖》票房依然有1.4亿以上,说明它的后续票房还会很神奇。但我不看好这一点,因为《长津湖》上一个工作日的跌幅(10月8日1.5亿相对于10月7日3.6亿)高达60%,所以正常规律,今天《长津湖》的票房应该只有1.1-1.2亿之间。
目前《长津湖》总票房是41亿,咱们可以看看接下来它还能拿到的票房。
正常的票房走势,《长津湖》这个星期5个工作日每天跌幅都会在15%左右,到周末反弹50%,这个星期还可以拿下7亿票房,再下个星期票房腰斩,大概再拿到3-4亿票房,等到10月底基本上票房就是后期忽略不计的程度了,最多再磨1-2亿
这些总体算下来,《长津湖》的票房就是52亿左右。大概率无法超过《你好李焕英》。
不过不管怎么说,《长津湖》已经创造了历史。连续破4亿天数这个记录短期内很难被打破了。
————————————————————————————————————————
目睹《长津湖》的票房神迹,我只能像二当家一样说“出来看上帝”
中国电影票房史上,有没有哪部电影连续6天单日票房都破4亿?
中国电影票房史上,有没有哪部电影自从上映以来连续7天票房一直逆袭?
也许你已经听说了太多关于《长津湖》的票房记录,它打破的票房记录已经太多,多到数不清。
然而在这么多票房记录里面,最神奇的就是前面我说的这2个:连续6天票房破4亿,自上映以来连续7天票房实在增长,没有下跌。
中国电影票房史上,此前没有任何一部电影做到过,从来没有过,这是不可能完成的神迹啊。
如今,《长津湖》做到了
在亲眼目睹了这样的票房神迹以后,我的内心真的受到了极大震动,恰如电影《大话西游》里面,多次目睹至尊宝通过月光宝盒穿越时空的神迹以后,已经精神错乱的二当家那样,从最初的震惊,不可思议,到逐渐像日常吃饭那样普通。
此情此景,他的心情只能用一句“娘子,和牛魔王出来看上帝”来形容
想必大多数观众都和我一样。
这是真实发生的?还是一种传说?
太不可思议了吧
为什么说这是一种神迹呢?
咱们先说连续7天票房都保持增长为什么这么难?
这是《战狼2》的票房曲线图
这是《哪吒》的票房曲线图
作为中国电影史上,暑期档出现的唯二票房破50亿的电影,它们代表了大多数电影的票房曲线走势——当然其实《战狼2》和《哪吒》的票房走势并非大多数电影都能做到,它们第二周票房都高于第一周,这种情况99%电影都不可能出现。
不过,大多数电影的票房规律就是一定有波峰和波谷。上映的第一个周末票房先到一个波峰,然后下一周工作日票房是波谷,再到周末再来一波高峰,然后又是波谷,如此循环......直到票房趋零下线。
因此,这些正常档期上映的电影,绝对不可能出现连续7天票房一直增长。因为工作日的票房肯定会低于周末。强如《战狼2》也只做到了连续4天票房增长,就是首映的周四到周日这4天,其中周四这天还不算是大规模上映。
至于其它大多数电影,能够做到周六票房比首映的周五高也就不错了,周日的票房一般都会回落。
所以我们研究票房规律的都知道:一部电影周日票房高于周六,或者说正式上映的第3天票房依然在增长,这都属于口碑爆棚的现象级电影了。
也因此,能够实现票房连续多日增长的电影,基本上都出现在黄金周。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你好李焕英》
咱们来看《你好李焕英》的票房曲线
这部电影实现了从年初一到年初五这5天,票房一直都在增长。
但有一点我们要注意,《你好李焕英》开局起点比较低。首映票房只有2.6亿。
有人可能要说了,《长津湖》首映票房也才2亿啊
这个不一样。《长津湖》是9月30号首映,那是工作日,票房当然比较低;而《你好李焕英》年初一首映,是春节黄金周的第一天。
要知道《唐探3》的首映票房接近10亿哟。
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你好李焕英》其实是黑马,本来不是今年春节档的头号热门电影,所以它后来的票房逆袭有空间。
实际上,《战狼2》也是黑马,《哪吒》更是黑马。《流浪地球》还是黑马。
这些此前能够实现连续3、4天票房增长的电影,全部都是意料之外的黑马。是因为上映之前观众对它们的期待值比较低,所以票房起点也比较低,所以后来能够实现连续3、4天票房增长。
《长津湖》的牛逼之处在于,它本身就是超级热门电影了,10月1号黄金周第一天票房就破4亿了,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连续6天票房破4亿,还能连续7天票房逆跌。
要知道,一部电影单日票房都破4亿了,这就说明,它的热度已经到顶了,第一波想去看的观众,最多2、3天肯定都已经去看了。
正常情况下,这部电影2、3天之后的票房一定是要下滑的了。因为在当今网络社会,任何电影的热度都是在最初2、3天全部释放。票房瞬间达到顶点,后面的票房一定是下降。
没理由在保持单日票房4亿的情况下,还能连续7天票房增长的啊。
怎么可能呢?
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长津湖》后续动员了大量40岁以上,甚至是50岁、60岁以上的中老年观众进场,只有这批观众会是接触网络比较少,属于有点后知后觉,属于是被后辈带动,然后又带动了打拼同龄人进场,这样才能维持《长津湖》连续6天票房破4亿,连续7天票房增长的势头。
所以你只有对比此前那些票房神话,你才能感受到《长津湖》的票房有多么神迹啊。
无论是《战狼2》,还是《哪吒》,还是《你好李焕英》的票房走势,都已经是中国电影史上,非常罕见的票房神话了。
所以现在《长津湖》的这个票房走势,你才能深刻体会到,这简直就是一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啊。
总而言之,这就是票房的神迹啊。
目睹这种票房神迹,实在难以用言语来形容了。
而这样的票房神迹,恐怕会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绝唱了。
先大胆预测一下,只要今晚《长津湖》票房过五亿,那么55亿到60亿就有希望。长津湖的这个逆跌和之前的李焕英的崛起非常相似。
今天晚上如果《长津湖》票房能继续上扬,今天总票房超过5亿,那么将有可能超过50亿,甚至更高,如果今晚数据低于昨天的4.93亿,那么《长津湖》票房可能会在45亿区间。
到今天《长津湖》上映第七天,截止到下午14:50的数据,长津湖总票房为27.9亿。
《你好李焕英》上映六天时,总票房为27.5亿。
为什么要拿李焕英比,因为今年电影院上座要求和春节一样,就是间隔座位售票。
从目前来看,《长津湖》破27亿比李焕英慢了12个小时。
不过《长津湖》创造了一个奇迹,就是目前吸引了超过50%的观众到电影院。
同样是战争片的《红海行动》吸引了40%的女性观众。
而《你好李焕英》吸引了超过70%的女性观众,
女性观众为李焕英贡献了一半以上票房,女性观众的涌入,为李焕英贡献了巨大力量,而长津湖也是同样贡献了一半票房。
而《战狼》的时候,女性占比为34%。
战狼的成绩为54亿。
长津湖以目前的成绩来看,超过40亿的票房,达到45亿绝对没问题,50亿可能需要后劲冲一下,不过60亿就看今晚的数据了,如果今晚票房过5亿,那么长津湖60亿可期。
不过和春节档合家欢电影不同,今年十一出行人次约为6.5亿,大概达到疫情前八成左右。也就是说国庆七天长假后,票房会比春节档要好,后劲要比春节档足。
今年这个国庆档是和往年数据绝对不一样的,《长津湖》在一个莫测的环境下达成这个高票房,说明本片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影响。
同时在知乎上的正面讨论也大大超过了很多电影,说实话,去年我不喜欢的《八佰》创造了抗战战争片的奇迹,证明战争片可以是票房主力,今年《长津湖》证明,这种主旋律影片正是观众需要的电影。
因为去年的《八佰》还是按照美式主旋律的方式讲中国故事,那就是非要在电影里讲人性,美国战争电影不用人性写故事,就好像战争电影没人看一样,然后《八佰》就用了这套路。
美国电影讲人性还有点道理,毕竟士兵不是为国打仗,也不是守家为国,就是赤裸裸侵略,自己还没啥好处,所以讲人性可以否定战争。
可中国不同,讲人性就是否定我们战争的正义性,我很担心《长津湖》会用讲人性那套技术手段,又害怕兰晓龙玩“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小说里的技巧。
“亮剑”小说里结尾真的太惨了,年纪轻轻的我直接把书结尾撕了,因为书是借的。
“我的团长我的团”小说里用反派长官来凸显主角的高大,小说每个人物个性十足,又缺点多多,作为兰晓龙书迷,我真是揪着心看完的电影。
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我担心的技巧,兰晓龙一个没用,他用了最难的技巧,就是兄弟情来描写这场战役。
从技术来讲,这么写战争挺难的因为好莱坞已经把路铺好了,战争写人性,就是容易,法国也这么拍,英国也这么拍,德国也这么拍,意大利也这么拍,韩国也这么拍,日本也这么拍。
千里和万里两个兄弟的碰撞磨合,层层递转,巧妙的避开了,哥哥带弟弟上战场这个残酷的话题。
哥哥带弟弟上战场,一个情节弄不好,就会让观众反感,尤其女性观众。
《我和我的父辈》里吴京牺牲自己儿子这块情节,就让很多女性观众严重反感,对于情感这一块,现代观众要求更苛刻,一个情节设计不对观众马上就会不适。
因为千里有无数个理由把万里赶回家,朝鲜战场可见的残酷,让人无法接受两个孩子都死在这里。为了避免残酷,最好的办法就是千里不知情,首长不知情,两个人战场相见。
但是剧情设计没有讨巧,一开始就是出发相见,吴京戏设计过程就显得巧妙。
路上兄弟二人的对抗,以及万里和连里其他战士的对抗磨合,设计没有讨巧,而是真正男人间的对抗,反而这部分戏吸引了女性观众的喜欢,这都是编剧的硬实力。
兰晓龙的剧情设计十分合理,中南海的宏观线,彭德怀的大局线,宋时轮的副线,千里和万里的主线,分配十分合理。
《八佰》里战斗场面严重拉垮,八佰很多战斗场面水准一般,若是战斗场面提高上去,票房可能更好,但是《长津湖》利用了林超贤和徐克的长处,把战争场面拍出来了中国战争电影特色,林超贤中间那段战斗系,和全世界关于一战、二战题材的电影对比,绝对是第一流水准,甚至某些方面已经是全世界目前拍的最好的。
林超贤和徐克即是票房主力导演,在价值观上又明显水土不服。他俩的使用刚好扬长避短,发挥了林超贤一流战争戏手法,和徐克男人群戏高潮手段,后三分之一的处理,徐克的老到绝对是一流。
13亿拍个电影,就是商业行为,不管是不是主旋律,观众是不是喜欢最重要。
现在票房证明,正确价值观去引导的中国故事,就是受市场欢迎的,13亿有可能拍了两个,也有可能就是一个,但是说明一件事,以后可能还会有投资20亿的主旋律电影,甚至还有三十亿。
观众不是只想着娱乐,娱乐的同时我们也希望看到中国的强大。
就像美国电影里的战斗机一样,全世界哪里有美国人,就有美国战斗机出现。
我们看够了美国人爱国的大片,受够了一个聪明勇敢的美国人解救这个世界,烦透了他们的精英主义。
我们有中国式价值观 ,而且这种价值观值得花大价钱去制作,观众也接受这种价值观拍摄的影视作品,投资人们也相信这种投资一定会大赚,继续用商业的办法弘扬中国人的精神。
查了下资料,“逆跌”本来是股市中的非官方用语,意思是指大盘整体下跌但有一支特别的个股逆着大趋势上涨。
用到电影票房领域,“逆跌”的意思是本来十一假期前一天到十一假期第一天这两天的票房肯定会涨,因为放假了。
但随着假期时间越来越长,一部电影的票房应该是逐渐下降的,但《长津湖》的走势却不是逐渐下降,而是上升,所以有个自媒体大号用了“逆跌”这个词,又被顶上了各个平台的热搜。
还有人说,如果用逆跌形容票房,不能用在周五、周六这两天,因为这两天本来就应该增长,而要用到周四到周日这几天,因为这几天按正常规律来说看电影的人次会少很多,但如果周四到周日还是增长,就可以用“逆跌”来形容了。
总的来说,《长津湖》已经破圈了,并不单纯是一部电影那么简单了。预测《长津湖》的票房应该会超过《战狼2》,而且密钥肯定起码会延期到10月25日,因为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战争打响第一枪的日子,也是抗美援朝纪念日。
在 @上校狙击手 的推荐下,带着老婆孩子去看了,三张票二百三十多,居然还收一个人五块服务费?节后上班了准备跟万达和阿里好好了解下这服务费究竟提供了什么服务。
人民志愿军万岁,但对电影本身说实在的有点失望。
可能是因为中间老有微信和电话进来,节奏上不连贯,我个人总体上没看到一个完整的故事。感觉导演组想讲的很多,但有些情节很跳脱,也有些情节很突兀。尤其影片最后杨根思烈士和冰雕连的环节,我个人愚见完全可以艺术创作到七连身上,或者用彩蛋展现,没有必要这样来体现。抗美援朝战场上还有太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比如黄继光,罗盛教,邱少云,张桃芳等等,只用一部电影展现完是不可能的,也不应该只有一部抗美援朝的电影。
但是抛开电影技术上的问题之外,我觉得这区区两百块花的非常值。只有真金白银的支持,让爱国电影获得财富密码,才会鼓励更多优秀的爱国电影出现。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