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人类学会用火之后,是什么动机让人类保持热衷于用火烤熟食物? 第1页

  

user avatar   ace-zh 网友的相关建议: 
      

嘈点太多,慢慢吐。

首先,人类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普遍烹饪熟食的。人类最早用火的痕迹可追溯到大约150万年前,而熟食成为主要食物最多不超过50万年。

熟食虽好,但生火是需要额外的燃料采集加工是需要不菲的劳动成本的。烤制需要十分小心地控制火候,烹煮又需要合适器皿。这对于远古时代,过于“奢侈”了。

其次,“不要说烤熟会让人类觉得更好吃,基因里没有这一条本能。”缺乏合理逻辑。对熟食的喜好,还真就是天生的。这一点在现代黑猩猩身上也能找到足够多的证据,也可以反过来说明,人类对熟食的喜好并不是在食用熟食过程中不断筛选出来的。

肉食目对肉类的喜好主要驱动力来自生血肉中的反式-4,5-环氧基-2-癸烯醛。而对于灵长类,上述物质是令人不快的血腥味。

对人类而言,肉类的美味主要来自于脂肪烘烤煎培过程氧化、分解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美拉德反应),以及烹煮过程释放的的富含鲜味的氨基酸类物质。生肉也含有一些这类香味物质,但是对于绝大多数肉类,差太远了,而且通常会被浓烈的血腥味掩盖。

再次,烤肉很香,但是对于原本就容易消化的肉类,生食熟食在营养吸收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熟食对于人类食物的影响主要在淀粉类食物——生淀粉是真难消化,很大一部分能一直抗到结肠直肠,成了肠道微生物的粮食,导致胀气。

人类早期用火阶段,谷物都还没有驯化,淀粉类食物主要来自根茎类。很多野生多根茎类生吃是致泻和有毒的。烤制是一种必要的脱毒手段,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味。

再再次,烹饪可以让一些难以入口的食物得以利用。比如混杂很多骨质的昆虫、甲壳类、鱼骨以及一些难以啃干净的部位,直接吃的话容易划伤口腔食道,烤脆之后就是美味了。

再再再次,人类脑量急剧增长始于200多万年前,广泛食用熟食的历史比这短得多。很难说二者存在足够显著的因果关系。

再再再再次,火不光可以用于烹饪,还可以取暖照明,可以快速清理植被过于旺盛区域。大火可以清除高大乔木和过于浓密的灌木,减少猎物隐藏的空间,降低被猛兽伏击的危险。这也是用火给人来带来更多肉食的途径之一。

古生物学家还发现过远古人类用火和浓烟清理山洞的迹象。另外,在石器时代,火还是一种重要的加工工艺。一些类型的岩石灼烧后投入水里,会崩裂破碎,从而得到适合进一步加工的大小和断面。(个人无责任怀疑,人类能进入铜石混用乃至青铜器时代,跟捡到啥玩意咬不动就烧烧看这个习惯有很大关系)

其他的还有烘干兽皮防止腐烂、驱散虫子蝙蝠等等,用途可多了。

人类天生是吃货,但也不只是吃货,还是个玩火专家。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热介质,这个意识与技艺,脑筋里面只是转了一个小弯,很多社会要走一千年。


user avatar   hei-men-s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要原因,是人类有一种其他动物所不具有的癖好——燔祭。

燔祭是指用火焚烧牛羊等畜类的内脏脂肪向神献祭。

如《礼记·郊特牲》中说:取膟膋燔燎。

取出牲畜肠间的脂肪,以焚烧的方式向神献祭。

再如《大雅·生民》中说: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

用焚烧蒿草和牛脂肪散发出的气味祭神。把肥壮的公羊剥了皮,放在柴上烧烤供神享用。

燔祭除了在东方出现外,在《圣经·出埃及记》中也有记载:把遮盖内脏的脂油、肝叶、两个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都取出来,把它们焚烧在祭坛上。

可见,在古时候世界其他地区的人类也有很强烈的燔祭行为。

那么焚烧牲畜的内脏脂肪会对人类造成什么影响呢?

人类除了获得仪式感之外,又由于脂肪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醛、酮、醇等香味物质,使得人类闻到了烧烤的芬芳。这大大激发了人类的食欲,使得人类美滋滋地爱上了烧烤。


人类热衷于用火烤熟食物的其次原因,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的两个“模仿律”揭晓的。

模仿律一,下降律: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社会上层人士的倾向 。

模仿律二,几何级数率: 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模仿一旦开始,便以几何级数增长,迅速蔓延。

在古时候能够近距离参与大型燔祭的人,都不是普通人,而是祭司、天子、诸侯、大夫、士人。

这些社会上层人士经常有机会闻到烧烤的芬芳,从而美滋滋地爱上了烧烤,一有空就会来一顿小酒配烧烤。

社会下层的庶人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下降律”的影响下,就开始不自觉地模仿上层社会吃烧烤。

又在“几何级数率”的作用下,这种吃烧烤的风气以几何级数增长,迅速蔓延到了人类全社会。

从此,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烧烤不能解决的。

如果有,那就两顿。


user avatar   MarryMe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让人热衷于用火加工食物的主要动机是

“简单直接地抱着生肉啃”只是看起来简单,啃生肉的难度高于啃熟肉,咀嚼生肉的纤维花费的时间长于咀嚼熟肉,生肉在胃里消化的速度远慢于熟肉。植物更是如此。你可以看看黑猩猩、大猩猩之类“我们的兄弟物种”每天花多长时间吃东西,跟你自己每天花在吃东西上的时间比较一下。

  • 人吃一个小时熟食获取的热量,各种猩猩要吃五个小时生食才能获取。

这里有许多回答觉得提问者有问题,其实是自然语言太难了,提问者大概是看了一些书籍和媒体在传播的“人类学会用火之后烹饪得来的熟食能给身体带来更多能量,之后身体更加强壮大脑更加聪明才有了今天”之类说法,觉得这里面的逻辑有问题,只是表达得不好。

用火烹饪食物并不是“身体更加强壮大脑更加聪明”的起因。不吃熟食的野生类人猿的身体同样很强壮。人脑容量的明显上升是从约 200 万年前开始的,早于任何形式的用火。

  • 而且要注意脑容量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智力。

原始人并不是靠“钻木取火”开始用火的。人用火的历史可能有 100 万年以上[1],使用燧石等工具生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40 万年前,远早于“钻木取火”。在解剖学上,晚期智人广泛控制火的证据可以追溯到约 12.5 万年前。现在世界上仍然存在不会钻木取火的部落

原始人吃火烤的东西的历史可能有 150 万年以上——从野火烧死的动物开始。朝野火添加可燃物、拿着带火的树枝点新的火之类并不像钻木取火那样费力,可以在采集食物的过程中顺便捡些适合烧的树枝、木头、干草。在野火过后发现的食物往往并未被很好地加热,而是烧焦或未熟透的,这可能促使人们将未熟透的食物放在仍在燃烧的小片火焰或温度较高的灰烬上,并在食物被烧焦之前将食物取出。

  • 野火的历史至少能追溯到 4.7 亿年前,留下了化石记录[2]
  • 在现代非洲稀树草原,黑猩猩、长尾猴、各种鸟类优先在最近被野火烧过的地区觅食,包括而不限于吃被烧死的动物、捕杀逃离野火的昆虫、从骨灰上舔盐。夜间,大多数哺乳动物似乎很享受火场散发的热量。
  • 澳大利亚的多种鸟类会主动从野火中搬运燃烧的树枝四处放火。
  • 约 300 万年前,非洲稀树草原上就有大规模的野火活动。

50 万到 10 万年前,原始人烹饪食物的痕迹多了起来[3],人呼吸系统抵抗空气污染的特征也是在这一时期明显演化的[4]

火堆产生的热量可以帮人们在寒冷的天气中保持温暖,使他们能生活在气候凉爽或昼夜温差很大的地方,并驱赶夜间捕食者。火烧石头可以帮助加工石器,火烤的木质长矛前端会硬化[5]。一群人在山洞里围着火堆的时候在火堆上烤点东西是很自然的,既然石头和木材被火烤的痕迹都出土了,你觉得烤食物有什么奇怪的呢。

动物从食物中取得能量时,要先消耗较少的能量打破食物中的大分子,将其变成容易吸收的小分子。在自然界,为了获得同样多的营养物质,吃植物比吃肉消耗更多能量,吃生食比吃熟食消耗更多能量,生吃蜂蜜之类例外。反刍动物每天要花几个小时咀嚼来切断草里的纤维,在多个膨大的胃或盲肠里借助微生物分解,才能将其较好地吸收。

高温烹饪可以打碎食物中的一些大分子,大大降低咀嚼、消化、吸收的难度,吃熟肉的吸收效率是吃生肉的 10 倍左右。铁、锌、维生素 B12 等东西也是在烹饪之后更容易吸收。原始人不知道这些,但他们感觉得到吃熟肉省力。

“基因里没有这一条本能”这说法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的,对动物谈论“本能”只是动物行为学的一项假设,“本能”的核心假设从未被证明。但熟食确实能让动物接触到分解出来的氨基酸、脂肪酸和美拉德反应的产物,激活哺乳类舌头上检测新鲜肉类、糖类、脂肪的受体,让哺乳类自动趋向于吃这食物。这些受体有的是哺乳形类的祖传代码,有的能追溯到无脊椎祖先,都比人古老得多。

在假设“有人爱吃、有人不爱吃、爱吃的取得了优势”的时候,认为乐意吃熟食的个体产生的可育后代的数量较多就行了。没有出土化石显示“用火的部落积极消灭不用火的部落”。将自然选择想得充满“你死我活”是粗糙的刻板印象。

参考

  1. ^ Berna F, Goldberg P, Horwitz LK, Brink J, Holt S, Bamford M, Chazan M. Microstratigraphic evidence of in situ fire in the Acheulean strata of Wonderwerk Cave, Northern Cape province, South Africa.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2 May 15;109(20):E1215-20. doi: 10.1073/pnas.1117620109. Epub 2012 Apr 2. PMID: 22474385; PMCID: PMC3356665.
  2. ^ Wellman CH, Gray J. The microfossil record of early land plants. Philos Trans R Soc Lond B Biol Sci. 2000 Jun 29;355(1398):717-31; discussion 731-2. doi: 10.1098/rstb.2000.0612. PMID: 10905606; PMCID: PMC1692785.
  3. ^ On the earliest evidence for habitual use of fire in Europe Wil Roebroeks, Paola Vill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Mar 2011, 108 (13) 5209-5214; DOI: 10.1073/pnas.1018116108
  4. ^ Bowman DM, Balch JK, Artaxo P, Bond WJ, Carlson JM, Cochrane MA, D'Antonio CM, Defries RS, Doyle JC, Harrison SP, Johnston FH, Keeley JE, Krawchuk MA, Kull CA, Marston JB, Moritz MA, Prentice IC, Roos CI, Scott AC, Swetnam TW, van der Werf GR, Pyne SJ. Fire in the Earth system. Science. 2009 Apr 24;324(5926):481-4. doi: 10.1126/science.1163886. PMID: 19390038.
  5. ^ Alperson-Afil N., Goren-Inbar N. (2010)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s. In: The Acheulian Site of Gesher Benot Ya’aqov Volume II. Vertebrate Paleobi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 Springer, Dordrecht. https://doi.org/10.1007/978-90-481-3765-7_4

user avatar   zhang-shuai-guo-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首先排除掉正确选项,然后请做出你的选择。


user avatar   liu-jian-83-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城市养狗本质就是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这是这个问题的首要冲突点。在市区由于道路狭窄,即便是牵着的狗也会极大占用道路空间,所以市区必须建立95%以上的无犬小区才能满足广大怕狗群众的生存需求。另外宠物狗只允许在5%的有犬小区存在,范围外的直接击杀。

另一个问题就是爱狗人士非法养犬的问题,尽管这几十年合法养犬的门槛越来越低,做到合法养犬的人任然寥寥无几,而邻居非法养犬理直气壮的底气就在于几乎所有的养犬者都非法养犬,这充分证明执法难度之大,只能设立养犬小区实行放任并在其他区域直接击杀所有犬只,对于走失等一概按照无主犬直接无害化处理。

具体到个人可以报警,或者反复向本城市的12345反映问题,同时多拍照留下邻居非法养犬的证据并要求公安机关没收非法犬只。




  

相关话题

  人为什么吃饭很频繁? 
  人类真的是猩猩进化而成的吗? 
  正常语速的情况下,各类语言的平均输出信息量都差不多吗? 
  中国版的《菊与刀》应该叫什么? 
  槟榔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为什么进入农业社会的人类长期营养不良却没有灭绝? 
  有哪些食物是外国人吃,而中国人基本不吃的呢? 
  有哪些考古学上的事实,没有一定考古学知识的人不会相信? 
  人体切下来的肿瘤能吃吗? 
  媒体五问学生呕吐腹泻事件「配餐公司为何无证经营、招投标有没有猫腻」,还有哪些疑点值得关注?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不是按质量(引力)的大小排序前后?
下一个讨论
能不能用布朗运动的原理来制造永动机?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