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母特别喜欢说孩子小时候的丑事一个道理。
也和人特别喜欢听别人的八卦一个道理。
就是喜欢听别人不好,而产生优越感和心理亲近感啊。
我家姑娘四岁,喜欢听我现编故事,有时候想不起来,我会给她讲爸爸小时候的故事,借机调侃一旁的老公。老公不甘示弱,也会讲我小时候的糗事,为了增加故事效果,有时甚至会夸大其词。(增加故事效果是老公的说词,我执意认为这是打击报复)——孩子听得津津有味的,有时候还会让重复好几次,到了最后爸爸摘梨和妈妈吃屎就成了我们家过不去的梗。(我吃屎绝对是恶意诽谤,我妈讲给老公的)当时我以为孩子喜欢爸爸妈妈所以才喜欢听爸爸妈妈的故事,知道有一次孩子尿床才推翻这个理论。
我家姑娘从小很少尿床,夜里也不用把泡,可能得益于睡前喝水少,以及为娘给她养成的睡前必上厕所的习惯(让我叉会腰)。不过在孩子三岁左右的时候,有一次孩子在外面玩累了,回到家就睡了,也没上厕所,然后夜里就尿床了。我们还没说什么呢,她自己先羞愧地哭了起来,我只好模仿故事书里的话安慰孩子“不要紧,爸爸妈妈小时候也尿床的,不要过分责备自己”,孩子听了方才慢慢止住了哭,心满意足地睡了。然后到了早上,姥姥看到我们收拾床铺、洗床单,问起来,我们只好将孩子尿床的事情说了一遍,这时孩子立马说道:“不要紧,爸爸妈妈小时候也尿床的,不要过分责备自己。”一字不差,把我们笑的不行。姥姥也知道孩子自尊心强,这件事就此作罢。
第二天还是第三天,在给孩子讲故事书的时候,不经意间找到了那本《尿床了》,孩子如获至宝,让我讲了一遍又一遍。在平时的时候,孩子也会假装不在意地说“爸爸妈妈也会尿床的,不要过分责备自己”。这时我意识到,孩子是对自己尿床的事情有羞耻感,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安慰自己。孩子虽然还小,但各种情感已经发展的很完善,因为孩子圈子小,接触的东西少,遇到挫折很难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调节自己,自尊心反而显得很强烈,做错事会极大地激发内在羞耻感与挫败感。在孩子眼里,父母是权威而又完美的形象,如果父母也曾经犯过同样的错误,孩子就能够安慰自己,避免这种情感。另外说一句,现在的孩子,情感发展的实在是太快了,在育儿中父母必须谨慎处理孩子的各种情绪,否则会给孩子健康成长带来很大的阻碍与困惑。
与此同理,父母小时候的糗事代表着父母小时候也会犯错,给孩子以安慰,使孩子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产生惶恐心态,挫败自信心。有时孩子也会让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对这些故事的兴趣要远超父母的趣事——每个人当然对自己更感兴趣。但如果我借此机会说理宣教,或者指出错误行为,孩子会立刻打断我,说明孩子并不愿意听自己以前的糗事,而只听父母的。我们看相声小品、搞笑视频,很多时候发笑的点也是别人的糗事——不涉及道德伦理却尴尬麻烦的小错误,我们身处其外,多了一层安全感,更觉得搞笑。或许,人类都喜欢看别人的糗事,尤其是确保自己不会被波及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