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 2017 年电影真人版《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 第1页

  

user avatar   le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很多复刻的经典场景,屋顶降下桥段、垃圾车桥段、“坦克大决战”桥段

拆坦克那段比动画片帅得多,当年动画片肌肉撕裂的桥段不知为何感觉不到力量,战车开火的动感也有限,动画片音效就不说了,可能是帧数不行。

具体剧情嘛……黑寡妇变白寡妇,攻壳机动队变成……机械战警(女版)……

一般粉丝和科幻爱好者值得一看,忠实粉丝的话……可能会伤心……

(另外有人托我求问素子大人的粉底牌子和口红色号……)


user avatar   yejo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值此《攻壳机动队》真人版上映之际,几乎所有评论都一面倒的指责真人版和1995年的原版那深不见底的差距。那么,原版到底比真人版牛在何处,真人版就一无是处吗?

这一切都得从“赛博朋克”这个词说起。“赛博朋克”即Cyberpunk,Cyber就是计算机网络,punk就是朋克,一种叛逆的年轻人风格。合起来就是“网络上的叛逆年轻人”。这是一种对未来的想象,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未来时代,科技高度发达,却并没有给人类带来乌托邦式的大同幸福,相反,技术的鸿沟反而加剧了人类的相互压迫和分化,因此在各种炫目的科技视觉效果的阴影下,大都市里充斥着各种肮脏、贫穷、阴暗的角落。赛博朋克就是一群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年轻人,他们在信息网络的大海里畅游,并不介意改造自己的身体,以便更方便的进行黑客活动。他们自然与在明处的大公司形成了尖锐地对抗。一个典型例子,是我很喜欢的桌游”Netrunner(矩阵潜袭)”

在视觉化的赛博朋克作品中(影视、游戏),东方元素,尤其是中国元素往往是一个标志性的象征。其灵感的主要来源是香港。香港一方面高度发达,商业元素全方位入侵人的生活,一个具体表现就是无孔不入的广告;同时潮湿、局促的生活环境也非常符合赛博朋克的未来都会形象。一个黑暗的未来令人胆寒而信服。


赛博朋克的故事常常是对抗大企业或政府的大阴谋,《攻壳机动队》也不例外。但令其成为经典的原因,还是在“追寻阴谋背后的真相”的过程中,对人类自身的“真相”的思考。电影中的少佐等人,不断地在追缉神秘的黑客“傀儡师”,而让影片升华的不是傀儡师“落网”,而是在行动过程中少佐的自我思考,以及最终从傀儡师口中道出的那一套理论。在未来世界,人体躯壳(shell)可以方便的改造强化,只要科技能做到的,人类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比如让自己和鸟的基因结合,以便实现人类飞翔的万年梦想, 仿佛这才是生命的本能。

也许你会说,我们有伦理底线。可是伦理也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几十年前堕胎还是大逆不道之事,如今已成为妇女权益的象征之一。在此时此刻,“组建家庭养育后代”这一伦理所规定的“天然使命”,也在不断受到挑战,看看当今中国两代人的战争,不久后就不是个事。而克隆人或者基因改造,现在看来难以接受,迟早有一天,这方面的伦理也会为人类的欲望和天性退让的。也许你会拍案而起:这样下去人类会灭亡的!然而在未来的伦理中,也许人们会相信,灭亡才是人类的最好归宿呢。

由此可见,伦理作为一个缓冲器收效甚微,生命和机器/程序的界限必将逐渐模糊。支撑着人们认可自己为人的,只有坚信自己比机器/程序多了一个灵魂(ghost),也就是“自我”。但如果脱离了躯壳,所谓的灵魂或者自我是什么呢?我的相貌,我的声音,我的身体各个部位,我的记忆,我所见所闻,以及大脑所接触的一切信息,共同组成了自我。而每个人也就被限制在了这个自我之中。这不仅是说你的灵魂无法出窍,而是没有了躯壳,你更无法感知自我。所以英文片名“Ghost in the shell”,就是“躯壳里的灵魂”,说的是他们,也说的是你我。

既然灵魂和躯壳都是自我的一部分,是无法分开的,那么经过改造的躯壳,必然导致了自我的变异。没有改造过的自我,也许很久以前就死了,现在的自我,只是义体(人造躯壳)和电子脑构成的虚拟人格。其实没有人能看得见自己的大脑,或者灵魂,自己的存在只能有周遭的反应来证明,比如我能搅乱平静的湖面,比如另一个人看到我会对我微笑。如果目标只是让周围世界做出反应,虚拟的程序也完全能够做到。也就是说,区分生命和机器/程序的界限的所谓灵魂,机器/程序也能轻易做到。你看,在《攻壳机动队》里,他们千辛万苦追寻的黑客“傀儡师”就不是人,而是一段程序。反过来看,人类的DNA也是一种程序,生命就像诞生在信息洪流中的一个节点,人要靠记忆而活,而在记忆已经能外部储存的时代,程序自称为生命,又有何不可呢?

然而,不同于生命的交合与繁殖,虚拟程序自我拷贝的特性,暴露了其单一化的缺点。缺乏变异和个性的拷贝,一个病毒就能轻易毁灭。虽然现实中的计算机病毒已经做到自我变异了,不过我们还是顺着影片的逻辑走。傀儡师的解决方案,是和主角少佐融合,这样他/她/它就能变异了。在傀儡师看来,这不是对少佐这个“人”的侵占,而是一个双赢的结局。在这里,自我的界限又一次模糊了,但对少佐而言,这也是突破上面提到的自我的限制(我的音容记忆感官)的方法。且不论技术限制,在今天的伦理看来,这抛弃肉体而走向集体意识的一步,无疑是离经叛道到极点了(也能看出日本人在伦理方面一贯是非常有“创新力”的)。然而还是那句话,伦理终究会不断退让的。也许合体的集体意识,面对无限世界时,能够更加从容呢?

这么多深奥的道理,《攻壳机动队》可不是半张椅子坐在你面前对着你讲课。充满赛博朋克情调的布景,不仅仅用来做门面,《攻壳机动队》很好地利用了这个世界,设计了几场精彩的动作戏,以至于后来的真人版乃至其他电影以致敬这些场景为荣。比如主角草雉素子标志性的裸体跳楼,从深巷迷宫中追逐到广阔水面的那场光学迷彩格斗,再如让打字增速百倍的机械键盘手,名副其实地“失魂落魄”的垃圾车司机,还有高潮的蹲在思考战车的背上对其绝望地一击。

平心而论,1995年的2D动画的画面质量,在2017年已经令人难以接受。但如果以对一部老电影的眼光去看,你会发现这些场景和镜头,都是精心设计过的。就以在废弃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决战为例,在破败的场馆内,不间断的雨水点缀着战场的每个角落,一个虽然强壮但依旧是人的战士,独自面对机械怪物,机枪的子弹打烂了混凝土柱子,也从下到上把生命进化树打烂了一遍,直到进化树顶端的人类,下一步该去何方?寓意不言自明。在战斗的最后一课,躯壳在忧伤的音乐中分崩离析,她的灵魂也随之突破了自我……

还有不得不说的那首出现多次的主题曲。充满神秘感的民谣曲调,诡异的歌词讲述的是古代日本招魂仪式的内容。这无疑又契合了灵魂与躯壳关系的影片主题。


《攻壳机动队》经典主题曲《傀儡谣》_腾讯视频


无论是主题思想还是战斗场面,你是否嗅出了《黑客帝国》的味道?是的,沃卓斯基(兄弟/姐妹)正是受此启发,开创了欧美科幻片的新巅峰。赛博朋克的世界、动作设计、主题寓意如此紧凑的结合,并且继往开来启迪了后来者,才是《攻壳机动队》成为经典的理由。

说了这么多,我们再回过头来看2017年的真人版。首先,在赛博朋克风格的表现力上,真人版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原版市井深巷、筒子楼林立、小招牌密布的香港,到高科技全息广告无死角轰炸、行走着Creepy的机械艺伎的未来日本,都贯彻了未来高科技和传统文化的奇特结合,可以说风格上各有千秋,但视觉冲击力上,无疑是真人版拔得头筹。毕竟相隔了22年。




而上面提到的几个经典场景,真人版也是一个不落地致敬了一遍。其中尤以水上格斗最为精彩。热光学迷彩,画起来容易,真人特效还是更加震撼。选角方面,不知你是否有同感,斯嘉丽·约翰逊眼神、眉宇,一向散发出一种人造人的气质,可以说是非常好的选择。黑寡妇拍动作戏,显然也是驾轻就熟。


北野武,更是片中“异国情调”担当,虽然他的表演就像《极恶非道》走错了片场。

综上所述,原版《攻壳机动队》的躯壳(shell),在真人版可谓是发扬光大了,令人过足眼瘾。接下来就要说灵魂(ghost)了。可以说这两部电影有着截然不同的灵魂。

正好真人版的特效对信息轰炸的描绘更加生动,女主角深潜入水的爱好是为了那片寂静,来逃避信息轰炸,而非原作“重出水面有重生的感觉”来探讨“自我是什么”。再比如被操纵了的垃圾车司机,原版更突出了他被植入记忆的惊人体验,而真人版突出的是黑客有多牛逼。

原版剧情也有阴谋,不过并不重要,而真人版的阴谋十分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了斯嘉丽·约翰逊那扑朔迷离的身世。决战地点,一个是在进化树被扫射个遍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一个是斯嘉丽·约翰逊被遗忘的老家。而结局呢,从合体的集体意识面对无限世界,变成了斯嘉丽·约翰逊在高楼顶上自言自语”I know who I am”,然后信仰一跃重操老本行。至于那诡异的主题曲,只能放在片尾字幕充作“异国情调”元素了。

这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只是一个比较晦涩深奥,一个比较浅显易懂。其实好莱坞对原片灵魂的改编,是相当明智的。视效奇观的真人电影,成本是下不来的,因而必须让广大美国观众所容易接纳。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这个赛博朋克躯壳的电影里,那非常美国的灵魂:发现自己的身世,找到幕后黑手,挫败大阴谋。

忘掉原版,单看这部真人版,无疑也是一部非常有腔调的科幻动作片啊。

------------------------------------

肥嘟嘟看电影 - 知乎专栏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user avatar   dizzarz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下午刚看完了,作为脑残粉实际上我是推荐这部电影的,虽然这是一个和攻壳机动队原有故事体系完全不同的故事线,但是作为科幻电影来说绝对是及格的作品。面向粉丝的改变电影都是不讨好的电影,首先它需要设置一些电影并不需要的角色来唤起原有粉丝的热情,有需要把故事设定一定的深度不让原有的粉丝脱戏。同时又要保证足够的娱乐性质,不然其他电影观众就很难快速理解故事。

从今天的观影体验来看,在平衡上是合格的。粉丝找到了足够多的细节,故事有保证了连贯和完整。但是不能说优秀,因为真人版电影包含了太多内容,导致故事过于直白,细节完全经不住推敲。

在原作故事中,故事的展开本身是一种非个人的、实时的视角展开的。故事的内涵探索的是在当前时刻个人和现实的冲突。过去的历史对个人的塑造只是冲突的一部分,甚至连诱因都算不上。所以在动画和TV中,成员的过去并不占很大篇幅,甚至采取的描述也是含糊不清,是否发生过难以下定论。

这样就把读者带入了一种需要共同选择的情况下,究竟“我”是否真的存在,亦或是某种机构借由某种躯壳实现的意识的延伸?甚至是在个人的属性、能力都几乎无差别的时候,个人是否只是目中基于场景需要诞生的角色?

然而这种从漫画原著、剧场版和连续剧以来一直保持的某种默契,首先被arise打破了。arise打破了角色上的悬疑,并将其中的故事以流行的视角重新创作了出来。这种创作固然满足了粉丝的好奇心,同时也打破了角色原有的构建。

从原有的故事体系来说,漫画和剧场版塑造的冲突对于最近的好莱坞来说是陌生的,因为现代的好莱坞是一种连贯的社会文化的持续塑造。在好莱坞的文化中,在现代性中获得了一种虽然只有200年,确实完整的200年的民族精神。所以真人电影必须制造一种起源,来作为原始的本质来对抗、甚至创造冲突。

最后的拒绝是没法子的事情,在传统的故事中,无论漫画、剧场还是TV,剧中人物都有一种了解命运的现实感,所以任何超越都是命运的恩赐。换句话说就是老油条们已经习惯了现实,而在真人电影版中主人公最大的冲突是自身的迷茫,那么现实和命运是首先要面对的东西,所以电影版确实无法脱离和跳出。

对反科技的人来说,未来不是无限广大的,这是电影最让我失望的地方。


下面把所有我记得的梗都列出来【涉嫌剧透】


开头大家都知道,95版本的素子姐姐制造计划。

跳楼使用95版本。真人版少佐用的是白色glock?



黑帮份子的箱式冲锋枪来自于95版本外交官的保镖。漫画中也有,这是漫画的截图。

机器人开花脸来自《无罪》



被歌舞伎机器人绑架的片段来自于TV第一季第一集《公安9课》

陪伴型人偶说“救救我”是《无罪》开头对巴克说的。

检查陪伴型人偶的女科学的人设和无罪一样,包括香烟发行和眼镜。(潜入那块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



素子有女伴是对应漫画版素子的女朋友们,漫画中有描述,TV第一季查看笑面男的时候有描述。TV1中素子被笑面男救下来的时候外面陪伴的就是她的女友。

同电影中被炸相比,漫画里面被炸的是素子和一课的男朋友。


巴特的电子眼又不眠之眼的称号,在漫画中因为挑衅和奇遇被素子侵入后打破过两三次。TV第二季的时候展示出可能是游骑兵的标准装备。


巴特拜托素子喂狗是对应《无罪》,狗也是一个品种。

反派boss的造型是取自和四科一起去取傀儡师的AI专家

垃圾车的片段是取自95剧场版,但是改为了垃圾车脑内被hack。

除了场景很接近外,垃圾车被抑制了虚假记忆的成员在95版中拿着的也是自己的照片。

(漫画版中两个垃圾车成员都活了下来,并抑制了虚假记忆的)


(这个是sss的手,95得手我找到了贴上来)

和女科学家一起坐在被撞的车上的人手(展开成多个机械手操作键盘)是对应和和四科一起去取傀儡师的AI专家,剧场版sss中也有同样的表现。漫画中的解释是老年人不适合改造所以采取了类似的手法。

垃圾车成员机枪扫射那一段也是完美复刻,不过隐形衣那一段有点BUG。


酒吧里面那个BT黑帮成员看起来是致敬科长的老师,一个体态憨硕的老年的上校(漫画里殿田上校因为涉嫌伴侣机器人被科长处理,无罪就是这段剧情,TV里面则是科长去拜访了住院的上校。而上校的剧情在TV中分化成了怪盗的剧情。伴侣机器人就是给真人版久世纹身的那个)

潜水也是95剧场版的致敬。巴特啤酒上的字没看清。

保安部队如果一定要对应的话和第一季9课歼灭战里的海和尚很像,海和尚被9课搞的伤亡惨重。

TV剧场版课长用枪的片段都不多,arise中有一段,课长在酒窖(TV1)中有一段,剩下的漫画里面还有一段,拿着枪指着一课老大的脑袋。不过用的是自动手枪,科长似乎没有德古沙那样专爱左轮枪的喜好。

德古沙的手枪喜好也还原了,不过剧场sss中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德古沙使用自动手枪。电影中似乎换成了犀牛左轮手枪。


(连续剧:《纸鹤情缘》的剧照)

久世的造型更接近TV第二季的《个别十一人》。

最后的不法区域太奇怪了,原著是因为打了一次世界大战,所以很有多废墟,真人电影没交代。

最后对战车和95基本一致,可惜没听巴特喊“Motoko!”

虽然大家都喜欢跳楼,但实际上开头结尾跳楼的这是第一部。


user avatar   xi-he-52-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_╰)╭无论去过多少次都很难,星巴克店员总是特别热衷于纠正我在点餐过程中的各种错误……

-“我要个小杯……”

-“您是说中杯吗?”

-“对对对,的冰红茶”

-“您是说红茶冰摇吗?”

-“对对对,加桃浆,不加糖”

-“您是说冰摇桃桃红茶吗?”

-“………今天可以不问这么多问题吗?”




  

相关话题

  你见过最欠打的影视角色是谁? 
  拍毕业照可以模仿哪些经典电影海报? 
  孙悟空受大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看待贾樟柯「不赞同演艺人员实行持证上岗」,认为艺术创作应该不拘一格? 
  你心目中最烂的超级英雄电影是哪一部? 
  中国影视剧审核的底线是什么? 
  如何看待豆瓣被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自中国电影网的文章批评恶意刷低《长城》《摆渡人》《铁道飞虎》的评分? 
  演员马绍信去世享年 86 岁,曾出演《大决战》林彪,对他的作品你有哪些印象? 
  如果人类的大小突然缩小到十分之一,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如何看待包贝尔在虎扑宣传执导新片《胖子行动队》全程被怼? 

前一个讨论
一见钟情的时候,人的大脑中都发生了什么?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现在网络上越来越常见到「完爆、碾压、史上最强、秒杀、吊打、千年一遇」这种形容程度的词?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