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最近头部厂商接连发力自拍旗舰?OPPO 首发的 IMX709 传感器实力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evens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拍这个话题,从非主流到自然自拍,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前置镜头感光面积、通光率、对焦水平、色彩表现,以及美颜美妆算法都直接决定了自拍这件事到底能不能成。实际上从最近两三年的情况看,头部的公司都在致力于自然美颜,自然美妆,这是个大趋势。我们专注于研究怎么把人拍的更好看,而不是换张脸,这没意义。IMX709是索尼和OPPO独占式研发的成果,重启了RGBW模式,但是RGBW带来的猜色和串扰问题,能不能解决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另外,妆面和美颜算法需要大量的后台计算,整机性能是否能跟得上速度,计算效果如何,能否对素颜的妹子上自然妆面,这是业界都在研究的问题。

OPPO做IMX709,其实就如同华为定制RYYB,索尼向联发科定制X1是一个道理,都试图走自己划定的那一条研发路线,走独占经营的道路。接下来,是否能出现独占的大尺寸CMOS、自研的SoC、购买和联合研发的3rd IP模块,都是决定OPPO能否匹配其市场地位的关键。

我和Bobee(OPPO中国区总裁)下市场调研了几次,上月一起喝酒,他借着几分醉意跟我说:OPPO要想活下去,就得有自己的独占研发体系,就得有高规格的芯片和软件结合体系,这确实是教训,也是机会。

事实上,华为,苹果,谷歌都是这么走过来的,谷歌完全可以躺在骁龙体系上继续做Pixel,圣迭戈还是比较怕来自山景城的恶龙的。但谷歌还是自己下决心做了Tensor,为什么?因为谷歌不想受制于人,连谷歌这样的行业宗师都有这个意识,OPPO这类头部的终端厂更得有忧患意识。这是OPPO独占IMX709的根源原因。到了不得不变,向死而生的时刻了。

IMX709是不是真的能打?问我闺女就行了。


user avatar   ling-yin-aya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年各大厂商都在女性手机这一领域“卷”了起来。尤其是在自拍这一方向,那可真是卷到让人眼花缭乱的。


我怎么看?我当然是拿前置摄像头看了!!!


作为一个女性数码爱好者,又是一个自拍狂魔,我巴不得看见他们卷起来好吗!!

一想到从此以后,各大厂商都要在影像方面更加努力,也要在自拍方面花费更多的心力来讨好女性用户。我这个心情,就和一口气吃一桶炸鸡一样的开心。

而既然这回我说我想好好回顾一下我这并不算短暂的自拍历史,又选了这样一道题目。那我们就着重来说自拍好啦。


虽然我也不知道原因,但自拍对于我来说就如同本能一般。

在我年龄还是个位数的时候,就已经会拿着一个小镜子贴在手机背面,然后用那感人的80w像素自拍了。那时候我们小姑娘之间最大的乐趣就是在课间把手机藏在袖子里,互相看着闺蜜的自拍。

我还曾经因为迪士尼的手机在拍照的时候会把人拍的很白而用压岁钱买过一台。

再后来,就是我斥巨资买过的美图手机了——它现在还安详的躺在我的抽屉里。

在我看来,各大厂商在人像和自拍方面卷起来那是迟早的事情。再怎么说,手机也是消费品,消费品就是要服务于用户的。而有那么多用户看重自拍,厂商们自然也要努力跟进。


让我们把话题转题目中OPPO的官宣吧。


还记得那句著名的广告语“前后2000万拍照更清晰”吗。仿佛就是从R11开始,大家开始有了OPPO拍人像很棒的印象。再到后来在自拍领域一路狂杀的Reno系列——我不会说我还在知乎直播的时候,甚至想过为了对抗知乎直播的自带大头效果,搞一台Reno 4。但最后还是贫穷按住了我的手。

从2015年的采用RGBW传感器的OPPO R7 Plus,再到如今年8月OPPO未来影像开放日提到的OPPO RGBW捕光传感器预计将于2021年第四季度正式商用。

眼瞅着现在就是2021年第四季度了,也不知道OPPO这次交出的答卷究竟是什么模样。


RGBW这个东西呢,其实光看名字,像我等外行也能看出个大概来。从名字上来看,它与著名的拜耳阵列,也就是RGBG,只有“W”和“G”的区别

先简单说RGBG吧,正如我们人眼上拥有感知不同频率光线的多种细胞一样,相机传感器上也拥有RGB三种不同颜色的像素点。Bryce Bayer发现人眼在红绿蓝三个颜色中对于绿色敏感性最高,于是提出用一红一蓝两绿的排列方式来模拟人眼对自然界的颜色感知,这就是RGBG

(不要在意,这是我拿excel画的,意思到了就行了)



而RGBW,大约就是把拜耳阵列中绿色的像素点替换为白光W。像咱们外行都知道,白光听着就比绿光亮度高啊,所以RGBW传感器的低光拍摄能力也就比传统的RGBG像素排列更好。



虽然RGBG和RGBW各有千秋,但是由于RGBW传感器的低光拍摄能力实在是优秀,而提到低光拍摄,我们想到了啥……


人像啊!自拍啊!


那不然为什么小姑娘们凑在一起自拍,我们首先都得找光线。甚至本自拍狂魔有段时间出门必须随身携带补光灯。

还不都是为了这磨人的光线。


所以话题就这么又被我拉回了自拍上面。

不管是RGBW,还是各种眼花缭乱的算法,最终也都是为了能达到更好的自拍的效果。


那么,手机自拍究竟有什么难点,女生对于自拍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女孩子对于自拍的需求并不复杂。大部分女生并非是网红或者职业博主。对于我们这些爱好自拍的普通的女生来说,对与自拍最核心的需求其实只有一句话:


如何才能更轻松更简单的,把我拍的更真实也更好看


先说前半句,更轻松和更简单

之所以把“轻松”和“简单”放在“好看”前面,也是考虑到了我们大多数人的需求——光想要“好看”多简单啊,约个摄影师,找个光线合适的时候,约个化妆师,拍完片子再找人修图。好看是好看了,它多麻烦啊多累啊。

偶尔为之还可以,要是发个朋友圈都这么麻烦,我宁愿不发。

而用手机自拍呢,我只需要把手机掏出来,打开前置,对准自己,微笑一下,“咔嚓”一声。如果再完美主义一点儿,那就修修图,配上文案,发朋友圈或者微博。这多省事儿啊。

当然除了这一点,美颜方向的“轻松”和“简单”也非常重要。

举个例子,之前某红书上特别火的“奶油肌”。

其实用苹果前置原相机直出图也能很轻松的修出来。大概顺序就是降低橙色和黄色饱和度,提高黄色的明度。磨皮使用手动只磨两颊和鼻翼,最后拉一下对比度和高光基本就能修出来了。

但尽管这样,还是有很多姑娘(也包括我)都在想……为什么要修图呢,太麻烦了也。


说到这儿,有人就该问了。不是有美颜相机吗。

是啊你们都知道有美颜相机!我一说我照片是美颜相机拍的,那不就是说我是个照骗吗!!

(虽然我也的确很照骗就是了)


这里就说到了前面的第二点,“真实”和“好看


现如今,因为美颜软件的流行,“前置直出”“原相机能打”已经是女孩子之间对网红颜值的最高评价了。

也正因为这个评价,今年的流行趋势就变成了“真实”

甚至目前最流行的妆面画法之一,就是在上完妆之后,再用眼线笔把自己脸上本身的痣点出来。

如何让镜头里的人一看就是自己,但是又非常好看呢。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了之前在商场里看到的Reno 6。

当时最震撼我的是,在开启美颜的情况下,一个是我的脸很自然的呈现出了奶油肌的效果,鼻梁变得立体又自然,一个是,我左脸上的痦子竟然还在。

我左脸颊上有一个很小的痦子,大约有白芝麻的一半儿那么大,而且颜色非常浅,除非你贴脸看我,不然根本注意不到它。

所以每次我在做自拍方向的测评的时候,都会着重的提示大家我的这颗痦子。

我甚至还很震惊的发了朋友圈——当然只是感叹了一下Reno 6的自拍也太厉害了。



这种“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前提下进行美颜”就是目前女生们很重要的一个需求了。

当然在算法方面,手机自拍的难点,也在于它面向的是各种不同的女生。有些人可能希望能够很便利的拍出好看的照片,有些人希望素颜就能拍出妆感,但有些人又不喜欢自带妆。

不同的女孩子喜好不同,有的人喜欢把磨皮开大美白开大,喜欢自带妆面,有人就喜欢仿佛“原生皮”的感觉。甚至有些人喜欢冷调,有些人喜欢暖调。

而满足这些女孩子的需求,也是一个非常麻烦的问题。众口难调。

目前绝大部分手机自带的美颜都是只有几个档位,只能简单的调节一下大眼瘦脸磨皮。像我这种鼻子很大的人就很纠结。脸是瘦了,可是我的鼻子看着就更大了。我就只能咬着牙关上手机自带的瘦脸。


算法方面,还有个更为麻烦的地方,就在于……


现如今自拍和妆面的主流风格变化也太快了。有时候两三个月就能有更流行的妆面和美颜风格,这无疑是对美颜算法团队一个非常严肃的考验。

为了证实这一点,我还特意去找了我自己早年间的自拍。我属于很喜欢赶时髦的人,所以每一年的自拍风格也算是紧随潮流。

我说实话,现在看这些图,他喵的看着根本不像一个人啊!!!

要不是因为翻到这些旧图,谁能想到这几年里美颜风格竟然差这么多。

(希望写到这儿不会掉关注吧QAQ)


2017年

从这感人的像素就能看出来当年流行什么。那个时候还是faceu的天下,美颜算法也开始能调整更多的部位了。但是当时还并不流行美颜相机自带妆面。(当年我的化妆手法也是非常拉跨)

(现在再看当年流行的用银色眼线笔画下眼线,就觉得特别像长了银色的眼屎)



2018年

这一年我记得特别流行轻颜相机的自带妆。而且流行很多扣上滤镜你都看不出来是你的各种自带滤镜和妆面,尤其是眼下贴钻这个滤镜,当时可实在是太火了

还流行在脸上画个波浪……虽然我也不知道这有啥意义



2019年

还记得当时知乎上都在吐槽的红色眼影吗。这一年不知道为什么,满大街都是红色的眼影和大红唇。还有这种下垂的眉毛。其实当年并不流行这么重的腮红,但是我总觉得红色眼影不配重一点的腮红就……特别像刚哭过

美颜的算法也是死白死白的,越白越好,当年流行的修图教程多得是需要你手动拉高面部的高光


2020年

去年流行的就是“奶醉妆”,“奶油肌”以及流行画卧蚕。

腮红要使劲儿打,眼妆的存在感要特别淡,美颜的磨皮一定要开大,鼻梁上一定得有一大条高光。整个人一定得是像洋娃娃一样的风格。



2021年

今年就开始流行“原相机”的感觉了,看着越自然越好,妆面清淡为好。

甚至从今年开始,我也开始习惯用手机自带的相机自拍了。也是得益于各厂商的“卷”吧。


这短短四五年里,美颜的流行趋势就变了这么多。甚至现在回过头再看2017年流行的风格,都会觉得这风格里面带着这么多过往的沧桑呢。

所以,如果手机厂商想要更好的在自拍这个方向讨好女孩子们,在提高前置像素的同时,也需要考虑一下不同的女生的不同喜好。

可调节的当然是越多越好。最好不同的姑娘都能调出来更适合自己的美颜参数和滤镜,甚至自带妆面。


(小声bb:最好前置原相机直出图就能特别好看!我也想当原相机能打的美少女!)


更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能跟得上自拍的潮流。拍出“梦回2010”的效果就不好了。



其实女生市场是个非常大的市场,作为一个自拍狂魔,其实我很高兴看见现在各大厂商都在自拍和女性手机这一领域开始卷。


毕竟,你们都卷起来了,我们才会更轻松的得到更好的自拍体验。


user avatar   liu-yan-14-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绿厂出来混果然讲信用,这颗IMX709估计就是8月份OPPO影像发布会上提到的那颗RGBW传感器,当时说Q4商用,这就用在走量机上了。绿厂通过CIS技术进步,在被“光学技术锁死”的前置摄像头竞争中先走一步。

从光学上,手机前置摄像头进光量已经快被现存手机形态锁死了,厂商只能在传感器技术下功夫,提升光电转换效率。

打孔屏限制了光圈大小。

光圈=焦距/通光口径

扩大光圈,意味着如果焦距不变,打孔屏的孔必须跟着扩大。

前置打孔不显示区域半径=通光口径半径+控边框宽度



那供应链上维信诺的技术举例:

HIAA盲孔方案,则通过创新设计的PI衬底、孔区阵列、阴极膜层、模组物料等结构,大幅提高盲孔区的透过率,以保障前置摄像头的拍摄效果。


黑色保护区宽度不太能变化。

圆的面积=πr2

也就是说前置光圈若是想大半档,不显示区域面积就得接近翻一倍。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前置摄像头的光圈大小都在F2.4左右。

不是厂商不想做大,是物理上真的做不大了。


镜头厚度限制了CIS面积。

手机前置摄像头等效焦距大概是22-26mm,越大的传感器意味着越大的实际焦距,越大的实际焦距也就意味着越厚的模组。

拿DXO S20Ultra这张样片里的Exif信息来看,实际焦距已经达到了4mm,这款手机的等效焦距是25mm。



镜头厚度通常不会低于实际焦距,加上传感器1mm左右、基板1mm左右,整体模组封装厚度已经在6mm左右,也就是刚刚能塞进目前中高端不到8mm厚度机身里。



甚至目前中高端机器前置摄像头CIS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前几年后置主摄面积了。

你们还记得前几年的美图手机么?那个夸张的前置摄像头里面也不过就是一颗IMX363——和三星GD1差不多大。

后置摄像头能做成凸起,但前置怎么做?

凸屏幕不可能,现有加工技术造不出来消费级产品。

凸后面也不太可能,丑且奇怪。

光学防抖结构更是塞不进去。

也就是说,

前置摄像头的进光量,基本被锁死了。


所以,厂商只能在传感器技术上下功夫,增加光线捕捉能力。


假设IMX709就是8月影像发布会上那颗传感器。那么,这颗传感器回答的问题是:

如何在进光量不变的情况下提升信噪比?尤其是弱光场景。


OPPO从索尼定制的答案是:RGBW+Quadbayer,用以解决进光量问题。

这颗传感器不是传统的RGBW,也不是纯粹的Quadbayer。

传统的RGBW是将Bayer阵列中的RGGB中的一个绿色滤镜替换为透明滤镜,也就是G替换为W。


而IMX709将Quadbayer阵列的每2x2个同颜色像素滤镜中的对角线上的2个替换成为透明滤镜,与其叫这个RGBW,不如叫RRGGGGBBWWWWWWWW,约个分,就是RGGBWWWW

这种方式比上一代RGBW阵列中的W比例更高,效果也更好。OPPO当时在发布会上表示,新一代RGBW超强捕光传感器的进光量相比传统RGGB提升了60%。


这种排列中,每个白色像素周围都有RGB像素,通过白色像素信息和周围的RGB滤镜信息,能解出全像素完整的RGB信号输出。也可以按照Quadbayer的方式解出大像素色彩,就是在原来四合一像素上有更好的明度信息。

这个滤镜阵列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但又引入了新的问题:色彩。

这是全新的滤镜阵列,以前的的传感器猜色算法用不上,需要保证良好的色彩,就必须要重写一套猜色算法。

绿厂倒是有些调教经验。

2015年发布的R7 Plus上,OPPO就用了RGBW传感器,IMX278。这款走量机并没有出现偏色问题,并且在弱光场景下表现出了超出当时主流IMX214的水平。不过索尼也单独为IMX278用了新的TSV工艺,更新了ISP。



发布会上OPPO提到,算法硬化,以及:

引入了全面自研结合像素四合一的RGBW还原算法,让每个子像素都能具备R(红)、G(绿)、B(蓝)和W(光线)信号的识别能力

也就是说,用全新定制的固化在ISP中以TSV方式与传感器互联的算法解决了全新滤镜阵列的猜色问题,甚至ISP还塞了其他OPPO定制的算法进去。

所以,这颗传感器非常有意思。

用了全新的滤镜阵列,重点解决弱光自拍问题,顺带提升日常自拍的信噪比。


未来——不仅仅是绿厂,也不仅仅索尼

OPPO的定制产品从某种意义上带动了CIS产品的发展。最早OPPO看到论文就定制2x2 OCL产品——IMX689,同样技术在IMX766被广泛应用,豪威科技甚至海力士也发布了类似产品。新的RGBW形式也是如此,8月OPPO未来影像发布会结束后,豪威科技在11月就发布OV32C,同样采用了RGBW滤镜排列方式。下一轮前置摄像头技术演进即将到来,OPPO先走了一步。


user avatar   murdoch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对华为熟悉的更多的是终端,或者说手机,我们就聊聊手机。

今天为了回答另一个问题,刚好做了一张图,统计了御三家2015年-2020年Q4手机出货量的变化图:

2018年,华为制裁前最后一个完整年,在苹果新机发布的Q4,出货量做到了6000万台以上,相应的,苹果在iPhone6发布之后,Q4季度出货量首次跌破7000万台,之后,华为被制裁,销量快速下滑,苹果急速攀升。

2020年,华为季度出货量下滑到3000万台的时候,苹果季度出货量直接做到了9000万台,2021年Q4苹果单季度出货量如果突破一个亿,我是毫不意外的。

苹果的神话,乔布斯的神话,大家耳熟能详,我就不赘述了。

在华为没有被制裁之前,是直接冲着破这个神话而去的。

在中国市场,华为其实已经突破了这个神话的,在2020年中的时候,5000-8000价位的高端机核心区段,华为已经超越了苹果。

华为之前,苹果就是高端机市场的天顶星,在华为之后,苹果又是这个市场的天顶星,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这个过程中,苹果有什么大的变化么?

其实没有,苹果还是那个苹果,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但有华为和没华为,苹果的市场地位完全是两个概念。

所以,你说华为强吗?

华为每年千亿研发,在苹果之上,很多人对这个不服气,用各种理由来否定华为,说什么研发投入是数据做出来的,华为没有上市,公布的官方数据不可信。

我们都不需要去从专业角度驳斥这种言论。

就看市场表现,尤其是高端市场的表现,这个是实打实的。

市场之外,十年的时间,华为做出了海思麒麟,做出了鸿蒙,这两个过去被认为是中国科技企业无法突破的两座大山,华为突破了。

当然,海思麒麟已经被认可了,鸿蒙还处在争议中。

但我们仔细想想,如今对鸿蒙的各种批判,是不是和十年前对海思麒麟的各种批判如出一辙?

如果华为这一波没有被美国干死,给鸿蒙十年的成长时间,十年后鸿蒙会是什么态势?会不会比今天的海思麒麟差?

你说华为是不是真的牛逼?


user avatar   nicled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对华为熟悉的更多的是终端,或者说手机,我们就聊聊手机。

今天为了回答另一个问题,刚好做了一张图,统计了御三家2015年-2020年Q4手机出货量的变化图:

2018年,华为制裁前最后一个完整年,在苹果新机发布的Q4,出货量做到了6000万台以上,相应的,苹果在iPhone6发布之后,Q4季度出货量首次跌破7000万台,之后,华为被制裁,销量快速下滑,苹果急速攀升。

2020年,华为季度出货量下滑到3000万台的时候,苹果季度出货量直接做到了9000万台,2021年Q4苹果单季度出货量如果突破一个亿,我是毫不意外的。

苹果的神话,乔布斯的神话,大家耳熟能详,我就不赘述了。

在华为没有被制裁之前,是直接冲着破这个神话而去的。

在中国市场,华为其实已经突破了这个神话的,在2020年中的时候,5000-8000价位的高端机核心区段,华为已经超越了苹果。

华为之前,苹果就是高端机市场的天顶星,在华为之后,苹果又是这个市场的天顶星,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这个过程中,苹果有什么大的变化么?

其实没有,苹果还是那个苹果,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但有华为和没华为,苹果的市场地位完全是两个概念。

所以,你说华为强吗?

华为每年千亿研发,在苹果之上,很多人对这个不服气,用各种理由来否定华为,说什么研发投入是数据做出来的,华为没有上市,公布的官方数据不可信。

我们都不需要去从专业角度驳斥这种言论。

就看市场表现,尤其是高端市场的表现,这个是实打实的。

市场之外,十年的时间,华为做出了海思麒麟,做出了鸿蒙,这两个过去被认为是中国科技企业无法突破的两座大山,华为突破了。

当然,海思麒麟已经被认可了,鸿蒙还处在争议中。

但我们仔细想想,如今对鸿蒙的各种批判,是不是和十年前对海思麒麟的各种批判如出一辙?

如果华为这一波没有被美国干死,给鸿蒙十年的成长时间,十年后鸿蒙会是什么态势?会不会比今天的海思麒麟差?

你说华为是不是真的牛逼?


user avatar   xiaosuanm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对华为熟悉的更多的是终端,或者说手机,我们就聊聊手机。

今天为了回答另一个问题,刚好做了一张图,统计了御三家2015年-2020年Q4手机出货量的变化图:

2018年,华为制裁前最后一个完整年,在苹果新机发布的Q4,出货量做到了6000万台以上,相应的,苹果在iPhone6发布之后,Q4季度出货量首次跌破7000万台,之后,华为被制裁,销量快速下滑,苹果急速攀升。

2020年,华为季度出货量下滑到3000万台的时候,苹果季度出货量直接做到了9000万台,2021年Q4苹果单季度出货量如果突破一个亿,我是毫不意外的。

苹果的神话,乔布斯的神话,大家耳熟能详,我就不赘述了。

在华为没有被制裁之前,是直接冲着破这个神话而去的。

在中国市场,华为其实已经突破了这个神话的,在2020年中的时候,5000-8000价位的高端机核心区段,华为已经超越了苹果。

华为之前,苹果就是高端机市场的天顶星,在华为之后,苹果又是这个市场的天顶星,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这个过程中,苹果有什么大的变化么?

其实没有,苹果还是那个苹果,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但有华为和没华为,苹果的市场地位完全是两个概念。

所以,你说华为强吗?

华为每年千亿研发,在苹果之上,很多人对这个不服气,用各种理由来否定华为,说什么研发投入是数据做出来的,华为没有上市,公布的官方数据不可信。

我们都不需要去从专业角度驳斥这种言论。

就看市场表现,尤其是高端市场的表现,这个是实打实的。

市场之外,十年的时间,华为做出了海思麒麟,做出了鸿蒙,这两个过去被认为是中国科技企业无法突破的两座大山,华为突破了。

当然,海思麒麟已经被认可了,鸿蒙还处在争议中。

但我们仔细想想,如今对鸿蒙的各种批判,是不是和十年前对海思麒麟的各种批判如出一辙?

如果华为这一波没有被美国干死,给鸿蒙十年的成长时间,十年后鸿蒙会是什么态势?会不会比今天的海思麒麟差?

你说华为是不是真的牛逼?




  

相关话题

  为何国人心态现在如此膨胀? 
  怎么看待今年手机普遍涨价的情况? 
  大家如何看待美国12月份组织的全球民主峰会?民主峰会对金融带来哪些不确定影响? 
  如何评价首发价 2599 元起的 realme X2 Pro?有哪些亮点和不足? 
  如何看待网传美团王兴怼宝马 X5 研发技术和特斯拉比差距大?代码行多少能代表研发水平高低吗? 
  微信群能不能单独屏蔽单人的信息呢?技术上难度大吗? 
  今年弟弟高考,想在高考后给他买台手机,有哪些手机能够用上几年不卡顿? 
  如何看待美国政府要求联邦法院暂停 TikTok 禁令? 
  英特尔敦促主板厂商,禁用 12 代酷睿 AVX 512 指令集,如何解读这一举措? 
  想买一个笔记本,主要用于写文,随身携带,有没有推荐的? 

前一个讨论
长光辰芯已经研发出全画幅 cmos 传感器,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喜剧作品《父亲的葬礼》?





© 2025-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