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呢?
玩cnc4?差评如潮八杰集之一?
我不想去费尽心思的搭配兵种搞微操,只想钢铁洪流造出来,A过去,赢了。
没错,说的就是你,暴雪。
暴雪的兵种基本没有万能的,要不就是打不了天,要不就是打不了地,要不就是打不了魔免,就算有个都能打的,也是攻击刮痧的脆皮。其实这也不算什么大缺点,最让我恶心的是食物系统,这限制了你的最大规模。
我实在是不想看村长打架啊,我想看集团军互殴。
红警我还能选尤里,控制两个队友,三个阵营三位一体搞出超级马奇诺防线,看着敌人的联盟不断派兵确无法突破我的第一道防线,然后我控制着伊文/谭雅鲍里斯尤里/超时空军团/间谍进行骚扰作战。
亦或者是靠着基地车跑来跑去造堡垒,不断推进势力范围,慢慢将敌人困死。
这种快感,是星际和魔兽体验不到的。
——————————————————————————————
有的时候就想玩这种简单暴力的游戏,虽然容易腻,但是每周就想玩个几把。
FPS类似的有killing floor2,打僵尸的游戏,开个简单模式突突突就完事了。
我是真的不喜欢CS那样小心翼翼,露个头就没的PVP。
也可能是我菜把。
好游戏,只会因为硬件不兼容才会消失。
而现在的每一个红警玩家,都熟练掌握了窗口化、32位、XPsp3等名词的使用,所以至少现在的电脑是可以玩到红警的,那红警就不会失去这么多年一起走来的玩家。
第一次接触是在亲戚家,小学一年级时候玩到了尤里的复仇,自那个狂兽人的加载页面就爱上了这款游戏。
二年级爷爷在电脑城买了一张共和国之辉的CD。有中国唉,超级强唉。
三年级学校开了课后班,我学Flash和Photoshop做完当堂作业就可以和同学联机打那个叫最终幻想的红警MOD。我喜欢用英国,超级孙悟空+超级贝吉塔。哦,对了,上面还有一个蓝色警戒。
四年级亲戚换新电脑,把那台装着尤里复仇的旧电脑送给了我家。
我对于游戏的最初认知就是“红色警戒“”抢滩登陆2000“”暴力摩托“”祖玛“”连连看“。
而历数联网的平台,浩方没了,战网还在,而且提供了全部的下载和系统优化补丁,那差什么呢?
而且由于玩家群体的开枝散叶,现在有一大堆的MOD和任务包可以玩。
心灵终结,兵临城下......有新内容就有新乐趣。
我的世界cosa、艾木魁也在不断的给大家整活。
而且红警完全不需要配置,我现在电脑独显驱动有问题,几乎所有的游戏都玩不了,但是红警还能靠集显玩,于是上周居家我就玩了一整周的心灵终结。
红警不会缺玩家,至少到红警完全不被兼容的那天,不会缺。
——那天我会弄台XP的电脑,专门玩这些游戏。
【因为可以掌控啊。】
从最初的选择,我们就可以,选择是简易的敌人,还是中等的,自己选择即将面对的环境的困难程度。
然后,我知道,需要多造两辆采矿车,这样可以富的更快些。—————— 我们知道怎么去往更宽裕的局面。
接着,我造战车工厂,我造科技中心。—————— 如果我愿意进取,就有更多的进展。
紧接着,我多造了一些光棱塔,我在关键节点多放了一些大头兵,让大头兵拿麻袋把自己围起来,防止敌人来打自己。————————这种安全感,真舒服。
最后,我可以发展到,自认为强大以后,开始进攻,而不是,在孱弱无奈的时候,突然遇到困境。我调拨着自己的坦克,调拨间谍偷偷跑过去断断电力。———————— 这种基于安全感、进展、前路清晰、环境可控的,进攻实力的展现,在生活中是多么弥足珍贵?
玩儿上这么一把,模拟的,虚无的电脑里面,再感受一下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命运当前,疲于应付,万感无奈。
在有限的虚拟环境里,当当男孩儿。
我爸爸就一直在玩红警,从2001年开始一直玩到现在,除了中途电脑系统出问题没弄明白中断过几个月。现在他都51了,每次下班都会在客厅先把电视打开放新闻联播,然后在小桌打开笔记本电脑来盘红警。
他玩每局套路都一样,随机生成山脉地图,这样大概率只有一个口需要防守,选英国或美国,打三个冷酷伊拉克不带超级武器,想挑战一下就开超级武器敌人随机。每次用美国大兵重装大兵幻影守住口练级,然后用狙击手冷冻兵给多功能车练级,用大兵给要塞练级,偷敌人次要建筑给光棱坦克练级,最后攒一大群三星部队心满意足的获胜。
这么多年这么多局对局下来他打三个冷酷依然总翻车,比如山脉图有两个口他肯定守不住,一直单基地单重工被敌人基洛夫偷家,对面有英国利比亚能破他兵阵的国家他前期肯定守不住。我也跟他教学过用间谍偷钱偷级,这样你不缺钱也不用这么费劲升级;重装大兵不怕压放美国大兵前面;要占油田经济比较好。但他都不听,这样始终这个游戏都有挑战性,跟电脑打的有来有回。
我以前怎么也理解不了,也尝试过教他新游戏,后来工作了逐渐理解了,打游戏是为了放松,工作后没有多余的精力学新游戏、琢磨各种复杂操作策略,红警二有简单的套路简单的规则还解压何乐不为呢。所以我现在剧情游戏都调最低难度通关,策略类游戏只玩熟悉的红警星际二(只打埃蒙)帝国三虐电。
谢邀!
高中的时候班里有个女孩子特好看,是那种攻击性长相,类似这种↓
当时军训的时候就被人拍下来发到学校,然后就被校友们肉出来了,就暂时叫它小a吧,后来分班的时候她分到了16班,就属于吊车尾的理科班,那个班一共就12个女生,她是里面最漂亮的,所以一开学就收到情书,小礼物什么的,她都没收过,就算是硬塞给她的东西她也一直保存着等找机会还过去,她的性格有一丢丢高冷,也没啥朋友,小a在高一从来没谈过恋爱,可能是追她的人都太低质了吧,后来她和一个小她一届的学弟在一起了,那个学弟长的也不错,但学习不错,属于年级的前30名,当时和小a谈恋爱的事全校师生几乎都知道了,老师同学们也劝过那个男生无数次,但他不听,和小a的关系一直很好,小a和他在一起之后成绩也再慢慢上去,老师们也就没再说什么。
后来高考了,小a没考上,那个男生考上了985的学校,小a为了能和她对象在一起,就去了男生上大学的地方打工,那个男生因为长的不错,到大学有很多人追,追她的女生都是超级优秀的,当然也有比小a漂亮的,那个男的都没答应,他和小a的感情超级好不过后来男的带小a回去见父母的时候,男方父母不同意他们,男的直接不和家里联系了,就自己生活,后来同学聚会的时候小a也是和他一起来的...
就是说,这男方真的很优秀,女方也是,郎才女貌,女孩后来做微商去了,直接比男方还牛,可能这就是真爱吧,最后说一句,小a我爱你
没错我就是小a男朋友,嘿嘿
统计局工作人员也不过是公务员,没有受到过经济训练,所以他仅仅是给予统计,但是并没有解释能力。他所说的是“全员劳动生产率”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世界普遍通用所说的“劳动生产率”是单位时间内的产出,具体的说是每小时经济产出(output per hour worked)。
我们可以对比下这两个概念,统计局声称的“全员劳动生产生产率”是生产总增加值除以就业人口,意思为单位劳动力平均产出;普遍所用的“劳动生产率”是单位小时产出,所以实际上“全员劳动生产率”应该除以平均工时。由于中国人每年平均工作时间大概是2200小时,美国则为1750小时,所以实际上他的统计数据还要高估了,所以这个值应该为6%左右。由于我国处于后人口红利期,人口赡养比例较低,就业人口比例依旧高于平均水平。我国现在约有7.75亿人就业,而美国只有1.5亿人就业;同时我国就业人口工作时间都更长,分母更大的情况下分子就更小,所以实际上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和技术领先国家(美国)要比经济水平相对更低。
这个情况不仅仅出现在中国,在日本和韩国也是如此,普遍估计韩国的劳动生产率仅仅为美国的50.2%,日本则为65.4%。西班牙本身经济水平和韩国相近,但是工作时间远远少于韩国,实际上这意味着西班牙的劳动生产率远高于韩国,而根据OECD的估计西班牙的劳动生产率则为美国的74.5%。
即使如此,这个数据很明显是过分低估了中国的经济水平。理由有两个:
一个可靠的方式是使用尽可能接近现价的不变价计算单位,并且使用购买力计算,例如OECD本身选择的是constant prices 2010 and PPPs。考虑到这两点我们做估算的话,中国的人均GDP按照购买力衡量现在大约美国的25%,中国的劳动生产率的可靠应该略高于美国的20%。所以,普遍的估计为中国的劳动生产率略微高于美国的劳动生产率的20%,一个比较精确的说法应该是21%。
从某种意义上,即使是21%的数字,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应该是被低估的。因为中国的经济规模应该大大高于现在已经测算的规模,在过去5年中国就已经更改了3次统计测量方式,每一次都提高了经济规模。即使如此,潜在的经济规模依旧存在,所以经济水平的低估意味着劳动生产率被低估了。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中国官方声称的劳动生产率增速远远高估了,因为中国政府高估了自己经济增长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