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房价为什么会下跌,怎么让房价下跌? 第1页

  

user avatar   TuringD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已经下跌的,你觉得没有讨论价值。

鄂尔多斯房价暴跌几年了,现在还在想办法去库存:

楼市泡沫破裂后的鄂尔多斯:从房价破万到无人居住

你看上图,房价同比下跌的城市不止一个两个。70个城市数下来有14个:西宁、乌鲁木齐、唐山、包头、丹东、锦州、牡丹江、济宁、襄阳、岳阳、常德、桂林、三亚、遵义。

这十几个城市是不是同比下跌?当然,数据在那摆着,你要不信还可以到每个城市走一圈。实际上现在很多三四线城市还在想尽办法去库存,伤透脑筋:

10月热点城市楼市降温 三四线楼市去库存仍是主旋律
楼市去库存分化:三四线城市库存不降反升 或拖累经济

什么原因呢?无非是政府卖地过猛、开发商用力过猛,房子修多了,但买房的人少

这些都是下跌。你视而不见,还要上知乎问了一遍问二遍,问了二遍问三遍,我也说了两遍说三遍。有什么办法呢?


说完了下跌的,又有人要说了,怎么不见北上广深房价下跌呢?是货币印多了吗?是政府卖地导致吗?

说货币印多了的,我倒是有个疑问:怎么同样是房地产,北京就上涨,鄂尔多斯就下跌?人民币不是面向全中国发行的嘛?难道人民币只对北京流通?

说政府卖地导致房价上涨的,我更有疑问:鄂尔多斯政府卖那么多地,修出来的房子多塞几十万人没问题,怎么就下跌了呢?三四线城市地方政府可劲的卖地,房子怎就卖不出去还去库存呢?

这些归因不能解释问题,所以我也不怎么信。为了解释中国房地产现实,没办法,自己发展了一套理论(看过的,可以再看两遍):


地球上近50%的人口仅居住在1%的土地上,而绝大部分土地无人居住。如下图:

这是非常典型的马太效应,多的更多。任何让人口均匀分布的想法都是异想天开。新疆戈壁滩、非洲撒哈拉、喜马拉雅山顶,这些地方鸟都不拉屎,你会去住?

而产业发达、经济发达、资源集中的城市,天然的吸引人聚集。中国是北上广深,印度是新德里、孟买,韩国是首尔,日本是东京,英国是伦敦,法国是巴黎,俄罗斯是莫斯科,美国是纽约、旧金山。没有例外,都是如此。

中国当前的城市化率才刚过50%,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只有30%多。还存在大量的农村人口在未来10~20年转移到城市。尤其对于河南、四川、云南、贵州这些中西部城市来说,现在正是城市化的加速时期。按照每年一个点的城市化速度,达到北京上海70%以上的城市化率,还需些时日,至少20年。

下图是麦肯锡将中国划分为22个城市群。未来中国13亿人口的大多数都将聚集在这22个主要城市群。集中,集中,13亿人口高度集中。

这种集中趋势有没有终点,哪里是终点?我们看看国外:

莫斯科集中了俄罗斯近20%人口,首尔集中了韩国20%的人口,东京都市圈集中了日本1/3以上人口,伦敦都市圈集中了英国近50%人口

你别看北京、上海超过2000万人,广州、深圳超过1000万人。其实拿这些城市的GDP占比来看,人口集中度是远远不够的。限制大城市规模是拍脑袋想法,产业那么发达、就业机会那么多,人就是要来,怎么限制?如果需要限制、能够限制,东京都市圈就不该集中全日本1/3以上人口,英国人也不该往伦敦跑,就住乡下空气清新钓钓鱼多好。

可惜人就是要往最核心的、资源最密集的城市跑。英国、日本这些提前资本主义几十几百年的国家,就是这样的。中国看不到走出另一条道路的迹象。

如果你默认上述演进规律,那么进一步思考就很容易了。

中国的大城市房价是不是本身就会变得比国外大城市高?从供给需求来说。供给方面,北上广深房屋供给数量是否比东京、首尔、香港、纽约这些城市要少?可以分析,但我认为这不是主要因素,在此不细谈。

真正有决定意义的是需求量。中国的人口是美国4倍、日本近11倍、韩国27倍,这是最重要的因素。有学者说中国房屋拥有率接近100%,所以房价不会上涨。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有超过一半的农村户籍人口,大多数农村人正在迁入城市,会在城市买房。

北上广深这些核心城市,辐射力就更广阔。北京往大了说辐射全国,往小了说辐射东北、河北、天津。上海吸引长三角人口定居。广州深圳是珠三角核心城市,吸引广东、广西等地人口定居。

河北人口7300多万,东北人口超过1亿,有1%的人口前往北京都不得了(事实是估计50%以上的人都想到北京……)

穷人想到这些地方,房子买不起。现在的问题是,近40年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一大批富人,其中不乏资产上千万、上亿的巨富

还是这张图,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的数据,中国资产100-200万家庭占比8.9%,

200-1000

万的占比6.9%,1000万以上的占比0.6%。

你算算,资产1000万以上的0.6%,以4亿家庭算这就是240万户。200万以上的7.5%,这就是3000万户。中国家庭主要资产配置方式就是买房。买房买哪?华北地区的首选北京,长三角首选上海,珠三角首选广深

不管你自住也好,投资也好。这些大城市是广大买房客、投资人意识里跑不了的。国外移民到中国,肯定也是首选这些城市定居。

总的结论就是,你放眼全球核心城市,研究中国具体国情,中国大城市房价赶上并超过诸如印度新德里、孟买,韩国首尔,日本东京,英国伦敦,法国巴黎,俄罗斯莫斯科,美国纽约、旧金山,都有可能,并是正在发生的现实。而广大农村和并无竞争力的小城市,特别是煤炭石油等资源枯竭型城市,由于人去楼空,将慢慢衰落。


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微信搜索未来知识图谱(ID:futureknowledge),回复“投资未来”获取《未来五年,这7个行业将爆发性增长》


user avatar   lei-shen-146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全部高位套牢,抄的再好,最后全部给银行垫底。国家还是最大的赢家!

Nokia,卖手机,努力把成本降到更低更低。结果颠覆他的,是iPhone。 “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好不容易把“统一方便面”终于打垮了。击败方便面的,是美团外卖。 这个社会上的竞争,赢家更多是“降维攻击”。 日本人准备了30年。天天盘算着“巨舰大炮”的对决。建造了大和,武藏等终极战列舰。 可是时代变了,美国人砸死你的,是海军航空兵。

时代变了,炒了十几年的房,最后等来的是房产税。


今年,香港地价跌了70%,房价也会随着下跌。

大陆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房地产周期,没人能真正体会到日本的那种沉痛。

大陆没有学真正搞国家社会主义的西欧,比如德国的房价控制得就很好,土地财政的动机以及被执行的过程并没有体现出社会主义的特性,其实城市化进程可以做得到效率与公平兼顾,但现实却没有。地主会用尽浑身解数阻止你拥有生产资料从而脱离对地主阶级的生产资料的依赖……

正宗的房价排行应该是这个

这是2017年A股IPO(首次公开发行,暨上市交易)按省份的分布图,在金融圈的人应该都知道,IPO数量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市场活跃程度最直接的指标。企业上市涉及到创业热情、政策扶持、早期投资、战略投资、资本热度、市场活跃度等方方面面,比起严重注水且对投资状况反映程度较低的GDP等指标要有用很多。

写在最后:终于从去年十一月到现在把手上的四套房子卖出去了,过程很艰辛,连哄带骗的……二套140大概各一百四十万卖出,二套130合计卖了二百二十万。

前两套都是两千多的福利房,后两套都是三千多的成本。想想怪对不起买完房子背债的人的!

也幸亏早得到消息西成高铁要开通,去年初在成都买房子了,现在卖了房子的钱每个月还房贷基本毫无压力。五百万做理财足够养老了!zhihu.com/question/4647

再见了,,西安,谢谢你这波大涨,让我远离雾霾和一群没有见识的SB。m.winshang.com/news6226

连学生都抢,劣势明显啊!



乐视生态系统当时我也是陶醉其中,现在还不是跑路了。当你没有找到接盘的下家时,千万不要投入一分钱,何况还要背负巨额债务!这些绘制蓝图造势的有钱人不过是培养接盘人的农场主罢了。

基于全球政治经济及房地产趋势以及个人经验,我可以大胆判断: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3月份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加速敢顶完毕。今年一季度就是顶点!


user avatar   tie-shu-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目前的国民收入水平,是没有几个人能够持续支撑目前的房价水平的,大家都动用了力所能及的杠杆才勉强实现初级购房愿望,这还是建立在这个人无病无灾工作顺利的美好愿景下所能达成的目标,但即使如此,许多人真正负债按揭的年限其实也还不长,少有真正五年十年以上持续供房者。这样的供房痛苦指数,在房价停滞甚至轻微下跌以后,就会让大部分供房者产生无法承受的煎熬感,一旦房价增长量能衰竭之后转入下降通道,稍早购房者还有获利空间,即会率先出逃,然后对高杠杆投机买房者形成踩踏效应,这些客人买房本就只为获利而来,而今发现不再赚钱自然会止损出局,然后就会形成对高位购房的真正刚需自住者最严重伤害,他们本是为了自住而购房的,最后却被深度套牢,自身收入又无法保证持续供房,自此形成价格断崖和价值黑洞,触发银行手里持有的断供资产急速贬值。如果曾经有一千万人从房子里赚了钱出来,那么将来至少要有一个亿的人要在房子里亏钱进去,因为有人从这里赚走了多少钱,就一定要有更多的人从这里亏进去更多的钱,你不但给了那个卖家钱,还要给其他参与交易者支付各种费用。

房市,也许才刚刚开始股市的游戏。就像六千多点的时候,大多数人都看得清那是个迈不过去的槛,但最后,很多会逃顶的专家老手依然没逃过全军覆没的命运,他们的悲剧因何而起呢?因为他们觉得腰斩过后的指数已经很安全,也到了抄底的安全边际了,所以放心大胆地冲进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显然,下一步玩这个套路的,必然是房市,当五万块一平的房价跌到两万一平时,必将用枪也拦不住那批已经在五万高点逃顶的炒房老手们的抄底冲动。然后,他们也就会没有然后了。有趣的一幕必将会出现:继股市出现互相出逃形成的踩踏跌停板之后,房市将会出现互相争先出逃而形成的断崖式瀑布跌。资本制度的形成,需要足够的耐心,只有历经几十年的经典言传身教之后,才能让人们相信资本的力量;资产价格的形成,则需要足够的信心,只要形成一个趋势,就能给人信心去持有,但是一旦信心消失,资产价格就会像雪崩一样无可阻挡,因为谁都不想成为最后一个接棒者。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话题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了。

在城市化还有一半余地,而且人民币拼命贬值拼命超发的今天,我是不相信一线房价短期之内会跌的。

但三线城市已经开始跌了。

因为只有稀缺性不动产才能对抗货币贬值。

所以游资会进一步向北上广深集中。

这个话题之所以被频频提起,原因就是很多没买房的或者刚需要换房的人,骗自己说会跌。

人总是更愿意去相信对自己更有利的判断。这也是一种智商税。

09年我劝朋友买房,北京城区均价不到两万,人家觉得我傻逼等着捞低。

15年我还劝他买房、人家还觉得我傻逼等着捞低,然后现在稍微像样的房子从4万多到8万多了。

接着骗自己吧,炒房子的赚的就是你们的钱。


user avatar   uranus-c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user avatar   V6.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人脸识别技术成熟了吗?

这个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不知道还没有人记得劳荣枝,就是自1999年后潜逃20年的上古女逃犯。她是法医秦明笔下“人皮牢笼”案的真凶;也是影视剧《红蜘蛛》里的“美女蛇”;更是与法子英合谋杀害7人性命的女魔头。

然后这个人,在2019年11月28日,因为被商场的人脸识别系统识别而被捕。

略过其20年的逃亡轨迹和肢解尸体的残忍,其20年容貌的变化和隐形埋名为什么仍然会被人脸识别抓住呢?

第一个原因,不管是电脑训练的过程,还是在线识别的过程,都需要对人脸的典型特征进行提取,主要包括全局特征、两个眼睛的特征,鼻子的特征、还有两个嘴角的特征。所以担心换了发型后打不开支付宝是多余的,女生留长发后遮住耳朵也不会影响人脸识别。人脸有些特征变化是很微小的。

其次,人随着年龄生长这些部位会有一些变化,会影响到人脸识别,但人眼睛上部的轮廓、鼻子两侧的颧骨、还有嘴角边缘区域的颌骨是不会变的,这也是劳荣枝逃亡20年后,仍被抓到的主要原因,当然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劳荣枝逃亡后,仍坚持健身、跳舞等,相貌特征并没有发生巨大变化,要不然凭目前的人脸识别还是很难抓到。

以上也可以看出,如果只是做了双眼皮或者是短时间内脸长胖或者变瘦也并不会影响到人脸识别的结果。因此,目前的人脸识别已经相当完善了。

2、人脸识别的隐私困境

然而为什么没有大范围的应用呢?原因是可能会与法律和道德相冲突。

(比如上图,给不同陌生男性开门这种隐私信息,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和失足没有必然联系,甚至可能是该女性的私德,不应该进入人脸识别领域。PS:网上选取的图片,真实性有待考察)

目前如果强制接入全员无差别的人脸识别,并不是一个好时机,因为隐私保护的相关法规并没有特别健全,这个时候接入会造成隐私泄露或滥用安全隐患。明年开始施行的《民法典》对人格权建立了独立的章节,从1032条-1039条都对隐私权进行了规范,但之所以说目前法规没有特别健全,原因有三:

1、《民法典》还尚未真正施行,要到明年的1月1日才开始“转正”。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援引原来《民法总则》关于隐私权的法条,一般要求侵犯隐私权的同时具有一定经济利益。隐私权的保护范围过窄。

2、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还有很多的补丁需要打,很多的解释需要颁布。法律在于实践,没有实践的法律是谈不上完善的。

3、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也没有对人脸识别做出特别的解释和适用。其中1033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三)拍摄、窥视、窃听他人的私密活动;(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1034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的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隐私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明眼人想想就知道,上面的那个“失足”截图中,违背了民法典规范的多少种信息类别。姓名、身份证好吗、联系方式、肖像、住址、电话号码(有打码)、行踪信息等等,如果大面积使用人脸技术,会不会导致这种情况渐成普遍?这可谓是现实版本“黑镜”了。

另外,IBM也宣布将不再提供和开发面部识别技术,并指责执法机构或私企滥用面部识别技术的行为了。在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在今年六月致国会的信中表示,IBM将不再提供通用面部识别或分析软件。IBM也将不再开发或研究这项技术。

信中说:由于人工智能的进步,人脸识别在过去十年中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此同时,提供相关技术的通常是缺少监管的私营企业,而这些技术也被证明存在对年龄、种族和族裔方面的偏见,这使得这些工具在执法和安全方面显得不可靠,并为潜在的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提供了机会。

3、人类识别的授权困境

所以人脸识别技术就算再成熟,真的那么适配目前的社会吗?

需要考虑的是,与用户或者公民签订“人脸识别技术”的是商业公司还是政府?(不会想一声不吭就识别了吧?虽然现实往往是默认地认为“你的隐私没有价值”)如果要求用户签订协议的话,那么对未成年人如何进行保护呢?要知道,《民法典》第20条下调了无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范围,8周岁以下的统称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部分人的人脸识别协议怎么签?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人签订的人脸识别协议在法律上又该判定为效力几何的合同?

立法还尚未跟上,又怎么能仓皇普及呢?但若人脸识别有相配套的法律解释、司法解释,就能处理目前很多因为“人和操作者对应不上”的问题,比如未成年人对游戏进行支付和对主播打赏等等。

例如,国家对未成年游戏付费的规定: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网络游戏企业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未满8周岁的用户,不得为其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到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到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由于现有条件(手机号、身份证授权等)没有办法检测谁是未成年人,所以实践中导致了两个问题:1、未成年使用成年人的身份证进行游戏,充值,最后被家庭发现产生诉争和讼累。2、成年人充值之后假托是家里未成年所为,要求退费。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人脸识别和法律授权、司法解释完全合拍之后,这两种问题当然也就在可能性之外了,但如果人脸识别与未成年民事行为能力这方面的衔接不跟上,怕是很难真正普及,这里面的法律问题还有很多。

总结:人脸识别好技术,法律保护不滥用

目前我国的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正在越来越好,除了明年实施的《民法典》独立出了人格权编,今年10月1日出台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以及明年的《民法典》,都对个人的隐私权做了更大的保护,对其他各方使用、存储、买卖用户信息做了更大的限制。假如有一天立法能更上(事实上已经在飞速发展了),人脸识别技术也就真正地成为一个普遍技术了。但还没有去毒之前,随意放出笼子可能会产生一些《黑镜》之恶,这也许就是社会不想看到的了。


user avatar   xiao-ou-b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user avatar   whitehear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古人对这种人有个很形象的比喻:

叶公好龙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2019年3月M2同比增长8.6%? 
  10 月 19 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双双突破 6.4 关口,创下 4 个月以来新高,发生了什么? 
  我国人口预计 15 年内是会逐渐分散在大中小城市,还是继续向大城市集中?我们应留在大城市发展吗? 
  外国女生对于结婚会要求男方买车买房吗?如果租房的话会有不安全感嘛? 
  县级电视台真的有存在的必要么,他们的出路何在? 
  如何评价万科新一轮薪资调整,有员工基本底薪下降 40%,算「变相裁员」吗? 
  来上海多年,今天看到陆家嘴这边的房价动辄1500万以上。什么样的工作能连续30年月供5万? 
  1 月 17 号央行 MLF 下调 10 个基点,在美联储转鹰的态势下降息,对经济及股市房市有何影响? 
  如何看待2020年3月3日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 
  如何评价深圳房东林女士为9栋共1200多户租户减免半个月约80万元租金?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新京报登苍井空招聘广告?
下一个讨论
伦敦1952年雾霾死亡1.2万人,中国近年因雾霾死亡多少人?





© 2024-04-2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4-2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