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了还没走,不应该才是问题么?
谈谈我对加班的看法:
加班使人懒惰。
几年前我认识个朋友,她在苹果工作,当时和她聊起加班话题。
我问她,在苹果这样的外企工作,是否也有加班问题?
她这么回答我:如果她加班,leader会找她谈话。
我有些诧异,按照我的一般认知,员工在朋友圈晒加班图,老板甚至会去点赞.....
就算有的公司不鼓励加班,至少也不会反对,更不会上升到“单独谈话”的地步。
朋友这么和我解释。
一旦她加班,她leader会问她加班原因?
如果是因为工作效率低下,导致工作时间内未完成任务,那是她的工作能力问题,得尽快提升效率;
如果是因为工作强度太大,公司给她布置的不是上班时间可以完成的任务,那就再招一个人,解决她负荷过重的问题。
因为,在她leader看来,加班要么是员工的,要么是公司的问题,需得找到症结,解决问题。
但在国内企业,加班问题,则更复杂一些。除了效率,工作强度问题,还有诸多其他原因。
可能的一些加班场景:
1.需求方在临近下班时,才提出了需求,deadline设置到了今天晚上,流程上出了问题。
2.太多无效率的会议,占据了你的工作时间。
3.给你下需求的人,没揣摩清楚领导真实需求,布置的任务,大方向就有诸多错误,执行到一半,或者执行完,又得重新来过;
4.公司其它员工都在加班,你没什么事情,但不好意思离开,担心被老板吐槽“工作不饱和”
……
这些问题,是恶性循环。
一个习惯性加班的人,往往效率也不高,他知道下班后得继续工作,就没了早下班的动力。
工作效率低下,又直接导致了单位时间的价值不断缩水,让你的时间更不值钱。
而一个习惯性加班的人,意味着没有生活。
如果你从事创作相关的岗位。没有生活,却期待创作走心的作品?在我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你不在工作外的时间,去洞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阅读与工作无关的文学作品,观看触及灵魂的电影......
如何会有强烈的创作欲望想表达?
我个人在知乎开了专栏「草木竹石皆知识」,也是这么个理,生活中处处是洞察,要像吸星大法一样,在万事万物中,学到些什么,可以是一场演讲,甚至某人的一颦一笑,都能咂摸出些洞察来。
这些洞察,又反过来运用到了工作中。
举个例子,最近看到一则地产广告:你离丈母娘的距离,只差一套房,没房你只能喊阿姨。改口热线:******
这就是有洞察的文案,能让你有共鸣,洞察到了某类人群内心深处的想法。
但还谈不上有消费者洞察。
同样是房产,我还看过一则有消费者洞察的广告,是这么写的:房价能等,孩子的童年不能等。
这句文案不但有共鸣,还和产品的独特卖点嫁接上了。
我以广告文案为例,是想说明,一个没有生活的广告人,写的文案是没有魂的,不能在生活中捕捉洞察,他的能力提升反倒遭遇了瓶颈。
而你一旦发觉到,单位时间价值这个思维陷阱,就能重新审视加班问题。
有的人工资只是虚高,算上加班,平均他单位时间的工资,他的时间并不值钱。
而当你开始重新审视加班问题,你也就有了解决方案:
1.不要做公司的老好人,不要对给到你的需求有求必应,学会拒绝不必要的会议。
2.学会分析事情本身是否有效果?你的单位时间,应该花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3.给到你的需求不一定是对的,不要接到需求,就啃哧啃哧干了起来.......可能大方向就搞错了。雷军说,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你不及时指出问题,你会花多得多的时间,去面对更多问题。
4.给你安全感的,不应该是加班获得的认可,而是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你的下班时间,是你提升自己的绝佳时间,别将其浪费在了无效的加班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