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电影《不要抬头》中有哪些槽点? 第1页

  

user avatar   jerry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来个纯天文科普:《不要抬头》中小李子的预测是很不靠谱的。

在电影中,小李子他们发现了一颗彗星,并在一天内计算出它的轨迹后,发现它撞上地球的概率是极大的,还算出了具体的撞击时间。

那真实世界里,天文学家真的这么牛么?

举几个例子吧。(以下会把彗星和小行星放在一起说[1]

2004 BX159

代号2004 BX159的一颗直径1200米的小行星,在2004年被智利天文台发现,经过共8次观测(3天的观测弧),被认为是一颗穿越火星轨道运行的小行星,近地点被确定为1.5±3天文单位(AU),并被列入NASA的地球撞击风险监测系统“哨兵系统”,标记为一颗可能撞击地球的天体。十年后,莫纳克亚天文台的大量观测数据档案表明,它是小行星带上的一颗普通天体,撞击概率为0,不会对地球构成任何危险。[2]

(392741) 2012 SQ31

还是2004年,8月11日,天文学家观测到后来编号为(392741) 2012 SQ31的天体,天文学家从较少的观测数据得出它是一颗半主轴为46AU的海外天体(即海王星外天体Trans-Neptunian object,指太阳系中所在位置或运行轨道超出海王星轨道范围的天体)。2012年,它最终被重新发现,后来的观测表明,它位于小行星带,也就是是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2005 ED224

2005年3月13日,观测到一颗直径54米的小行星,当时估计离地球只有0.056±0.006AU(838±90万公里)的距离,它的轨道周期为2.6±0.3年[3]。通过计算可知会在三年后,也就是2018年3月11日接近地球。但自2005年以来,天文学家就一直没有再观测到它。下一次接近地球的时间是2023年03月[4],但最近没有任务观测报告显示它会回来。

目前撞击概率大于0.2%,也就是1/500的天体罗列一部分如下:

表中2010RF12是撞击地球概率最大的小行星(4.8%),但它的直径只有约7米。而且大部分天体的观测弧只有一天到几天,数据不确定性极大。

唯一以年计观测弧的物体是29075 (1950 DA)和贝努(101955)。

删除,删除,再删除

自2002年以来,已有超过2866颗小行星从“哨兵系统”高风险清单中被删除[5],其中包括:毁神星(99942 Apophis),(410777)2009 FD,2006 QV89,2017 XO2,1994 WR12,2007 VK184,2013 BP73,2008 CK70,2013 TV135,2011 BT15,367943 Duende和2011 AG5。这些都是当年媒体(那时候自媒体还不像现在这样发达)最喜欢炒的天文界明星,因为有流量。

截至2021年底,共有超过2.7万颗近地天体被标记,其中约有1291颗近地小行被被列入“哨兵系统”的高风险清单中,而这里面只有18个天体足够大(直径大于140米)到存在潜在危险,其余99%的天体的直径不到140米(大部分和车里雅宾斯克陨石差不多大)。

事实上,我们永远不会有100%准确的碰撞率。地球的轨道速度约为29.8公里/秒,约7分钟就能走过相当于自己直径的距离。如果想确定某个天体是否会撞击地球,轨迹的计算需要达到这个精确度才行。而目前人类的轨道计算总会有错误,很难对远处的小物体进行准确的位置和速度测量,更不要提木星这种大天体对其的复杂扰动,这一切都是概率罢了。(连国足都有理论出线的概率呢)

观测步骤

上面提到了一个词叫:“观测弧”。初中几何老师告诉我们,理论上,三次观测足以确定轨道。但是,观测的时间间距越短,观测出的弧线就越短,结果就越失真,在复杂的天文条件下,越不以足以准确地确定撞地球的概率。

一般通常的预测过程分为三步:

  1. 发现小行星,初步评估其轨道(通常基于不到2周的短观测弧);
  2. 跟进观测,以精确轨道值;
  3. 计算轨道是否、何时与地球相交。

但很多情况下,天文学家在几天内得到一个很短的观测弧后,就马上失去了这个天体(找不到了)。只能通过之前各大天文台的存档资料(可能是出于其他目的拍摄的,顺带可能会拍到它)来寻找其踪迹,增加“观测弧”,从而提高轨道的准确性,并计算出真正撞击地球的轨迹。

而翻资料需要大量的时间,动辄以月、甚至以年、十年计。

而对于像电影中那种足以毁灭地球的彗星来说,它的尺寸将是公里级的,亮度也会足够明亮,我们可能会在几年前就观测并知道它会撞击地球,而不会只有几个月。这主要是考虑美国总统的中期选举和任期限制。

电影为了效果,才安排了小李子徒手计算然后电脑模拟,这都是为了收看的效果,小金人儿可不喜欢纯科学。


一更

有人私信问我,如果观测精度足够高,观测次数足够多,是否能更准确的预测其未来的轨迹呢?

并不能,因为:

  1. 我们是在广义相对论的光辉指引下建立引力模型的,但是它是一种高度非线性的理论。非线性就意味着求得的可能并不是现实宇宙中的精确解(微扰法求近似值)。(用PPN(参数化后牛顿方法)也是类似的)
  2. 轨道路径附近的众多大质量天体的影响往往被简化了,有时足以在较大尺度上改变轨道
  3. 像彗星这样有尾巴的天体,它们在接近太阳时会抛下一定的质量。具体排放了多少取决于形状、距离、材质等很多因素,像朝向这样的偶然性因素根本无法考虑周全,所以这会较大的影响对其轨道的预估
  4. 亚尔科夫斯基效应和它的二阶YORP效应都很难估计光压等对其轨道的扰动影响

基本上就是个概率问题。

参考

  1. ^ 彗星和小行星还是有很大不同的,预测难度是彗星很大一些
  2. ^ https://wikimili.com/en/2004_BX159
  3. ^ https://in-space.ru/asteroid/?n=2005-ED224
  4. ^ https://wikimili.com/en/2005_ED224
  5. ^ https://wikimili.com/en/Sentry_(monitoring_system)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明是讽刺漂亮国的电影却让另一边的人破防了


user avatar   shi-yao-du-bu-zhi-dao-22-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波更换问题主体我属实是没看懂啊…… 我一篇普通的观后感变成跑题硬黑了。

……分割……


挺好,比起电影,这更像是一个实验,用尴尬的人设,垃圾的剧情和史诗般的三虫同框,明明白白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横跨二十年的全球性大ip到底值多少钱。

漫威蜘蛛侠转眼也拍了三部了,第一部鲁莽少年还算是说得过去,第二部自卑战士已经有点变味了,但毕竟刚经历生离死别,心态有点变化勉强也能解释。可等到了第三部白左蜘蛛着实让我感觉到生理不适。蜘蛛侠和那五个超级反派虽然不熟,但他们什么战斗力,什么精神状态他都是有亲身体会的。你要治病救人来不及多做解释,对着队友奇异博士一顿输出把他吊在那,行。但你莫名其妙把这五个人不加限制地放出来,然后带到居民区,带到普通人梅姨的面前又是什么操作?这五个人暴走,你按得住按不住心里没数吗?就这种剧情真的无力吐槽。只能说,在对蜘蛛侠的评价上,号角日报的大爷说得对:他在哪,灾难就在哪。

再说说三虫同框,相比于其他电影常用的前代主角客串路人刷情怀的玩法,三代蜘蛛侠联手抗敌实在是把情怀玩明白了。但是这出场实在是无力吐槽,复联三美队雷神,复联四响指大军的出场明明那么炫酷,为什么到了蜘蛛侠出场就跟邻居二叔跑过来串门似的?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高票房是可以预见的,毕竟漫威和三代蜘蛛侠的票房号召力在那摆着,但这个电影质量真的是难以恭维。




  

相关话题

  张麻子当哥谭市市长,能活下来吗? 
  如果只能推荐一部电影,你会推荐哪一部? 
  哪部法律题材的影视作品最专业? 
  有哪些值得推荐的AE(Adobe After Effects)插件? 
  各种有武打成分的动作片中,武术指导的风格有派系可言吗? 
  看电影的时候说三刷什么意思? 
  有哪些知名电影里拍摄难度很高的镜头,却最终少有人注意到的? 
  《少年的你》删减了哪些内容? 
  为什么《如懿传》豆瓣评分 6.5,知友推荐度才 43%? 
  是市场为文艺电影关上了大门,还是文艺片拒绝主动接近产业? 

前一个讨论
强壮的上半身肌肉和苗条的美男长腿可以并存吗?
下一个讨论
能否由「相对论时空观已证明康德的时空观错误」推知康德的整个哲学体系错误?





© 2024-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