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龙芯之父」胡伟武谈阿里华为等垂直系统企业做芯片能成功,「因为现在做集成电路芯片的门槛很低」?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da-bao-82-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芯片,多多少少都会买了Vendor的IP来用,实在想不到还有啥公司自己从头造轮子,不仅成本高,而且风险大,毕竟公司是要盈利的,不可能冒风险来试错。

即使强如高通、苹果,不也是买ARM来魔改使用吗?即使是龙芯,不也买了MIPS吗?

不谈CPU这种大IP,就像UFS、DDR这种包含PHY的IP,国内有哪家公司有能力自研量产?

但是,能够买到各种IP,并不代表芯片设计量产难度低。

各个Vendor的IP都买来了,架构怎么设计?总线怎么设计?功耗怎么控制?怎么优化?做出来和竞品比有什么优势?业务场景有哪些?

SOC的设计有太多的因素需要考虑了,并不是把各种IP买来了就万事大吉了,不然还能被人卡着脖子按在地上摩擦?要是那么容易的话,各个手机厂,还用看高通脸色抢首发?

最离谱的一句话【在不用研发人员的情况下,2~3亿就可以做出手机芯片?】

好家伙,不用研发人员,纯外包,拿来之后,自己都不验证评估一下,就敢量产上产品???

现在很多创业公司,随便哪个也都融了不止2 ~ 3亿的投资,咋没搞出来麒麟、巴龙这种芯片?

而且,不得不替华为说句话,海思的成功绝不是因为芯片的门槛低!

华为在海思投了二十年左右的经费,养了那么多研发人员,即使最初的K3V2那么拉跨,也在坚持不断迭代,才有了麒麟970之后的辉煌。

要是因为门槛低,中国为啥只有海思做出了可以和高通、发哥媲美的芯片?龙芯为啥没做出来?


user avatar   chuan-shuo-zhong-de-pang-zi-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某些角度是,确实门槛很低。比如RISC-V的开源实现,国内有香山处理器,很多工作是一群本科生做的。美国有SonicBOOM,团队不清楚,但论文的一作2020年才开始读博,2016年大学入学。同频性能都相当于2015到2019年的龙芯,而且和龙芯不同,这两家都是在没有SIMD下取得的。很怀疑如果不启用SIMD龙芯的同频性能能否超过它们。

但另一些角度门槛又很高。比如龙芯至今PCIE、SATA、USB全部2.0,比如龙芯至今使用AMD的HyperTransport做互联。


至于怎么评价这个言论。众所周知龙芯12月17日要上会评审IPO。这时候突然想起踩华为来抬高自己,还真是把握时机。啧,有趣之处在于,龙芯自我构建的信息茧房已经强到根本认识不到企业形象差距。


真是可怜,龙芯吹鼓手又来玩陈年话术了。

好歹也是技术积累。以后说不定就能魔改arm呢~

无非就是再次重复胡伟武在发布会上的话术。前半句说有些国产处理器用ARM,后半句说麒麟是买的处理器核。话术的目的就是阴惨惨让人觉得ARM处理器都是买的处理器核。但凡还知道鲲鹏和麒麟不同的,有看不出来这话术企图的么?

连胡伟武都只敢用话术阴阳怪气,这位装得好像自己有证据的,还不快去献给胡伟武,让他直接说鲲鹏是买的处理器核?

胡伟武知道但凡他话术里不说麒麟说鲲鹏什么后果。龙芯吹鼓手嘴嗨无所谓是吧。


user avatar   lysen9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断章取义,都能引起这么多评论,恰逢今天我在b站黑某一个“X川X察”搞标题党(这B改标题,跟当年知乎得了高赞改文字内容如出一辙),被群众怼了,说我就算干了十年记者也不懂什么叫标题党。

该改改这个风气了。


user avatar   MARS-IC-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规矩,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这句看似充满争议的话,出自凤凰卫视主持人陈琳与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伟武12月9日的2021凤凰网科技峰会上的一对一对话。

贴出访谈的整段内容如下:

认真看了整个采访,胡老师这一段话,虽然有些许夸张的成分,但是并没有引战华为的意思。胡老师想表达的意思其实很明白,做芯片本身的门槛并不高,难的是整个芯片配套的东西,比如软件生态之类的,这样才能在市场上有竞争力。

胡老师所说其实也符合实际情况,不然你以为一夜之间出现的几千家芯片设计公司都在干嘛,大多数公司都是自己只设计核心功能,然后辅助功能都是买IP,快速流片上市。IP已经有了一个成熟的产业链,有不少芯片公司自己不卖芯片,专门提供IP,国际上比较知名的有ARM,新思,国内比较知名的有戴老板的芯原。说实话这个问题有些断章取义,刻意引战,我熟悉的知乎又回来了!

不过话说回来,老胡的采访,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还有一句很经典:如果日欧站我们,美国一片芯片也造不出。可惜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如果,有的只是结果,吾辈当自强!

老胡的言论,站在我们普通人的角度来看,可能有些离谱。但是老胡在中国芯片业是大佬,他说这些话,是有底气的。


user avatar   ye-lai-liao-6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比是要横向对比的!

中国市场的能力,秒杀蓝星绝大多数国家。在中国可以找到完整的IC设计人才,可以随便买到ARM授权。甚至可以找到有技术能力的代工厂。

只要有钱,门槛就低。

但,做集成电路芯片跟做顶尖集成电路芯片。是两个概念。

你可以理解为考上大学门槛不高,但成为全国大学生中TOP10就难了。

所以,你做芯片可以,但你想跟苹果华为高通联发科三星去比。我觉得你应该有些误解了。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两句公道话吧。

在胡伟武2002年做龙芯二代的时候,没有那么多IP可以直接买。

有指令集,架构得自己设计,而且你设计了CPU核心,主板没有,总线没有,还得买。

那个年代设计CPU是很难的。

ARM公版IP买来用,一家小公司就能设计一个CPU去流片,是以后的事情。

之前,国内设计一款CPU很难,龙芯,神威,飞腾都有官方背景掏钱。或者逆向,或者买国外的核心授权。

ARM时代,是ARM把架构设计好了,对外授权,配套GPU总线都有,你买就行了,虽然攒IP流片也是个技术活,但是比当年方便多了。

这是胡伟武感慨的东西。

以前他做CPU的时候,相当于从轮子开始造车。造了个发动机,变速箱还得买别人的才能跑。

后来造CPU,全套配件有人卖,你懂装配,能测试好,就能造出来了。

龙芯其实稍微晚一点搞,就能赶上ARM这波了。

龙芯二代是自己设计的架构,好不容易搞出来是2002年,当时ARM这套还没流行起来。

国内用ARM处理器做MP3要晚好几年。

后来智能手机爆发,ARM才遍地开花。

不止华为,瑞芯微,全智都能设计CPU了。以前它们都不做通用CPU。

华为做集成电路很早,但是都是专用于通信和解码的。CPU用ARM一开始做K3,很多山寨WM手机尝试使用,当时安卓,WM, 塞班还在竞争,不是安卓就一定行。

到了2012年,有k3v2了,龙芯二代就不如手机公版的ARM处理器快了,功耗还差很多,基本宣布死刑。

龙芯只能用于安全有特殊要求的地方了(其实也不安全,只有一个CPU没有后门没用)。

在ARM以前,设计处理器是高难度动作。

指令集得授权,你有钱别人都不一定卖给你。买了指令集,自己从头设计一套体系。很多厂商都是从电路做到操作系统。

譬如你用sun工作站,处理器指令集是自己的一套,主板显示芯片是自己的一套,连显卡到显示器接口,都是自己一套标准,你要接PC得转接才行。

一家一套,互相不兼容,开发成本高,性能好不到哪去,后来就都被淘汰了。

ARM的做法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所以它成功了。

阿里这样的企业,随便就做一个高性能处理器。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ARM普及还有一个好处,是指令集普及了。自然有操作系统和软件支持。

即使你不买它的架构,只买指令集授权,自己设计一个高性能处理器,也不用担心没有软件用。

这是龙芯当年无法解决的,它必须后来无论怎么魔改指令集,也兼容MIPS才有软件用。

ARM不用担心,你设计一个高性能核心,生态系统很容易解决。

对中国的自主处理器来说。

可以两条腿走路。

一条走国际化。

就用ARM指令集,在台积电流片。用ARM的生态。先用公版,慢慢探索设计比公版更强的架构。靠性能获得竞争力。

不怕受制于人。现有设计先进处理器的能力,有人才再说。

一条是保密需求,完全搞一套独立体系。

有130nm用130nm,自己定义指令集,自己设计处理器,自己定义接口,自己搞一套网络协议,自己搞GPU,自己找合适的操作系统移植。

这套东西,性能不强,但是可以保证安全。


user avatar   bei-ji-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问的人明显是想带节奏,有兴趣的可以点进题主个人主页看看,并且他给的链接了连华为两个字都没有出现。

采访原文里确实是有提到华为的:

具体的对话是(网页注明:在不修改原义基础上有删改):

胡伟武:未来做集成电路企业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垂直型的系统企业自己去做,比如阿里、华为自己去做,为什么会做成?因为现在做集成电路芯片的门槛很低。理论上来说给我两三个亿,我可以不用一个研发人员做出一个手机芯片,因为所有IP都可以买得到。我可以找ARM公司买CPU核和GPU核,我可以买各种接口的IP核,所以所有的IP就可以买得到了,拼在一起也有设计服务公司帮你去拼,国内上市企业也有帮助做设计服务的,我再给他们一笔钱,找台积电和中芯国际做代工芯片封装就回来了,所以门槛很低。这样就使得系统企业,比如美国IBM、Google的系统企业自己垂直来做是容易的,而且有一个好处,可以和自己的应用紧密结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从字面意思上来说,胡伟武说的没错

ARM的授权费是20万美元/年,流片的费用根据制程的不同略有差异,但整体上应该在1百万美元以内,也就是说芯片本身的费用,200万美元就够了。加上打包测试和各种服务费用,以及反复流片的成本,2-3亿做一个,确实是可行的。

当然了,芯片做出来和可以商业化使用是两码事,公版IP做的芯片,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最直观的:功耗、散热、兼容性),所以海思投了那么多钱才搞出麒麟;MOV投了不止几个亿,连的芯片的影子也没见到。

胡伟武有这样的发言,主要是感叹于当年的门槛太高。一方面是那时候太穷了,别说几个亿,几百万都费劲,另一方面,很多东西完全是空白,想买也买不来,真是需要从头造轮子。

类似的感慨我也有:我上大学的时候做过校园论坛,那时候从域名注册到搭建服务器建站,都需要自己从头做起。当年搜索引擎不发达,很多东西需要自己摸索,租个服务器也很贵,一年1000多块钱,那时候一个月生活费才200-300块钱(西北地区),需要一群版主们凑钱才能维持网站运行。

现在呢,自助建站的东西太多了,要什么风格有什么风格。遇到什么不明白的,网上搜索一下,各种资料一大堆。一年1000块钱现在看也是小钱了,哪怕对于大学生来说,也不是一笔很大的数字。我也可以感慨,如果有今天的各种成熟的解决方案,有今天的经济实力,当年建站的时候也不会那么困难。

我的理解是:胡伟武并不是要贬低什么,只是感慨于当年的困难

我在这个回答里,提到过,龙芯和海思走的是两条完全不一样的路:

芯这种其实意义是最大的,基本上把CPU设计中所有的水都试过,虽然也出过能跑Linux的桌面版本,但整体技术来说有点落后,并且市场前景也不乐观,MIPS自己都快死了。
龙芯肯定会活着,至少作为国家战略的技术储备,也会有人让它活着,但活的好不好就难说了。

如今的技术环境下,确实很少需要重新造轮子,但是不能因此就否定当年造轮子的过程,不管是作为技术储备,还是培养人才,都是有意义的。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真的是连个轮子都造不出来。

就商业化来说,海思的这种模式更好,也确实更容易。但这种容易也是相对的,原来的难度是99分,现在的难度是80分,我们可以说难度降低20倍(分),但对于60分的学渣来说,都是很难达到的。

从轮子开始造车,我们可以系统地学习整个造车的过程,哪怕这个过程非常漫长,哪怕这个过程会走很多弯路,哪怕最后造出的车性能很差。这是一个从“是什么”到“为什么”都学习到的一个过程。而购买零件组装一辆车,大多数时候能学到的可能只是“是什么”。

我们需要商业化的CPU去占领市场,也需要高度自主化的CPU去深入了解整个CPU的研制过程,两个都很重要


user avatar   feng-zhong-de-du-m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主要是当初没给多少钱。

世纪初那时候。

CPU的明星项目是倪大院士站台的“方舟CPU”,及其配套的“NC2000”计算机。资源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了,10亿RMB而已。

胡老师搞“龙芯CPU”,那时候计算所刚从孙子变回爷爷, 从股票套现上 搞了一笔钱,也不多,几个亿,高兴的以前想上的项目全上马了,一口气上了 大几百个项目。这其中,胡老师搞“龙芯CPU”,拿到了也就RMB一百万挂零的经费。

“方舟CPU”,及其配套的“NC2000”计算机早十几年前就死悄无声息了,贴吧几次全局旧帖消失,连声讨它的帖子都没有了吧。

胡老师搞“龙芯CPU”,真的是开局一把螺丝刀,最后攒出一辆59坦克,那种风范了。

现在做集成电路芯片的门槛很低,主要是真的可以花上几亿几亿的,就买现成的IP模块来嘛。CPU买ARM,显卡GPU买IMG,很热门。当然,只有2-3亿应该是买不到的,胡老师口嗨了。不过再多一点,目前的价格大概有个15亿,确实是可以从头到脚都买服务躺着出来了。

你要开局只有100万再试试?


user avatar   cheng-feng-po-lang-de-ye-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然有给自己贴金之嫌,但是某些方面说的也不是错的。

只是他的维度站的太高了,又一棍子打翻一船人,让人看了很不舒服。

他这段话的中心思想如果通俗解释就是。

假设你做个APP,你APP优化的再溜,市场规模再大,你还是要在安卓或者IOS跑。

你做的好不好,好。人家谷歌和苹果要你下架,你就要完蛋。

但是毕竟人家是纯商业公司,人家不可能从太底层去弄起,否则财报没法看了。而且说个不好听的,就算是国家战略储备也要考虑成本问题,就算要赛马,能活下来的也就一两个吧,纯粹是浪费资源,不可能个个都去从什么指令集这种底层的玩意开始做。


user avatar   yishui-zhe-x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俩干一架吧,就约在文松路上。

胡伟武原话是这么说的:

陈琳:作为一个努力去做高端通用芯片的(企业),当你看到行业在2020年那么火,2021年资本更是追捧,你怎么看?
胡伟武:未来做集成电路企业主要是两类:一类是垂直型的系统企业自己去做,比如阿里、华为自己去做,为什么会做成?因为现在做集成电路芯片的门槛很低。理论上来说给我两三个亿,我可以不用一个研发人员做出一个手机芯片,因为所有IP都可以买得到。我可以找ARM公司买CPU核和GPU核,我可以买各种接口的IP核,所以所有的IP就可以买得到了,拼在一起也有设计服务公司帮你去拼,国内上市企业也有帮助做设计服务的,我再给他们一笔钱,找台积电和中芯国际做代工芯片封装就回来了,所以门槛很低。这样就使得系统企业,比如美国IBM、Google的系统企业自己垂直来做是容易的,而且有一个好处,可以和自己的应用紧密结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你别说,胡老师这个想法倒是非常不错。

重点在后面

胡伟武:有些平台型的芯片企业会去收购他们,作为自己的一部分,系统级企业也会把他们收购掉。当然,现在显然是太多了,因为资本在追捧,(但)多数会死掉。我觉得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壁垒最重要,最好是这个东西我会做,你不会做。总结起来,集成电路要打造三个门槛才行:
第一个门槛就是芯片本身很难做,就是高端通用,CPU算一个,这是最难做的,Intel就做了。
第二个门槛是芯片系列化和配套化,我自己跟我自己配套,就像Intel的CPU和GPU配套,虽然NVIDIA可以降低整个系统成本,网络芯片也做得非常好。系列化就是从工控的芯片到电脑的芯片、服务器的芯片,任何一个竞争对手说其中一个做得比他们好的时候,一般用户不敢去替,几十个芯片只替掉其中一个,犯不着,所以系列化和配套化会形成一个门槛。
第三个门槛是软件生态,Intel、Wintel、ARM、Android生态。
世界上只做芯片企业的话三个门槛同时具备的就是Intel,所以一年赚200亿美元的净利润,具备两个门槛的TI(德州仪器)算是一个,软件生态没有太多壁垒,他们是比较专用的东西,但系列化配套化做得非常好,他们做AD/DA和DSP,很多很多系列,AD/DA和DSP多少比较高端、比较通用、比较难做,所以能够赚钱。集成电路企业操的是白粉的心,卖的是白菜的价,只要大家会做了,价格战打得一塌糊涂,最后说很多创业企业,我也看到有些已经倒掉了,有些对赌失败被资本接管,我经历的就有好几个。

原文链接我放在这了

其实整体看下来,胡老师主要还是在向大家倾诉龙芯这么多年走下来的不容易。

毕竟好些东西都是可以直接从国外买来的,又快又好用。

龙芯接受了国家这么多年的补贴,并不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而是在为国家接下来的信息产业发展构建第三套生态体系。

整个逻辑没毛病。说的是华为阿里,其实更像在说现在中国整个芯片产业的发展有点奇奇怪怪的畸形。

要知道华为阿里虽然是基于arm搞得东西,但好歹也是技术积累。以后说不定就能魔改arm呢~



说龙芯技术不行,芯片能力不够,这些都没问题。技术要在产品的研发中不断改进,要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不断优化才行。只靠一张嘴,中国芯片是不能有任何进步的。

果然,一说到龙芯就有魔怔人出现。

龙芯的路走对了。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特朗普回应英国禁用华为「我们劝了很多国家,大部分是我劝的」? 
  网传百度正在为成立芯片公司筹款,百度在芯片方面有哪些优势吗?前景如何? 
  如何看待 9 月 10 日华为发布的鸿蒙 OS 2.0 系统,应用前景如何? 
  小米公司的形象为什么特别拉跨? 
  怎么看任正非回应员工34岁要退休: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 
  如何看待2021年2月份小米成为全球手机出货第三,华为跌至4%? 
  如何评价腾讯确认代理国行版 Switch ?对游戏行业会有什么影响? 
  怎么看待华为鸿蒙发布会花粉俱乐部网络瘫痪? 
  如何评价任正非称,欧拉操作系统定位是瞄准国家数字基础设施的生态底座?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如何评价任正非表示5G技术只卖给美国?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印度最新一季GDP增长8.7%?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美国运营商不推广 5G 服务?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