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三星在 Note 7 事故后还能翻身么? 第1页

  

user avatar   doveg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管三星能不能翻身,大家都要记得曾经发生过

1,一炸被三星取走并称爆炸是外部加热。

2,二炸用户手机在手,已经有朝鲜日报称二炸已经被检测,诬陷一炸二炸用户要挟三星。

3,一炸二炸期间,个别微博用户,个别媒体称华为水军搞事。

4,二炸用户在刚开始的时候投诉无门,CCTV消费主张节目找到他们,但不知什么原因发生了不把手机给媒体的事情。

5,三星最开始声明国内是安全版,是与国外市场不同的电池供应商,只肯召回首发的体验机批次。直到安全版的三炸用户也炸了,大家还是不知道安全版并不安全,并且三炸视频被一些人说看不出来是什么机器。

6,四炸用户真正的勇士,为了一个明白,选择死磕三星,知乎ID:Hui Renjie。五炸最后为了死磕这个事情辞职。

7,某些人,包括贴吧包括微博包括媒体评论之下,辱骂国人,意淫用加热陷害三星,想钱想疯了。

8,有且仅有一个深圳消协委给三星发了公函,要求三星讲清楚这个事情。


user avatar   david-32-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更:

距离第一次回答有段时间了,虽然热度已经过去了但是还是有一些新消息陆续的出现。出于感谢大家对本回答的赞同和秉着负(强)责(迫)任(症)的性格,做一个半总结性的收尾,以后如果还有更新的转折性的事件发生就再更新一波~

为了各位看官看着方便,先上一个小目录:

1.三更

2.原答案

3.二更

4我的感谢(与本题无关)

现在是10月8日凌晨,十一长假过去了,看到赞数已经突破450了,感激+兴奋ing。苦于本人的课余时间实在紧张(考研狗的痛),不能及时回复各位的留言,望海涵~还是那句话,我都会看也会尽量抽吃饭休息等时间回复的。

先做汇总:三星Note7国行7炸,港行2炸,外加美飞机一炸(在地面起火,人员疏散无伤亡)

先说国行,第五和第六炸都有录制视频,而且都在室外,或者说“家”外,从某种角度上说避免了“电磁炉”的干扰(笑)。其中第五炸在辽宁,从视频背景上看像是一片没开发完的建筑工地(?)。第六炸更有趣,是在手机城,大有英勇就义与其他同僚同归于尽之感XD。第七炸是在家中,把床单烧了个大窟窿。

再说港行。港行首炸相对比较久远了,在9月20日,在国行二炸之后,没有视频(话说现在有图都不一定有真相了啊,必须有视频才能算是有真相)。港行二炸发生在9月29日,发生在香港的一间网吧。这次爆炸的特殊性在与整个过程都被监控摄像头记录下来了,是从安全使用到冒烟的全过程。换句话说这次洗地不好洗了。

提起10月5日美国“安全版”一炸只是因为事件的特殊性:

第一,它瓦解了某些阴谋论者的阴谋论,虽然我更倾向于这些人是在洗地,因为作为中国人,在这个中国“大国崛起”到西方国家都感受到威胁的时代,还有那种对外国人的奴性,鼓吹国人故意弄坏手机敲诈勒索之流,只能说我理智上承认但感情上我绝不承认这种人是中国人(有点激动,说多了...)

第二,这件事情本身的影响太过恶劣。简单说,三个关键词:“安全版Note7”“9月27日西方航空公司对Note进行解禁”“在飞机上起火”。空中安全大于天,不管什么程度的险情放在飞机上都会放大N倍。而作为“安全版”,在航空解禁刚过一个星期(9.27-10.5)就在关机的前提下在飞机上发生这么严重的事故,怎么也说不过去。

按照惯例,在介绍完故事背景后说说自己的看法。首先,对这几次新发生的事件表示庆幸:首先,没人伤亡其次,打破了阴谋论的谣言。不管对外能不能提升国人形象,对内起码能让那些阴谋论者闭上嘴了。

看到评论里面很多人说我忽略了现在国内的手机格局,换句话说华为小米等有能力吞并掉三星的市场。我回复了一些人但由于问的人实在太多我在这里统一回复一下。

首先,从品牌价值的角度考虑,现在国产能做到三星苹果这种一线品牌的,除了华为我暂时还想不到哪个。而华为的地位也还不稳固,高端机也有着“商务机”的定位,而不是苹果三星的大众定位,这都限制了华为今后的发展。

第二,手机行业是一个技术推动的行业。在现在这个手机日渐趋同的背景下,“求异”“求新”才是各手机厂商所追求的。三星的“曲面屏”,华为p9的“徕卡镜头”,小米5s的“超声波指纹识别”,苹果7的“去掉机械home键”“去掉耳机接口”(真不想说后一个),都是“求异”的结果。但是如果用zealer的“痒点痛点”来做区分的话,会发现华为p9的“徕卡相机”是痛点创新,甚至拍照效果比苹果6s都好,很多人都是看中了这一点买的p9。而小米5s则属于“痒点创新”,有这个挺好没有也无所谓,在没有突出优势的情况下用户需求的仅仅是指纹识别,而不是“是否是超声波识别”。而三星的“曲面屏”则当之无愧的属于“革命性”的创新了。君不见在此之前从没有哪部手机/平板设备的屏幕是曲面的。

为什么第二点貌似与知友疑问无关我还说这么长时间?因为我认为在5年之内三星必然再出一款具有“革命性”创新的手机,而且这一技术三星已经有了多年的沉淀——柔性屏。太多的好与坏暂且不论(现在已经凌晨两点了,还要回复一下知友们的评论),假设三星推出了一款柔性屏手机,而作为史上第一部柔性屏手机,在实际用户体验良好情况下,你是否会打算入手呢?

————————————原答案————————————

看到都是说三腥没可能翻身了,虽然相当厌恶它的这种做法,但是还是说一个反对的想法吧。我不是三星粉,也不是水军,请理性看完我下面说的再喷,谢谢。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当年三星Galaxy S3(又名i9300)的字库门事件?


(图片引自百度百科,侵删)

这个事件刚发生时,大家都不确定问题的原因。上网查询之后发现很多人都反应有这种问题。事情传到三星高层,和这次Note7自燃事件一样,三星不仅不积极应对反而以强硬姿态拒绝承认手机有任何问题,并且向每名用户收取600元修理费。之后在中央台《经济半小时》节目里多次提及(炮轰)此事,三星才愿意“放下姿态”承认手机存在问题。





(图片来源

25pp.com

,侵删)


说实话,不是我认为三星会改好,以后有能力也有机会翻身(实话实说,三星虽然是公司内部还是外部产品问题内忧外患,但是三星的研发能力确实不容小觑。换句话说有这个实力)。


我现在可以立帖为证,等你们日后来喷:三星不会改好的。三星是韩国人的三星,而韩国人整体看不起中国人,不然怎么会出现这次全球召回without中国?老外炸了赔偿什么的二话不说中国就是人为加热故意使手机爆炸?(甚至第二个手机还在机主手中没有检测就说两部手机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更不用说第一部手机没有第三方自己做裁判了)不要说约谈之后召回了一千多部,这种事情还要“约谈”?不可笑吗?

三星不会改好的,还有两点原因:

1.中国人维权意识太差,与此同时法律上的相关制度也不健全,二者恶性循环。

2.中国人记性太差,正如我上文例子。记得当初这部手机之后,下一部旗舰Galaxy S4卖的还是特别火,当时屏幕同样的也是很多人都出问题,特约维修点里排满了人。最后这件事情没闹大,记得是因为不是很影响使用+三星继续态度恶劣,只提供维修服务(不像国外那种换机制度),而维修是否收费我不太了解,如果有了解这件事的人可以多多指教。

最后做个预测:这件事情过去之后,三星会加大柔性屏研发力度,或者其他能打出差异化的科技创新。到时候国人照样会把这件事情忘掉,之后再来一个轮回,轮回无穷无尽,所有事情还会以不同的形式继续发生。

2016.9.23

————————————————2016.9.27分割线————————————————

看到大家的这么多赞,真是谢谢大家了。无以为报,只能尽力补充一些事件相关的事件,把事情补充完整,以此表达谢意。发现这几天又有了一些新的消息:国行Note7三炸和四炸,和大家分享一下。最后末尾还有一些在下心里的感慨,主要是谢谢大家这么捧场,心里感激不尽。

国行Note7三炸:

撕逼过程:

weibo.com/ttarticle/p/s

上边链接是一位微博网友写的,关于Note7三炸后某些人的反应(撕逼)。作者的立场说实话并不中立,有自己的立场倾向。我在这尽量从客观的角度叙述一下我查到的事件的过程,然后再表达一下我个人对此事件的看法。

事件过程:

一.事件起因:微博网友@冷月蚂蚁 爆料他的三星Note7手机发生自燃,并上传录像

二.事件发展(撕逼):微博网友@跳跳可爱虎 这起事故是人为事故,并把锅扣到华为身上。

其理由:1.@冷月蚂蚁和@助板小能手 @人的顺序相同

2.从此二人的“共同关注”中找线索,来证明这两个人发的消息很难被“发现”

3.发现有个华为Mate8的用户很快转发了此微博

4.(在撕逼进行中)说因为视频上传者从2011年起只发布了16条微博,只有4个粉丝,来证明此号是小号,进而证明此二人是华为的“托”

他的文章(只包括撕逼开始的1~3):

weibo.com/ttarticle/p/s

当然事故受害人也不甘示弱,证明自己不是“托”。由于这段没什么意思,就这样简单介绍一下吧。

个人看法:从逻辑上说,@跳跳可爱虎 看似分析的有些道理但其实质上没有“立得住脚”的证据/逻辑。现在开始逐条反驳:

1.@顺序相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抄过作业,不管是复制粘贴还是为了方便,顺序相同没什么奇怪的。难道说一定要第一个人的顺序是123456,第二个人的顺序是245361才能证明两人没有特殊关系?

2.消息容不容易被发现,是和“共同关注”有很大关系吗?俗话说:狗咬人不是新闻,狗咬人才是新闻。有些东西就算共同关注了,对方提不起兴趣一样不会看。如果有吸引对方注意的条件,对方自然会紧追不舍,更何况这里还没提到私信,词条#Note7爆炸#等增加让人发现的概率。

3.如果是小米转发的怎么办,那就是小米的锅喽?万一是锤子手机呢?优酷见?

4.符合小号的某些属性,就一定是小号吗?难道北方人就一定爱吃咸南方人就全都爱吃甜吗?

另外,从我个人感性的角度来讲,在找他关于他发布这些言论的时候,看到了很多故意“黑”的微博,大体上都是关于小米的(可能是小米5s快出了吧),还有很多类似羊驼之类的词,个人表示很反感。百度了一下关于他的身份,大多数都是关于“撕”“黑”之类的话题。大概也就能猜到他是干什么的了。(不是说三星没有多少水军的吗?不会是因为公关不给力就来找水军洗地了吧?)

另外今天还发现昨天国行的第四炸:

微博网友@不老的老回 昨天16:57发的,这次的确是外部热源引起的。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连个笔记本的温度都承受不了的话,这手机即使是“安全版”也难以说是真正的“安全”了。暂时事件还没扩大,或者说没扩大到一定规模(现在凌晨2:45)。这是博主最近的回复,看来他也两点多没睡啊:


——————————————对各位的感谢————————————

今天1:30几,突然想起想看看知乎上的留言了。突然发现居然有340多的人赞了我,心里真是又惊又喜。喜的是有这么多人赞同我的看法,惊的是小弟真的是愧不敢当,没多少干货,只是说了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

简单介绍下自己吧。我感觉我既算是知乎的老用户也算是新用户了。老用户是指,已经在知乎潜水很长时间了。什么时候开始的记不清了,不过应该得按年计算了。而新用户是指我也就是近期才开始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刚开始上知乎,简直就像发现了一块新大陆一样。由于专业的原因之前一直上“小木虫”,但是上面的东西,怎么说呢,专业的真的是“太专业了”,非专业的话简直就是另外一种相亲平台(每次说起这个就想笑,真是不仅女博士找不到对象男博士也找不到)。偶然一次在上面看到有人提起“知乎”,我就入了这个坑了。感觉这里面的大神很多,也很友好,毕竟谁有那功夫不好好休息或者陶冶情操什么的,来这把知识分享给大家。很多话题很专业,但又不那么“专业”,深入浅出,让像我这样的非其领域的人也能大概学习了解一些东西。还有很多,虽然不是很“大神”,但是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和主流声音不太相同的另一种思想。从这种思想和思想中的碰撞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起码多少可以多角度的看待问题,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的二维世界观了。

有眼尖的朋友从我截的图中看到了“考研帮”的图标(非广告),问我是不是考研的。没错,我就是一个考研狗。前几天学的实在是太烦躁了,才上知乎来散散心。不管是学点东西还是找点乐子,也算是个解乏的途径吧。也是机缘巧合下看到了这个题目,发现自己的想法和大家的都不太一样,而自己又感觉我的想法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可自洽,于是就把想法说了出来。没想到竟然收到了这么多的赞,真是既感动又惶恐,也衷心谢大家的支持。

关于评论,我想说的是,刚开始我几乎是把每条评论都回复了一遍。发现很多人都想法和我不同,或者更严谨的来讲,观察事物的角度不一样。从和各位的回复中我也拓展了自己的视角,能学到东西真的是是很开心的。不过很遗憾,现在距离考试就剩下不到100天了,可能不能像以前那样逐条回复了。但是我全部都会看的,也尽量在休息的时候抽时间给各位答复。在我看来,各位给我的评论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都是对我的一种回应一种肯定。而我也会做出回应,来表达我的感谢。

1:30多开始更的,现在已经3:29了,真的太晚了。还有很多的感谢,之后再说吧。苦逼的考研狗天亮还得早起去上课,再不睡就起不来了

2016.9.27


user avatar   li-yun-peng-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高考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并不是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过于稀缺,不够千千万万的考生瓜分的。

也正因此,中国拥有一套全世界最残酷的筛选制度。

而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北大,除了说明这些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更加适应这场筛选,别的什么也说明不了。

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避开竞争最激烈的战场,用金钱换取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

见到很多像题主这样的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内连个像样的大学都考不上,到了国外却轻松能进名校。有的甚至产生了浓浓的优越感,陶醉于中国强大的基础教育,并觉得海龟也不过如此。


然而我感到的,却是浓浓的悲哀。国内只能读二流,到了国外却能读名校,正说明,在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才学和付出的汗水,分明配得上世界名校的教育资源,却只能在国内接受二流的教育。的确有极少数人摆脱了环境的限制,脱颖而出。然而大多数人,却随波逐流,过着平庸的生活;而他们,或许本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那群人。

我就读于一所国内算一流的大学,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成绩远不如我,高考末流一本水平,去了UIUC的CS,

他本科期间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到学校顶尖的实验室,也通过在实验室和教授做科研,要到了牛推,拿到UCB的phd offer.

而我,大二大三曾频繁去找过我们实验室的老师,希望混点科研经历,却无奈地发现他们的生活就是接外包,接国家项目,给底下研究生做,再象征性地发给学生一点工资。学生有活的时候赶项目,没活干的时候每天划水。我真的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科研相关的实质内容。

而我们那几届出国情况也都惨不忍睹,我最后也只是去了所综排很高学校名气挺大但是专业水平很差的ms ad.

我知道,清北的情况兴许会好很多,但是我的高考成绩当年距离清北只有仅仅几分只差,获得的资源却已经拉开了差距。

毕竟,在中国,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太少了啊。

(图片来源见水印)

中国能花费在高等教育上的经费是有限的,因此只能重点扶植清北交浙等少数学校。2015年,清华大学的科研经费43亿RMB,居中国首位,看起来不少了,然而跟美国排名稍微靠前的一些学校比起来,真是连零头都赶不上。

哈佛大学的校友基金超过360亿美金。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的高校,尤其是清华北大进步突飞猛进,论文数蹭蹭蹭地飞涨,排名水涨船高。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压榨一线科研人员的基础之上的。

诚然,中国的高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可喜可贺。

但是,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比肩哈佛耶鲁之流,依旧任重而道远。各国高校之间的比拼,拼到最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力的较量,也就是赤裸裸的经费的比拼。

高考前,如果我要准备出国,按照我们高中的历届情况,我毛估估能进个UCB吧,研究生也不至于只能读个水校ad了。要问我后不后悔,多少是有一点的吧,然而也不能说在国内读书完全没有优点

——至少,我当年给家里实打实地省下了200万。

——————

1月28日更新




一夜之间多了很多赞,答主诚惶诚恐。

也被一些人质疑答非所问。

在这里贴一张图。

图片来源:

zhihu.com/question/3189

二本学校就不是学校了吗?

简而言之:那些高考一本二本都上不了的,在参加高考人群中也处于前50%,而且中考已经分流掉一大半人了,这些考不进一本二本的学生,在中国学生中我们暂且认为处于30%,及以下。

中国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给他们就读,国外有,而且有些学校认为人群中的前30%可以接受,何况他们愿意付出金钱。美国的教育资源当然也稀缺,但是最难进的藤校众每年录取率在将近在10%,比清北录取率高多多多多多了,换言之,国外高等教育当然也是稀缺资源,但也比国内丰富多了。

——————

1.1日更新

答主之前写答案仓促,有几处瑕疵,多谢评论区指正,在此先致个歉。

1. 的确不应该拿清北的录取率和藤校的录取率直接比较,更何况这个近10%的入学率对中国学生不适用;

然而,美国人读藤校的概率远大于中国学生上清北的概率,足以说明教育资源上的差距。

那我举另一个例子,

日本人出国留学意愿极低,日本人上东京大学的难度基本等同于中国人考上华五的难度。(数据来源

@Summer Clover

)可以说是远低于中国学生读清北的难度。而且同样是考试入学,不参考家庭背景,拿日本和中国比较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日本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用过剩来形容,近年来一些私立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纷纷合并整改或者倒闭。

同时日本人对本国教育的自信,也降低了他们本国人出国留学的意愿。

也许有人会不服,凭什么拿中国既和欧美比,又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比,而不和印度比,不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去比…但是我觉得,在很多国人心里,中国的对手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外国。

祝祖国越来越好。

2. 不应该直接拿哈佛校友基金直接和清北科研基金直接比较,应该拿哈佛校友基金每年科研拨款和清北科研基金作比较。

在此感谢

@Zichen Zheng

提供的更加详实的数据

operating revenues increased 5.6% to $4.78 billion, and expenses were up 5.3% to $4.70 billion

finance.harvard.edu/fil

哈佛科研经费前几名的学院,每年经费加起来就已经超过200多亿RMB了,已经远超清北。


user avatar   imsha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高考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并不是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过于稀缺,不够千千万万的考生瓜分的。

也正因此,中国拥有一套全世界最残酷的筛选制度。

而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北大,除了说明这些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更加适应这场筛选,别的什么也说明不了。

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避开竞争最激烈的战场,用金钱换取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

见到很多像题主这样的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内连个像样的大学都考不上,到了国外却轻松能进名校。有的甚至产生了浓浓的优越感,陶醉于中国强大的基础教育,并觉得海龟也不过如此。


然而我感到的,却是浓浓的悲哀。国内只能读二流,到了国外却能读名校,正说明,在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才学和付出的汗水,分明配得上世界名校的教育资源,却只能在国内接受二流的教育。的确有极少数人摆脱了环境的限制,脱颖而出。然而大多数人,却随波逐流,过着平庸的生活;而他们,或许本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那群人。

我就读于一所国内算一流的大学,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成绩远不如我,高考末流一本水平,去了UIUC的CS,

他本科期间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到学校顶尖的实验室,也通过在实验室和教授做科研,要到了牛推,拿到UCB的phd offer.

而我,大二大三曾频繁去找过我们实验室的老师,希望混点科研经历,却无奈地发现他们的生活就是接外包,接国家项目,给底下研究生做,再象征性地发给学生一点工资。学生有活的时候赶项目,没活干的时候每天划水。我真的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科研相关的实质内容。

而我们那几届出国情况也都惨不忍睹,我最后也只是去了所综排很高学校名气挺大但是专业水平很差的ms ad.

我知道,清北的情况兴许会好很多,但是我的高考成绩当年距离清北只有仅仅几分只差,获得的资源却已经拉开了差距。

毕竟,在中国,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太少了啊。

(图片来源见水印)

中国能花费在高等教育上的经费是有限的,因此只能重点扶植清北交浙等少数学校。2015年,清华大学的科研经费43亿RMB,居中国首位,看起来不少了,然而跟美国排名稍微靠前的一些学校比起来,真是连零头都赶不上。

哈佛大学的校友基金超过360亿美金。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的高校,尤其是清华北大进步突飞猛进,论文数蹭蹭蹭地飞涨,排名水涨船高。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压榨一线科研人员的基础之上的。

诚然,中国的高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可喜可贺。

但是,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比肩哈佛耶鲁之流,依旧任重而道远。各国高校之间的比拼,拼到最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力的较量,也就是赤裸裸的经费的比拼。

高考前,如果我要准备出国,按照我们高中的历届情况,我毛估估能进个UCB吧,研究生也不至于只能读个水校ad了。要问我后不后悔,多少是有一点的吧,然而也不能说在国内读书完全没有优点

——至少,我当年给家里实打实地省下了200万。

——————

1月28日更新




一夜之间多了很多赞,答主诚惶诚恐。

也被一些人质疑答非所问。

在这里贴一张图。

图片来源:

zhihu.com/question/3189

二本学校就不是学校了吗?

简而言之:那些高考一本二本都上不了的,在参加高考人群中也处于前50%,而且中考已经分流掉一大半人了,这些考不进一本二本的学生,在中国学生中我们暂且认为处于30%,及以下。

中国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给他们就读,国外有,而且有些学校认为人群中的前30%可以接受,何况他们愿意付出金钱。美国的教育资源当然也稀缺,但是最难进的藤校众每年录取率在将近在10%,比清北录取率高多多多多多了,换言之,国外高等教育当然也是稀缺资源,但也比国内丰富多了。

——————

1.1日更新

答主之前写答案仓促,有几处瑕疵,多谢评论区指正,在此先致个歉。

1. 的确不应该拿清北的录取率和藤校的录取率直接比较,更何况这个近10%的入学率对中国学生不适用;

然而,美国人读藤校的概率远大于中国学生上清北的概率,足以说明教育资源上的差距。

那我举另一个例子,

日本人出国留学意愿极低,日本人上东京大学的难度基本等同于中国人考上华五的难度。(数据来源

@Summer Clover

)可以说是远低于中国学生读清北的难度。而且同样是考试入学,不参考家庭背景,拿日本和中国比较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日本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用过剩来形容,近年来一些私立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纷纷合并整改或者倒闭。

同时日本人对本国教育的自信,也降低了他们本国人出国留学的意愿。

也许有人会不服,凭什么拿中国既和欧美比,又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比,而不和印度比,不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去比…但是我觉得,在很多国人心里,中国的对手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外国。

祝祖国越来越好。

2. 不应该直接拿哈佛校友基金直接和清北科研基金直接比较,应该拿哈佛校友基金每年科研拨款和清北科研基金作比较。

在此感谢

@Zichen Zheng

提供的更加详实的数据

operating revenues increased 5.6% to $4.78 billion, and expenses were up 5.3% to $4.70 billion

finance.harvard.edu/fil

哈佛科研经费前几名的学院,每年经费加起来就已经超过200多亿RMB了,已经远超清北。




  

相关话题

  印度推出牛粪芯片,声称可减少手机辐射,让人免于疾病,对此你怎么看? 
  我国 5G 终端连接数已达 4.5 亿户,有哪些重大意义?你用上 5G 了吗? 
  如何看待华为确认正自主研发手机操作系统? 
  如何评价消息称蔚来进军手机行业,原美图总裁尹水军加盟负责?车企造手机有什么优势? 
  从产品角度看:华为比vivo、oppo、小米好在哪?为什么3000价位以上安卓手机销量差距这么大? 
  为什么 KaiOS 超越 iOS 成为印度第二大移动操作系统? 
  如何看待「小米低价误国」的观点以及卢伟冰的回应? 
  2017年有什么安卓平板值得推荐? 
  如何评价 iPhone 11 是 2020 年上半年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手机,华为无机型上榜前十? 
  如果小米的 MIX Alpha 是苹果发布的会怎么样?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东莞男子用砖头砸运钞车,被防暴枪(橡胶子弹)击中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下一个讨论
《阴阳师》为什么能成功?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