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红旗渠比较感兴趣,看过一些相关文章,强答一下。
首先说说水源问题。林县属于半湿润区,降水量一般,境内的河流水量不够,而且落差大,季节水量变化大,较难利用,另外当地主要是石灰岩,容易渗水,地表留不住水。北面擦边而过的浊漳河水量充足,无疑是引水的最好选择。
可是林县大部分地区海拔比浊漳河高,当时缺电缺油,抽水机提水的方式成本太高,当地显然无法承受。修建水坝听上去是个不错的主意,看了一下地图,下图红线处(盘阳村附近)比较合适修水坝,现在的引水渠就在南边山腰。如果能在这里拦河筑坝,那么到山西平顺县石城镇取水口的一段水渠就不必修了,当然从这里往下的水渠还是必不可少。所以,核心问题就是这一段水渠和水坝哪个更经济,更有可行性,毕竟这项工程只能动用林县一个县的人力物力。
下面我就分析一下两者的优劣。
以同期建造的十三陵为例,“总长627米,高29米,底宽179米,顶宽7.5米”。我们取个近似值,浊漳河大坝长1千米,高30米,平均宽度90米,需要的土石方大概是270万立方米。用百度地图测距,从取水点红石坪到盘阳村大概是30.6千米,水渠肯定没有公路那么直,那么估个40千米吧,“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需要开挖土石约140万立方米。这是比较粗糙的估计,看上去建坝工程量更大。不过两者各有难点,挖渠是在坡地悬崖进行,很多地段都是岩石,需要用炸药炸开,有的地方还需要打隧道(著名的青年洞就在这一段),难度可想而知。修水坝的技术含量更高,根据百度百科,“全县只有28名水利技术人员”,这点专业人员修建这样一条水坝肯定是不够的。当年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全国各地有多处水电站(比如三门峡水电站,丹江口水库和新安江水电站等等)在建,应该无法抽调水利专家支援这样一个相对不那么重要的工程。
上面只讨论了技术和工程问题,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需要考虑。修水坝不可避免会淹没一些田地。这一段浊漳河位于三省交界处,位置非常微妙。修水坝需要协调三省的利益,这个就不是林县可以解决的,需要省政府出面和山西河北谈判。挖水渠只需要和上游的山西协商就可以了,而且水渠都修在坡地上,对山西当地居民的影响也会比较小,不会占用大量良田,不需要大规模的移民,难度大大降低。
最后,我觉得工期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1959年林县经历了百年一遇的大旱,希望能尽快解决缺水问题。当时认为“上7万人,每人1米,2月初动工,大干3个月,5月1日就能通水”,而修水坝估计没个一年半载完成不了。(十三陵水库四个月左右就建成了,不过那是首都,可以动用的资源完全不一样。)当然,林县政府低估了工程的艰巨性,实际上花了近十年才完全建成红旗渠。
综合以上分析,修建红旗渠从上游引水应该是当时条件下的最优解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