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 385 期《睡前消息》? 第2页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社会化赡养已经如此失败了,社会化抚养似乎更加不可能。

我觉得吧,大型企业,比如说腾讯,全国各地的QQ会员费,王者荣耀充值都交给他,他却只向深圳交税,再比如说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大量依靠内地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力,却不给他们提供户口,从而把主要财富创造者的社会保障赖掉了。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财政转移支付,还有天理吗?

但是现在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还是不够,主要还停留在养公务员这件事上,而在进一步发挥二次分配功能,实现共同富裕这方面,做的还太少。

目前大城市人口增长是趋于缓和的,因为房价和房租成本和就业机会形成了平衡。无需特殊干预,人口分布会趋于合理。鹤岗也是一个有九十万人口的大城市,和陈平老师居住的奥斯汀规模差不多,只有在中国才会被认为是三四线小城市。

经济发展是有周期的,重工业尤其如此。但只要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经济周期是可以不转化为政治周期的。如果在收社保费的时候积极,在发养老金的时候又赖掉了,这无疑是在消耗政府的信誉!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嵩县的看法还是具有前瞻性的,光是鹤岗这个小城市搞旅游业已经成这样了,要那么多农村都这样搞下去,下代年轻人就要为这前几十年人的好日子买单还债了。


user avatar   rui-dian-huan-bao-jiao-zhu-ge-lei-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来解释下,啥叫ppp模式。鹤岗应该是找了第三方做“产业地产”的公司,比如“华夏幸福”就是干这个的。找这类公司,做商业地产,这些公司会垫付工程款,开发款,等于绕开了上级拨款和监督。但是这种办法,是有代价的。首先,这个搞“产业地产”的公司要赚钱,那些垫资做的产业,他们也是有股份的。。。。要么就用别的东西还。

简单理解,就是“一个公司承包了一个县政府部分业务”。而那些公司的钱,都是国内一些金融机构提供的,所以,,,单纯搞死那些公司,会有大量烂账,银行要不回来。

———————————————————

顺便说下,这些公司会拉一些领导下水,收集一些黑料,让自己获得地方上更多的权益。《睡前消息》里面说的那个自尽的领导,很可能就是因为这类原因自尽的。不然,简单的财政亏空,自己好好的,怎么会自尽呢,鞠个躬,道个歉不就行了。

——————————————————

第三更

当你发现家里有一只小强,那就说明,,,,


user avatar   mei-you-id-98-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于这位提出的质疑

因为很多人不明真相,应该又沾沾自喜发现督工漏洞准备开炒了,这里给大伙解释一下

本人虽然没有必修过会计,但还是上过选修的,虽然也没有听几节课,但还是知道他所说的那张表数据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也不是什么假账

简单来说就是鹤岗市的财务人员通在完成计算后只是隐藏计算的过程,而原表虽然有这个会计科目,但大伙根本不知道来历

而他们隐藏的其实是原始预算数据,这些隐藏数据让我们可以知道他们到底借了多少钱,拿这些钱干了什么,甚至原始预算数据里还有鹤岗市下属区县的财务数据以及县市之间的资金往来


user avatar   guan-jia-rong-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网友认为鹤岗搬迁不可行,其实不然。看看隔壁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本北海道资源枯竭的煤城夕张市,现在的人口只有大约以前的十分之一,该跑路的一个不少。

鹤岗市六次人普到七次人普这十年间,常住人口减少了十几万,现在总常住人口还不到九十万,这当中的流失人口主要是青壮年,留守的主要是中老年。

所以无所谓是否组织搬迁,保持这个流失速度,同期老年人会陆陆续续离世,二十年后如果没有什么生产力跨越式进步或国际形势的根本性变革,鹤岗人口可能只剩二三十万,甚至更少。

设置两个或三个人口在十万左右的机构精简的小县,以农业、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夏季消暑,冬季冰雪,好山好水,房价不贵,虽然比不上北上广深的锦绣前程,但普通老百姓的美好生活是完全可期的。

另外,鹤岗这一堆面积芝麻大,人口三五万的市辖区真该撤并了。与区相比,鹤岗市下辖的萝北县和绥滨县虽然人口也不多,但至少地盘不小,保留县级建制可以理解。六个市辖区当中的五个区体量迷你,合并不影响老百姓日常获得公共服务。

市辖区是一级政权,所以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党内制度,党群政府人大政协法检等机构必须配备。虽说市辖区合并不涉及裁撤公务员,但机构本身的日常运行也要花钱,现在各省各市、各行各业都缺钱,钱当然能省则省。


user avatar   unknown-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编制人员缩招降薪是大趋势,未来这在全国都一样。原因非常简单,地方开支不够用。发达地区就业率不乐观,依赖土地的财源结构也无法继续了。

鹤岗这样的落后地区则依赖转移支付。对于鹤岗这类地区而言,老年人口已经超过四分之一,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给当地的只有需要财政发工资的编制人员和只花财政不产生财政的老人和儿童。编制人员及为其服务的人员基本就是这些地方的经济支柱,所以宁可大量贷款发债然后违约也要维持体制内待遇。但是他们的财政是无法自给的,因为当地已经没有产业了,鹤岗去年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十倍以上,财政支出占当地GDP的一半。鹤岗这样的人口流出地连像发达地区一样依靠土地获得收入也做不到,也因为当地房价一套只有十万。现在发达地区也没余粮了,他们自然也只能缩编。

对于发达地区而言,目前维持公务员待遇已经给经济带来了巨大负担。大量公务员拿着几倍于平均工资,享受廉价住房,廉价医疗和平价食堂等福利,与之相对的是地方上不靠土地很难维持基本的医疗和教育开支。如果只靠正常预算,地方连挖路修地铁以获取KPI也已经拿不出钱了,得发债,搞城投公司,在正常财源外贷款融资。地方上的开支几乎是刚性的,更别指望财政部能把开销减少,毕竟外交和军事开销压在那里,直接关系到国际影响力。正是因为地方确实缺钱,所以才会有打通税务和银行的金税四期,瞄准大量存在的无发票交易。今年税务系统扩招上万人,本身增加的劳动力开支就很大,而且大量的小型服务业和制造业利润微薄,之前一直默许他们少交税来获得出口成本优势和降低物价水平,不是真缺钱是不会对这块下手的。另外,缩减编制人员数目实质上有利于提升就业,因为这些人员并不为地方带来财源,只会消耗财源。现在企业几乎是把劳动力成本压到最低的,所有劳动力开支都是刚性的。每增加一个编制人员,企业就只能开除若干个员工来缩减支出。因此,上海杭州等地已经开始着手降低编制人员收入。

至于能否通过继续加税来解决地方开支的问题,我只能说目前生产成本已经高到承受不了增税了。即使不增加税收,三季度GDP和社会消费增速都已经远逊于预期。而且这以后会是常态,毕竟码农和培训老师显然比流水线工人消费能力更强,要是流水线没电了开不了工,那工人就更没有消费能力了。工人薪水还没办法涨太多,毕竟土地能源比不过东南亚南亚,技术比不过日德,唯一优势就是劳动力了,再涨那工厂生存成问题。未来税收预期看涨,福利预期却不看涨,福利主义刚被官方批判过,房产税等新税收又近在眼前了。房地产相关的家电消费也是个大头,但是在缩限房贷规模,房价限跌的作用下,9月房屋成交量下降了30%。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即使是企业普遍不遵守劳动法,把工人的工资压到维持其基本生存所必需的下限,多数制造业企业活得还是很艰难的。由于土地能源税收等成本的居高不下,工人所需最低收入也因此上升,国产商品逐渐失去比较优势,曹德旺确实在美国建了厂,倒闭的民营厂撤走的外资厂确实不少,搬到东南亚的厂确实也不少。企业大量收缩和关闭的直接后果就是近年灵活就业人数与日俱增。

原先的靠土地获取财源的路径更是没有任何潜力可挖。今年房屋成交量一再下跌,各地几乎是通过缩减土地供应的方式强行锁定房价。土地起拍价不是市场定的,低于起拍价就流拍了,而且商品房过多降价的行为是被定性为恶意降价的。为了维持房屋的需求,租房落户门槛一直很高,然而不落户有很多权利就享受不到,这样迫使想要扎根城市的人贷款购房,这样才能维持土地交易有足够需求维持下去。

然而能够挖掘的买房需求几乎已经释放完了,在这样一个一小半人年收入不到一万二,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超过香港纽约,人均GDP刚超过一万美元,制造业主要优势还是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买房者的门槛已经远低于合理的收入下限了。很多买房者只能花光三代人积蓄,背上几十年贷款去买房,这些人时刻担心被优化,只能战战兢兢去讨好上司,默许一切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自愿地充当制造利润的工具,忍受恶劣的工作环境,由于担心养老医药的成本还不敢消费,这样不像人样的才能维持在大城市的生存。人们不敢结婚不敢生育很大程度也是这个原因。在人口增长放缓压力下,未来房屋需求只会更为萎缩。而且依赖土地的财源结构副作用明显,比如严重降低社会消费水平,造成过高家庭杠杆率并带来巨大金融风险,给制造业带来巨大额外成本等。很显然,如果强行维持现有公务员待遇并大量扩招,发达地区的经济也会被彻底拖垮。

千万别以为体制内待遇好,也从来不搞优化是因为没有资本家剥削的缘故,从某种意义上正是体制外的加班和低薪使得体制内得以维持现有待遇。只要体制内的人员继续膨胀,待遇迟早变得和体制外一样。未来编制人员的员额缩减甚至都不奇怪,历史上精兵简政国企改制之类大规模取消铁饭碗的事件并不少。

不过另一个角度来讲,鹤岗这样的城市逐渐萎缩是经济规律的必然,在广大的非沿海发达省份只需要维持几个省会城市就行了。其他城市不具备发展产业的条件,强行维持甚至违背规律发展小城镇的成本大于收益。这些地区的唯一出路是通过进城务工人员将父母和子女接到大城市进行教育和养老,以进一步降低财政负担,降低人口密度,留出土地发展大规模机械化农业,最佳结局类似于美国中部大平原。

对于发达省份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土地收入,人口增长,劳动力优势三者构成的死锁闭环。突破闭环的唯一可行出口似乎在于央贝才让渡一部分用来锦上添花的开支(如对外投资援建减免债务等)用于地方开销,这样地方才能够缓慢降低地价,在郊区新城提供低价住房,并且降低租房落户门槛,然后企业成本才能降低,员工房价收入比才会降低,才敢于结婚和生育。这样来自非发达省份的外来务工人员在郊区购置房屋或租房落户后,也能把他们的父母接过来养老,把他们的子女接过来教育。对于发达地区而言这其实也是好事,因为这个担子现在也得这些地方挑,不过是以转移支付的形式。如果不发达省份的老人和儿童随着劳动力一起流入发达省份,这些地方土地还能多开发一点,财政开支也不会因此加大,倒是不用再去通过转移支付维持不发达地区的编制人员了,可能负担还会更小一点。


user avatar   caijust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明当年大下岗工程搞得不彻底。

当年说的很清楚,买断,买断,买断

买断了,凭什么还要纳税人养?

事实就是,纳税人必须养,不养就一哭二闹三上吊

当年政府没钱,你闹我干

有钱了就维,各种给你发钱

沙瑞金他干爹两袖清风,亲自坐阵,你有钱你敢不发?

与此同时

zhihu.com/question/5136


user avatar   ao-zhou-nan-hu-shi-nik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视频的最后,马指导给出的意见是 flee。

这和卡子哥的一贯思路不谋而合。

只不过卡子哥更彻底。


user avatar   warmw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有个同事是东北人。

她是个姑娘,天赋极好,

贷款读了985,狂能赚,

一年赚我好几倍,

前阵子小红书炫富的那种……

都没她能赚。

但是,熟悉了才知道,她其实很穷的。

家里开销主要看她老公。

她老公是个上海本地人,

有很多很多房子,

钱不够花了就卖一套……

然后,有人要问了,她为啥穷呢?

因为她有10个弟弟……

……

……

……

弟弟们读书不行,

本来嘛,要想点别的法子捞钱才能好好过。

但自从他们姐姐爆能赚以后,事情就起了变化。

老爹每个月就等着姐姐把赚来的钱孝顺他,

他就发给弟弟们。

哪个弟弟越穷,就分的越多。

哪个弟弟想出法子自己稍微能过了,反而没的分了。

还有更离谱的,

本来前两年,

不想办法多拿钱的弟弟还要被父母耳提面命,

动不动打骂两句,

结果这两年不知道为啥,

拿钱多的不打也不骂了,

只要听话,就是一顿表扬……

这老啃得更心安理得了……

谁想办法谁是狗好吗?

谁还想好好过日子谁脑子不正常。

……

……

……

……

……

后来家里来了个客人叫卒前马,

这卒前马竟然还要到家里看一看,

才知道弟弟们玩的是什么把戏……

这种事,从小兄弟们争相啃老的第一天,

不就应该都明盘了吗?

偏要等姐姐赚不动了,姐夫房子卖光了才看明白?

而且更有趣的是,到了那一天,

你都不知道姐姐是真赚不动了还是不想赚了……


user avatar   alexxiang-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翻译:

这叫侮辱。




        

相关话题

  最近人民币汇率下跌的主要原因什么?央行有没有有效解决方法? 
  彩票为何不是赌博? 
  朝鲜那么穷,为什么组织能力依然很强? 
  京东近期发生什么了,为什么裁员降薪? 
  央行银保监会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要求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信息? 
  中国能否和平崛起? 
  如何看待海底捞就复工涨价道歉,中国内地门店菜品价格恢复到停业前标准? 
  如果你是崇祯,你会如何破解明末危机? 
  历史上有没有超越时代的人? 
  如何看待埃隆·马斯克当选美国《时代》杂志「 2021 年度风云人物」?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左宗棠收复新疆?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最美女支教老师龙晶睛」迅速翻车,被网友质疑作秀,近期被长沙民政局行政处罚?





© 2024-06-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