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李自成是哪年起义的? 第1页

  

user avatar   xiang-tian-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李自成在崇祯二年参与甘肃边军兵变这事,不是《明史》的说法,这个谣言最早出自吴伟业的《绥寇纪略》,主要来源是吴伟业那满嘴跑火车的想象力。

《绥寇纪略》里对于这件事的记载,可以说漏洞百出。

第一,人物错了,“甘督梅之焕”“参将王国”,实际上人家是甘肃巡抚梅之焕和参将王国靖。

第二,地点错了,这次兵变的地点是安定县,不是吴伟业所说的金县。

第三,人家王国靖压根也没被杀,活得好好的。

计六奇的《明季北略》对这个故事讲得更细了,按照计六奇的写作风格,估计就是直接照着吴伟业的书,靠想象力扩充。

计六奇版本的故事里,梅之焕又变回了甘肃巡抚,估计是“甘督”这个头衔太扯淡了,连计六奇都看不下去了。然而他又添加了一个人物——刘良佐。刘良佐和李自成一起搞起义,这和黄金标义释石青山有什么区别?

而且,当时镇压兵变的梅之焕上了一封《定乱疏》,详细讲了此次兵变的经过,和李自成八百竿子也打不着。

兵变的地点是安定,不是金县。当时甘军急于赶路,从兰州到安定并不会路过金县县城,而是从金县县城东北边的夏官营、清水驿一带经过。要是换别处我未必敢说,但这一带的地形我还是熟的。

兵变的领导者是王进才、殷登科、吴天印,不是李自成、刘良佐。

兵变杀的是庄浪参将孙怀忠和两个把总,不是西宁参将王国靖,更没杀什么知县,安定县和金县的县志里也都没有知县被杀的事。

至于吴伟业和计六奇究竟是怎么编出这些个玩意的,只能说这是他俩的一贯风格。偏偏这两个货名气还大,一堆人抄他们,比如说毛奇龄的《后鉴录》,于是流毒无穷。

而李自成在崇祯四年起义投奔不沾泥张存孟的说法,出自《延绥镇志》和《延安府志》,但凡是本正经史料,哪个不比吴伟业和计六奇可信。


user avatar   ZhangMingz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李自成参与甘肃兵变的说法,其实也不是吴伟业和计六奇最先发明的,而是出自明末清初的小说《樵史通俗演义》

莫说京师戒严,征兵遍天下。且说甘肃巡抚梅之焕,是个文武全才,敢作敢为,肯替朝廷出力。就是镇守地方的杨总兵,也是一员骁将。抚镇同心协力,奉旨招兵补额。那米脂县双泉堡的李自成,为因杀了淫妻,又杀了问官,连夜逃到甘肃镇,思量投军报效。到时梅军门招兵已足了数,只得投杨总兵麾下。......有近地寇盗,都是亲兵去剿,不曾剿得多少寇盗,先已抢了借数衣粮,个个胜如强寇。只有李自成,若见了强壮可用的人,凭他积年歹寇,他肯做人情放几个逃生结识着,他道是“东海船头也有相撞之处。”各亲兵领了杨总兵的令,出去剿了几遭小寇,却也马到成功,都升了总旗,每人管领五十名兵。李自成也在升总旗数内,那管下的兵丁,都称他做长官,不敢平等相。偶然甘肃东边一个汛地报称饷马日夜出没,居民过客都不得安宁。李自成想道:“如今惟有饷马里面多有英雄豪杰,咱如今讨了这个差遣,前往搜捕,若没用的草寇拿来献功,或有汉子,也结识他几个,后来好做退步。”......
且说甘肃与兰州地面相近。那里有个高如岳,膂力过人,弓马精熟,聚集百来个人,扮作好人,改装骑马,在近地饷马营生,撞着他的,便是晦气到了。他若出去打劫,头带白包巾,身穿白战袍,一伙儿的贼便依五方颜色,或红,或紫,或青,或黄。甘肃、兰州交界地方,都有人认得他。他自称为高闯王。不怕好汉,遇了他定被擒捉,因此喧傅:土山坡下有高闯王利害。李自成初然也不知这消息,领了手下兵丁出去,东寻西闯。一路也有得便处抢些粮草,开口说奉将爷军令,搜捕饷马贼的,谁不让他一分。将次三日光景,高如岳带了七八个饷马出来行劫,李自成撞见了,把五十名兵一字儿摆开,整备厮杀。只见那边来的头领有些异样。......
李自成正列阵以待,那穿白的直撞过来,口里喊道:“高闯王在此,快快让条路,咱弟兄们过去。”李自成道:“我看你也是个好男子,为何不守本分,做这等勾当。奉甘肃杨将爷号令来拿你们,你可知道么?”高闯王道:“有本事的快放马来,和咱斗一个你死我活,咱誓不绉眉!”说罢,飞马抢将过来。李自成急架相迎。两个斗上二十回合,不分胜败。李自成暗喑喝采道:“此人是个英雄,不可与之争持。”乃把枪架住道:“自古好汉结识好汉。看你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定不是以下之人,可各下马相见,咱有话和你誁。”两个滚鞍下马,叙礼已毕。正是好汉遇了英雄,如鱼得水,各诉平生。上马一齐到土山下小小营寨里来,杀羊宰马,登时结拜了弟兄,对天说誓:“患难相扶,富贵共享。若有异心,神祇不佑!”拜毕,各各尽醉,留宿寨中。次日,同出去打劫几个过客人,抢了他东西,又把怹来割下首级,回甘肃镇报功,番所得,尽数与李自成放撒五十名兵丁。临行,李自成道:“仁兄此后不可常出来劫掠,小弟别去,若得功名成就,定来拉仁兄享边庭富贵。倘不得意,便来相从了。”大家珍重而别。......
李自成同手下带了五六颗过客的首级,回到甘肃镇。见了总兵杨肇基,只道“路上伺候了这几日,昨日才撞着饷马,被小的交锋,布阵上杀了这五六个,特来缴令箭献首级请赏。”杨总兵满心欢喜,叙他的功,升他做了把总。......
不一日,京师檄文并兵部尚书申用懋密书已到巡抚衙门投递。......且说李自成、刘良佐都是杨总兵标下的把总,免不得结束从征。他两个跑得马,射得箭,轮得枪,使得斧,果然一对英雄。却见那挂先锋印的王参将并没一些本事,杨总兵平日宠用,他就轻把一颗印与他挂了。李自成道:“咱虽不曾读书,总得说‘宁为鸡口,毋为牛后’。这样一个绒攮的,却教他来提调着咱,心里怎肯输服?好便好,不好,咱们那里不去。做了事成了功,倒做小伏低,在他手里讨气!”刘良佐道:“听得说朝郭子仪也是当军出身,后来做到天下大元帅,咱弟兄们一身本事,怕没这富贵的日子哩!”李自成道:“大元帅什么打紧!汉高祖,刘知远,我明朝的太祖皇帝,难道是祖宗傅下来的天子?少不得也是平空做成事业的。将主杨老爷到底是武官,那里识咱两个。且待临阵时节,咱们试些本事出来,看梅都爷认得人不认得人。倘若也是一般的混帐,咱们跑他娘的路罢了。”......
王参将在前队,杨总兵在中军,李自成等,一队一队摆列前去。兰州州官预先支值了兵粮,又有牛羊酒面犒赏,兵将欢天喜志,竟自过去,果然乎亮无犯。离兰州十五里下寨,住了一夜。次日五更,埋锅造饭,放炮起行,不上百里,便是金县地方了。这金县是个小去处,知县又是个老贡生,不晓事体。不要说牛羊酒面的犒赏,连兵粮也还备不完。众兵一到,吓得知县在堂上魁星踢起来,退回私衙,坚闭不出。......王参将擉道入城,去见那知县。竟上堂来,不见知县,却见三五十个兵丁在堂上喧嚷。王参将大怒,把鼓噪兵丁拿住了五六个,每人打了十棍。原来打倒有个是李自成手下的,忍着疼痛忙跑回后队,禀了李自成。李自成大怒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都爷将爷好没分晓,如何出了兵,却不先算计了行粮,教这狗攮的佑县不偢不睬,又教这狗攮的先锋颠倒打自己的人!”登时纠合了刘良佐,带了两队兵丁,跑马进了金县城门,来到县打开私衙门,一条绳子縳了知县出来,要去见杨总兵。正值王参两下里撞见了,李自成恼的是王参,仇人相见,分外眼明,起上前来,把枪往他口里一刺。王参将不提防他来,竟被穿心刺过,翻身落马,跳了几跳死了。......刘良佐道:“咱家小幸喜在兰州十里庄,哥又没家眷,越发便易了。只是往那里去才好?”李自成道:“咱有结义兄弟唤做高闯王,现在土山城下结下营寨,手下有七八百健卒,据土山为险,可拒官兵。如今再添了咱两条好汉,还怕谁哩!”刘良佐道:“事不宜迟,咱们快快走罢。将爷差人来拿,又要动刀枪,越发不好了。”李自成问那随行的兵丁,个个愿随前去。不一时,两员将五十多人,策那加鞭,往兰州奔走。

对比《明季北略》:

甘肃巡抚梅之焕有文武才,总戎杨肇基素称骁勇,奉旨赴援。李自成投军,居肇基麾下。边地多盗,肇基每使亲兵往剿,止事劫掠,独李自成见壮士辄释去,每云:“东海舟头,亦有遇处。”已而升总旗,属下五十人,俱称长官。甘肃东有盗警,自成心谓:“响马颇有英雄,可结一二以作异日爪牙。”因请往捕。甘肃与兰州接壤,有高如岳者膂力绝人,善骑射,白袍白巾,聚党百馀,服色悉按五方,居土山坡下,自称闯王,时出行劫。李自成引兵搜三日,高如岳以八骑至,李自成列阵以待。高如岳:“高闯王在此,速让道!”李自成:“观者亦是好男子,何为作此举动?予特奉令取汝!”高如岳:“能者来战。”飞骑突至。李自成迎战良久,艺勇悉敌,知不可力争,谓之:“自古好汉识好汉,观汝状貌,定非凡品,可下马相见,有一言奉告。”遂各叙礼,欢如鱼水,同至土山。李自成、高如岳结为兄弟,宰马设誓:“患难相扶,富贵共享。若有异心,神其不佑。”酣饮达旦。李自成将行,语之:“自此以往勿复行掠,予若功名小就,请同处边庭。倘鄙愿有违,相从不远。”乃别。李自成回镇,以他级报功。遂升把总。适徵兵檄至,梅之焕、杨肇基勤王,以王参将为先锋。李自成与刘良佐不服,李自成:“宁为鸡口,毋为牛后。”刘良佐:“郭子仪本行伍中人,后为天下大元帅。我二人有才如此,宁忧不富贵?”李自成:“大元帅何足道?汉高祖、刘知远、我太祖皇帝,岂祖宗传下天子?亦是平空做成事业者。杨主将安识吾两人。”时师北行,王参将居前队,杨总戎统中军。过兰州,犒师,秋毫不犯。次日百里,抵金县,邑小令怯,闭署不出。王参将入城,欲见令,有兵哗于庭,笞六人,半为李自成卒。李自成怒,与刘良佐等缚邑令出,欲见肇基,适遇王参将,刺杀之。时刘良佐妻子在兰州十里庄,李自成孑身,闻高如岳有众八百,遂率所部往。

《明季北略》中的情节与《樵史通俗演义》几乎一模一样,不过是文字简洁文雅了些,小说味淡了不少(计六奇抄小说这点很早就有学者吐槽过了)。《樵史》把甘肃总兵杨嘉谟错搞成了杨肇基,又说刘良佐是杨肇基的把总,很可能是又把刘良佐和刘泽清弄混了,因为刘泽清确实是杨肇基的老部下,于是刘良佐也莫名其妙地成了故事的主角之一。



再看《绥寇纪略》:

......自成杀淫者,携李过亡命甘州,往投甘督梅之焕所部参将王国为兵。国奉调遣过金县,兵哗,自成缚县令索饷,并杀国,遂反。安塞人高迎祥故马贼,逃兵李成龙纠为乱。饥民王异应之,异,一名大良,因自号大凉王。迎祥自号闯王......自成为高甥舅,往从之。

到了吴梅村这里,已经没有一点小说味了,倒是颇有史家“惜字如金”的感觉。吴伟业不一定是直接抄自《樵史》或者《北略》,但肯定是受了这种说法很大影响的,吴伟业知道当时甘肃总兵是杨嘉谟而不是杨肇基,所以文中没有提到甘肃总兵,但是“甘督”又不知道是什么鬼。至于李自成和高迎祥是亲戚的内容,那又是吴伟业抄自别书,整段内容完全是吴伟业用其他“史料”缝合而成的。

最后回答题主的问题,这个问题一般采用米脂知县边大绶《虎口余生记》的记载,李自成的父亲是李自成的邻居李成安葬,后来边大绶受总督汪乔年之命刨李自成祖坟时找到了李成,据李成所言:

自崇祯三年西川贼不沾泥作乱,流入贼营不知下落。

崇祯三年正是明朝实施裁驿站的时候。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明末三大反明首领努尔哈赤、李自成、张献忠的综合能力? 
  为什么特意强调李自成是农民军? 
  如果你是李自成,击败了孙传庭后该如何推翻明朝,抗击女真,统一天下? 
  始皇帝迟死几年,扛得住秦末农民起义吗? 
  李自成为啥要杀罗汝才? 
  求历史科普,当年李自成攻下京城,手下几十万明国降军为何没挡住满清? 
  如果大顺联合准噶尔,能否成功? 
  李自成到底有多难? 
  李自成三次围攻开封,是不是为了吃开封灌汤包? 
  如果李自成打败了满清,建立了大顺,中国会像近代受到这么多屈辱,这么落后吗? 

前一个讨论
二战苏联守住莫斯科是奇迹吗?
下一个讨论
为何努尔哈赤给皇太极留下的家底那么好,还有人说是烂摊子?





© 2024-06-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