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正确用法是关注一批合你口味的用户,看他们的打分。
这个电影看片名我就不会去看,就算看了打分估计也是两星,所以我的评分就对你没有参考价值。
豆瓣评分是有其规律的,
因为豆瓣本身打开初聚集起来的人都是文艺属性比较浓厚的一帮小青年,所以这群人眼里喜剧片和恐怖片评分天然低,这个不分国产还是进口,这两种类型的电影要是在豆瓣评分过8,那都是逆天货色,可以影史留名那种档次的。
另外,国产片评分天然低于好莱坞,一部进口大片评分8,一部国产片评分7,别怀疑,国产片品质肯定不弱于进口的,甚至要略强。
掌握这个规律再按分找片就不会迷茫。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在豆瓣开盘6.8,国产+喜剧双重Debuff在身,像我这种老豆瓣会自动在页面分数+1.5来看待,这种换算已经成了一种条件反射,根本不需要思考和计算。
这些事老逛豆瓣的人懂的都懂。我跟周围的人推荐也经常这样说,国产片你无脑+1分,进口片直接-1,碰到进口超级大IP,又是科幻题材的电影,直接无脑-1.5(说的就是你漫威全系列,别杠漫威是魔幻不是科幻这种细划。)。就是比较客观的评分了。而且这个评分系统在中文互联网环境里,绝对是最具参考性的。
至于有人说豆瓣上国产片评分普遍低于好莱坞,这是不是崇洋媚外?
我觉得不是,说破了大天算是个惯性思维+定式。
中文是母语,有多少人有能力不带中文字幕直接看英文原声的?粗略拍脑袋猜一下,哪怕在知乎,一大帮子英语四六级的,走上社会之后工作内容又不涉外,几年下来估计也就能辅导一下孩子初中英语的程度,估计要去掉90%的人群。
更不要提好莱坞的原版甚至连英文字幕都不带,这又把那些跟着英文字幕勉强能看懂的人毙掉90%。
当年官方引进好莱坞的时候,每年就10部名额,你猜中影局那帮大佬会不会浪费名额把烂片带进来?就算是现在,各大民间字幕组孜孜不倦的用爱发电,你觉得他们会去花时间花精力搬运烂片么?
所以问题来了,看电影上了轨道的人,旧电影看个七七八八了,然后新出的电影步步紧跟。
这时候的中文电影你可以每部都跟,而英文电影绝大多数人(拍脑袋猜数字,这‘绝大多数’是超过95%的)只能看到被别人挑选过之后搬到你眼前的那几部精品,至少是质量说的过去的那些个才有人牺牲休息时间认认真真的给你翻过来。
你想想,长此以往会是什么结果?可不就是国产烂片横行,好莱坞宇宙级大良心么?
我觉得第一要务是学一门手艺
无论在什么年代,有一门手艺都是吃香的,哪怕你学的是木匠,你也可以到红木家具公司找个好工作
我有个表弟,初中读完就没读了,前两年去学开吊车,现在一个月包吃住也有七八千,开吊车也不辛苦,就是要注意安全
或者是像我老婆的外公,今年82了,干了一辈子的工地,还是有人会叫他过去帮帮忙啥的,一天300多,不也挺好?
要是情商高点嘴巴甜的,攒个几万,做点小生意积攒一下人脉,慢慢的也能把摊子拉大
但是,最稳妥的,还是一门手艺
因为这个杀手则踩中了各大豆瓣小布尔乔亚们的痛点:
1998年后拍的,扣分。中国好导演、好演员有吗?有,广电总局成立前有。
中国大陆拍的,扣分。没有好的导演、演员,那电影能看吗?
还是中国大陆拍的喜剧片,扣分。大陆喜剧片不就是出来恰烂钱的嘛,扣扣扣。
这片子没被禁,那他肯定不敢说真话,扣分。
翻拍的?不用想了,肯定没有人家日系原版的好。
主演魏翔?你一小配角,配角还没整明白了,就来当主角,扣分。
因为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国民还很穷,他们好容易省吃俭用存下钱买张电影票,换上新衣服带着恋人或者家人去电影院看电影,也许还要在外面吃个饭,花销肯定不少,所以他们肯定希望看了这场电影能够让自己学到点什么,感悟出什么,能够看清楚社会的黑暗,提高自己与别人谈论时的逼格,能教育自己的恋人或者家人以后善解人意,不折腾不矫情,思想上升一个层次,更接近宇宙的真理和生命的真谛,在此后的漫长人生中可以时时回想电影的片段,感受心灵的共鸣,使自己更加与众不同,反正怎么也不能白花这个钱。
所以如果一部电影只能给人们带来两个小时的欢笑,却达不到上述的那些标准,这些人当然会觉得自己的钱白花了,肯定要对这电影深恶痛绝,口诛笔伐。
2022年春节档,小成本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静》 ,作为上映前充其量的第四号种子,以黑马姿态大杀特杀,上映6天,横卷近14亿票房。
然而,该片的豆瓣评分只有6.7分,只好于44%的同类型喜剧片,被不少人喷:「烂片」「看过后上当」。
为什么会有票房与评分的这种反差?
目前的豆瓣评分,早已不能完全代表影片的质量了,只能说,是否符合那些打分者的口味而已。
最新例子:《雄狮少年》:上映50天,豆瓣25万人,评出8.3分。
对比《熊出没之重返地球》:上映5天后,豆瓣6000人,评出6.8分……
而这两部动画片的质量,这个分数对比是否离谱,看过的人都有数。
广大观众的反响,更是一目了然:《雄狮少年》上映50天,票房2.5亿。《熊出没之重返地球》上映6天,票房5.4亿,实际上超过《雄狮少年》的总票房,就用了不到三天时间。
说白了,只是《雄狮少年》的喜好者们,在网络的活跃程度比较高,而喜欢《熊出没》的小朋友们,根本不会下载豆瓣app去打分而已。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受众同理,这部影片非常特别,比此前的开心麻花电影更加特别,把一部笑点不断的舞台剧,直接搬到了大银幕上,甚至都懒得去做那些“电影化”的细节改进。
这个电影,基本都是在舞台上就能搭建的室内场景,唯一的外景码头,还是敷衍之极的绿幕。
黑社会打手们,按剧情设定,拿的应该是真枪?但实际剧情中,就是一把把打不死人的玩具枪……
甚至连唯一一把冲锋枪,也能被「以为自己是在拍戏」的男主角“魏成功”,当真了用成了道具枪,对着对面黑帮猛烈开火,一个人都没掉根毫毛……
所以,这个片子真的是从最一开始的第一分钟,就在筛选受众,或者用通俗的话说,“洗粉”。
所以,对观影有基本“仪式感”要求的影迷,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接受:直接把一个舞台剧搬到大银幕上放映,自己还要为之买单的。不论里面的笑料有多好笑,演员的表演有多精彩。
开心麻花团队,原本要上的重头戏,投入重金制作,提前一年定档宣发的特效喜剧大片《超能一家人》,临时意外撤档,就这么赶鸭子上架的《杀手》,在整个大盘和总观影人次直线滑坡的前提下,逆势前行,6天时间,横卷近14亿票房,预测总票房飙升到了27亿!
而其口碑评分,豆瓣6.7分且不提,代表买票后观众的评分:猫眼9.2分,也并不算高,排在《水门桥》《奇迹》《狙击手》与两部动画片《熊出没》《喜羊羊》之后。
凭什么呢?说到底,不过就是太多观众对春节档的认知:就是要合家欢喜剧片,就是不需要考虑剧情逻辑,无所谓剧情深度,也不很在乎是否特效大片,只求“图一乐":
君不见去年春节档,《唐人街探案3》口碑第一天就崩盘,让大量唐探迷都倒戈差评,然而最后生生拿下了45个亿的票房!其中35个亿票房发生在初二以后,20个亿票房发生在初四以后……
因此,比起大部分主角都壮烈牺牲的《水门桥》《狙击手》,比起主角被生活虐待了超过100分钟,最后5分钟才反转的《奇迹》,作为今年春节档唯一的合家欢喜剧片,《杀手》就是太多观众的观影刚需,
这就类似于2014年时,《爸爸去哪儿》综艺也颇受好评,于是唯利是图的出品方,直接就把这个做成大电影,放在了春节档,居然在那些认定“过年就是要合家欢、图一乐”的观众的支持下,横扫7亿票房。要知道,同一年的票房冠军《心花路放》,也才11.7亿票房,所以那时的7亿票房,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30个亿了……
既然为了自己过年图个高兴,8年前都有那么多观众乐意, 直接在影院看真人秀综艺;那么8年后的观众,比起血肉横飞的悲壮战争大片,比起贵在真实的现实剧情片,就是愿意给一部足够好笑的大银幕舞台剧买单——那确实谁都没话说。
当然,正如影片的男主“魏成功”一样,《杀手》固然是意外占据了这种“春节档期优先刚需”的天时地利,能牢牢把握住机会,迅速转换成巨大的票房成绩,让相当多的观众认可,自然是有其突出优点的。
魏翔这个“大男主”确实达到了100%的角色完成度,令人信服地直接撑起了整部电影的主体质感。
在几乎相同配置的前提下,《杀手》和1个月前的《李茂扮太子》比,魏翔的演技发挥,直接把常远比到了外太空!
如果他这个“大男主”,尬演立不住,让观众不信服,那么再精巧的笑点设计,也就都成了无根之萍,更会直接放大影片其他所有的缺陷,迅速让该片口碑崩盘,沦为春节档激烈竞争的炮灰。
反之,魏翔确实达到了100%的角色完成度,令人信服地直接撑起了整部电影的主体质感:
“魏成功”这个角色,是一个努力刻苦、渴求成功到魔怔程度的偏执狂,可以为了听懂意大利歌剧,就自学意大利语,到听说自如可以当翻译的程度,这是怎样惊人的毅力与恒心;
而他演了几十年龙套没有上位,也是因为这种用力过猛到极其浮夸,自由发挥到疯癫程度,一惊一乍宛如“神经病式表演”的方式,本来就不可能被正常导演和同行所认可:如果当个男配角也太抢戏了,那么连重要男配都当不上,又怎么去更进一步当男主角呢?
所以,一个一步登天做男主角,不设限制任他自由发挥的“假杀手”角色,才会让“魏成功”如鱼得水,将几十年积累与辛苦磨砺,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其他角色集体降智的前提下,得以“以假乱真”。
而现实中的魏翔,同样是跑了几十年龙套,演上重要配角还是近几年的事,对自己的首部大男主电影,和饰演的“魏成功”完全契合为一,完全到“人戏不分”的程度,
那种对机遇是何等既珍视又忐忑,仿佛直入云端,又生怕是黄粱美梦的心态,准确地传递给了观众,让大家感同身受,以真情实意动人,也就自然而然地忽略了影片的种种简陋与荒诞。
所以这个角色:非他莫属!无可替代!
诚如马丽所言「魏翔不红,天理不容」,沈腾之后,终于又有了魏翔,中国喜剧幸甚!
这两年上映了太多扑街烂片,已经被封为“烂片女王”的马丽,终于在“沈马组合”外也不摆烂了,顺利完成了女主角“米兰”的塑造。
虽然确有一些吐槽,认为她片中的状态,似乎配不上一个“被两任黑老大不惜代价,也要追求的女明星”,——然而,黑老大追求的,难道真是其颜值或身材么?——就是女明星的身份光环!
所以他们在剧情中,对“米兰”根本谈不上如何迷恋与爱意,如有必要完全会痛下杀手,所以这个剧情和选角,都完全没问题。
黄才伦的“导演米勒”、陈明昊的黑老大“哈维”, 周大勇的黑老二“吉米”,每个重要角色都非常不错。
《杀手》这部影片, 在【整体架空、全员降智】的前提下,人物言行的行为逻辑基本正常,剧情推演不算违和,故事逻辑还算顺畅,已经是《铁拳》《西虹市》之后,麻花电影里合理性最强的了,虽然和其他正常电影比,那肯定还是天马行空、随心所欲,伪后现代主义的荒诞离奇。
但评价此类这种荒诞喜剧的质量,不是看它是否符合时代背景的,不是看它是否符合人情世故的。而是看它是否能在第一时间把观众逗得开怀大笑,能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轻松愉快的。
笔者是第二天看的此片,爆满的观影厅,确实是从头到尾,一路笑声不断,以至于都怀疑自己“笑点是否太低”。
总而言之,如果看这种荒诞喜剧片,如果还非要当“合理党”较真的话,那观影天生就少了很多乐趣。就好比90年代无数早已成为“童年回忆”,各式大牌明星出演的“经典港片”,类似的错误硬伤与bug从来都不断……不信随便翻?
然后,作为一部喜剧片,《杀手》没有屎尿屁,不走下三路,不打擦边球,没有任何的“老人不适/少儿不宜”的笑梗,在编写剧情和笑点时,就努力将让不分年龄段的观众,集体捧腹一乐的观影需求,做到了极致,算是难得可贵了。
而对本片的负面评价,其实相当程度上,来自于今年春节档的普遍过高票价,尤其是对一线城市的观众而言,
如果还是笑点比较高、对影片故事逻辑和观影仪式感,都有基本要求的观众,
那么当然会觉得看一部让自己觉得“尬笑尬演”的小成本喜剧片,零特效的大银幕舞台剧,明明就是“6块钱网络大电影配置”却意外上了院线的片子,花费超过50元、70元甚至更高的票价开支,完全不值得。
对这点呢,就见仁见智了。
就笔者个人而言,能提前看到魏翔的全方位“颜技”展示,感受一个不得志多年的中年男人,从戏里到戏外,抓住机遇绽放光彩,终获成功的奋斗历程,还是不虚此行的。
一个合家欢规模的喜剧片,6.8都觉得低…
你是b站过来的吗?
想不到这个图一乐的帖子评论区火药味比较重,我看了几乎所有回复,想解释几点:
一 ,豆瓣是不是最权威的评分平台当然是,我看豆瓣这么久,现在也几乎天天登,如果豆瓣很傻,我自己也是煞笔吗[捂脸]。
二,豆瓣top100都不是这样的那些都是经典,但是分数都是十几年前就评出来的,现在是很少有新人再去评分的,新的分数对总体分数也不会形成大的影响。
再看看这几年的趋势,我说很多欧美同性电影,尤其是男同容易拿高分,一些连续剧,尤其是泰剧,什么都没有,只有两个小鲜肉耳鬓厮磨就是9分,我调侃的是这个现象,我不可能把这些作品和经典对比。
--------------分割线-------------
我设计的这个“电影”纯图一乐,开开玩笑。不存在豆瓣电影只有这么拍才能高分的情况,相信有一点逻辑的人都看得出这个充分必要条件的关系。
我有信心假设有这个电影,豆瓣有一个特定群体,会打高分,这个群体是我要调侃的:“对卖腐题材无脑高分,附庸风雅,以白左马首是瞻又似懂非懂,喜欢用小众偏门的东西标榜自己另辟蹊径,眼光独到,然后装逼。”
豆瓣都是这个群体吗?当然不是,这个群体何时开始存在,是否这些年越来越多?见仁见智。最后,我这个脑洞就是寻开心,上网不为学习就是娱乐了,上壁乎现在前者好像也不现实(小管家警告⚠️),所以做人呢最重要就是开心。
………………………1.9更……………………
看了十年豆瓣的告诉你,怎样拍一部电影拿高分。
第一步
产地要是欧洲的,最好不要是英国,国家越小众越好,什么比利时,瑞典,而且要多国合拍,台词千万不能讲英语,太普通,要欧陆小语种,走冷门佳片的格调。
恭喜你,豆瓣装逼矫情文艺青年的一颗⭐(2分)拿到了!
第二步
题材要是同性
而且重中之重,要是男男,女同是没有前途的,两位男主年龄不能超过23岁,最好都是刚满18(18以下应该不能拍摄这个题材吧)。种族要是妥妥地欧洲白人,必需要有一个极度恐同的反派。
恭喜你,豆瓣主力35+,日常关爱同性平权的那啥女群体的一颗⭐(2分),拿到了。
第三步
背景要是战争时期,为了最后的反战做铺垫,演员表里要有小正太,拍废墟里灰头土脸找妈妈的情节。这样对外宣传的时候,就可以说我不光是花样美男玩 ,我还具备反战的普世情怀,可以碰瓷下宫崎骏老爷子的作品。
恭喜你,豆瓣普世价值白左圣母粉的一颗⭐(2分),拿到了。
具体怎么拍呢,就是苏芬战争时期(芬兰语电影,小语种到字幕组明着打“这段我不会你们自己体会”,小语种get,侵略方是苏联,用纳粹太俗套,标新立异大反派get)。
然后呢,芬兰滑雪游击队员海灵顿,(男一身材get),一次战斗中俘获了苏联近卫军团的azis(男二颜值get),结果暗生情愫,吧啦吧啦吧啦,此处不表。
不料,a的父亲,是苏军将军,此人虽然身处红旗下,但是骨子里却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东正教神棍,极度反感同性恋。
苏芬战争芬兰先胜后败,a也回到了祖国。
后来,苏德战争爆发。
海灵顿虽然早就看破战争本质,但是为解相思之苦,只能再度加入芬军,为纳粹卖命,进攻苏联。
被俘,却终于被已经升为军官的a救下。
没想到a的父亲闻讯而来,继续拆散鸳鸯。
a最终只能大义灭亲,向慈父举报父亲是东正教残余分子,并非全心全意信仰共产主义。
慈父:看来大肃反还是太温柔了,贝利亚,你再加个班吧。(历史感get)
无奈贝利亚实在太忙,轮到他的时候,已经过了很久,(黑苏get),海灵顿已经死于战俘营。(悲剧升华get)。
剧终字幕:
苏芬战争作为二战宏大叙事的一小部分总是被人遗忘,而战争中的爱情更是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
完成!
算算分
三步走三颗⭐,6分
其余看电影本身的品质,怎么说呢,豆瓣第一神导b导,第一神片,逐梦那个⭕,三分多我记得。
你拍个3分,比b导差零点几分,以示尊重。
3+6=9分,铛铛铛!九分神作问世!(此处应有掌声)。
对外参加电影节拿奖,对内给好兄弟做 教材。
啥都好,就是国内难上映。。。。
对了,导演要是女导演,别问我,好莱坞也玩这套。
麻花学着点(点题get,不准说我离题,这个提问是啥?)
新回答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5029 83321/answer/2346360534
今年春节档的两大特点:票贵、翻拍比原版好看。
先看的误杀二。
没看之前以为是误杀的续集,结果除了故事发生地为泰国,其他基本没有关联。
感觉里面的人物智商都在线,无论反派还是平民,都在为自身的决策而思量、验证与plan B。
尤其是最后的眉心一击以及片花中的片场反转,悲中有喜,喜裹悲心。
陈思诚的大IP构建、跨地域手法日趋成熟,看来误杀三、四必然在日程上了。
再看的不太冷静。
整体的节奏、刻意的桥段模仿并不让人讨厌,就算某些地方智商不在线也不是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片场中的片场故事。
唯一的遗憾就是女主真的是年龄不饶人,太胖了,跟未成功没能构造出美女与野兽的大冲击。
另外的遗憾,剧中没能把周星星喜剧之王的三个经典桥段做自己的演绎:
1,演员的自我修养。其实未成功大可以在赡养朋友父母那段场景中切入这个招牌。
2,我养你啊。其实女主与未成功有好几场情感对手戏,由女主说出这句话,挺好的。
3,高难度男女主贴身动作。其实无论是恰恰恰的男攻女守,还是功夫的top hat华尔兹抱,在故事中都可以无缝衔接进去。
片子内容很紧凑了,但如果多加一些刻意的致敬桥段,也是顶好的。
最后,因为之前还看了扬名立万,黑帮头子有点让人电影串场。哈哈哈。
说到这里,干脆让尹正做记者露脸采访下黑帮大佬,多好。还有那个恭叔,作为默片时期的大佬,站站台露个脸也是可以的嘛。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