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春节聚餐后,你们家是如何处理剩菜的?有哪些好办法能尽可能避免食物浪费? 第1页

  

user avatar   tian-yuan-nan-qua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吃呗,还能怎么破,以前这都不是问题,人吃不完给狗吃,狗吃不完给我吃,总归不会剩下。现在不养狗了,我也没有青春期那时候能吃了,那就慢慢吃,变着花样吃。两个馒头一份汤,混到一块肚里装,吃完混菜爱放屁,噗噗噗噗熏大墙。

吃春节的剩菜对我而言不是什么痛苦的时,相反,比起某些情况下不得不点的外卖,不论是口味还是卫生程度都好太多了,如果可以选择,宁吃三顿剩菜,不尝一口喂外卖。那些饺子蒸碗条子肉,酸辣肚丝炒大肠,哪一个单拎出来,都是平常点不起的美味。


user avatar   wang-guo-dong-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事儿真是挺头疼的的,不准备点吧,过年呢大家都在买。准备点吧吃不了,也没地方放。。。

尝试过各种方法,目前看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控制输入。

今年小年后我就叮嘱老妈,千万少买东西,所有东西最多只买3天内的量,买的时候还要考虑好那天吃怎么做。就这样说,还是买回了大肘子,很多排骨,羊肉,很多菜,一直到今天还没吃完。

没办法,家里老人要的就是过年的气氛。

这些东西买回来后,我就会分门别类的预处理一下。比如肉类,有些可以洗干净切好直接冷冻,有些可以做成半成品,吃的时候拿出一份很方便。

今年比起来之前已经好很多了,还没有把什么菜倒掉,当然了,费劲心思也还是避免不了吃剩菜,哈哈。

其实早在2013年,“光盘行动”就成为了当年的十大新闻热词和网络热词,堪比一场思想和行为的革命,持续到今天,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效,不论是外出就餐,还是家宴,都知道剩下总归是不太好的行为,大家已经从心理上认可了,很多人也已经养成“餐厅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的习惯。

但是为什么2022年的今天,我们还要讨论这个话题,浪费现象仍屡见不鲜呢?

这是因为,除了端上餐桌的菜应该“光盘”外,还有很多隐形的是-—“流通中的浪费”。


什么叫“流通中的浪费”,举几个例子你就知道了。

比如,时不时发生的新闻,某地的水果生产过剩,烂在了地里没人要,或是晚上八九点钟的超市,肉菜水果卖不完……这些在生产、运输、销售各个环节中产生的浪费,就是“流通中的浪费”。

有数据统计显示,菜市场的损耗率平均在20%以上,生鲜容易腐坏变质,即便是管理水平比较高的连锁超市,生鲜的损耗率一般也都超过10%。很长一段时间里,10%是生鲜行业损耗率的极限,那些做得好的经营者,主要靠用心管理和敏锐判断,但很难突破极限。

不过好在这个问题已经有人关注到了,随着数字技术越来越成熟,人们开始尝试将智能化算法在生鲜的流通销售中应用,情况得到了一些改善。


就在前几天,国际运筹学与管理科学学会公布了今年的Franz Edelman杰出成就奖总决赛名单,阿里&盒马凭借他们研发的智能预测和调控技术,第二年入围了总决赛。我了解了一下,这个系统能把损耗率控到5%以下。


这个技术的逻辑是这样的:构建一套算法,纳入季节、节假日、价格/促销、天气、APP流量、品类竞争等参数,准确预测销量,以销量定采购量。并且创建生鲜商品之间的关联性和替代性,仅这一项,就把平均预测准确率提升1.65个百分点,新品的预测准确率甚至可以提升7.96个百分点。根据不同商品的库存情况和价格弹性,算法还会计算最优价格,并配合流量调控,尽量把当天上架的生鲜卖光。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就把损耗率控制在了5%以内。除此之外,阿里还通过菜鸟网络的数字供应链技术,把损耗率再往下拉1%。

事实上,我国生鲜行业的数字化水平还很低,2020年,我国蔬菜产量72700万吨,水产品产量6480万吨,肉、蛋、奶产量分别为7748万吨、3468万吨和3530万吨,水果产量28692万吨。这么大的基数,如果数字技术的支持,流通销售环节的浪费巨大。所以像盒马这种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形式,让线下生鲜销售同样可以发挥数字技术的价值,还是比较值得借鉴的。

当然,除了数字化减少“流通中的浪费”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措施。比如模式创新,技术门槛相对比较低,减少浪费的效果也还不错。比如社区团购,消费人群相对固定,通过提前收集社区居民的需求,按需定销定产,减少了传统小店先进货、再卖货的巨大损耗。

再往上游走,生产环节也大有文章可做。果农的水果为什么卖不掉?主要是因为低水平同质化竞争,快采摘了才去找销路,供过于求无人问津。如果能走上订单农业的路子,农民只管种就行了。

这里还得再拿盒马举个例子,盒马在全国建了136个盒马村,采用“盒马+公司+集体+农户”的模式,农民把地租给农业公司,农业公司跟盒马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以销定产,农田直通餐桌,信息拉通后中间浪费就能降到最少。

最近几年市面上新品种的水果越来越多,味道口感越来越好,很多背后就是农业的产业化和公司化,这样一来,高品质的生鲜产品给农民的附加值高,浪费也小。

政府层面应该也已经注意到“流通中的浪费”这个问题。

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说了:“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我们需要节约的不仅是食物,还包括其他一切资源能源。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既要通过立法监管和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又要激发系统思维和技术思维,通过数字化供应链、智能制造和数字能源等先进技术,取得根本性突破,达成系统性成果。“数字技术+全面节约”未来大有可为。”

当然,回归到我们消费者层面来说,最能做的,还是坚持做好“光盘行动”,这样才能对得起袁爷爷的努力。马上就要春节了,不管你是就地过年还是回家团圆,不管你说朋友聚餐还是家庭聚会,要牢记“记得光盘哟”。


user avatar   ling-hu-er-g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餐饮食物浪费,一直是个热门的话题,强调个人家庭对食物的节约,尤其是春节这种家家都想铺排的丰盛一点的场景,有很直白的现实意义。

不过问题描述里面的写法很有意思。

人民日报2020年说,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人民网2020年说,根据2013年至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你看,一个是城市餐饮业「餐桌上」,一个是「餐饮食物」,看似差的不多,其实内核上却相差甚远。

一个,是需要咱们外出就餐的时候实现光盘,不点过多,不追求面子,量力而行;而另一个,讲究的就是粮食从生产、流通、加工环节,再到餐桌上的整体浪费情况。

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20年的统计,我国每年仅在粮食存储、运输和加工等环节造成的损失就在700亿斤以上,接近粮食大省吉林全年粮食产量。

所以我一直觉得,节约粮食,个人行为肯定很重要,春节聚餐以后剩菜处理也很重要。

但是更应该聚焦在整个粮食行业全产业链上,而且,更应该聚焦在科技提升而不是道德呼吁上。

联合国粮农组织做过调查,有14%的粮食耗损是发生在出售之前的,也就是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的过程里面。

联合国的数据,都懂,不具备针对性,那咱们国家自己调查的结果情况怎么样呢?

据中国农业大学粮食经济研究团队研究数据显示,我国三大主粮作物的收获损失率平均约为3%;在粮食储存环节,据粮食部门统计,我国粮食在储存过程中损失率高达8%。

而这数据,在生鲜水果上更明显,因为存放是个很大的问题。

2019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说过,没办法及时销售让我们国家生鲜农产品损失达到20%到30%。

更细致的数据是,我国粮食、马铃薯、水果、蔬菜的产后损失率分别为7%-11%、15%-20%、15%-20%和20%-25%。

直接罗列数据其实很容易让人失去概念感,换个说法就是,按照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的估算,中国果蔬产品加上粮食损耗,相当于2亿多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

咱们都知道,我们有18亿亩耕地红线这个概念,根据自然资源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提供的数据,我们国家现在的耕地总面积是19.18亿亩,其实是很贴近红线了,如果算上2亿多亩的浪费,就已经开始威胁我们国家粮食安全了。

所以咱们国家已经开始重视生产流通环节里面粮食浪费的问题,不论是从宏观政策上,还是从行业引导上,都开始进行布局。

而这布局,很多时候都是通过科技进步和业务模式迭代来解决的,而不仅仅是做呼吁喊口号。

从生产的角度,传统模式下采摘经常发生浪费,这些年产地预冷模式的引入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产地可以说是「最初一公里」,采摘前果蔬与植物母体相连,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新陈代谢,采摘后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受温度、乙烯、氧气、二氧化碳的影响,蔬果会迅速衰老、恶坏直至腐烂,要想延长贮藏期,锁住新鲜与风味,必须通过先进的设备与技术进行产地预冷。

在发达国家,产地预冷率经常能达到50%以上,日本水果甚至能做到90%;而咱们国家,只有不到5%。

所以从2010年开始的中央一号文件,就开始强调构建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而如今,已经开始着重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基础设施、冷链物流仓储设施和产地预冷设施,加快区域性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对应的企业也做了很多,比如阿里的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已全面运转,这些被业内叫做产地仓,就是来解决产地农产品保险保存的。

从运输的角度,传统模式只能采用「硬果」运输,导致生鲜水果熟度不足,现在是通过冷链的广泛普及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方面就不用多说了,随着大基建的铺开,2020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超过3800亿元,冷库库容近1.8亿立方米,冷藏车保有量约28.7万辆,分别是十二五期末的2.4倍、2倍和2.6倍左右。

而且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冷链物流企业加速成长,网络化发展趋势明显,行业发展生态不断完善。

我个人觉得最有意思的,还是从供需供应链的角度,传统模式只能定性预测,根据经验来判断,现在以盒马为例开始用运筹学和数据模型来定量预测和调控,通过数据和智能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比基建扩张这样的「硬件」更上一层楼的「软件」,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实现智能调控库存、价格、流量,从而完成全自动订货和全自动打折出清。

这套运筹学和模型,成功入围2022FranzEdelman杰出成就奖,这个号称是运筹学奥斯卡的大赛的总决赛,而且是第二次。

这个奖项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是,不光是学术上技术上要有创新,而且是要经过业界检验,是要有明确的实际应用价值的。

而入围的理由就是,通过这套大数据与运筹模型,盒马能把损耗率控制在了5%以下,不到传统商超的一半。

这三大层面的宏观指导、产业配合、技术迭代,是通过技术发展和创新来解决粮食浪费的核心问题,再搭配上民众意识的提高,才能更好的把「1800万吨」给压下来。

说到底,粮食安全对于国家战略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和粮食大国。

传统上我们的注意力往往被吸引到生产环节中的避免浪费,以及消费端的节约心智,而忽略了流通过程中的浪费。

这是大头,也是必须要解决的浪费大头。

流通领域,对于数据对于模型对于算法的要求更高,菜鸟作为两次入围FranzEdelman杰出成就奖的中国物流供应链企业,在这方面带了一个好头。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避免浪费。


user avatar   shui-mo-qing-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过春节,我们这都会去各个亲戚家吃饭,每家都是做一大桌菜,每家菜都差不多,天天吃早就吃腻了,吃不了多少,就剩着。

剩菜吃不掉很容易造成浪费,看了这个问题没想到每年餐饮浪费能达到1800万吨!居然有这么大的食物浪费量,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想想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的人都填不饱肚子,我们还是应该多节约粮食,减少食物浪费才行呀。



每年我们都会造成很多的粮食浪费,餐厅、食堂等很多地方,看着还是会觉得触目惊心!



作为消费者,我们平时在餐桌上要自觉,减少浪费。像平时自己家里做菜的话,没吃完的封好了放冰箱,第二天继续吃,或者吃多少做多少,如果在外面吃的话,没吃完的菜可以打包回来,这样就不会造成太多浪费。

但我发现除了我们消费者,销售的时候也会造成挺大的浪费的。可能大家平时没有注意。像一些生鲜供应呀,由于存在保鲜和腐烂问题,如果生鲜供大于求不及时销售出去,很容易产生浪费。

大家多多少少都有过去超市买菜的经历,一般到晚上快要关门的时候,还有一些菜没有卖出去,但菜一般又必须在当天卖完。为了尽快处理掉减少损失,价格就会降得特别低,这时候就会有很多大爷大妈图便宜,一股脑儿把剩下的菜买完了。

这么看低价策略确实减少了粮食的浪费,但是有部分大爷大妈只是趁着便宜多购入而不是真的需要那么多菜,可能买回去没吃完,也会浪费掉。

更重要的是,通过降价的方式卖完了菜,会给商家造成一种误判,觉得消费者对菜的需求还是挺多的,下次应该再多进一点货,估计还是能卖掉,越进越多,实质上超过了真实的需求导致浪费。

所以说,流通环节的供需把控不好,也很容易导致浪费。要是能通过大数据技术来预判需求,提前拿准了需要进多少货、卖多少货该多好呀。这样就不会因为卖不掉菜腐烂而造成浪费,肯定能很大程度减少浪费的。

我之前去逛盒马APP的时候注意到,它并没有像一般超市那样,固定时间打折卖那些卖不掉的菜,它的价格是动态的。

后来去了解了一下,盒马用的是算法技术,卖货进货都是动态智能的,它把天气、节假日、菜跟菜之间关联性等等全部量化了考虑在内,提前预判需求,并动态处理库存和价格,基本上能做到进多少卖多少。

不得不说,相比于传统的销售方式,这种算法技术确实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零售环节的浪费哎。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浪费发生在生产、批发、运输等环节,也都可以运用数字技术来优化。有句话说得妙:人算不如天算,天算就是云计算。




  

相关话题

  每到年底刘德华的《恭喜发财》都要大街小巷无限循环,为什么一首平平无奇的拜年神曲可以火17年? 
  为什么炸鸡非常常见,而很少听说炸猪? 
  有哪些能给人带来极大幸福感的家具或家居用品? 
  南京有哪些值得一去的餐馆,馆子里一定要尝试的菜式有哪些? 
  为什么年味越来越淡,年轻一代人失去了对「年」的集体记忆吗? 
  都说中国人吃不惯芝士,为什么外国人就能吃? 
  有没有哪些适合做食物的科研设备? 
  今年因为疫情就地过年,你是怎么过的? 
  女朋友爱吃零食,有没有好吃的零食推荐? 
  如何烹饪出好吃的烤羊腿? 

前一个讨论
你的知乎昵称有哪些寓意、由来或故事?
下一个讨论
2022北京冬季奥运会马上来了,你打算如何观看冬奥比赛,你最关注哪些冬奥项目?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