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人类社会的契约,大到国际关系,小到私人关系,如果要保持稳定,有两个基本条件:
1、必须经得起质疑。
2、经受住质疑以后有得到对等担保的天然正义。
“质疑”是一种权利,拥有该权利的前提是承担“信任”的责任。对方通不过考验要接受惩罚,而对方通过了考验,则理应得到对等担保下的信任。如果只质疑却不能提供对等担保,契约将因陷入单向猜疑的深渊而自我瓦解。
契约是一堵墙,质疑就是砸向墙的锤子。经不起砸的墙,无法让人相信不是危墙;而每一锤都是对墙的破坏,砸完了必须及时修复,否则本来不危的墙也要被砸成危墙。
比如考核评审,本质是权力方对你有“罪”推定,你通过了考核,主管部门就要给出你无“罪”的证明。从业者通过执业考试要发给证书,学生通过毕业考试要发给文凭,驾驶人通过驾考要发驾照,车辆通过年检要发年检标,安检合格了登机牌要盖章,这就是权力方用社会公信力为被检查者背书。否则你查完了又不替人担保,没人会信服你的检查。
质疑的级别越高,砸墙的力度越大,对应的担保也要越重。比如上面的考核评审,考核有法律效力,那么考核合格后发给的证明也是有法律效力的。这就是质疑和担保的对等。
那么问题来了,亲子鉴定是什么级别的质疑呢?
你怀疑对方和异性吃饭,人家证明清白了,可能你请顿饭,赔礼道歉,或者买个小礼物,这事就过去了。但你怀疑人家养野种,要求得到正式书面报告,结果证明你错了,这性质就变了,不存在打个哈哈就过去这种事。相对于质疑的严重性,你能拿出什么东西来提供对等担保,证明在对方通过考验以后你能够相信对方的忠诚?
究竟提供什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必须要有。当然如果你根本已不在乎婚姻存续和对方的态度,也就不需要提供担保了。或者你还有一种选择,不让对方知情,那也不用担保了。
但唯独有一点:你想让对方接受公开质疑,证明清白了以后又企图在不付出担保的情况下继续获得对方对关系的承认,既想砸墙又不想付修墙的成本,那对不起了,天下没有这么好的事情。
只想拿到条件1的权限,却不想承担条件2的责任,也未免太天真了。
其实他们对这一点完全心知肚明,所以你可以看到,甭管他们对亲子鉴定的鼓吹多么热火朝天,现实中,几乎没有一个会在结婚之前,至少是生育之前就事先说好亲子鉴定的条件。既然以他们的逻辑,雄性天然有亲子不确定性,要求鉴定是理所当然,不接受就是心里就鬼,那这么光明磊落的事,为什么不敢生孩子之前就把话说清楚呢?
说白了,嗓门很大,心虚得要死。网上再多嘴炮,一到现实,秒怂。
亲子鉴定可以被打为男性对女性的怀疑,对婚姻信任的撕裂。
那妻子阻挠亲子鉴定本身不是对婚姻信任的更严重撕裂?
听说某些省市要立法禁止一方单独做亲子鉴定。我不知道还要做到什么程度男性才会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