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不一样。
笔记本电脑厂商不掌握软件发行渠道。是实体厂商。
手机厂商掌握应用商店,也就掌握了渠道服的游戏氪金收益,以及应用商店的应用推广收益。是半个互联网厂商。
两者的收益率不是一个级别。
各位可以想象一下原神作为PS5护航大作,为SONY赚了多少钱。原神主机收入的30%归SONY,这是什么概念,各位能想象吗(原神是全世界有史以来发行首年收入最高的游戏)。
而手机厂商就能拿手游收入的30%-50%。笔记本电脑厂商拿不到这笔钱。
做手机本身是真的不赚钱,但手机系统的生态掌控更赚钱。而有了钱,才有动力建立圈子文化。
因为饭圈文化的本质是宗教洗脑。
既然是宗教,我们应该知道它肯定首先要有一个狂拽酷炫吊炸天的“创始者”,例如说基督能用量子力学捏出小鱼干,例如说什么梦游天堂,例如说苍天当思黄天当立,等等。
总之呢,这个创始者必须很有个性以及人格感染力,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人设立得住”。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手机饭圈的形成。
不带任何贬义地说,当10多年前很多人根本买不起苹果手机时,乔布斯的各种故事就已经充斥中国互联网了。
人们称乔布斯为“帮主”,其实换句话说你喊教主也没什么不一样,总之当大家赞美苹果手机,使用苹果手机时候,潜意识里可能就会有一种对于乔布斯个人的认同感。
而说句有点大不敬的话,乔布斯去世对于苹果手机凝聚粉丝人气而言并不是坏事。
因为直到他去世时,苹果手机依然处在上升期,也就是说“乔布斯做手机永远是对的”。
相反,如果乔布斯一直健在,并且后来做出几款不太受欢迎的iphone,反而会淡化神秘光环。
后来发展到国内手机市场,我们在谈及品牌的时候,往往都会将品牌同某个具体的人物联系起来。
小米——雷军;华为——任正非;魅族——黄章,等等。
哪怕是昙花一现的锤子,第一波忠实粉丝也是冲着罗太君去的。
关于这些人物,你说是品牌方花钱买营销也好,媒体蹭热度也罢,总之关于他们的各种故事始终能够获得巨大的曝光度。
很难想象某一天,大家都不关注雷军了,小米手机还有那么多的人会去讨论。
而宗教除了“伟大”创始者外,还有两个重要条件:
其一,明确而不可动摇的教义,什么苦修就能下辈子荣华富贵,什么做好人能上天堂,什么得罪了我教一定下地狱等等。
很多手机品牌在宣传时,也都会塑造一种类似于教义的价值观,“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发生”“烧不死的鸟是凤凰”之类。
有意思的是,如果手机品牌尝试转变价值观调调,例如从强调性价比转向走高端,反而有可能遭遇粉丝抛弃的危机。
其二,黑白二元论,即“粉丝们,我们是一家人”“非我族类,全是都该死”。
只要成为一个品牌的粉丝,那么会在跟其他粉丝互动中不断强化“这个牌子最牛逼”的刻板印象,利用互联网信息茧房和回音墙效应,逐渐变得愈发极端,不能接受其他的观点。
所以战斗力非常强,极端的苹果、华为或者小米等品牌的粉丝,如果给他们一把枪,他们是完全有意愿肉体毁灭对方的。
有了以上这几点就明白,为什么手机圈会成为饭圈。
而笔记本圈子等通常缺乏“教主”,也很少用“教义”当卖点,所以往往就没有这种宗教土壤。
但换言之,如果厂商们也开始玩这套逻辑,任何圈子都可以成为饭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