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我血压都高了。
这是有大病吧!
不愿意洗袜子最好的惩罚措施就是……
不洗就不洗,没干净袜子你就光脚,买是不可能买的,臭就自己忍着吧……
同时孜孜不倦的教育(恐吓)他:
你不勤洗袜子,就会得脚气,脚上就会发痒、起泡、流水、脱皮,又疼又痒又臭,光脚穿鞋不是不可以,但是穿几次鞋子也会臭,臭了之后,也容易感染脚气,脚上会发痒、起泡、流水、脱皮,又疼又痒又臭。
脚气这个东西,还会传染,脚气严重的人,不光脚上长,手上也长,到时候你的手上也会发痒、起泡、流水、脱皮,又疼又痒又臭。
你要是还不注意,搞不好头上、屁股上这些地方也会长。
到时候我反正是不要碰你了,你的好朋友也会远离你,因为人人都不想被传染皮肤病呀!
顺便再给娃搜几张严重脚气的图片给他看看。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只要能听懂话的娃,起码知道为什么要洗袜子了吧?
(反正我曾经打过类似的拳,然后我家四岁的老二,看见棒棒糖就摇头,一边摇头一边说,吃糖坏牙齿)
最后还可以举办一个家庭活动:
集体洗袜子。
家里大小成员人手一个盆,在客厅围成一个圈,坐在一起,欢声笑语的洗袜子。
一片祥和的景象。
这怎么看怎么舒适吧?
哪天娃要是自己想明白了突然愿意自己去洗袜子了,家长应该怎么做?
应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夸,夸到娃脸红的恨不得钻到地里为止。
总结一下:
1.告诉孩子怎么做;
2.告诉孩子为什么这么做;
3.告诉孩子如果不这么做后果是什么;
4.适当的让孩子承担不做的后果;
5.陪他一起做;
6.如果做得比以前好一点点,都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
带娃一定要正向引导,多进行正强化的教育方式,鼓励、肯定和陪伴可以促成各种好习惯的养成。
不问青红皂白先动手甚至是侮辱性的教养方式,一定是不可取的。
最后再说一句题外话。
其实现阶段的洗衣机和洗涤剂已经能够很好的做到衣物的消毒和清洁了。
手洗衣服其实并没有必要,包括内衣内裤和袜子。
当你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去让孩子养成手洗衣服的习惯,这在我看来明显是得不偿失的。
在我家,我宁愿把这个时间花在跟娃一起读书或者出去疯跑上。
能用机器替代的家务劳动,一定不能让机器闲着。
毕竟几大千买回来的不是让它做摆设的。
王女士老公不断鼓励女儿,但是王女士看不下去了,一把抢过女儿手里的袜子,帮女儿洗,还一边抱怨老师怎么布置这么艰难的任务,孩子这么小,怎么完成得了
说到人口比例我就不困了,维吾尔族,不到全国人口1%;藏族,不到全国人口0.5%;蒙古族,不到全国人口0.5%;朝鲜族,不到全国人口0.2%。上面这些可是可以用本民族语言授课的。至于设置民族语言课程的就更多了。然后,16个少数民族部落占2.36%,没看出来和55个少数民族占8.5%有啥差别。因此,我极力反对“人口比例如此之低,其语言却能成为’本土语言‘”的说辞。
“官方位阶”高于闽南语也没看出来,据我所知能够俗称“台语”的大概还是闽南语一家吧?
至于认为师资和教材不足,我觉得他们敢这么干,应该是考虑到台湾能在家继续说原住民语言的小孩基本就集中在几个学校里了,而且是一个村都说一个语言的那种小山村。绝大部分汉族地区的学校根本不会有人学这些语言,还保留原住民语言的村子,一个村的小学教一门语言就好了。老师可以直接从母语者中找,大概率也不需要什么通勤时间。教材更不是问题了,一次性的成本而已,本来就有专家研究这些语言,编写一门介绍该语言的课程教材(而不是用该语言教授全部课程)本来也是记录语言、传承语言的题中之义。
再谈“去中国化”,“中国“的概念至晚从清代开始,就已经不再是局限于汉地的概念了。清代把西藏、新疆、蒙古、东北、台湾等地纳入了”中国“的概念,同样也把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文化纳入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种广义的中华民族概念本来应该是反对台湾以”原民史观“谋求独立的重要武器,结果你说台湾“原民史观”是“去中国化”,这下反而让“原民史观”变成台独的武器了。思想水平有够差的。
也正如我在上一段说的,”原民史观“本身并不和台独直接挂钩,它只是一种学术角度,从边缘的视角去看待”中央帝国“的历史,类似的还有内亚史观。近些年比较火的王明珂的《华夏边缘》等书也是类似的史观。这种史观本来就是要换一个视角,更好地解释”中国“这个跨越民族、跨越文化的共同体,从而和欧洲人搞出来的民族国家体系分庭抗礼。它的反面才是僵化地将中国文化等同于汉文化甚至中原汉文化,一出现这些保护本土文化的事情,就高呼”去中国化“的行为。
我不反对在当今世界政治背景下,两岸媒体基于各自立场发一些引导舆论的新闻。这种事大家都在干,各为其主,无可厚非。这篇新闻没有大力歪曲事实,已经算有良心了。我只是有点痛心于这篇新闻没打准地方也就罢了,说不定反而帮了倒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