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时父母叫孩子来吃饭,一个很快就放下手中的玩具来吃饭,一个继续玩玩具、父母反复催促还发脾气大哭大闹、最后父母让他一边玩一边喂饭。
哪个是听话,哪个是不听话?你希望孩子是哪个?
所以“太听话”的定义是什么?我无法理解,只有“听话”和“不听话”这两种定性的描述,没有“太听话”或是“只有一点听话”这种定量的描述。
当然,我知道题主的意思,题主所谓的太听话就是父母提的任何要求都服从。
那么,问题明明出在父母给孩子提的不合理要求上,而不是出在孩子的服从性上。如果父母提的都是合理要求,孩子都照做,有啥问题?
如果一个父母说,“我希望孩子别听我的话。”这在逻辑上就说不过去,你希望孩子别听,那你别说不就完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知乎上的很多年轻人突然就把“听话”当成负面性质了,服从性好不代表没有主见,关键看父母怎么做。
服从性好永远是优点,只不过有的父母滥用孩子的服从性、不尊重孩子的合理个人意愿。这样的父母遇到服从性差的孩子,难道就岁月静好了?
我在这个答案里面说过,我把对孩子的要求分为三类:一类涉及生命健康安全的必须执行,二类是良好习惯通过奖惩来养成(俗称做规矩),三类孩子能自行承担后果的事尊重孩子的意愿。
老一辈父母通常是第三类做的不好,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就事论事,我们把这一类纠正就可以了。(纠正的是父母的行为,不是孩子!)
所以我最匪夷所思的是,在我分享一些通过奖惩来养成良好习惯的实际操作经验文章下面,有人说我的控制欲太强,有人反问我为什么规矩由我来定。我真的是一头问号,让两三岁的孩子吃饭的时间乖乖放下玩具来吃饭就是控制欲强?吃饭时该玩玩具还是该吃饭不由家长说了算,难道由两三岁的孩子说了算吗?
该培养的服从性还是要培养的,该做的规矩还是要做的,该尊重的个人意愿也是要尊重的,凡事不要矫枉过正,也不要人云亦云。
我从小到大是一个特别听话的孩子,现在也是吧。但是同时,我对自己的认知也包括情绪化,易急躁。这两个特质在我身上并不冲突,我自己当了妈妈以后,花了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自己,为什么我是这样的,我是怎么被养育的,我的脾气,我的情绪,我的性格,是怎么来的。我怎么去管控自己,怎么样才能培养出我的良好健康的母女关系。
我可能大部分时间给人的感觉都是很善良的,也有亲和力,但是很多时候也会突然很炸,很跳脚,很不可控。连我的学生给我写评教都是:有时候非常严格,让人压力很大,有时候非常善良。
昨天看到微博上这位博主的一席话,我有茅塞顿开之感。我的这种情绪化和突然的暴躁,其实是长期“听话”“顺从”“善解人意”的一个爆发点,如果我事事都有合理表达自己观点和感受的能力,有为自己感受作主的能力,我的感受其实得到了纾解,也不会在某个微不足道的时间点特别炸,让对方觉得不知所措,至于吗,为什么这样。而对我来说,某一个独立事件可能已经是压死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我的爆发也是鼓足勇气的反抗:你有完没完,我的底线没了。但是我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伤人也伤己。
回到这个问题,听话不听话,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如果一个孩子有合理表达自己感受的渠道,他可以在很多事情上都表现得很听话,因为他明白此时的妥协也是自己另一种目的的达成;但是,如果他长期事事都听话,事事都善解人意,顺从父母,不为家人添乱,自己的兴趣、想法全都被忽略,很有可能会成长为一个情绪管理能力不太好的孩子。他找不到纾解的渠道,会变得无法管控自己的情绪。
我想到了吴谢宇,这个例子可能不太合适,但是可能是一个极端化的例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