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怎么判断孩子到底是神童还是仲永,我该怎么引导呢? 第1页

  

user avatar   patchouli-exarch 网友的相关建议: 
      


user avatar   mai-wen-xue-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俺没啥文化, 初中毕业, 大伙都知道。

俺有个老婆是大学教师,俺有个朋友是教授 。 是的,俺不止一个朋友是教授。 俺也知道这是知乎常态。 大家经常刚下飞机。

他和俺说过一件事情, 他孩子高中有次考试考砸了。 他看了一眼试卷,错得离谱,怒不可遏, 啪地一个耳光把孩子的脸都打肿了。俺不敢相信一贯温文尔雅,从来不骂脏话的他也会失去控制。


怎么判断孩子到底是神童还是仲永,我该怎么引导呢?

俺记得俺也请教过俺朋友类似的问题。

俺朋友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孩子的基因, 他自己参与接生。当然他不会怀疑孩子是不是神童,一直也把孩子当普通人养的, 直到那个耳光。

......

前个礼拜俺儿子拿数学卷子回家让俺签字。

从他遮遮掩掩的神情俺就知道啃腚有说不出的隐情。

果然, 错了两个地方。 一个是理解错误弄错, 一个是根本没看到问题。俺儿子长得象老婆, 没一点象俺(俺小时候很多女孩子给俺递纸条的)。 俺心底腾起一股怒火, 恨不得骂出来:“个兔崽子是不是俺亲生的啊?明儿俺就去做亲子鉴定。 ”

。。。。。。


小学是俺的人生巅峰,从来没拿过 99 分或以下的数学语文成绩。 哦不, 期中期末成绩。

但是,俺小学拿过一次数学测验零分。





那是上世纪 80 年代的事情。数学老师恨不得给俺负分。

因为俺一眼看出了所有的最终答案,答案都对了,可是解方程的过程全错了。对了, 一元一次方程, 一块钱一次的那种。数学老师一脸讥讽地看着俺, 重新出了一份卷子。俺又犯了同样的错误, 一眼看出了所有的最终答案,答案都对了,可是解方程的过程全错了。教研室的其他老师哄堂大笑。 数学老师无语了。 把解题过程重新讲了一遍。俺脑子里 “DUANG" 的一下, 如闪电劈裂了黑暗, 突然顿悟了。俺红着脸含着泪把所有的过程纠正了过来。 数学老师也是俺远房叔公。他还是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家里人。 于是俺回家被罚跪。没有人愿意相信俺会那么愚蠢, 又能如此快地顿悟。

不过后来俺再也没给他们任何批评的机会, 因为俺拿下了县里语文和数学竞赛的第一名,成为了 “别人家的孩子”。


。。。。。。


儿子因为俺说话的音调提高沉默了, 当俺怒目而视的时候, 他眼泪涌了出来。

俺马上就心软了,没能学着俺朋友那样甩出耳光。俺搂住他的脑袋寻求他的原谅, 说:

"Sorry that I raised my voice. Please forgive me."

他说: “I forgive you.”

俺才定下心来,尽量把杀人的眼神收起来, 盯着他自己纠正了错误和空白的问题。


俺事后反思的时候, 觉得也许是总把孩子当自己的替身(reload),游戏代入感太强。 因为俺没考上清华嘛。 当然俺有机会变成北大校友, 但是当年没把握机会。

儿子现在总喜欢说:

“My teacher said we don't have to make everything perfect.”

俺觉得也对。 他们过的是衣食无忧的生活,没有生存压力。不象咱小时候因为家庭成份不好,地富反坏右的孩子,不学习就会被歧视,回家会罚跪。以前那套东西现在用在他们身上也不合适。

上星期开了家长会,班主任对他赞不绝口。

老师忠告说:“Allow kids to make mistakes. ”

这下又轮到俺脸红了。


怎么判断孩子到底是神童还是仲永,我该怎么引导呢?

知乎有个热门问题, “中国最聪明的一批人是那些被高考筛选出来的清北学生吗?”

“聪明”如果翻译成英文, 应该是 smart 或者 intelligent.

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应该是 “对/错”, “真/伪”这样二元的。但实际上谁也不会对“对/错”, “真/伪”这样二元的答案满意。大家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实际上在拷问祖国教育的资源分配是否合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否正确、以及对“中国”的理解等等。 当然, 还可能在拷问城乡差别、高考的正当性合理性、清北学生对祖国的贡献与其他高校学生的贡献孰大孰小等等。统计学上来看应该是中国最聪明的一部分人被清北录取了, 而且这部分人获得的资源相比在祖国的同辈是显著不同的。简单地看钱的流向就很容易理解了。具体俺没法分析, 因为可能涉及【省略两个汉字】机密。 但是,从清华大学的音乐图书馆的耳机用的是上万人民币一套的奢侈品就可以做出大致的判断。因为祖国的木亥潜艇上用的耳机也才几百人民币而已。而航天人用的耳机就更寒酸了,100 ~200人民币而已。




///////////////////////////////////////////////////////////////////////////////////////////


跑题了, 跑题了, 跑题了。 咱说回教育。


////////////////////////////////////////////////////////////////////////////////////////

怎么判断孩子到底是神童还是仲永,我该怎么引导呢?

聪明如果翻译成英文, 应该是 smart 或者 intelligent.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

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尽管加德纳将智能禀赋划分得如此之细,但他强调自己的理论不应被用于限定人们为某一项智力类型,每个人都拥有独特的一套智力组合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多元智能理论实际上是复合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在二十世纪90年代在东南亚快速冒起。

传统IQ智力测验也仅涵盖逻辑数学、语文、和空间智能。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踏员的肢体能力(肢体动觉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


列举这些可以用 “smart”来描述的 “聪明”

--------------------------------------------------------------------------------------

语文(Verbal/Linguistic)

数理逻辑(Logical/Mathematical)

空间(Visual/Spatial)

肢体动觉(Bodily/Kinesthetic)

音乐(Musical/Rhythmic)

人际(Inter-personal/Social)

内省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

自然(Naturalist,加德纳在1999年补充)

--------------------------------------------------------------------------------------

怎么判断孩子到底是神童还是仲永,我该怎么引导呢?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毕马龙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是指人(通常是指孩童或学生)在被赋予更高期望以后,他们会表现的更好的一种现象。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命名取自希腊神话故事里面的一位名为皮格马利翁的雕刻家,他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出来的女神雕像,由于他每天对着雕像说话,最后那座女神雕像变成一位真正的女神。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个自我应验预言发展。以此观点,内心常常带着负面期望的人们将会失败;而内心常常带着正面期望的人们将会成功。在社会学,这个效应经常被引用与教育或社会阶级有关。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与雷诺尔·雅各布森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假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加强,学生的表现也会相对加强。也正是因为罗森塔尔对该效应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这个实验的目地是用来支持现实层面是可以受到他人的期望而影响的假设。这种影响是有效的,主要是单看给予特定的个人正面或负面的期望。观察者期望效应,在真实生活中,被观察者无察觉的情况下给与期望,并观察结果。罗森塔尔断言这样的期望可以实质上去影响并且完成自我实现的预言。在这个实验中,罗森塔尔预测当告诉一位小学老师某几位学生比其他学生聪明,这位老师可能会潜意识去帮助和鼓励这几位学生成功。1911年由一位心理学家所做名为聪明的汉斯的实验指出表面上看起来有一匹懂得算术和做出各式各样惊奇技能的马,事实上是靠训练员和观察者无意识下给予的暗示(例如:表情、姿势)而得出正确答案。


怎么判断孩子到底是神童还是仲永,我该怎么引导呢?


俺的猜测是, 语文、数理逻辑、空间、肢体动觉、音乐、人际、内省和自然这些方面最“聪明”的人应该都能在清北找到,但反之不亦然。 因为中国很大, 广义的中国人不但包括两岸三地的中国人,台湾还有台大, 香港还有 HKU 和 香港 "中大" (双鸭山的别紧张), 还包括海外的华人和华侨。

从教育的角度看, 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毕马龙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期待效应,教育系统可以把任何一个智商正常的孩子送进清北,只要资源的分配允许。

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

清北特招了多少文体明星, 俺不清楚, 但是新闻报道中大概可以统计出来。 有心人可以去统计。

怎么判断孩子到底是神童还是仲永,我该怎么引导呢?


其实您只需要一直鼓励就够了。真的。

上清华北大不是那么难,俺身旁的同学就上了清华。 当然他是考上的清华。

如果俺孩子想上清华北大, 他们只要放弃将来上 UBC、UofT、MCGILL 或者 MIT 、常春藤的机会,申请留学清华北大就好了。 这曲綫救国的路子, 别人已经走通了。



怎么判断孩子到底是神童还是仲永,我该怎么引导呢?

试试让孩子走 7 步, 写一首梨花体的诗。


周末有时间, 不妨让孩子自测一下智商:


arealme.com/iq-2018/en/

** 这是样板, 别轻易相信样板里面的得分



【未完待续】



###############################################################

俺知乎阅读总量只有 0.6亿 没跨出一小步 (n<1亿)。盐值低迷(半年了还900)希望借此长点盐值。


俺 15~16 岁就过了六级。 你信吗?六级证书当垃圾扔了,所以莫得法子证明自己的英语能力,就用网上的自测题来自证, )x( 格比较低。 大伙请海涵。

顺便说一下, 俺的词汇量只有5000~6000, 但是扇贝网总说俺是英语系毕业的。而鬼佬的测试网站就更离谱了, 竟然说俺有 19000 的单词量。真是玩笑开大了。


英文的字母表只有 26 个字母。 最基本的词汇只有不到 1000 个。

或者这个

。这里有个十分简单的训练:

俺可以在 18 秒之内念完字母表。 念的方式是 A for Alpha, B for Bravo, C for Charlie... 依此类推。 俺估计您也可以试试。对于准备考TOEFL的同学,俺可以拍胸口保证,只要您比俺念的快,过TOEFL如囊中探物、唾手可得。

麦文学的字母表录音:

wenxue.ca/wp-content/up


       https://wenxue.ca/wp-content/uploads/2019/08/LMNATO2.mp3     


俺知乎阅读总量只有 0.6亿 没跨出一小步 (n<1亿)。盐值低迷(半年了还900)希望借此长点盐值。


“老麦, 近日流行的凡尔赛文学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

“晒命。 ”

“WHAT?”

“晒命是一句广东俚語,指向別人炫耀自己的優勢,從而抬高自己,貶低他人。一般而言都是希望炫耀自己,以滿足一時快感。”

“那你整天说自己盐值低迷 899 是不是晒命?”

“您怎么不信俺初中毕业呢。”

“老麦, 大家都说你是笑话、论坛孤儿和神棍。”

“没错。 只有千分之0.5的读者赞同俺的观点。”

“老麦, 你的读者支持率不是千分之 0.5 , 而是万分之 0.5 。”

“您说得对! ”


######################################################################


【未完待续】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楼上居然全是反面意见,我来说个不同的看法。

对战术和阵型设计的学习,很有必要,但是要结合自身实际来学习,生搬硬套就没必要了。

来说说实际的案例:

我们是深圳的一只业余球队,网络上召集的,有40人左右,2015年是我们的第四个赛季,截止今天应该已经踢了150场比赛了。球队最大的接近45,最小的16,平均年龄应该在35左右,大叔占了绝大多数。而且这里面大部分人,是已经放弃足球很多年后重新开始的,比如我在加入球队前,已经12年没有踢过足球了。总的来说,球队里面水平参差不齐,业余里面水平偏下的。

我们对内人比较多,经常分为红白两队比赛。白队有一个速度冲击力都很快的前锋,还有一个踢过大学生联赛的后腰,刚组队踢球的时候,白队连续虐了红队有半年吧,每场赢5-6个。红队的优势只在中场有2个公司球队的主力,控球比较好,但经常是围着白队禁区前倒来倒去不进球,一旦失误被白队一个反击就丢一个。随着踢得多了,红队个人能力有所提高输球越来越少,就开始琢磨怎么赢球了。首先是红队设置了一个前置的后腰,一旦转入防守状态这个队员就去贴对方后腰,永远站在持球队员和后腰之间,不让白队通过后腰来发动长传反击,这样一来白队进攻威胁大打折扣。第二是从队内挖掘了一个没人要的小个子队员,因为这个小个子虽然球踢得不怎么样,但是在短距离爆发力极好,三步以内没人能追上他。安排他打边后卫,不许压上,专门站在对方前锋身边2米,对方拿球启动冲刺的一瞬间进行上抢,成功率很高。在这两个战术都采用并且见到效果一段时间后,做了一个最重大的改变,就是把整个防守战术调整成了全队参与的压迫式防守。除了后场2个红队后卫陪着2个白队前锋,其他人全都在对位逼抢,前锋去扑抢白队持球后卫,前腰切断后卫向后腰传球的线路,逼白队后卫直接大脚向前开。这最后一个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白队不能有序的组织进攻,让他的进攻变成盲目长传解围,再让自己的后卫和对方在小范围拼速度。自从这套战术运转以后,红队遏制了白队长传反击能力,白队的进球率直线下跌,而红队通过战术加强了自己控球的优势,也逐渐解决了不进球的问题。

通过上述自己踢球的经历,可以看到即使是在业余比赛中,通过一定的战术安排,仍然可以做到扬长避短,改变战局。顶级比赛的有些战术安排对业余比赛时有一定的启发性的,比如后腰前置就是受到了比达尔踢法的启示。另外,顶级比赛所传达的队足球的理解,才是对业余球队最宝贵的财富,业余球队可能无法踢出巴萨那样的流程配合,但不能阻止大家对于这种技术风格的模仿,对于控制皮球的追求。反过来,在自己业余足球中对于某种战术风格的模仿,也可以极大的增加看球乐趣,更好的揣摩教练意图,从技术角度观赏比赛。


user avatar   hehe-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学的专业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都是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的,因此专业和未来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谋生方式,你的专业是你的一项谋生手段。

因此当别人选会计作为谋生手段的时候,是在他既定的能力和资源约束下,会计作为谋生手段,是他比较满意的,而评价一个谋生手段好不好,满不满意的标准当中,并不包括自己兴趣上喜不喜欢这一条。有些人喜欢一个东西并把这个东西作为以后的谋生手段,但喜欢并不是谋生手段成立的必要条件。我可以不喜欢这个东西,但不妨碍我用这个东西赚钱。

当我在比较高的性价比组合下赚到的钱,下了班,拿着钱去做我真正喜欢的东西,去真正按照我自己的意愿从事我喜欢的东西,那才是喜欢该有的样子喜欢不是把它作为自己每天吃饭的谋生方式,每天看客户和老板的脸色行事,你能喜欢的起来吗?


user avatar   136475184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传染病防控,疫苗的研发虽因为时间长而无法在早期使用,却能成为后期避免长期传播的有力武器,

快速发展的疫苗技术,可能是今后我们应对传染病的一个关键科技。

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的特征物质(抗原)暴露在机体免疫系统中,但减去了其有害或者致病的部分,从而使得机体在不患病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因此,如何鉴别并研发病原体的特征性物质,是疫苗研发的关键。

那么,我们都有哪些疫苗技术了呢?

  1. 减毒或灭活疫苗

这一类疫苗的远离很粗暴简单,就是把病原体杀死(灭活),或者杀死一部分(减毒),使得其致病力显著下降甚至消失,但其抗原却能被身体很好的识别,因此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技术。

但这一种技术的缺点在于,产生的免疫原性较弱(特别是灭活疫苗),因此常常需要加强免疫(也就是打好几针),通过多次激发身体的免疫反应来建立长时程的免疫力。

在此次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中,基于vero细胞的灭火病毒疫苗就是用的这个原理,所以也是需要加强免疫的(目前是两针)。

2. 类毒素疫苗

这一类疫苗主要针对致病原因是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物质。比如破伤风、白喉等,主要致病原因是破伤风毒素和白喉毒素。机体对这一类毒素也会有免疫反应,产生对应的“抗毒素”,从而中和毒素的破坏作用。

类毒素疫苗就是分离获得细菌产生的类毒素,或者采用生物方法,把类毒素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例如白喉毒素的第52位氨基酸改造后,毒力降低,但仍具有诱发抗毒素产生的能力),降低其毒力,诱发免疫反应,从而建立免疫力。

3. 亚单位疫苗

这一类疫苗就是典型的基因工程的产物。其原理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直接合成抗原,注射到体内,诱发免疫反应。因为抗原纯度高,所以极小的量就能引起剧烈的免疫反应,同时又避免了其他的疫苗副作用等。

比如乙肝的治疗型疫苗,就是通过基因工程在真核细胞中表达重组HBsAg,获得高纯度的乙肝病毒抗原分子,注射到体内从而建立针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4. 载体疫苗

之前提到的疫苗技术,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把抗原从体外注射到体内。而载体疫苗,则是直接在体内产生抗原,诱发免疫反应。

这一类疫苗是采用已知的病毒载体(例如腺病毒),通过基因工程,在病毒载体中加入病原体的特征性抗原物质的基因序列。注射到体内以后,这个载体(腺病毒)会感染身体的细胞,然后在细胞中表达插入的病原体的抗原序列,从而产生大量的病原体抗原,激发免疫。

这一类疫苗的优势在于,能够模拟病原体感染的自然过程,即感染-识别-建立免疫这样一个过程,能够诱发较好的细胞免疫,这是之前的积累疫苗很难做到的。

腺病毒等载体是人类常用的病毒载体,对身体本身是无害的。我们利用它能感染细胞并表达自身基因组的特点,通过改造,把它的基因组放入我们的“抗原包裹”。它侵入了细胞之后,会自动把这些包裹表达出来,从而合成抗原物质,激发免疫力。

在新冠疫情中,军科院的陈薇院士就是采用腺病毒载体技术研发的新冠疫苗,目前已进入了三期临床评价。

5.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的远离和载体疫苗类似,但更加直接。是直接通过将含有病原体抗原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注射到细胞中,使其在机体细胞中表达,最后抗原被识别而产生免疫力。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以脂质体等膜结构,包裹含有抗原信息的DNA或mRNA,注射到肌肉等位置后,使其与细胞膜结构,倒入DNA或mRNA。这些DNA和mRNA是经过特定修饰的,能够直接在细胞中表达,从而产生抗原,诱发免疫。

想较于载体疫苗,理论上核酸疫苗的效率更高,同时能够避免载体疫苗中载体引起的潜在反应,同时生产更加便捷。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欧美有些国家采用的就是mRNA疫苗的方法,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疫苗的研发技术,不仅仅针对传染病领域,也针对恶性肿瘤、遗传病等领域。疫苗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全面丰富的基础医学和生物医药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科研”。

传染病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演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传染病的关键所在,早期的“传染病三要素”的控制,和后期基于疫苗的防控技术,都是我们的有力武器。

回顾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国家的成就,和国外持续蔓延的现状,

尊重并相信科学,才是现代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技术加成。


user avatar   yuer-yuechengz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传染病防控,疫苗的研发虽因为时间长而无法在早期使用,却能成为后期避免长期传播的有力武器,

快速发展的疫苗技术,可能是今后我们应对传染病的一个关键科技。

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的特征物质(抗原)暴露在机体免疫系统中,但减去了其有害或者致病的部分,从而使得机体在不患病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因此,如何鉴别并研发病原体的特征性物质,是疫苗研发的关键。

那么,我们都有哪些疫苗技术了呢?

  1. 减毒或灭活疫苗

这一类疫苗的远离很粗暴简单,就是把病原体杀死(灭活),或者杀死一部分(减毒),使得其致病力显著下降甚至消失,但其抗原却能被身体很好的识别,因此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技术。

但这一种技术的缺点在于,产生的免疫原性较弱(特别是灭活疫苗),因此常常需要加强免疫(也就是打好几针),通过多次激发身体的免疫反应来建立长时程的免疫力。

在此次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中,基于vero细胞的灭火病毒疫苗就是用的这个原理,所以也是需要加强免疫的(目前是两针)。

2. 类毒素疫苗

这一类疫苗主要针对致病原因是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物质。比如破伤风、白喉等,主要致病原因是破伤风毒素和白喉毒素。机体对这一类毒素也会有免疫反应,产生对应的“抗毒素”,从而中和毒素的破坏作用。

类毒素疫苗就是分离获得细菌产生的类毒素,或者采用生物方法,把类毒素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例如白喉毒素的第52位氨基酸改造后,毒力降低,但仍具有诱发抗毒素产生的能力),降低其毒力,诱发免疫反应,从而建立免疫力。

3. 亚单位疫苗

这一类疫苗就是典型的基因工程的产物。其原理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直接合成抗原,注射到体内,诱发免疫反应。因为抗原纯度高,所以极小的量就能引起剧烈的免疫反应,同时又避免了其他的疫苗副作用等。

比如乙肝的治疗型疫苗,就是通过基因工程在真核细胞中表达重组HBsAg,获得高纯度的乙肝病毒抗原分子,注射到体内从而建立针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4. 载体疫苗

之前提到的疫苗技术,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把抗原从体外注射到体内。而载体疫苗,则是直接在体内产生抗原,诱发免疫反应。

这一类疫苗是采用已知的病毒载体(例如腺病毒),通过基因工程,在病毒载体中加入病原体的特征性抗原物质的基因序列。注射到体内以后,这个载体(腺病毒)会感染身体的细胞,然后在细胞中表达插入的病原体的抗原序列,从而产生大量的病原体抗原,激发免疫。

这一类疫苗的优势在于,能够模拟病原体感染的自然过程,即感染-识别-建立免疫这样一个过程,能够诱发较好的细胞免疫,这是之前的积累疫苗很难做到的。

腺病毒等载体是人类常用的病毒载体,对身体本身是无害的。我们利用它能感染细胞并表达自身基因组的特点,通过改造,把它的基因组放入我们的“抗原包裹”。它侵入了细胞之后,会自动把这些包裹表达出来,从而合成抗原物质,激发免疫力。

在新冠疫情中,军科院的陈薇院士就是采用腺病毒载体技术研发的新冠疫苗,目前已进入了三期临床评价。

5.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的远离和载体疫苗类似,但更加直接。是直接通过将含有病原体抗原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注射到细胞中,使其在机体细胞中表达,最后抗原被识别而产生免疫力。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以脂质体等膜结构,包裹含有抗原信息的DNA或mRNA,注射到肌肉等位置后,使其与细胞膜结构,倒入DNA或mRNA。这些DNA和mRNA是经过特定修饰的,能够直接在细胞中表达,从而产生抗原,诱发免疫。

想较于载体疫苗,理论上核酸疫苗的效率更高,同时能够避免载体疫苗中载体引起的潜在反应,同时生产更加便捷。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欧美有些国家采用的就是mRNA疫苗的方法,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疫苗的研发技术,不仅仅针对传染病领域,也针对恶性肿瘤、遗传病等领域。疫苗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全面丰富的基础医学和生物医药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科研”。

传染病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演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传染病的关键所在,早期的“传染病三要素”的控制,和后期基于疫苗的防控技术,都是我们的有力武器。

回顾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国家的成就,和国外持续蔓延的现状,

尊重并相信科学,才是现代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技术加成。


user avatar   shou-si-gou-r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生孩子就不符合生物本能,生物的本能是交配而不是生育。在现代避孕流产手段加持下,还能生这么多才值得奇怪,对于有多生意愿的,我表示完全不能理解。

不用找各种你活着多难多累来作为不生的理由,因为那些根本不是主因。就我个人,房子够最少五六个孩子疯跑,我和老婆平均每天工作不超过两小时,双方老人都有时间精力,全家都没啥大钱,但都毫无生活压力,没有一个人活得累。

就这样我也只生了一个,与其说生了个孩子不如说生了个宠物,生的目的就是全家有个玩具,让生活有个新体验。这孩子还无比省心,婴儿期就从不哭闹,有屎尿会扭来扭去,尿不湿一箱都没用完,奶粉出生后两天喝过几口,不起湿疹,感冒最多三天就好,吃啥啥香。现在小学了,除了疫苗一针都没有打过。全家都说,这样的孩子可以同时养二十个。

然而我并不打算再生了,我就问为什么要再生?买玩具还买俩一样的?玩一套,柜子里摆一套,再不拆包装收藏一套。这是性压抑宅男,不是正常人。

那些生了一堆或者是有意愿生一堆的,你们到底怎么想的?为什么?能不能试着让我理解一下?




  

相关话题

  父母的教育方式好与不好是不是决定孩子的未来? 
  半夜婆婆因为刚刚换了尿不湿宝宝又尿上去打宝宝打的哇哇哭都哭吐了被我看见了然后我抱走了这该怎么办? 
  互联网平台推出的「青少年模式」是否有效?还有哪些改进空间? 
  吼了孩子之后,又陷入自责中,我该怎么做? 
  《猫和老鼠》暴力吗? 
  为什么很多母婴群里买的东西会便宜得离谱? 
  作为父母如何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 
  给孩子报夏令营,你认为是智商税吗? 
  现在老人是肯定都不能扶,但关于这件事,该如何教孩子? 
  三岁的儿子说长大了想当洒水车司机,作为家长我该做点什么来支持他的小理想?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保安那么警惕三脚架?
下一个讨论
骑兵下马后还可以一战吗?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