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孩子学说话比同龄孩子要晚,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吗? 第1页

  

user avatar   lou-xia-yipai-hu-y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 我来回答最合适。

本人 四岁才会说话,而且口齿不清,现在25 口齿清楚 话唠一枚。

下面是案例介绍:

父亲当年是军官,应该听党的话 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但是养儿子才算有后的思想根深蒂固。在已经有了我姐姐后总是想生个儿子,于是几年后偷偷生下我把我放农村外婆家。妈妈和姐姐随军跟我爸在一起。

事实证明,孩子还得亲爸亲妈带!外公外婆带我主要是喂饭换尿布,至于智力开发这项嘛那是完全没有…

两岁时,外公外婆看我还不会说话着急了,带着我去一个村里医生家问问看这孩子还有得治么,医生在我背后好几米距离敲东西,我一听响儿就回头,然后医生就说 十个哑巴九个聋,这孩子没问题。

于是家里人就放心了。

又过两年,到了四岁,父亲即将转业回地方工作,我的舅舅们给我突击训练每天教我说话。

父亲回来后在亲戚们的围视下我怯生生地喊‘啪啪’(爸爸)[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父亲,偷养的孩子缺爱]

再后来 到了父母身边上了幼儿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我口齿越来越清楚,到了中学我的英语口语水平是老师们公认的好。

现在是一个跟什么人都能谈笑风生的话唠。

孩子讲话比同龄人晚一定要去看医生,只要不聋一般都没问题。


user avatar   pei-sheng-ting-li-yu-yan-zhong-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家长应该了解的是,从儿童语言发育的角度看什么是“迟”。

一个粗略但是临床上常用的初筛的标准是(通常称为“预警症”):

  • 一岁的儿童还没有讲出真正的第一个词(比如,“妈妈“,又比如”要“);
  • 两岁的儿童还没有50个词的词汇量,还没有开始把两个词放在一起(比如,”要饼干“,”爸爸抱“),;
  • 三岁的儿童还没有开始出现三个词的简单句子(比如,”爸爸开车车“,”妈妈拿苹果“)。

在儿童语言评估和干预比较成熟发达的国家,如北美和欧盟国家,临床上对“语迟儿童(late talker)”的诊断需要儿科医生和言语语言病理医师协同来完成。具体的原因后面会具体讲解。


其次,家长可能要关注的是,语言发育“迟“的儿童是否可以自己赶超上来。

21世纪是循证医学的时代,提倡所有的医疗决策都应基于目前最佳的科研实据,同时结合医者的专业经验与病人的价值和愿望而做出。我非常希望帮助家长培养判断自己给孩子的决定是否循证的能力。

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科研实据:以下是根据大量临床科研得出的数据的一个简要总结:

  • 在两到三岁半之间,“语迟儿童 (late talker)”的比例大约是13.5-17.5%;
  • 在四到七岁之间,被诊断为 “语言障碍“的儿童的比例是7.4%-9.4%;
  • 在四岁到五岁之间,被诊断为“语言障碍”的儿童,语言问题一般会持续,到了学龄以后还会延伸到和学习相关的阅读、书写方面的困难。

让我来帮助解析一下上面的科研实据:大量科研数据的临床应用的简要总结:

  1. 大约一半的“语迟儿童 (late talker)”的确在学龄前自己追赶上了语言发育正常的儿童。
  2. 在四岁以后,自己追赶上语言发育正常的儿童的可能性急剧减小,而且随着儿童年龄增加障碍还会影响到学校学习。


第三,家长可能会问,既然有50%的“语迟儿童(late talker)”在四岁以后可以追赶上语言发育正常的儿童,那么对两到三岁半的“语迟儿童(late
talker)”是不是可以持观望的态度。

我们再来一起做一次以循证的方法来引导家长给孩子做决定。

以下是根据大量临床科研得出的数据和结论的一个简要总结:

  • 至今仍然没有任何方法能够在所有的两到三岁半”语迟儿童
    (late talker)”中,准确地区分出哪些将来一定会被诊断为“儿童语言障碍”,哪些将来一定可以赶上正常语言发育的儿童

---四岁前很难知道“语迟”是否会持续,成为“语言障碍“。大约有一半一半的可能性。

  • 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儿童语言治疗,早比晚更有效

--- 错过早干预的机会,语言干预虽然仍有效果,但是效果不如早干预的好。

  • 语言能力差的三岁儿童已遭同龄儿童排斥,同时,语言能力的提高可以极大改善儿童的人际关系

--- 家长在等待观望期间,孩子的社交和人际关系已经受到影响,可能还会引申出儿童情绪和行为的问题。

  • 即使“语迟儿童
    (late talker)”在四到七岁赶上了语言发育正常的儿童,到了小学高年级,这些儿童大部分有叙事和阅读能力有关的学习困难

--- 大部分曾今有过“语迟”经历的孩子,即使看起来自己追上来了,在以后的学业方面仍然会出现和语言相关的学习困难。

根据上面的循证,我的结论是:对两到三岁半的“语迟儿童(late talker)”不可以持观望的态度!


第四,家长可能要问,如果不持观望的态度,应该如何做呢?

孩子“开口说话晚”可能的原因有很多。对于两岁到四岁的儿童,从临床上来看,可以粗略地分为三大原因:

  • 广义的“语言障碍”:伴随其他神经发育障碍,比如,听力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认知障碍、脑瘫、整体发育障碍等;
  • 狭义的“语言障碍”:没有伴随其他神经发育障碍,单纯地只是语言障碍;
  • “语言成熟晚 (late blooming)”: “语迟”发生在四岁以前;在学龄前儿童语言技能自己赶上语言发育正常的儿童

除了上面粗略列出的三个大的分类,孩子“开口说话晚”还可能是其他不是最常见的原因,比如“儿童期发育失用症(儿童期运动不能症)”等等。
在四岁以前,特别是两到三岁之间,患有这些不同障碍的儿童的症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鉴别诊断对于儿科医生来说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家长只凭上面的初筛/预警症无法判断出儿童“开口说话迟”的原因。

根据以上的循证和北美国家成熟医疗体系下的最佳应对方案(best practice),我给家长的建议是

三个“不要“:

  • 家长一定不要根据网上的一些信息自己给孩子“对号入座”,在家里“诊断”孩子。比如,在网上看了其他家长发的一些信息以后就认定孩子有自闭症,给孩子和其他家人带来不必要的焦虑和压力。
  • 家长也不要相信“贵人语迟”而持观望态度。上面大量的临床科研证明,虽然“语迟儿童
    (late talker)”中有约一半会赶上语言发育正常的儿童,但是在四岁前很难分辨孩子是否在可以赶上同龄人的那部分孩子里。如果错过早期干预,以后一旦发现原来儿童真的患有“语言障碍”,干预的效果就不如早期干预。而且,即使是四岁前的儿童,“语迟”已经带来了社交和人际关系上的影响,而语言早干预可以大大改善儿童人际关系。
  • 家长不要盲目干预。一旦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和周围的孩子比,
    “开口晚“,市面上各种不同的方法感觉好像都可以帮到孩子“开口”。刚才我们已经看到,儿童“开口晚”的原因很多,治疗方法不“对症下药”不仅帮不了孩子,而且耽误了时间,还有可能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当家长无法判断应该如何帮助孩子选择最循证、最有效的干预方法的时候,请看下面的三个”要“。

三个“要“

  • 要寻找对儿童语言发育和儿童语言障碍有临床经验的儿保科医生、发育行为科医生、或神经发育科医生。中国大陆在儿童语言障碍的诊治方面还处在一个早期阶段,不是所有的儿童医院和康复中心开展了循证的儿童语言障碍和相关神经发育障碍的鉴别诊断工作。 对儿童语言发育和儿童语言障碍有临床经验的儿保科医生、发育行为科医生、或神经发育科医生先要做一些发育行为测试,包括认知、运动技能、行为、情绪、交流等方面来了解儿童的整体发育情况。儿童言语-语言治疗师会配合儿科医生,在儿童语言发育方面做系统的评估,包括对儿童的沟通、玩耍、和语言等做全面的语言评估。综合发育行为和语言的测试评估结果才可以做出循证的鉴别诊断。
  • 要早干预:即使是诊断结果排除了广义的“语言障碍”,还暂时无法确诊是狭义的“语言障碍”还是“语言成熟晚(late blooming)”,
    言语-语言治疗师也会根据儿童全面的语言评估来给到家长相应的家长辅导和家庭干预计划。
    因为, 在两到三岁半很难分辨“语言障碍“还是“语言成熟晚(late blooming)”; 但是如果家长等到孩子四岁以后确诊“语言障碍”才接受语言治疗,其效果就不如早期干预;而且,如果不做早期干预,孩子在四岁前在幼儿园的社交人际关系也会因为语言能力差而受到影响。
  • 要循证地干预:根据不同鉴别诊断结果,语言-言语治疗师给出的治疗方案是不同的。比如,对还暂时无法确诊是狭义的“语言障碍”还是“语言成熟晚(late
    blooming)”的孩子,语言-言语治疗师会推荐以家长辅导为主的干预模式。又比如,对伴随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语言障碍”、伴随脑瘫的”语言障碍“、以及狭义的”语言障碍“,语言治疗的重点和策略也不同。
    就算是两个诊断为狭义的”语言障碍“的儿童,他们的语言治疗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都因该是个体化的,根据全面的循证的语言评估来制定。

本回答由美国培声听力语言中心主任,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认证言语-语言病理学家与听力学家刘雪曼教授原创,严禁转载。

原文发表于:培声听力语言中心微信公众号。欢迎扫码关注,阅读更多儿童语言发展家长指南与专业科普文章。

相关科研文献:

Beitchman, J. H., Wilson, B., Brownlie, E. B.,
Walters, H., & Lancee, W. (1996). Long-term consistency in speech/language
profiles: I. Developmental and academic outcom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35(6), 804-814.

Harrison, L. J., McLeod, S., Berthelsen, D.,
& Walker, S. (2009). Literacy, numeracy, and learning in school-aged
children identified as having speech and language impairment in early
childho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 11
(5), 392-403.

Horowitz, S. M. Irwin, J. R. Briggs-Gowan,M. J.
Bosson Heenana, J. M. Medoza, J., & Carter, A. S. (2003). Language delay in
a community cohort of young childre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42, 932-940.

Karoly, L. A., Kilburn, M. R.,
& Cannon, J. S. (2006). 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s: Proven results,
future promise. Rand Corporation.

Manhardt, J., & Rescorla, L. (2002). Oral
narrative skills of late talkers at ages 8 and 9.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23 (1), 1-21.

Rescorla, L. A., & Achenbach, T. M. (2002).
Use of the Language Development Survey (LDS) in a national probability sample
of children 18 to 35 months old.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45 (4), 733-743.

Robertson, S. B., & Weismer, S. E. (1999).
Effects of treatment on linguistic and social skills in toddlers with delayed
language development.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42 (5), 1234-1248.

Tomblin, J. B., Records, N. L., Buckwalter, P., Zhang, X., Smith,
E., & O’Brien, M. (1997). Prevalence of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in
kindergarten children.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40(6), 1245-1260.




  

相关话题

  别人家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做完作业就玩儿,从不上补习班,天天在班上说自己是天才,可为啥每次考试都很好? 
  吴语与日语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 
  东亚的哪些文化特征导致了生育率低下? 
  如何看待南开大学一同学一边走路一边开着电脑写代码?当代大学生学习现状是怎样的呢? 
  如何理解电视剧《开端》的英文名 Reset? 
  罗翔教授所说的不能在地上建立天国是什么意思? 
  温铁军老师生态资源货币化的想法该怎样解读?各位有没有对这一路径的构思呢? 
  幼儿园孩子无缘无故被同学打了,先打回去,再告诉老师,这样的教育理念正确吗? 
  中国现在有哪些不那么值得骄傲的的方面? 
  遇到插队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易建联重返 NBA 是为了什么?
下一个讨论
你觉得你最激动的一刻,是什么时候?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