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走红海外的吉他女孩Miumiu3岁就开始学音乐,会不会有点拔苗助长了? 第1页

  

user avatar   fu-dong-dong-42-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想成为职业演奏家,这种训练强度是正常的。而且,我觉得这样的人生可能会比绝大多数人的人生要更简单一些。

在我身边的演奏家们阿,几乎大家从小都是在高强度的音乐学习生活中过来的,甚至练琴这件事已经成为每天生活中的一个必要部分,类似于我们吃饭、看电视。因为乐器演奏这个东西是一个技术活,练得越多,肌肉训练的越充分,你的音乐表现力就会越强。所有的音乐情绪和艺术表达都是基于扎实的演奏技术。所以,想要在乐器演奏上有所造诣,特别是目标想成为“大师”的,得“玩了命”的练,而且不能中断。

其实,人生的遗憾可能并不在于吃了多少辛苦,失去童年的快乐,而是在于,你真正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我见过很多很多在初中或者高中想要从事音乐行业的同学,他们内心底可能是非常喜欢音乐的,但是确实是因为喜欢的“有点晚”,没有学习音乐的基础,从而错过了进入音乐行业的机会。因为乐器演奏这个事确实是需要从小积累的,如果你起步晚了,你基本就永远得在别人身后了。

类似MiuMiu的小朋友,甚至比MiuMiu还要辛苦的小朋友,在中央音乐学院附小的招生考试中比比皆是。我觉得这些孩子确实是非常辛苦,但他们也好在,人生可能只有一条赛道,只要使劲跑就完了。这至少要好过,很多人大半辈子都不知道自己的追求要好。

最后,我分享一个有趣的经历:我和我身边的演奏家同学和老师聊天,我问他们:“学习这么多年音乐,付出这么多辛苦,值得吗?”他们都会说:“值得。”但我又问:“你们会让你们的孩子从事你的专业吗?”他们统一的回答是:“不会,太苦了。”

以上。


user avatar   tian-yuan-nan-qua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呃,我感觉我对所有的"神童"们内心总有一种莫名的疏离感。为了尽量客观,刷到这个问题后我专门去搜了搜这小女孩的西瓜视频主页miumiu的吉他,点开几个视频看了看。

我对吉他了解不多,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看,我感觉这位小姑娘弹得确实技巧精湛,优美动人,可谓是琴艺高超,少有英才,可以看出其无与伦比的天赋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然后呢?

作为一个仅仅六岁的小朋友,她所展示出的真的是自己所渴望的吗?我想大家可以去西瓜视频搜索一下他翻唱周杰伦的《mojito》那一期,客观的说,弹得很好,唱的也达到了一个在六岁小朋友中不错的水平,弹幕里的网友也极尽溢美之词,但是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她的眼神,那双没有看向屏幕,一直在向旁边瞥的眼神,一眨不眨,目光十分的涣散,我猜想,那里要么是提词器,要么是指导她镜头的父母或者老师,也就是说,这整个优美的翻唱过程,实质上仍然是父母精心安排的一个任务式演出罢了。

当然,我不是说演出就不好,实质上能够把自己光彩的一面展示给众人看并获得认同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就好比我写知乎回答渴望得到赞一样,人之常情。但区别是,一个六岁的小朋友不管她多么早慧,她都不太可能明白的对自己的爱好和人生进行比较合理的规划,那么,她的这种表演实质上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父母和其他人。

这样长时间下去,她自己也会习惯性的沿着这么条路走下去,就像很多从小被父母培养演艺的小童星一样,他们很有可能不知道自己究竟喜不喜欢这条道路,只是循规蹈矩的沿着一条规划好的既定路线在走,如果走的好,那自然皆大欢喜,可是万一走不好呢?小童星们最终长大后状态可一直是媒体津津乐道的话题。

我们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艺术这种行业的成就不是与你入行的早晚成正比例的,实际上这位小姑娘只是占据了一个先发优势,网友关注的一个很大点也在于年纪小,但这个优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无足轻重,到了真正该考虑其其艺术成就的时候,"神童"的光环指不定会成为一个负担。

我希望弹吉他仅仅是这个小女孩在六岁时的的一个爱好,一个玩耍项目,一个乐趣,而不是一个提前十几年就开始进行的事业,可惜她的绝大部分视频基本都以六岁宝宝为标题,很明显的在通过触动大家对于小年纪神童的好奇来创造话题性,这种操作绝对不可能是小女孩自己进行的,只能是其他人,可不管是谁,这种行为都会对小女孩的成长造成影响。

当然,我的忧虑其实本质上应该有一点“杞人忧天”的感觉在里面,全部建立在不知道小女孩的喜好和兴趣的前提下做出的,而且主要针对的是试图模仿和培养的人而言的,事实上,一些充满风景特色的视频单纯从美观上来看也是不错的作品,衷心希望她能够在这条路上走出自己成功的脚步,也希望下一次人们想起她时,联想到不仅仅是“神童”。

用单纯小朋友兴趣爱好的眼光看,这个弹吉他的miumiu是值得一看值得欣赏的,但是我想她并不值得模仿,对于孩子,尤其是六七岁的孩子而言,兴趣才应该是全身心做一件事的第一考量。

对于一个"神童"我想停留在对齐天赋和技艺的欣赏层面是可取的,但是如果上升到教育和培养模式上,就不太科学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神童恐怕也是无法复制的。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都看笑了。

你觉得她是不是弹的不错。其实只要是个人,在家里蹲三个月,每天闲到无聊,只能练琴。都能达到这个水平。只不过大部分人因为要忙学业和上班,没有这个条件。

好了。为啥今年过年期间她每天在家练习6小时以上,持续3个月。为啥不去上学。

不是新冠肺炎疫情吗!只能在家上网课。连外出去逛街都不行吗?疫情期间,怎么享受童年欢乐啊!你不会不知道新冠肺炎疫情吧!

这种吉他弹唱就是左手几个C调节奏型,右手一个民谣扫弦到底。

至于那个加州招待所。的确是指弹。但是只要有一定的基础,有一个会编曲的爹,练几个月也是可以弹出来的。

最重要的是:

人家小姑娘和小姑娘的父母自己早就说了。就是个爱好。

当然如果没有玩过的外行,自然看了以后惊为天人。只能说明你是个外行!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孩子需要受点苦,在这题目这方面上是对的。

很多乐器和运动,需要持久长期练习,才能够获得成绩和成就感。

比如小提琴、吉他、击剑、冰球、射击、射箭。

这种特长的训练:

1,可以使儿童很早就知道,持续的没有正反馈的努力,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和成就感。

2,可以使孩子深刻的了解持续的训练和努力的作用。行动比语言有效,你跟他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说1万遍,不如让他持续几年做相应的专长训练。

3,可以培养孩子的好胜心和专业精神,知道什么事情要做专业都是要下功夫的。

4,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明白只要是努力,都会获得成就和技能。

所以建议家长们考虑以下这个方向的教育。

有经济条件的,可以学小提琴钢琴。经济条件一般的,可以学体育。

最好寻找那种有全国考试评级的,这样在每个节点,都能验证努力的结果。

也能通过考试为学习和训练提供压力和动力。


user avatar   pangyu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音乐启蒙教育最好的时间就在4-6岁。miumiu只是更早了一些,但这些更多的是因为父母是从事音乐教育的,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比普通家庭具有更好的条件让孩子更早的接触音乐。

而现实里,大多家庭,孩子听到的都是爷爷奶奶的广场舞音乐和爸爸妈妈手机外放的x音“神曲”。然后看着孩子跟着扭来扭去,就认为孩子该去学学舞蹈,听着孩子瞎嚷嚷就觉得该去学学唱歌,其实还差得远。因为这些孩子才是真的会被“拔苗助长”的那一群人。因为这些反应只是本能上的条件反射而已,远远谈不上喜欢和天赋。

另外,学习乐器苦吗?天天练那么久累吗?父母会逼着练吗?很苦、很累、会逼。

但这和拔苗助长有什么关系?

当你孩子上学了遇到不会做的题,你告诉他,咱不做了就是;

当孩子遇到不喜欢的老师,你告诉他,咱不听他的就行;

当孩子有门学科不及格,你告诉他,不想补习就不补了,出去玩吧;

……

可能吗?现在放暑假和上学没区别的孩子(各种补习班)还少吗?这些难道就不是拔苗助长吗?

我可以在这里预言,miumiu将来的“文化”成绩,绝对不会比普通孩子差。

为什么?能弹成这样,这几年训练出来的能力,不论是学习能力、面对困难的处理能力、个人的意志力,都会比大多数孩子甚至成年人优秀很多,这些能力恰好是一个“好学生”都该具备的。我也不是说只有学习乐器才能这样,因为任何学习都是通的,所以哪怕你只是在家“玩”,父母怎么让孩子“玩好”,玩出“道理”来,照样可以培养这些能力,但是呢?大多家长真的只是给孩子“买买买”和“玩玩玩”而已。

到头来,读书了,孩子成绩跟不上了,那只有“补补补”了,这才是“拔苗助长”。


小补充一些内容。

miumiu的出现,包括我上面列举的一些现象,其实非常好的说明了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我作为一个音乐教育者,阅家长无数,五花八门,从孩子学习的情况就能 判断出家庭的教育环境如何了,这真不是有钱报班就能做好的事情。




  

相关话题

  如何教育孩子不要早恋? 
  如何看待重庆大学校长林建华赴任浙江大学校长? 
  为什么学习时比玩时困? 能改变这种状况么? 
  你在清华上过最牛的课是什么? 
  美国掌握了哪些中国没有的核心科技? 
  如何看待「恭喜恭喜」不是拜年歌,而是为抗日胜利而作,你印象中还有哪些耳熟能详的抗日神曲? 
  为什么学习时比玩时困? 能改变这种状况么? 
  吉他手在没有吉他时,应该如何科学合理地锻炼手指? 
  如何评价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舞蹈团的军训慰问演出节目——《花样年华》? 
  高考结束后心里空落落的,该干点啥好呢?好难过啊,如何排解这种情绪? 

前一个讨论
音乐学专业考研,作曲和音乐史哪个专业更加适合?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那么好听也没有追到妹子?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