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有人愿意追一分钟一集的小短剧?你觉得小短剧发展前景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tian-yuan-nan-qua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昨天买了本《棉花帝国》,这种大时代视角的产业描述是我上学时候最享受的读物。正常情况下我会废寝忘食一气呵成的全部看完才有心情去做其他的事情。

  然而直到今天,我刚刚翻完了扉页就不想动弹了,我的脑子现在懒惰了,它静不下心去阅读完一整本东西了,它更喜欢刷以短文,短视频为代表的快节奏读物。

  这可能就是现代很多人的通病了吧,短视频创作没有门槛却人人都喜欢耍,那么在没有门槛又热火的领域里必然内卷出一些相对高质量的制作团队,所以短剧这种东西在短视频爆火以后出现是必然。

  至于未来,emmmm反正我的脑子是越来越懒了,不知道你们的是吗。


user avatar   command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篇文章可以作为回答——其实它的前半部分大概在一个月前就完成了,但接下来就是各种各样的事儿,又恰逢过节,一下子就耽搁了……感觉再拖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言归正传,主要说说快手的小短剧吧。

快手短剧我真的常看——我看快手就是打开“发现”然后一路看下去。机器学习的厉害之处在于经过初期的训练之后就基本适应了我的风格,于是之后我的发现界面里就经常出现一些虽然稀奇古怪但是我都好喜欢的内容。除此之外,快手的主菜单中有一个“短剧”频道,里面有一些非常标准的短剧。

短剧其实在快手上一直都有,但之前大多还是不够专业化。最早是几个兄弟一起拍点好玩的,后来开始有专业影视人员加入(比如“歪嘴龙王”,其实就是出自某些短剧的雏形),到后来,专业人士入场,现在的短剧完全是正规班子按正经的工业化流程制作的。

我最近最喜欢的内容是一个ID为 “张博启和他的小伙伴” 的账号出品的《东北网吧风云20年》,这个剧,怎么讲,在我心中其艺术成就和地位不亚于任何一部正经拍摄的国产电视剧。这个电视剧粗糙、简单、直来直去,人物充满标签化,内容当然也不很符合主流价值观,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有一种吸引人的力量。而且特别稀奇的事儿是,你还能在快手上看到几部演员和题材完全一样,只是从不同角度阐述一个 “20年前东北某个小城里,几个网吧老板和网吧顾客” 的故事,比如说有一个账号里说的是“网吧风云20年”主角们以前的故事,基本就是前传;还有个账号更新的是同样在剧中出现的网吧老板王守银的故事,算是外传。按时髦的说法,这些作品一起组成了张博启宇宙,又似《安德的游戏》系列著作, 令人沉迷不已。我诚挚推荐这个作品,至真至诚。

说回到快手短剧,当然,一个“典型的快手短剧”没有我上面的例子那么狂野。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以及所见题材,我猜测目标人群以女性为主。在去年,我参加过一次快手组织的活动,主题就是快手短剧方面的,我和一些记者一起在上海和两家主要制作短视频的公司聊了聊,还挺好玩的。

简单来说“快手短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和大多数人猜想的“几个兄弟一起,用业余时间整一个搞笑作品”完全不同了。我参观的这两个短剧制作公司都相当专业化,完全是正规影视拍摄-制作公司的路数。大概仰仗于快手以及当地政府的扶植,这些公司的办公场所都相当不错,透着正规。

我们先参加了一个短剧的开机仪式——开机仪式这事儿我之前也参加过一两次,所谓开机仪式,起源于剧组对于在拍摄和发行过程中不可预知的考验的畏惧,因此充满了仪式感和美好希冀。我们参加的这个短剧叫《仁心》,是个医疗剧——你知道,在国内正经剧集拍医疗剧其实束手束脚的,而这个短剧看起来竟然颇为专业。看完开机仪式后我们和这个短剧的创作团队聊,他们说他们完全是按照专业影视拍摄的流程来制作短剧的,整个团队150人,大多数都是来自于传统影视行业,灯光、美术、收音、服化道、CG生成、混音、建模、剪辑和调色,完全不缺。

快手上的大部分短剧从画面质量来说完全是专业水准——画面一看就是用正经机器拍的,灯光布景也不比标准的电视剧差。当然节奏极快,每个人物都是标签化的(这么做当然可以理解,这样是为了观众没有理解难度),上来就是冲突高潮。简单来说快手短剧一定程度秉承了短视频的风格——节奏快!情感刺激强!按标准的宣传说法,“甜蜜恋爱、爽意复仇、多重反转……短短两分钟高能不断!” 在当前这个大家看电视剧都恨不得倍速播放的年头,在这个 “把一部170分钟的电影浓缩成3分钟而且有旁白” 的时代,短剧当然有足够的需求,也有足够的价值存在。

之前短剧有个说法,叫“三分钟讲完十集的剧情”。这听起来是不错,但是我这种从远古时代(其实就是2000年前啦)走来的人,当然会对这种形式有所怀疑。当然很多电视剧的确是为了拖集数而拖集数——这也不是最近才有的发明,我记得小时候看《灌篮高手》动画片,每天6点半到7点,比赛的最后三分钟足能播上一个星期,一个三分球出手到入篮这段时间就能播一集半——主角的心理活动,队友的心理活动,对手的心理活动,观众的心理活动,主角的回忆,青春、夕阳、水手服……的确是不太能要。就这还是有内容的,据说(我对电视剧不太感兴趣,只能听说)现在很多剧集的内容甚至连这三分球都不如,所以这么看,活该视频网站推出“1.5倍播放、2倍播放和3倍播放”的选项——如果你用这个选项看完了一个剧,不但没觉得错失什么信息,反而觉得有一种畅快感,那很显然是剧出了问题。

说回当天的活动吧,那天除了《仁心》的剧组,我们一群人后来还跑到“米读”公司去做了个座谈。米读我相对比较熟悉,不过在此之前主要是通过小说了解——换句话说,通过网文平台寻找受欢迎的题材作品,然后影视化,显然是个一鱼多吃的好办法。米读的相关负责人也和我们介绍了一下,从2020年4月开始做第一部剧《权宠刁妃》到现在,米读累计出品上线了51部自制短剧,全网的粉丝量超过2000万,累计播放量达到58亿——听起来挺吓人是吧?事实上数据就是这么厉害……

我记得,当时讨论中说起米读的《小甜妻 2》即将在寒假档上线,我的确对这个题材毫无兴趣,但我的确也相信这个题材必然会吸引很多人。这又说回到这种短剧对于用户的塑造上了——如果我们不停地攫取作品中的“高潮”部分,那么平常的高潮会不会又变成平淡呢?这的确让人想起疯狂按电钮的海豚。

但换个角度,如果一个宋朝的人来到现在,他必然也会惊呼声光电惊奇,乱花渐欲迷人眼。简单来说,宋朝的“人”和现在的“人”是一个概念么?如果我们都同意不停跑步会让一个人适应跑步,那么在文艺作品不停探索高潮、推进高潮和聚焦高潮的力量下,未来一定就会很悲观吗?这么想一想,似乎也不然。

当然,从商业角度看,“短剧”也必然是最近相当受欢迎的热门内容形式,而且短剧这东西形式灵活,架子也不大,从各种角度营收,毫无心理压力。想必用户们也完全能够接受。在寒假档,有大量的品牌都深度植入了短剧。比如支付宝就在包括《单亲妈妈再婚记》《危险的他》《我的男友bug》《逆光》等短剧中进行了植入,swisse也在《我和我们》《甜蜜关系》《最耀眼的你》等剧集中做了植入——从商业角度上看,这至少说明这种模式已经得到了认可。

还有在前一段时间相当受欢迎的《长公主在上》——这个短剧的介绍是这样的,“呈现了强势公主与清冷侍卫在朝政中相爱相杀的甜虐情恋”——请注意这个“甜”和“虐”,目的性很明显,也不端着,大家也喜欢,这个剧在B站拥有相当多的观众且多有讨论——每当这时候我就想起《银河系漫游指南》作者道格拉斯·亚当斯的科技发展三定律:“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2)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3)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短视频就算诞生在我35岁之后,短剧诞生的时间就更晚了。但我的确也很注意不要陷入这个鬼定律中。我当然希望自己是一个能够仍然保有好奇和开放态度的人,这对我自己好。我并不算是短剧集的标准用户,但是我很好奇这种形式,也很喜欢它。我喜欢快手所做的许多努力,他们有些时候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改变了许多人的娱乐方式,有时候则做好准备向着某个方向进行尝试——他们也在有意识地扶植短剧的内容提供方。我觉得这当然是好事儿,我一直觉得,随着科技的进化,“表达”的门槛会越来越降低,想想之前可能有多少优秀的创作者因为高昂的制作费用,一生都没有机会了解自己其实有作名导演的潜质——现在想要验证这点可就容易多了。

我在这几个月其实有意识地看了不少剧集。短剧集这几年也是个热点区域,基本数量有井喷式发展。有我特别喜欢的,也有我看不太下去的,不过我相信一点,所有的文艺作品,整体来说都是金字塔形的,想吃到第八个馒头饱,得先吃七个馒头。只有足够多的平庸作品、还行的作品、不错的作品垫底,才能出现经典作品和永恒的传世作品——从另一个角度说,量变必然引发质变。自打了解这一点时候,我就对所有的作品持有欢欣鼓舞的态度。然后有不少短剧真的还挺好玩的,下次我看看有时间出一个短剧推荐特辑!


user avatar   alex-c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年的寒假档,电视台不再重播小燕子了。但是年轻人们还有更多新的消遣方式,短剧就是其中一种。

这个寒假,几部爆款短剧《万渣朝凰》、《小甜妻2》、《梅娘传》、《长公主在上》、《新仙剑奇侠传之挥剑问情》等等让快手短剧成功破圈。这背后是快手短剧寒假档内容和题材进一步丰富,仙侠、喜剧、甜宠、古风等题材扑面而来,更多MCN机构与影视公司入局。

国内的朋友们对短剧并不陌生,每年春晚上表演的“小品”就可以看作是短剧的一种形态。80、90后们也曾追过诞生于2013年前后的《屌丝男士》和《万万没想到》。流媒体时代,微电影,短剧都曾是视频平台获得用户的抓手,直到资本入局,才转向重资本的长视频版权之战。

而现在短视频平台快手、抖音,更是进一步改变了国人对视频长度的接受能力,

如果一段视频在5秒内激发不起用户的兴趣就可能被划走。这种不断提高用户的爽点带来的国人视频耐受度的改变,已经使得长视频平台“爱优腾”们都断臂求生。

经常刷短视频的朋友们最近是不是已经发现,抖快的视频已经越来越精致?不只是MCN团队作战,更有影视圈的专业人士降维打击。1-2分钟的剧情号已经成为短视频平台不可小觑的力量。

可以说短视频平台已经从UGC(用户产生内容)时代向PUGC(专业用户产生内容)时代转变。

据我对短视频行业的观察,疫情让更多的传统影视人进入短视频赛道,带来了专业的视频制作能力,其中我了解的创壹科技就是他们的代表。我和创壹科技老板在一场上海业内展会相识,还去参观过他们在上海普陀的办公区。公司150多人,9成以上都是影视圈从业者,有着专业的宣发、编剧、摄影、后期团队,完全实现了影视级的短视频制作。

最近在他们《仁心》短剧的开机仪式上,我还特地和制片人李老师聊了聊。《仁心》的主演是快手上600多万粉丝的慧慧周,这部剧一共是20集,每集是2分钟,也是定档在寒假,近期就会在快手星芒短剧上线[1]

从制作规格上看,这部剧完全是按照影视长剧的标准,制作成本和40分钟的单集影视剧相当,节省开支的地方在于主演的片酬和平台宣发费用,综合成本不超过五十万。

短剧是泡沫还是未来,关键看的就是能否让这些内容创作团队有持续的正现金流。现阶段,快手平台给到了短剧创作团队广告分成,品牌资源,流量扶持三大类支持。

按照目前短视频行业曝光量的价值估计,每一次曝光价值0.1元,按照整部剧50万的制作成本,只要整部剧的曝光量超过500万就完全可以跑通商业模式。换句话说,哪怕整部剧能抱住一个一线大牌广告金主就能盈亏平衡。

目前在快手星芒短剧比较火的《万渣朝凰》已经突破5亿播放量,单单凭借一部剧就为男女主吸粉几百万。

据快手发布的Q3财报,快手短剧日活跃数达到了2.3亿,过去一年星芒短剧正片总播放量达到了250亿,助力达人涨粉1.1亿。

而在快手星芒剧场的热门榜单里TOP50完结的剧集几乎全部过亿,最高的超过50亿的播放量。这让我们看到了爆款流量变现的可能性。

而与大牌金主合作的,如支付宝赞助的《逆光》、小红书合作的《CP马拉松》、斯维诗合作的《最耀眼的你》也都赚的盆满钵满。一时间,短剧已经成为资本投资和影视人创业的新赛道。据我个人不完全统计,仅仅寒假档就有10余部剧获得大牌青睐。

嗅到短剧机会的还有像米读这样的小说平台,通过将小说部分情节视频化来增加小说点击量,或者是通过短剧来孵化公司IP增加价值。

米读从20年4月份开始做第一部剧《权宠刁妃》到现在已经上线了51部自制精品短剧,全网的粉丝量也是达到了2000万+,累计播放量是58亿,平均每部剧都是过亿的播放量。其中比较火的《小甜妻》第一部的单集最高播放量就是1.2亿[2]

相比于长视频平台在面对高质量内容团队和流量明星的弱势地位,每部剧需要几千万的购买预算。而快手短视频平台既不需要面对耍大牌的明星,又掌握着流量分配的机制,完全主导着短剧的生态发展,只要快手有耐心,就完全可以把短剧赛道培养起来。

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快手会下了血本培养短剧赛道。

在内容制作上,快手提供制片、策划成本等方面的助力,在新的“剧星大赛”中,快手设置高达每个月20万的现金激励和最高4500万/每部的曝光激励;IP合作政策也得到升级,联合米读、七猫开放10个S级别IP短剧改编权,收益分成高达20%。

在制作工具上,快手星芒短剧开放平台2.0正式上线,流量数据、项目进度均实现可视化,并且正式开放星芒短剧达人合作库,粉丝量级100万-500万的创作者均可以申请入库,快手平台发挥了内容达人和创作团队的撮合作用。

在商业变现方面,快手放联合招商权益,创作团队最高能拿到50%分润,同时也开放短剧内容页面的plc入口、顶tab和侧边栏页面作为招商资源。这大大提高了创作团队的变现能力,让短剧赛道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说到短剧,又不得不提美国短剧平台Quibi。这个平台起步就融资了17.5亿美元,半年就关闭停业[3]。很多业内朋友们经常拿这个平台说事儿,觉得米国人搞不成的,国内也没机会。

先不说这个平台有两位联合创始人一次性套现的江湖传言,与快手的星芒短剧相比,其失败的原因在于Quibi是想通过高质量内容的短剧切入短视频平台,而不是像快手已经作为几亿用户的短视频平台培养短剧生态。一句话概括,没有流量培养不出生态,这就是Quibi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总的来看,在快手这两年的布局扶持下,短剧已经进入到快速成长期。从商业模式上看,如创壹科技、米读这样的内容生产方已经尝到了第一波红利的甜头。更多的影视人与资本正在跑步进场。

现在市场更加期待更多爆款短剧的出现,这个时间节点越来越近。未来短剧造星,甚至可能诞生新的国民级演员。美国Quibi们做不好的,国内短视频平台完全可以做好。

参考

  1. ^寒假档来袭,快手短剧又出新招啦! https://www.kankanews.com/a/2022-01-13/00310010501.shtml
  2. ^拼档期、拓类型,两分钟一集的短剧也要升级了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7029160.html
  3. ^融资17亿美元的Quibi只活了半年:它不死才怪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1483226387140528&wfr=spider&for=pc

user avatar   shimizumi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摆锤已经在不远的地方了,粗摸估计大概还有一年左右的好日子。

近两年多点的时间里俺做了42个短剧项目,其中26个都市爱情、15个古装爱情、2个都市玄幻、一个校园爱情,题材扎堆非常严重。现在的短剧市场除了极个别精品剧之外,普通的以盈利为目标的短剧指向性都非常明确,就是观众看个乐子片方图个赚钱,几乎不存在也没指望它在广域上有什么传播性。

缺乏传播性一方面可以保证项目/领域的相对安全,避免过快被政策重锤;另一方面小短剧的潜在观众本身并不是娱乐工业的主流受众,短剧分发也更多的在依靠平台算法而非个人选择。现在的短剧市场逻辑跟当时的网大市场十分类似,都是流量生意而非内容生意,但小短剧的分钟成本远低于网大,哪怕是S级的短剧往往也只有网大成本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另外对网大来说,内容可能造成一定的长尾效应,但短剧几乎不用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就是浓缩情绪的搬运工,毕竟会员分账期一般就三个月,长多长的尾巴也吃不到自己嘴里。

刚刚俺反复强调过题材扎堆,普通短剧的题材过度扎堆很大程度上是在抢占话语权,毕竟流量由平台发放,作为片方很难去控制观众的入口究竟在哪里。所以矩阵式的打法既能吸引观众续订,又有利于降低我方成本,何乐而不为?同样的招数反复使用对圣斗士是无用的,对观众也一样,现在的大部分小短剧还是在消耗各种女频IP(的套路),同时很难在短视频平台获取有如传统流媒体平台比如优爱腾等级的收益。随着存量的逐渐增长,同题材下观众的耐心迟早会被消耗殆尽,到时候如果没有新的玩法来破局的话,小短剧的式微也将不可避免。


吐槽时间:

我做的所有B级剧都是亏的,最好的一部投资回报率-26%,最惨的一部94%,不过短剧的成本非常低,就是比率说出来太难听。

S级绝大部分都能赚钱,但真正可怕的是A级剧,赌赢发财赌输也不疼,如果有外行人想投资短剧的话,A级是个好选择。

同志们有兴趣的话可以猜一猜疫情后最好卖的题材是什么(猜对没奖)




  

相关话题

  电视剧《开端》中的江警官(江枫)为什么那么让人讨厌? 
  有哪些事情是你入行时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入行后却整个颠覆了之前的认知并奉为至理的? 
  FAQ-UML 在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中有多大作用? 
  《扫黑风暴》董耀已经认罪,为什么还要求「闭合证据链」? 
  如何看待腾讯质疑抖音涉嫌超范围使用用户 QQ 头像昵称等信息,并禁止其在多闪使用? 
  如何看待阿里巴巴抢月饼的员工被开除,抄袭「你今天真好看」的员工却只是被警告? 
  2016 年有哪些网络流行语和网络大事件? 
  你看过哪些「全场最佳」的操作? 
  蔡徐坤被全网黑,有没有一丝的可怜? 
  去韩国当练习生或者演员可以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腾讯、字节、快手成为2021年用户使用时长最长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下一波机会在哪些领域?
下一个讨论
初中辍学打工有机会比得上一般大学生吗?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