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这件事不是不行,我就跳过,也确实是从top30的跳进过top10的学校,但是一切的前提在于一点:
必须得是不得不跳槽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
我当时的情况是:我的funding是一年一年续签的(这种情况很罕见但是会出现),但19-20年的时候这个方向连续申了3次nsf都没中,最后不得不面对没钱的情况,此时我才是第二年,没达到毕业的要求,于是有两个选择,一个是RA转TA走拿系里的钱,二是转MS申请其他的学校。
我选择了后者,老板也写了很强的推荐,肯定了我的研究工作,也说明了是因为客观原因导致的结果,因此我很快就被合作实验室的导师收走了。
如果没有客观原因,直接硬转,大概率你的推荐信不会好看,学术圈和小,你的行为是藏不住的,到时候好学校的老师未必敢要你。
而且其实最后去什么学校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的导师牛不牛,牛导的作用远大于牛校,天坑专业更是如此,既然你的老师已经很强力,去更好的学校可能会进一些影响力较小的AP手下,对你学术发展路径并不理想。
所以其实没必要,也不好转。
我当年申请PhD的时候,投了18个学校ECE,拿了10个offer。录了Northwestern,Cornell,UW,UTexas,UCLA,UVA,UToronto,UMD,Rochester等一些排名还不错的学校,但最后还是来到Purdue,综评很不靠前的一所,主要有以下一些考虑:
楼主也可以试想这些点与自己的情况相对照,看看目前的学校和理想中的"名校"各自有哪些优劣。
你说我没有名校情节?我肯定是有的。放弃藤校和UCLA等等是很难的。但是博士录取只看学校不看组就是耍流氓。出去开会别人都会问你comes from 什么group而不是什么college。
况且录取我的"名校"各有弱点: 要么老板刚入职小AP,要么清一色中国学生老板直接和我中文面试,要么老板挺厉害但面试中态度很消极最后还发offer问来不来(估计招不到人了),要么要当TA自谋生路,要么老板做的方向非常材料伪装在ECE里,要么工科弱校ECE很小career fair也没什么公司。所以我想说,找到一所合适的学校合适的组非常困难,和这相比,学校的排名真的不算什么。
在组里读博到现在体验如下:
强的老板组里能遇到本科是MIT,Cornell,Northwestern的同学。
来交流访问的老师很多是科学院工程院院士级别,厉害的人的朋友一般很厉害,见到了很多lecture上的名字。
系里会倾斜对待一些组,上别的老师的课也能看到自己组的Ref在lecture book里。
组会上交流的一些是刚出去的Postdoc在各个高校当AP,和他们交流能学到很多。
大老板功成名就,就不会非常Push,反而经常邀请大家去他家开party。
同时和做ML的学长学了很多实用的东西,对我们这种想去工业界而不是一味地水材料的人就很友好。
大课题组不会缺钱,每年年末老板都动员大家花钱,1000刀以下直接购买。
因为老板的声望所以能Review很多Top期刊的文章,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同时也经常有invited paper甚至可以挑挑拣拣,博一就写了一两篇,最后毕业也不太会缺paper。
更重要的是,在Midwest500600能住上一个人一层的townhouse,可以来了就买车不用担心没地方停以及油价太贵,大学城的生活安全指数也直线上升。埃文斯顿的NWU,比弗利山庄旁的UCLA,西雅图市区的UW与之是无法相比的。PhD毕竟有四五年,藤校名校的名号不能当饭吃,安全和生活质量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