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那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喀秋莎站在那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她还藏着爱人的书信。
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
喀秋莎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苏联歌曲,但是从中国人民的角度,这并不是什么伟大的苏联军民抗击欧洲法西斯侵略者的艺术作品,反而可以说是和日俄战争一样的国耻的见证
这首歌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一是内蒙古边境打响的诺门罕战役,二是吉林延边的张鼓峰战役
诺门罕战役发生于39年,伪满已经占领蒙东,意欲进一步打开北亚通道,与苏联扶植的外蒙古产生了“满”“蒙”(必须同时加独立引号)边境冲突(什么平准噶尔乾隆大帝啊)
张鼓峰战役发生在珲春市张鼓峰(听上去像个人名,但其实是一个不高的小土丘),张鼓峰被认为是苏“满”边境线,按照一般的惯例,国境线应该划分在一个天然地形的分界处,苏方认为在张鼓峰顶,而日方则认为在张鼓峰东,也就是伪满包括整个张鼓峰
只要是中国人,应该很熟悉中国地图,也就应该很熟悉这两条国境线的位置
尤其是珲春那一条像阑尾一样的国境线形状。
(懂我的意思吗?)
这两场战役,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苏联对日本入侵东北绥靖政策的恶劣结果,32年伪满洲国在长春成立,苏联是较早一批承认伪满洲国的国家,并且苏联在两场战役之后的选择,是和日本在1941年4月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基本上等于为了“和平”退出了日俄战争。
38年中共的主战场还在西北华北的地区,和苏联友谊保护东北有个屁关系,欧洲战场都开战两年,东方战场还要继续“中立”,你苏联好意思说自己是反法西斯国家,我都不好意思听。
这些在军事爱好者眼中应当是小学加减法一般的入门常识,所以肯定会有军迷觉得我卖派,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想要说的是,像我这样的小白,在全国人民中,可能都已经是极少数
否则,这个问题不会被问出来
否则,不会有所谓精苏这种人存在
否则,不会有人把布尔什维克的苏联、沙文主义的苏联、修正主义的苏联、甚至苏联解体后的帝国主义俄罗斯混同
并在网上大喊乌拉
而这个呐喊的领头者,居然是顶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头衔的, @共青团中央
那我想请问,你到底在为谁说话?是你所代表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吗?
团团最擅长的事情,是组织和妇联的女同志们相亲。
但团团什么都懂,又懂新媒体,又懂外交,还懂历史。
经典回顾:共青团赞赏沙皇治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图片不含任何指代.jpg
怎么突然这么多赞了,算了取匿了取匿了(滑稽)
然而喀秋莎是乌克兰人写的,令人感叹
你去问十个人法国战役时没有英吉利海峡拦着德军能否横扫英国?
其中九个人会告诉你:英国危矣
还有一个人会告诉你:这不可能
但就是没人告诉你英国能挡得住德国
要想搞笑,低俗是最快速的手段。
日本的志村健在三俗的路上走了快40多年了,
现在依然还是依靠这个维持人气的。
可是,一直依靠低俗笑料
迟早会遇到玻璃天花板的。
日本有个叫 快乐亭黑的混血,是说单口相声的,
说的全部都是下三滥的笑料,不是一点,而是全部。
结果就是没人敢找他上电视,广播,或者剧场演出。
翻过来说,保持一点三俗笑料不用,纯靠幽默和擦边球的相声演员,
依然不多。
而且要一直维持这种作品的风格是极其困难的。
侯老,马老就是典范。
(马老后期说的很多小段,其实就是外国笑话,当然是自己加工过的)
反过来说
七口人这个死杠死口 的内容
说了有一百年了吧?
不用解说大家不还是听的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