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请问二战时,巡洋舰相对战列舰或驱逐舰,有哪些优势? 第1页

  

user avatar   yi-yid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主力舰和巡洋舰之间不表,谁有本事建造70艘战列舰满足海军部的“70-hulls”需求可以直接用撞击平推世界了。驱逐舰和巡洋舰之间的问题跑题一下。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多数人应该已经很清楚间战中的“驱逐舰大型化”这个现象了。从需求角度上来说,这种现象背后舰队需要的是一种吨位较大但是足够廉价,多功能,有强大火炮火力但是保持鱼雷打击能力,有足够作战半径的舰艇。

但是这种需求要如何满足,不同舰队之间的解决方法是不一样的。实际上各个舰队解决方法之间的差异之大,非常有助于揭示“(小型)舰队巡洋舰”和“大型驱逐舰”之间究竟到了1920-1930年代还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

最早对这个问题提出新解决方法的,是多炮塔神教的老朋友法国海军上将喀斯特克斯(Raoul Castex)。在30年伦敦条约强制性地划分了一个法律性的“巡洋舰”以前,一个非常著名的现象就是法国设计建造一系列定位位于大型驱逐舰和小型巡洋舰之间的“反雷击舰/鱼雷艇驱逐舰/大型驱逐舰(contre-torpilleurs)”。这些舰艇一般来说吨位在两千吨以上,装备有5座单装5in(5.5in,138.6mm)火炮发射88lb弹(日英标准4.7/5in老弹是50pdr),航速高达35节以上!她们有许多驱逐舰的设计特色,但是有巡洋舰的体格,在综合战斗能力上远远压倒了所有现存驱逐舰,甚至在一些领域上匹敌或者超过老式小型巡洋舰。

在这个思路下,法军在20年代中大力建造了一系列这样的“鱼雷艇驱逐舰”,而其更加传统意义上的“(雷击)驱逐舰(torpilleur)”在同时期内体型则一直保持在1300吨左右的传统区间里(torpilleur d'escadre之前的最后一型,L'Adroit/灵巧/机敏型,标准排水不足1400吨)。其传统意义上的“巡洋舰”也直到1920年底利安德引发了新一轮6in巡洋舰建造潮之前都没有得到任何后续舰(仅有1922“前-条约/奥马哈时期”的Duguay-Trouin/杜肯级完工)。

在地中海军备竞赛的另一端,意大利海军面临着相同的需求问题,但是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相比起设计全新的舰艇,意大利海军在间战中设想有两种“侦察舰(esploratori)”。“轻侦察舰(eslploratori leggeri)”本质上是大型驱逐舰,比如Navigatori/导航者级,其本质是将吨位放大到接近1800吨的驱逐舰设计。当法制新舰在单舰性能上明显压过轻型侦察舰以后;意大利海军进一步设想了“大型侦察舰(esploratori grandi)”,也就是是Condottieri/佣兵队长级,其本质是较小的6in舰队巡洋舰;最终发展成了“远洋侦察舰(esploratori oceanici)”,也就是罗马统帅。两者都设计用于满足新出现的,对大型驱逐舰/小型巡洋舰的需求,但是设计上明显分别源自传统驱逐舰和传统巡洋舰。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和英国,因为相比起法国“构想新的舰种”或者意大利在面对法国压力时同时建造大型化驱逐舰和小型化巡洋舰的建造策略,日本和英国非常决绝地各自选择了驱逐舰和巡洋舰的一端来解决需求问题。

IJN选择了大型驱逐舰。IJN在10年代末到20年代初建造了一系列轻巡洋舰,在21年华盛顿会议前开始设计新的乙类舰队巡洋舰作为替换。但是这些被称为“巡洋舰(巡洋艦)”的舰艇主要用作驱逐舰队的领舰,在舰队部署中会被拆分使用,支援驱逐舰队的防御或者进攻,为水战队的指挥人员提供指挥舰;而不是集中作为一种多功能,重火力,高机动性的战舰独立活动。上文中出现的需求,在帝国海军的系统中要由水战队内的普通战斗舰艇(也就是驱逐舰/駆逐艦)而不是指挥舰(巡洋舰)来完成,其设计思路是“放大舰队驱逐舰”。1926年开始,日制舰队(轻)巡洋舰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跟进建造计划,但是其驱逐舰自特驱(吹雪)型开始,吨位却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其火力航速和整体性能都放大到了新的标准。

而RN选择了巡洋舰:集群活动,可以随时支援驱逐舰队进行雷击冲锋或者驱离敌方驱逐舰,用来支援侦察任务或者维持舰队通讯的舰种在北海的英国和德国的舰队里一直是由轻(装甲)巡洋舰来担任的。具体来说,在20年代末开始,就是C/D(某种意义上不包括E,E太大)来完成的。这些巡洋舰在20年代初仍然完全可以承担一线任务,而且舰龄很新,在数量上几乎取之不竭,完全可以继续使用。当30年代初这些舰艇开始退役(伦敦条约规定舰龄12-16年)以后,RN建造了一批非常类似的小型巡洋舰来取代之,也就是阿瑞托沙和黛朵们。虽然英军也建造有大型,集群活动,重火力的“支援驱逐舰”部族级,但是观察部族级的设计过程很容易发现该级舰的成型完全是由于巡洋舰吨位不足引起的。因为没有足够的巡洋舰配额完成任务,于是原先分配给“驱逐领舰”的吨位被用来建造驱逐舰队的支援舰,否则该空白仍然会由巡洋舰来填补。

这些都是旧话重提,只是为了不清楚的朋友补白。

现在我们来观察这一系列大致满足于“大型驱逐舰/小型巡洋舰”,满足有“足够大以支持多功能任务和合理的作战半径,但是足够廉价以快速大量建造”的新海军主力:

案例 建造国 设计 条约分类 装甲有无
Chacal/Guepard 法国 鱼雷艇驱逐舰 “战斗舰艇”(1920)
Aigle/Vauquelin 法国 鱼雷艇驱逐舰 “巡洋舰B”(1930)
La Fantasque/Mogador 法国 鱼雷艇驱逐舰 “巡洋舰B”(1930)
Leone/Mirabello 意大利 驱逐舰 “战斗舰艇”(1920)
Navigatori 意大利 轻侦察舰 “战斗舰艇”(1920)
Maestrale/Oriani/Soldati 意大利 驱逐舰 “小型水面舰艇”(1936)
吹雪/凌波/晓 日本 驱逐舰 “战斗舰艇”(1920)
初春/白露 日本 驱逐舰 “驱逐舰”(1930)
朝潮/阳炎/夕云/秋月 日本 驱逐舰 “轻型水面舰艇”(1936)
Tribal 英国 支援驱逐舰 “驱逐舰”(1930)
“Super-Tribals”(J/K/N) 英国 驱逐舰 “小型水面舰艇”(1936)
L/M 英国 驱逐舰 “小型水面舰艇”(1936)
Battle/Daring 英国 驱逐舰 “轻型水面舰艇”(1936)
Duguay-Trouin 法国 巡洋舰 “战斗舰艇”(1920)
Emile Bertin 法国 巡洋舰 “巡洋舰B”(1930)
La Galissonniere 法国 巡洋舰 “巡洋舰B”(1930)
Condottieri 意大利 重侦察舰 “巡洋舰B”(1930)
Capitani Romani 意大利 远洋侦察舰 “轻型水面舰艇”(1936)
天龙/球磨/长良 日本 二等巡洋舰 “战斗舰艇”(1920)
夕张 日本 二等巡洋舰 “战斗舰艇”(1920)
阿贺野 日本 二等巡洋舰 “轻型水面舰艇”(1936)
C/D 英国 轻巡洋舰 “战斗舰艇”(1920)
Leander/Amphion 英国 轻巡洋舰 “巡洋舰B”(1930)
Arethusa 英国 轻巡洋舰 “巡洋舰B”(1930)
Dido/Bellona 英国 轻巡洋舰 “轻型水面舰艇”(1936)

大型新式驱逐舰(无论在各国系统下名字究竟叫什么),完全有能力拥有传统意义上巡洋舰才能拥有的特点:比如舰队巡洋舰级别的通讯设备,比如火力,比如引擎,比如容纳分舰队指挥人员的额外空间,比如适航性,甚至一定程度上的续航力等等。

但是哪怕是最大型的驱逐舰和最小型的巡洋舰之间对比,两者仍然存在一个从无例外的差异,那就是装甲。所有在立项上被或多或少称之为“巡洋舰”的设计,在最根本上仍然有装甲防御。无论这指的是IJN传统侦讯上的D级防护板,RN新舰队巡洋舰阿瑞托沙的弹药区装甲盒,还是大如北安普顿这样的大型巡洋舰,一定程度上的装甲总是存在的。但是即便是最大型的驱逐舰,无论是空想,阳炎还是勇敢,都不存在装甲防御。

“巡洋舰和驱逐舰相比有哪些优势?”

题目中想问的大约是9000吨的肯特和1400吨的小天鹅之间有什么优劣,但是这个事··· ···真正的问题是空想和夕张,黛朵和部族,罗马统帅和士兵之间究竟有什么优劣——或者说有什么“区别”。

答案是装甲。

巡洋舰也可能装备驱逐舰引擎,双方都可能交错轮机布置,驱逐舰也可能拥有大于巡洋舰的投射火力,两者在30年代后都可能携带先进的通讯设备和指挥人员,都可以装备先进的监听设备和雷顿——但是巡洋舰永远装备有装甲,而驱逐舰没有。

这是1930年代语境下“巡洋舰”狭义上最严格的优势,也是狭义上最严格的劣势。

装甲的无效化,以及英美赢得了海上战争(而意大利/日本成为了战后地中海/远东重要的安全支柱)这一点,确定了无装甲的多用途,大航程,适合建造的,基于驱逐舰放大的新式舰艇最终成为了(战后欧美/英系统内)舰队新的主宰。


user avatar   bu-zhi-dao-jiao-sha-25-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单总结就是:

驱逐舰=小学生

轻巡洋舰=初中生

重巡洋舰=高中生

战列舰=体育大学搏击专业特招生

航空母舰=不讲武德

有跳起脚来揍初中生的小学生(莫加多尔8x139 vs 天龙4x140)

也有比高中生更壮更能打的初中生(布鲁克林1.1w吨15门155 vs 青叶9k吨6门203)

但是能打赢职业搏击选手的高中生是不存在的,除非是长期退役选手(阿拉斯加暴打阿肯色)

但是总体来说,就是中学生比小学生有更强的体力(航程更远),更强的耐力(装甲更厚),更硬的拳头(炮更多更大)


user avatar   hasegawayamato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是一点点枯燥的背景知识。巡洋舰(cruiser)这个词在17到18世纪就已经出现,但是指代的不是某种特定的舰型,而是那些能够独立巡航/作战的舰艇,一般来说主要是frigate和corvette(很多时候还会包括sloop)。她们的主要职能就是在和平时期维护海上秩序,向海外(比如殖民地)投射国家影响力;在战时保护己方的海上交通,同时摧毁敌方的海上交通。1878年英国海军正式使用巡洋舰(cruiser)一词取代了frigate和corvette两个分类(保留了sloop),并沿用至今。

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也没关系,只需要知道,巡洋舰巡洋舰,重点在“巡洋”这两个被赋予了战略意义的字上就可以了。

明白了这点之后,我们就抛开数字和英文,从逻辑上理清这个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船才能“巡洋”呢?

够大的船

为了能够保障在远离基地的海域作战,巡洋舰就必然需要一定的吨位来

  • 容纳更多的补给
  • 保障船员有足够的生活空间和设施来维持士气
  • 允许舰船穿越远海恶劣的海况,并保持一定的战斗力

那么这么看来,大吨位的主力舰是不是非常合适了呢?当然,谁不想造个几百艘战列舰满世界耀武扬威呢?

这时候就要引入成本的问题了。

无论是早年间多层炮甲板的风帆战列舰还是后来的铁甲战列舰,其建造成本和时长会让所有国家感到肉痛。更大的吨位,更多的设备和更庞大的舰员数量同时也会带来更高的运行维护成本。

另一方面来说,要保持持续的“巡洋”则需要有足够数量的舰艇,同时满足海上航线的保护和修理维护时的“顶班”,以及出现永久战损情况下的替补——在远离基地和支援的情况下,很多本不致命的损伤都可能会导致沉没(自沉)。

成本和数量,这两点在这里显然是互相冲突的。巡洋舰显然需要是:

够便宜的船

为了满足远距离巡航和作战的需求,巡洋舰就必须足够便宜到能够

  • 大规模建造足够的数量来维持对海上交通的持续保护
  • 允许出现一定的战斗损失(损失得起)
  • 在保持规模的前提下在和平时期的财政下运行维护

这么看来,巡洋舰最好做成垃圾海吗?

当然不能。

较大的吨位使得巡洋舰不能像鱼雷艇那样大笔一挥就能造出几千艘,而且巡洋舰也有保护己方的海路贸易和摧毁敌方的海上交通的使命——敌人当然也是这么想的。那么巡洋舰就必须要是——

够能打的船

为了完成战略目的,巡洋舰必须足够强大到足够

  • 驱赶袭扰我方海上交通的敌舰,保护我方舰船(不一定是我方商船,也可以是其他作战舰艇)
  • 对抗敌方护航舰艇,打击敌方海上交通(同样不局限于商船)
  • 保证速度优势,追击敌方袭扰舰和躲避敌方主力舰

总结一下就是,巡洋舰必须要够大够便宜,但是同时又必须够能打。这可以说是巡洋舰最原教旨主义的战略需求。也就是说,巡洋舰非但不能没有性价比,反倒是必须成为那个最有性价比的船型才行。


蒸汽机和鱼雷的发明再次改变了巡洋舰的地位。

蒸汽机使得大型作战舰艇可以高速化,而更先进高效的蒸汽机使得小型舰艇高速化也成为可能——小型舰艇加上鱼雷的组合(鱼雷艇)使得封锁/攻击敌方港口来逼迫敌方进行决战的套路变得异常危险(水雷也贡献了一部分威胁),这也意味着舰队决战很大可能需要在开阔海域进行。

这种情况导致舰队(特别是进攻方)需要一种舰艇,能够执行下述的战术任务

  1. 有足够高的速度可以进行侦察活动,打探敌方舰队的动向,让主力可以提前部署
  2. 必要时以高速强迫敌方舰艇进行交战
  3. 可以装备鱼雷进行鱼雷攻击

而恰好,巡洋舰拥有相对较高的航速,也能够经受得起损失,显然是执行这些任务的最佳选择。

因此巡洋舰的航速开始不断升高,金属制的装甲也开始更经常的出现在巡洋舰上,装备鱼雷也成为了时尚——一步步向我们认知里的二战巡洋舰看齐了。

伴随着这些战术需求,巡洋舰逐渐“高级”化,问题出现了。更强的巡洋舰也伴随着更贵的价格,更长的建造周期,渐渐主力舰化了,这显然是和上文提到的,巡洋舰的战略需求有一定冲突。

各国不同的国情使得它们在战略和战术需求上的取舍出现了区别。

英国由于需要维持庞大的殖民地,海量的原教旨“战略巡洋舰”是唯一的选择。这并不意味着她们不参加舰队战斗,只是她们的主要任务还是传统的海上交通保护/打击。因此她们的武备相对较弱,但是拥有非常不错的自持力。

一个经典的巡洋舰抓袭击舰的案例就是拉普拉塔河口海战,两艘利安德级轻巡(阿基里斯,阿贾克斯)和一艘约克级重巡(埃克塞特)南大西洋西边(距离英国本土快半个地球)围剿施佩伯爵号装甲舰,迫使其在中立国港口内自沉。埃克塞特挨了7发施佩伯爵的283毫米炮弹,依然能够保持18节的航速,并返回了福克兰群岛。

其他几个主要交战国由于没有那么多殖民地需要管辖,巡洋舰普遍都演化了为以舰队战为核心任务的“战术巡洋舰”。比如噫大力和髪国由于主战场在狭小的地中海,因此注重防护和航速;德国主要考虑袭扰英国,因此注重航程和巡航能力;美国由于缺乏大型巡洋舰(战巡)进行侦察,因此把巡洋舰造成了迷你战列巡洋舰;日本由于主力舰数量少,因此注重火力和航速,希望在侦察和雷击上取得优势。


战术方面不得不额外再提一点,也就是对鱼雷攻击的支援和防御能力。

伴随着鱼雷搭载舰的大型化和鱼雷本身的高速/高射程化,对抗鱼雷攻击需要的火炮威力也伴随着上涨,单纯的鱼雷炮艇/驱逐舰越来越难以迫使敌方鱼雷搭载舰放弃攻击,而能够携带更大火炮的巡洋舰又再次得到了关注,承担起了这个任务。

巡洋舰不但可以携带对鱼雷艇/驱逐舰来说威力巨大的火炮,同时也可以前出一段距离(但是会保持在敌方主力舰射程外),更好的保护身后的主力舰。

因此进攻方的驱逐舰/鱼雷艇编队在开阔水域中发动攻击时,最好能够得到友方巡洋舰的支援,来压制敌方的巡洋舰火力,压缩其控制范围。要达成这一战术目的,友方支援舰艇能够威胁到敌方巡洋舰。这里主要有两种解法,第一种是更大口径的火炮,也就是用大型巡洋舰(重巡)支援友军雷击编队;第二种就是友方巡洋舰跟随雷击编队推进(甚至带领雷击编队进攻,比如日本人)。


总的来说,在火炮时代,巡洋舰的优势主要建立在较大的体量和不是那么贵的成本上,作为一个舰队万金油一般的存在。

而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很多在火炮时代需要足够吨位才能完成的任务已经不再需要那么多吨位或者根本不存在了,因此巡洋舰这个概念也就消失了。




  

相关话题

  一战之后,二战之前,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国力怎么样? 
  意大利人自己如何看待“意大利打仗极弱”的流言? 
  为何很多海军迷喜欢大和号?明明这艘战列舰存在很多问题。 
  一到两套密集阵系统能否罩住大和? 
  如何评价IJN十八重巡? 
  如何评价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如何评价日军占领东南亚? 
  英国二战时为什么不再制造排水量1万吨以上、8英寸主炮的重型巡洋舰? 
  请问这张图的出处是?是实拍还是后期,有什么历史故事吗? 
  为什么国民政府直到1941年珍珠港事变以后才对日宣战?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二战时期的英制武器?
下一个讨论
为何旧式的舰船会在在舰桥舰首舰尾拉上许多线呢?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