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扭转,传达了什么信号? 第1页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2020年8月,郭在《求是》第16期上发表文章:《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在该文里,郭明确提出“房地产泡沫是威胁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

看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灰犀牛被降服咧?


不阴阳怪气地说,三道红线确实控制了房地产泡沫。

16年的新增房地产贷款占贷款总比是44.8%(看到货币化棚改的威力没?),20年是28%,可以了。

但——是——

灰犀牛的意思,指的不是房地产泡沫本身,而是房地产泡沫不正确引爆后产生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大规模违约、资金断链、停业停工、资产价格混乱、资本外逃。

因此戳泡沫不能瞎戳,起码要放会气,不然戳早了提前引爆泡沫,等于召唤灰犀牛。

(碎碎念:就像老毛子这次提前召唤了欧美合流、能源危机滞胀、中国海外贷款及投资严重受损等一堆麻烦...)

而去年的很多操作,有点戳早了。

注意这里指的不是三道红线,监管是必须的。这里指的是行政监管下整个银行业对房地产收缩银根:

三道红线就是限制债务规模,在资产泡沫期提出限制债务规模的指令,就是在戳泡沫(王爷:戳了);

我国银行多为体制银行,政策一下来就是坚决贯彻。去年400多次楼市调控,很多银行干脆就就不给房企贷款了,开发贷款也不批;

“企业的有息负债余额不得新增?我不发贷款不就没新增咯?”

“我们率先在30家房企试点严格的信贷监管?哇,都已经试点30家了,说明这个政策马上要全面铺开,赶紧给我把其他房企的信贷都停了。”

本身就面临巨大偿债压力的房企,银行还不分青红皂白地不给钱,那就只能加重境内外发债甚至民间融资(恒大理财这种);

泡沫爆炸的压力反而被进一步传导开。


房地产泡沫要是爆对了时间,其实害好。

例如房地产开发项目数量减少、国资房企接盘托底土地市场、多数二手房房价实质冻结。

房子交付了、债务转移到个人了、房子库存少了(房子就是债务),那爆呗。个人接盘后,无非是用通胀来消化债务。

可去年很多是爆在开发阶段。恒大最典型,债务一爆就敢拿8000多家供应商出来摆烂,毕竟几百万人等着吃饭。

大量实体经济活动还在进行的时候爆,直接冲击了经济。灰犀牛探了探头,三季度GDP增长4.9%,四季度4.0%。


所以还得把房地产请回来,至少把开发业务请回来。

“现在房地产的价格有些调整、需求结构方面有所变化,对金融业来说是一个好事;但不希望这个调整太剧烈、对经济影响太大,还要平稳地转换。”

by郭,3月2号,前天。

这几天我发现有些人阅读理解能力有问题,容我再唠叨一遍:

房地产泡沫是存在的,监管是必须的。我没有字词的意思,你们不要把我批判一番;

但对资产泡沫的监管非常考验技巧。不能放任不管,这等于“再吸一口”;但也不能为了顺应情绪瞎管,这等于提前引爆泡沫。

而且爆完了,没有更健康的产业结构来接盘,那还会回到老路。

具体点地说:借贷行为是经济血液,如果要收缩,一定要预判哪些地方该定向供血。

但我们经常是一放全放一收全收,于是大冷大热,没有体现出定向去杠杆去泡沫的能力。

到公众情绪这,大家就很难看出整顿房地产的决心,因为你总是收到一半就停。

希望先做好这点吧...


user avatar   wang-wei-li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我最近身体恢复得不错,再让我吸一次,我保证就最后一次。


user avatar   xxx-91-44-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几年郭主席是房地产黑口,居然敢造谣房地产可能遇到黑天鹅灰犀牛什么的,大肆鼓吹房地产存在泡沫,无视刚需居民的住房需求。给房地产经济产生了不好的舆论影响,导致x大等企业遭遇现金流危机,好在中央和地方通力合作,成功阻止危机的蔓延。

现如今,在郑州的涨价去库存、棚改货币化,首付贷,经赢贷的加持下,郭主席能够浪子回头,可以良禽择木,是对国家及地方政策的肯定。

时逢俄欧对抗,中美贸易争端,世界局势波云诡谲,内有供给侧之改革,大小循环之扬起,风云变幻,机遇不常,房地产稳,则天下稳,顺应时势,为国接盘,中华复兴成败在此一举矣。


user avatar   ren-jian-yi-shi-lan-hui-t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上去好安慰也好感动啊,真想对着天歌一曲、抱着你哭一场。

人人尽职尽责

事事尽心尽力

眼光准确长远

思虑高屋建瓴

危机化于无形

风险根本扭转

问题趋于改善

矛盾有序处置

实力不断提升

一切稳中向好


user avatar   wang-jerry-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把最近几位大佬的评价放在一起就很有意思了。

万科郁亮:房地产已经进入黑铁时代。——再不松绑就烧纸啊不白纸时代了。

银保监会郭主席: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已经得到根本扭转。——可以松绑。

住建部王部长:我国住房的刚性需求比较旺盛。——确实可以松绑。

郑州:收到。


来看看这份文件都说了啥。

转自【木木基基】。

昨晚写完两会才看到郑州松绑的消息,正好也格外强调了地产在稳增长里的重要性,加上今天正好2月份的PMI也出来了,争取把地产板块聊透。

3月1日,郑州市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通知》,也是最近多个城市降低首付比率后又一主要城市发布的松绑文件。

文件从支持住房需求、改善市场供给、加大信贷支持、推进安置房建设还有优化市场环境五个方面提出19条措施,简称“郑十九条”。


咱们就不一个一个过了,说重点。

1)限购松动

允许投亲养老新购一套房,意思是在郑州工作的年轻人可以把父母或者近亲带来郑州养老,来了就是郑州(贷款)人。

2)限贷松动

以前是认房又认贷,意思是以前有过房贷或者买过房,再买房都算二套,都按照二套房的利率执行。

新规改成了“认房不认贷”,改善人群只要缴清了以前的房贷就可以算首套,执行首套房的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

3)房贷加量降价

这个跟其他城市差不多,加大个人住房贷款投放,下调房贷利率。

4)棚改货币化

没钱不要紧,拆迁给你补。

5)给予房企贷款支持

对受困企业贷款展期、续期、加大房企并购贷款支持。

6)优化土地出让金支付方式

土地竞拍保证金直接降到了20%,而且其余部分业不用一次缴清,可以在成交后一年内缴清。


太长懒得看板本:

需求:送房票,降利率,认房不认贷,让观望的人群特别是改善人群入场;

供给:土拍打折还可以延期支付,贷款延期,房企并购有优惠;

放水:继续拆迁继续给钱。


为什么郑州这次动作这么大?

因为房子和地都卖不出价。

2021年下半年,郑州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6.9%,可是销售金额却跌了14.2%,二手房销售面积涨了5%,但是金额跌了7.7%,新房和二手房价格从去年8月就一直开始下跌。

土拍更惨下半年土地出售让金同比下跌43.1%,而且溢价也从没超过3%,已经是历史最差水平。

不止郑州,不止去年,即使是二月份,全国楼市依然惨淡。

2月,全国百强房企销售额继续下跌,Top10销售额下滑39.7%,Top30下滑45.9%,这还是房企平均降价19%左右以后的业绩。

昨天公布的PMI数据也传递出这个信号。

2月,PMI回升0.1达到50.2,离荣枯线远了一丢丢,新订单指数在出口、消费内需和基建拉动下改善明显,回升至50.87%。

根据细部数据,一季度的消费需求开始回暖,基建专项债落地较快带动基建投资明显上升,但是地产投资虽然止跌,但是还是负增长。


所以,郑州这一枪,是很有代表性的。

二月份部分地区的首付比例下调,可以解释为商业银行自主行为,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郑州这次是官方文件,而且不止是首付比例,郑州从利率,购房资格,棚改,从供给、需求甚至是资金上全面“松绑救市”,态度十分明确。

虽然全国因城施策,各地会有自己的不同,但是整体来看,整体边际松绑是大概率事件,周末的两会应该也会提这个事儿。

恰好,因为一二月的销售数据惨淡,地产板块又跌回了12月份的水平。

估值足够低,预期足够悲观,安全边际足够强,可是还是那句话,稳增长,效果最好的,还是地产。

最后送一张规模房企估值表:


写在最后

1、投资上有什么疑惑,可以关注木木大Jerry或者wx搜索工号【木木基基】直接在文章下面或者对话框留言,能力范围内的,尽力解答

2、如果你觉的木木大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或有所启发,请双击频幕为认真学习的你和木木大点赞!3、每周四在工号会更新精心筛选出的基 金。

我每天都会写深度分析,希望大家点赞评论,欢迎关注


user avatar   dou-lalal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多了没意思,其实在目前的情况下,泡沫化这个词就不该提。

泡沫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才有的东西,我们是不存在的。

我们买的房子=买国债

因为钱大头是贡献给地方政府的,而国家用拉动房价来支付给你收益,这不就是国债么?

所以房子=特别国债。

房屋增资=特别国债收益

特别国债收益太高,其他金融资产都不产生收益了,经济就不行

特别国债收益太低,你们都不买,那对我们的政府不就产生压力了吗?

要在里面找到一个平衡点,其实是衡量这个14亿人口的大国内人民的承受力。

这么多年我发现我犯了一个错误,就是用西方的一套经济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我错了,我悟了。

同样,也不该用那一套分析A股。

经济即政治,政治即经济。

唯一的突破口是人口衰减。

只要人口长期负增长,这个局就破了,不得不进行一番经济发展增速结构的重构。

结论:你要活得足够久,你就能看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end


user avatar   581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泡沫化和金融化“势头”扭转,不是房地产发展势头逆转。

第二,又是影子银行又不是不良资产和隐性债务,指房地产融资成本上升。

第三,杠杆率下降,留出了加杠杆空间。

这说明在国家看来融资和增速可控就是去泡沫化,房地产还需要健康合理发展。国家要的是稳稳的幸福,稳中求进总基调。

房地产依然是地方政府土地融资的主要终端,在税政改革完成前是不可能放弃的。

从2008年来看土地金融周期基本上是七年左右一个经济周期,2008年到2015年,2015年到2022年,2022年到2029年。本代不容易呀,中间一波上升周期没抓住改革机会,希望这次能抓住,虽然挺难的。

这次政府下场直接买小户型是我没想到的,我原本想的也就是美国玩法直接买债托。接下来城市分化会加大,只剩下少数城市股玩家还能加杠杆。

目前只是安置房以旧换新,大概率会扩到所谓的老旧房屋和宿舍楼。算是多套房小户型最后出手的机会,毕竟政府愿意直接接盘。

这一波到了2029年还会怎么玩我很感兴趣,2029年恰好是网上说的小婴儿潮。公租房低房租让一波新市民有了足够消费力,又有生育需求,又有家乡老人养育需求。

而且政府买的公租房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住的房子,新的改善性需求又有了。政府可以把之前的租金算上通胀算上利息算上增值还给房主,但这笔款项必须定向换新,以旧换新政府可以给优惠价给补贴给低息。

这样又加了一波杠杆,等老楼没人住了就直接炸楼改公共设施。2029年就能续一波2036年,就是不知道还剩下几家城市股能坚挺。

这不就是“我和2035有个约”.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泡沫化得到扭转的意思是,又可以继续吹市值了;

金融化得到扭转的意思是,又可以继续上杠杆了;



房地产问题,别看各种花里胡哨的,抓住根本:

1、银行有没有能力,不依赖房地产抵押品做规模化的信贷?

现在相比过去,有什么本质的变化吗?你去银行贷款没有房产抵押能贷出多少钱?反过来,你拿着房产去银行抵押,能贷出多少钱呢?



2、各个地方政府,有没有能力不依赖土地财政,显著的提升税收规模,开辟各种税源?

以我所见,并没有,反而很多地方政府涸泽而渔,想方设法榨干当地企业,甚至不惜把企业逼走,反正明年自己还在不在那里都两说呢,哪管他。过了今年,明年更难。



房地产税现在还提吗?

那些现在各种降首付鼓励买房的地方,敢不敢提一嘴房地产税?提了,还有人买吗?没人买财政缺口怎么办?

这就是我一直说的悖论,你想要靠房地产税增加收入,而一旦你开了这个口,反而会导致你的收入更加快速的下跌。



说回本文,中国的银行有风险吗?

就单个银行来讲,可能有风险,就银行整体来说,根本没风险,所谓什么系统风险完全是场面话而已,恰恰系统是最没有风险的。

1、强外汇管制;2、国资垄断经营;3、强土地财政和税收,从整体看,使得银行完全没有风险。

所谓的坏账,即借了银行的钱,然后还不上了,从大面上看,又如何?这钱最后去哪儿了?只要没法出境,这个钱始终又会通过国资垄断经营、土地财政或者其他税收回到政府手中,稳如泰山。

为什么分析中国问题不要随便套别的国家就在于此,你找一个总体量或者人均体量和中国类似且拥有以上3条的国家,有吗?



房地产所谓泡沫化,在中国完全是伪命题,对个别局部有影响,对全局,毫无影响。某个地区房地产价格再怎么离谱,又如何?你把房子卖了变现了,或者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套出钱来了,然后呢,这钱你能干啥?买其他资产?花了,造了?最后兜兜转转这钱依然还是在国内,只要还在国内,就又会通过垄断经营、土地财政和税收回到政府手中。



当然,如果这钱是交给了跨国公司,扣除税收,利润就被外资赚走了,这没办法,打开门做生意,必须要承受的,不可能啥好处都自己占了。

但要注意到,现在国家瞄准了收入分配和国产替代,也有这方面的考量。



银行没有系统风险,那么风险在哪里?其实是治理风险,这话不细说。为什么会严管各地政府发地方债?刚才说了,整体没风险,但是局部是可能有风险的,如果地方债不受控,局部的风险就可能产生局部的动荡,进而产生连锁反应,经济金融是全国可以拉通的,但政治权力并不是。

很多人都听过,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表面上,这指向的是房地产,其实背后真正的内涵,是关乎地方债和地方收入。地方债和地方收入,才是国家真正考量的精髓。

地方缺钱、又没能力赚钱,咋办?看着他们挂了,可能吗?借他们钱,但又不能让他们随意的借钱,这就是艺术了。

因此,这次郭的喊话,表面上是指向房地产,其实背后隐藏的逻辑,是为后面给地方债松绑吹风。不可能一直把地方债锁死,治理之道,太紧要松,太松要紧。地方债,呼之欲出,明牌耳。



正如我之前就反复提到过,大放水和大发债肯定会铺开,银行是干这活的主力,做做准备活动,热身热身,然后就全面上了,大家拭目以待。



user avatar   wang-ke-dan-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用词是比较严谨的,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了扭转,注意这和泡沫和金融风险消化是两个概念,意思是风险在过去信贷收缩以后没有进一步恶化。

去年的数据基本支持这个结果,大多数城市房价跑不赢资金成本,大中型城市中同比下跌的也越来越多,跑不赢大额存单,房地产就失去了投资价值。只是多数人没有变现,根据70个大中型城市房价数据,其实最近几年很多城市买房加一点杠杆就是在给银行打工,纯自有资金收益都不如银行低风险理财,本身作为高变现周期和高中间成本的投资品,尤其是税收,做短期的房子投资,每年不涨6%以上都不能算好投资,金融属性自然就不高,泡沫化金融化也就得到了抑制。

另外一个重要数据也能支持这个结论,就是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最终的杠杆去向必然是居民部门,整个疫情冲击的两年多时间,居民杠杆基本没有增长,稳定在62%左右,房地产的泡沫化金融化就是杠杆支撑下的虚假繁荣,用后来者更多的债务置换前面人的债务、利息后,剩下可能还有收益。如果居民杠杆稳定,那么这个势头就会被止住,居民杠杆的稳定才是理解金融化泡沫化的关键,还是要注意,这不是降风险,而只是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与势头得到扭转而不是化解描述一致。

最后,现在又到了重要节点,各地的土地财税模式纷纷遇到困难,居民杠杆又不敢用太多,宏观上想要的是稳定。但地方没钱可能就顾不了那么多了,比如推出降低首付和货币化棚改这样的措施,强行给居民加杠杆换的短期的财税稳定,这与扭转房地产债务支撑的金融化、泡沫化相背离,就看中央对次的态度了,能不能继续坚持像17-19年、疫情救市之后的稳杠杆政策,只要把银行口袋扎紧,房地产就泡沫化金融化就不会进一步恶化。银行的利益也未必与地方利益一致,银行从17年以后就开始给自己建围墙了,降低自身风险,积累五年的成果,不太可能因为一些地方财税问题而放开,至于存量债务风险,只能期待经济增长方式慢慢化解。


user avatar   xiao-miao-ta-huan-shi-miao-m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请看全文,请看全文,请看全文。

知乎这些热榜问题都是些情绪宣泄的垃圾答案。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中国银行推出的「原油宝」产品穿仓,中国银行会要求客户补齐交割款吗? 
  如何评价《人民日报:房地产税能给百姓带来什么》? 
  快要结婚了,结婚后买房,得到房子前,还要租房。可是女朋友要我把租的房子也装修,买家具? 
  如何看待 FF 获 10 亿美金支持,将于 7 月 21 日于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如何评价《人民日报:房地产税能给百姓带来什么》? 
  那些宣称没买房不结婚的女孩,后来怎么样了? 
  如何看待全球多国房价达 10 年最大涨幅?可能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有哪些书可以推荐给学金融的? 
  如何看待蛋壳公寓和爱彼迎 Airbnb 两者都是主打公寓、民宿租赁 ,一个深陷爆雷危机,一个喜迎上市? 
  如何看待网传回力抄袭各种大牌的鞋?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人大代表称「开征弃籍税能有效规避富豪移民税收漏洞」?具体落实下来会带来哪些影响?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俄罗斯政府计划暂时限制外资退出俄市场?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