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目前(2015 年 9 月)中国的经济状况到底有多糟糕?原因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tsaul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几天看了一圈答案,尤其是看了

肥猫老师的答案

吐槽互联网行业的答案

,总觉得哪里不对。为了解决我自己的疑惑,我做了一点数据,也想顺便把我的数据和思路和知友们分享一下。

我想先说一下肥猫老师提到的问题:

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3%
政府财政收入增长24.8%
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8%
政府财政收入增长12.8%
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8%
政府财政收入增长10.,%
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4%
政府财政收入增长8.6%


这哪里还是剪羊毛,根本是放血宰羊。

如果政府是一家公司的话,这间公司的RevenueCAGR接近19%,而巴菲特的投资年复合增长率也就,9.7%。政府税收这样超高速的增长,毫无节制地与民争利,摆明了就是(本届)过后哪管洪水滔天。

首先,肥猫老师的数据是没有问题的,从下图可以直观的看出,肥猫老师的两个论点,都是正确的:

  1. 中国每年的财政收入增长都是高于GDP的增长的。
  2.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从1995年开始就一直增长,至2014年已经达到了22%


(数据来源及原始数据、图表:

微云文件


但是,财政收入增长快,占GDP比例高,就一定是「剪羊毛」、「放血宰羊」吗?

其实肥猫老师自己也提到了:

有人说政府收了钱以后也会支出和投资。但是政府花钱是低效和浪费的。比如泣川后,中央的转移支付像倒开水一样的往四川倒,至于有没有花对地方却无人关心。

那么,中国国家财政收入的这十几万亿,都花哪去了呢?

下图是2007年至2014年,中国国家财政支出的明细。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国家财政支出的前几位(2014)依次是:教育(15.1%)、社保(10.5%)、农林(9.23%)、公共服务(9.15%)、城乡社区事务(8.49%)、交通运输(6.84%)、医疗(6.65%)、国防(5.47%)。


(数据来源及原始数据、图表:

微云文件

钱花到这些地方,首先,不太算「剪羊毛」,其次,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也是众所周知的,大萧条的时候,罗斯福新政,美国人到处挖坑填坑,也是美利坚人民走出大萧条的重要原因。

假设财政收入支出都下去了,钱都留在大国企、大私企、高净值人士手里,他们也不会拿这钱去投资铁路、教育,只会去买古董、奢侈品、游艇、私人飞机,如果只从对经济贡献讲,还真不一定有政府投资效率高。

当然这也是个度的问题,把他们的钱全都拿走了,肯定也会影响经济(这问题下文会讲)

其次,说句不太政治正确的话,就算是「剪羊毛」,剪的也是富人的羊毛,补贴给了穷人,也是所谓「必要的财富的二次分配」。


(数据来源及原始数据、图表:

微云文件

从上图可以看出,现在咱们国家税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占大头,而恰好这几种税的亲贫指数(如下图所示)都很低(对穷人相对友好),从企业主,大国企,高净值人士,中产手里收税,投入到能造福全体百姓的教育、医疗中,似乎也挺正常,是一个正常国家该干的事。

评论里面(尤其日报评论区)很多人说我不懂税法,增值税、营业税什么最终也要摊到消费者头上,其实这个我当然知道,本科的时候学财政学背了大半年的税,怎么可能轻易忘掉。

但是怎么摊,摊多少,怎么算?下面这篇论文是我找到的相对比较好的说明方法了。

还有,很多人质疑流转税是累退的,对穷人更严苛,这个我可能没说清楚,说累退的说的所有的这些都是政府的收入,核心论点是「政府收入中,流转税占穷人收入比例高」,但讨论这个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政府收入是会进行二次分配的。你需要全面分析政府的收入支出活动对不同居民的收入分配影响。

论文中的亲贫性的含义是:政府减少一单位的税收,谁受益多?小于1就是富地区受益多,大于1就是穷地区受益多,所以小于1的税种对穷地区更有利。

顺便说一句,论文里贫困线有两个标准,后30%或人均gdp2700一年。


(来源:税制亲贫性_谁在承担着中国的税负_[1] pdf:

微云文件

最后,美利坚人民有没有被「剪羊毛」呢?


(经过简单核查,中美财政收入项目基本相同,可以粗略的放一起比比)

(数据来源及原始数据、图表:

微云文件

其实美利坚人民也差不多,1930年那会联邦政府刚开始放弃胡佛自由放任,信凯恩斯那一套国家干预。而从罗斯福新政以后,美帝也踏上了财政收入居高不下的道路。

那么美帝人民的钱从哪来,又花到哪了呢?


(数据来源及原始数据、图表:

微云文件

可以看出,美国税收绝大部分来自于所得税、社保税(Payroll tax,含养老、医疗、事业等)


(数据来源及原始数据、图表:

微云文件

(图例中序号代表2014年的支出排序)

而美国国家财政支出呢?不出意外,最大头的是各种保障部门、军队、退休老兵等。教育占第10、农业占第6、总统办公室占最后(第28)。

总结一下第一部分:

  1. 中国政府现在财政收入真的很多很多(高达14万亿),增长很快很快,但是和美国政府比其实还好(4.3万亿美元),大家的财政收入/gdp都差不多。
  2. 中国政府财政收入虽多,但支出更多,最大头的支出其实是教育、社保、农业、医疗、国防等,钱花到这些地方确实该花,调节了收入分配,并且对经济有刺激作用。
  3. 大政府还是大市场的争论经济学界已经争了将近100年了,这种政府是不是太强势的论题归根到底还是哲学问题,看你是信凯恩斯还是信哈耶克。

关于第一部分答案,很多人觉得我有点五毛了,要说明一点,我的结论可没说现在的体制有多好,这种争了100年的问题我怎么敢下结论,我只是说「不一定是坏事」,因为这钱收上来又投入了教育啥的。我的核心论点不是收的税是不是全都收的穷人的,而是收税上来对整体的影响并不是「剪羊毛」


不过我确实没看明白卖地收入去哪了,还请知友们指教。

(数据来源及原始数据、图表:

微云文件

长篇大论的说完了第一个问题,说说第二个问题,中国经济现状有多糟糕。

首先,从各个行业数据来看,实体经济已经基本触及了三到五年的低点:

(以下数据引自:20150902海通经济观察


汽车:

纺织:

钢材:

房地产其实还好:

其余行业见:20150902海通经济观察

从上市公司业绩看,实体经济也真的很差:

上市企业roe一度跌至09年水平:

(数据来源:

微云文件

上市企业业绩增速也跌至09年危机水平。

(数据来源:

微云文件

但我觉得,这也只能说明中国经济正处于转折点,转折点的时候,是没法谈有多糟糕的,因为如果转型不成功,可能会没有最糟,只有更糟。

先看美国的产业转变历程:

(数据来源及原始数据、图表:

微云文件

上图可以清晰的看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美国成功完成了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产业升级,截至2014年底,美国私人服务业产业增加值已经占到了gdp的67.5%。

如果说上图还不够直观,那么图表或许会更直观一点:

(数据来源及原始数据、图表:

微云文件

1947到1987年,美国的农林牧渔从占gdp的8.16%下降至占gdp的1.66%,下降了79%,交通运输下降了44%,住宿餐饮下降了4%,整个制造行业下降了32%。

换来的,是科技服务、健康医疗、金融、地产的高速增长。

如果我们回头看一下中国的情况,我们会发现这两者虽然发生的时间段不同,但却挺相似:


(数据来源及原始数据、图表:

微云文件


(数据来源及原始数据、图表:

微云文件

从1995年到2014年底,中国也部分完成了从农牧渔、交通、制造业、向房地产、金融,从第一、二产业到第三产业的转换。

那么,这个「美国1947-1987式」的、从农林牧渔、运输、矿、 到传统金融地产的转变、什么时候会结束呢?

当这些中上游行业不赚钱的时候呗。

(数据来源:

微云文件

上图是截至2015.6.30的各个行业的业绩增速情况,农林牧渔、运输、矿净利润增速已经放缓。

(数据来源:

微云文件

从十年的时间轴来看,钢铁煤矿、农林牧渔等行业(中上游行业)从2009年就开始出现净利率、毛利率双双负增长的情况,而下游行业的净利率和毛利率却没有怎么变化。

最坏的情况大概就是,占据中国经济过半体量的中上游行业长时间增长停滞,甚至出现亏损,而新兴的下游的、第三产业还没发展起来。

参考过去几年美国行业结构的变化,最有前途的第三产业,估计也就是互联网、新兴金融、传媒、医疗这些行业了。

(数据来源及原始数据、图表:

微云文件

上图是美国从1997年到2014年的产业转变,增长最快的是金融衍生品(1)、石油天然气提取(2-5,7)、计算机、数据处理行业(6、12)、电影音乐行业(9),教育(11)而转而消失、被替代的大多数都是传统制造业相关产业。

知友在

吐槽互联网行业的答案

里面吐槽说:

实际上互联网就是另一只鸽子罢了,互联网本身不创造价值。如果没有那么多情报要运送,或者很多重要的东西需要面谈的时候,鸽子的作用就远没有那么大了。所以互联网兴盛的前提是:“经济向好,大家迫切的想要得到市场上最新的信息。”现在的状况大家也都看到了,实体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互联网行业会很快进入一个大的震荡期。

我倒觉得,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互联网不会因为「大家不想得到信息」而凋零,我觉得,经济危机对互联网行业影响会比对传统行业的影响小的多,甚至可能由于口红效应(经济不好,大家没有工作、只能都去寻找廉价的娱乐方式,于是去打网游、上视频网站、上知乎微博、上淘宝京东买便宜货)而更欣欣向荣。

只有经济危机演变成金融危机时(好像总会的),部分离钱远,不能盈利,只能靠融资的互联网公司才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面临倒闭。

我觉得那个吐槽的答案反映了很多人的一种想法,就是不把第三产业、服务业当经济增长,实际上,第三产业、服务业作为下游行业,低能耗、低污染,高技术含量,是各个国家都努力发展的方向,比如周小川行长就三番五次的强调商业银行放款应倾斜服务业,要搞新型城市化等:

周小川说,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有所提高,2013年达到46%,但与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相比仍然偏低。目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首先在于转变观念,认识到公共服务亦可由私人部门提供,逐步放宽对服务业的管制。其次是重视对服务业发展的资金支持。以往商业银行、资本市场都偏重对制造业领域的支持,现在也要改变思路,积极支持服务业发展。中国通过加强银行体系、深化金融市场支持城镇化推进和服务业发展的经验,愿与其他国家分享,提供参考。

周小川:银行资本市场要积极支持服务业

传统行业虽然是经济的支柱和基础,但如果一个行业停滞不前的时候,最多也就能获得全体行业平均利润,想要靠钢铁煤电等保七保八应该还挺难的。

我自己本身是学金融的,家里人和身边同学朋友估计以后也不太可能去纺织厂,钢厂之类的,我写这些东西可能会有立场问题,还请见谅。

至于没有化肥厂IT行业能否发展的起来的问题,我只能说经济里面三种产业缺了谁都不行,但这种政治正确的话并没有什么意义。我也想不出IT行业和传统行业的发展有什么替代关系。

关于财政支出的问题,首先,我的数据都是包括了中央和地方的,其次,可能一人一地一时的经历没办法说明问题,浪费是肯定有的,贪腐也肯定有,只是无法量化,我也想过很多种方法,比如科级干部贪污浪费多少,处级贪污浪费多少,再乘以人数什么的,但终究还是觉得不严谨。

关于第三产业和制造业,评论里知友海阔天枫的评论也值得一读。


user avatar   junlin_19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不是经济危机,只是正常的经济转型调整罢了。

我深入的研究过各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相比起来,欧美日的工业化都是在上百年的时间里完成的,与中国经历的国际环境最接近的,其实是韩国。

我们比较一下。

1980年代的中国=1960年代的韩国。

这十年,都是在经历了战争或者动荡的经济崩溃之后的重建,物资奇缺,可以说是社会休养生息的自然发展阶段。主导产业是食品、五金等必需品的生产。

这个十年,韩国的GDP年均增长率是7.69%,中国是9.75%。

1990年代的中国=1970年代的韩国。

这十年,都是大力推动出口加工业的时代,以纺织业为主导产业,韩国的年均增长率是10.12%,中国是9.99%,基本持平。

为了推动出口加工业,当时的中国实行了一个将汇率大幅贬值的政策,从80年代的1:2逐渐贬值至1:8,并固定了十年,这使得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商品变得十分便宜,相当于发动了一轮惨烈的价格战,一下子就扭转了当时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竞争力对比。1994年中国的汇率最低降至8.6,三年之后,东南亚就扛不住了。

2000年代的中国=1980年代的韩国。

这十年,无论对于中国还是韩国来说,都是房地产-重化工业大发展的黄金时代。韩国的年均增长率是8.64%,中国是10.29%,在最巅峰的1986-1988年,韩国的GDP增长率分别是12.2%、12.3%、11.7%,而中国的2005-2007三年,则分别是11.3%、12.7%、14.2%,都是各自经济史上最耀眼的速度。

这个十年的增长动力,来自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流入,激发了对住宅和城市交通设施的海量需求。根据统计局的数据,198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是19.39%,1989年是26.21%,十年提升了6.82个百分点;到1999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提升到30.89,提升了4.68个百分点;二十年时间,城市化率只提升了不过11.5个百分点。

而到2009年,城市化率已经提升到了46.59%,十年时间竟然提升了15.7个百分点,比过去的二十年都要猛的多。这相当于超过两亿人口的中国人,在这十年间从每天施肥浇水靠天吃饭的农民,变成了工厂、写字楼、研究所里的打工族,你可以想象,期间的生产力变化有多么巨大。

但这个动力毕竟不是可以永远持续下去的。

从2010年-2014年,这五年里,中国的城市化率分别是47.50%、51.27%、52.57%、53.7%、54.77%,可以看到,2010-2011年间的四万亿基建投资,让城市化率有了一个大的飞跃,第一次越过了50%的比例。这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线,从这个时候开始,延绵了几千年的乡村中国,正式转变为城市中国。

最近的三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增长速度已经下降至1个百分点左右,比此前的年均1.5个百分点有了大幅的下降。这也很好解释,在全世界来说,发达国家的普遍城市化率在70%左右,中国至多还有15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潜力还有,但是已经不大了,高水位的增长是肯定要更缓慢的。

于是不可避免的,就进入了经济转型的时代。

在过去的五年,2010-2014,中国的年均增长率是8.49%,韩国同时期的1990-1994年,增长率是7.98%,还要差一点。

而在接下来的五年呢?

1995-1999年,韩国的年均增长率是5.38%。

对于习惯了两位数高增长的人们而言,这显然不是一个容易让人接受的数字。但是没有办法,这就是现实。在接下来的2000-2009年,韩国的年均增长率是5.73%,并在2010-2014年间,下降到3.76%。

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十五年,韩国的年均增长率都是在5%-6%之间徘徊。

这是一个城市化-房地产增长动力放缓之后的正常速度,所有的重工业产品,煤炭、钢铁、水泥、汽车、石油、工程机械……都将在泡沫之后经历一场漫长的去库存化考验。以往是从无到有,供不应求,价格暴涨,参与其中的人不管是猫是狗都能赚到大钱。现在,就是从有到优,红海搏杀,大鱼吃小鱼,竞争力强的做大,竞争力弱的退出,是为新常态。

再过几年,一盘散沙的市场整合完成,一个行业几千家的供应商变成只有三五家巨头垄断的时候,这个转型就可以视为完成了。这样,新的巨头挟着海量的规模,更高水平的运营管理能力,出海与跨国公司竞争,才能带来新一轮的增长动力。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被迫退出和转型的,必然是充满痛苦的经历。现在的统计局数据,还有7%,不管是否有水分,都不能改变一个现实:

5%才是新常态的正常速度,你必须习惯。

并且你还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在这速度下,服务业才是增长的主要动力,工业的增长率会自然的下降到5%以下,钢铁水泥煤炭电力甚至停滞和萎缩,都是正常的。

这就是转型。

接下来,我带你回到1990年代后半期的韩国,看看那接下来的五年,他们发生了什么?

1,房价低迷。

经历了80年代暴涨之后的房价(曾经三年翻一倍,没有朱相国的分税制,照样涨你没商量),从1992年开始回落,大约每年震荡下跌1%-5%左右,直至1998年金融风暴,大幅跌落12.4%,此后才重拾升势,但每年增速基本保持在10%以下。

(中国的房价在过去三年基本持平,未来会如何,我不敢预测,害怕被打脸 ╮(╯▽╰)╭)

2,重工业重组。

排名前30的财阀,其中有8家破产重组,第二大汽车公司起亚汽车被现代收购,第二大钢铁公司韩宝倒闭,四大财阀之一的大宇集团破产,大宇汽车被通用收购,三星汽车被雷诺收购。

(我就问一句,鞍钢、山东钢铁、重庆钢铁、中铝、神火煤炭、奇瑞这些几十万员工的亏损国企,能不能取消政府补贴,让他们破产重组?如果不能,长期过剩的产能又如何化解呢,如果不能,又如何提升整体的市场效率呢?)

3,工业机器人使用大幅上升。

由于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价格攀升,1990年开始逐渐引入机器人,此后20年间以年均12%的复合增长率扩张,使得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超过了工资的涨幅。目前韩国每一万人配套的机器人数量为396台,密度为全球之最(日本为339台,德国为267台)。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安装速度,最近三年复合增长率在30%以上,相当惊人)

4,人口就业转移。

大量的人口从工业部门向服务业迁移,同时段的数据找不到,找到一份2004-2014年的就业变化报告。根据saramin网站的统计,这十年间,韩国从事保健与社会福利行业的人口增长了187%,环保行业人口增长了76%,产业设施管理与支援服务业增长了72%,专业科学技术服务业增长了69%,公共行政与社会保障行业增长了24%,运输业增长率23%,媒体业增长了17%,协会或团体服务业增长了15%。与之相比,农林渔业和矿业分别下降了20%和10%。

(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作用是相当强劲的,因此担心制造业倒闭和工业机器人取代工人的各位,可以歇歇了。)

5,出口产品结构升级。

90年代初的出口产品前五名,分别是服装、半导体、鞋、录像机、船舶。2000年转变为半导体、计算机、汽车、石油、船舶。

(就在短短的二十年前,韩国还是以出口衣服鞋子为主的呢,现在都要轮到越南了,世界变得真快。)

6,高科技产业抬头。

三星在1988年开始生产手机,1993年开始玩“轻薄”概念,推出第一款受关注的超轻薄手机SH-700,直到1999年,超过日本的松下,成为次于三巨头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之后的第四大手机生产商。又过了三年,超过爱立信,晋升至第三名,逐渐成为一个全球瞩目的科技品牌。

(华为2013年做的第一款受关注的手机,定位也是轻薄,经过几年磨砺,如今也坐到第三名的位置了。不过,三星从第三名爬到第一名,整整花了十年,这注定是一场持久战。)

7,文化娱乐业开始繁荣。

1996年的HOT偶像团体,1997年的偶像剧天桥风云,1998年的网游大作天堂,1999年的电影生死谍变,都可以视为韩流文化崛起在各个领域的里程碑事件。

最近这个暑假,捉妖记、煎饼侠、大圣归来、滚蛋吧肿瘤君、烈日灼心接连票房大卖,口红效应的言论又开始出现。

如果说这是口红效应,那么今年日本游人数同比增长100%又是怎么回事?去一趟日本的人均消费不会低于8000吧,难道都是去买口红的吗?

(貌似都去买马桶盖,不过日本的马桶盖可不便宜哦)

……

其实,这些都不过是服务业繁荣的一个缩影而已。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该经历的,总要经历。


user avatar   nashlew 网友的相关建议: 
      

深夜补充:

我很喜欢上面某位朋友回答所引用的樊纲的这段时评,由于他匿名了,请恕我无法@他。请大家点击此篇阅读。惊然发现英雄所见略同。呵呵哒(脸皮厚)。

中国经济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

原回答如下:


衰退距离我们还遥远吗?


最近这个问题大家非常关心的热门话题。我不敢妄自给衰退一个定义,因此我无法判断衰退距离我们是否真的已经一门之隔。但是,如果从传统的经济指标上来看,风险是非常显著的,甚至正如Paul Krugman(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近年有成为时评种子选手的趋势)去年中国行时所强调的,“衰退的来临,往往要比我们预计的快得多”。当然,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产业结构调整所必然经历的现象,有可能。下面我们就把这些指标拿出来看一看,闲聊闲聊。


(以下所有数据均来自Wind金融资讯端)


大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指标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尤其是各项货币政策及货币市场指标。因此在此,就不再重复那些东西了,也不想真的认真讨论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对此有兴趣,我们可以课后约茶约咖啡,或组织Seminar)。下面只是贴一些民科图表指标,以供娱乐,以下并无任何严谨论述。


经济增长,大众而言,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说到底,这都是从需求的角度在考虑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

图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月度累计同比(持续下滑)


图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持续下滑)


图三:进出口总额当月同比(已经过汇率修正。去年至今持续为负。)


下面,再让我们看几个大部分老百姓所关心的图表。

图四: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月度累计同比(持续下滑)


图五:PMI 指数(回落到12 年水平)


如果说觉得PMI靠不住,那用一下所谓的财新PMI指数。

图六:PMI 与财新PMI (双双回落到12 年水平


图七: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持续下滑)


至于发电量、运输量、能源消耗什么,上面已经有朋友贴过了。我贴一个不同的数据来源。


补充图一:李总理指数

根据Wind的解释:克强指数=工业用电量增速×40% + 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35% + 铁路货运量增速×25%,权重是根据简单线性回归估计的


可以看出,即便当前总理指数有所下滑,但也好于过去最差的水平,而且今年年中较年初有所上升,但确实也存在轻幅下滑风险。


部分观点认为,这是因为产业结构调整,因此第二产业在结构升级过程中,肯定要低迷一阵,总理指数自然不会表现得太好,第三产业正在蓬勃兴起,口红经济嘛。当经济低迷的时候,口红就会受到追逐而变得价格高,因此当前既然赚钱这么难,那就不如干脆享受生活嘛,娱乐业餐饮业之类的应该很有钱途吧。恩。有些道理。当然,这并不是说第二产业未来就不重要了。而是说它在升级。升级?电脑升级的时候,也要暂停工作一会儿。但事实上,可能第三产业也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找到一些有趣的折线图。



图八:经济学家信心指数(呀呀呀,经济学家太不给面子了)


图九:消费者信心指数(呀呀呀,经济学家总是世外高人,消费者根本不买账啊)


图十:餐饮收入当月同比(持续上涨,哇塞12 年经济最不好的时候居然吃得最多,13 年听说能发财了,全都出去发财了,也可能是之前几年坐吃山空了,不过现在发财变难了,就又开始吃了,既然都开始吃了,农业是不是好一点了)


图十一:猪牛羊禽肉产量- 消费量月度累计同比(连肉类消费都下滑了,想来不是因为全国人民都改爱吃蔬菜,难怪据说今年火锅与烤串店的生意都少了很多,连去海底捞都不用等位了。注意这里是肉类产量,因而被放入了消费指标里面,养殖加工等其它环节有其它的指标)


可能有人不信。那让我们给烤串和火锅增加一个更好的工具变量,啤酒消费。

图十二:啤酒主营业务收入月度累计同比(持续下滑,这下该信了吧,如今烤串生意不好做。从这个角度说,上面的餐饮行业上涨,很难说刨除CPI近期的贡献剩下多少。CPI的形状如下图十三)


图十三:物价指数当月同比(农业生产资料、娱乐教育文化、租房、CPI 。在CPI 强势带动下,各项物价指数均有所上涨。连租房市场也有所回暖,房产销售亦然,这里就不贴图了。但总体来看,除了文娱产业有一定稳健性之外,别的产业都有下降趋势。)


下面,我们再来看更多的民科经济学的指标。

图十四:温州地区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波动下降。央行及银行间的各种利率我们都熟悉,看看这个也不错。要知道民间利率,过去是出奇的高啊,现在已呈下滑趋势。)


图十五:广州小额贷款市场平均利率(1 月,1 年。看起来,南方的日子要稍微好过一点嘛。尽管有下滑趋势,也不过是回到过去)


图十六:中国P2P 网贷利率综合指数(看起来,P2P 一泻千里啊。不过以前曾接近150 ,这是什么鬼?今年从事P2P ,以及基于P2P 从事各种证券化及资本运作衍生业务的朋友,感受到了吗?)


最后,看看所谓的互联网指标们,即口红经济的获利者们。我就不一个图一个图的说明了。

图系列十七:网络购物

亚马逊(不如最好的时节啊,今年的奖金不知如何)


亚马逊,京东(京东逆势而强,难道真的是噱头的贡献)


总计、淘宝、京东、亚马逊(果然,一看总人数,淘宝把京东秒成渣渣。不如最好的时节,但也不算最差,恩,还行吧)


图系列十八:网络视频

优酷、搜狐、土豆(哎呀,感觉今年的年终奖有点问题呀)


腾讯、乐视、爱奇艺(还凑合吧,波动性稳健,年终奖有望(如果老板良心发现,按照行业内业绩增速排名来考虑的话,小明由于没有弄明白如何入场及退场,以0% 的资产收益率获得了夏季暑期股市操盘手大赛))


图系列十九: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季度同比(没有想象中的口红)


移动游戏(好像还可以)


网络广告(还行吧,有奖金)


结论:

如果要说是衰退,那显然不正确。不管是CPI,GDP,距离传统定义的负增长相距甚远。综合考虑国内外的影响,现在说预期完全下滑也还不至于。尤其是各项经济指标有可能在第三季度重新回暖。但是要说是否存在严峻的风险?那是非常显著的,也比较严重。一个政策,必定会带来一车好西瓜和一筐烂桃子。烂桃子积累到今天积累多了,就不得不面对进一步的改革了。


深化改革走到这一步,确实非常困难要判断从哪里开始深改,但是讳疾忌医肯定也并非长久之计。历史上,也鲜有国家可以在去杠杆化的过程当中保持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要挖烂疮,就不得不要经历一些痛楚。仅仅通过输血是解决不掉坏账的。当然,如果存在非常强劲的新增长面,可以稀释坏账的比例,大量输血也非常好。但显然在需求三家马车都已经非常疲软的情况下,不直面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将无益于中国健康的走过去杠杆化的产业结构升级阶段。


可以预见,传统行业,将面临着大量的生意经营难以为继、兼并整合、失业下岗等难题。而不同的人总是有不同的感觉。如果你去问一个制造业或者航运业的民营老板,那大部分概率他会说现在的经济真的是糟透了。如果你去问一个互联网中的民营老板,大部分概率会说现在的经济真是棒极了。当然,互联网洗牌期也很快就会来临。资本过度投入导致收益率持续下滑的现象非常显著,资本收益的下降将进一步降低大部分互联网企业赖以维系的创新能量与生存空间。可以预见,这将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毕业生面临就业最艰难的一个毕业季。


这不是最好的时代,也不是最坏的时代。中国在既往改革开放近四十年里,面对的挑战并不止今天。82-84的财政严重赤字、89-90的闯关失败、94-95的产业结构调整之痛、98-99的危机风险、01-03的通缩风险、08-10的下滑,我们几乎没有哪一天完全是在良好的经济形势当中度过的。以前经济增长15%,可能下滑到13%就一片恐慌之言。今天我看就算是下滑到6%,中国只要能真正闯过转型升级的关口,明后年重回7%、8%不在话下。关键是,现在是否有决心真正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在一个经济逐渐成熟的阶段,我们可以预见消费会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消费的体验效用也要之间超过它的功能效用。比如过去教育辅导是为了考试成绩,然而越来越的教育辅导将转向素质培养、人格培养、体验与兴趣教育,越来越多的父母送孩子参加各种班级不是为了提高成绩,而是为了让孩子过得更快乐。因为即便考上了更好的学校,在现代社会,对人生的改变,或者说直接的收益将越来越小。口红经济,口红经济。人们对“实现人生价值”这一的目标,将逐渐改变为“实现人生体验”。因此尽管火锅店和烤串并不好过,但是餐饮业却越做越好。多样化的消费,将发生在方方面面。重视体验,重视lifestyle的元素,将会对我们的需求结构带来显著的冲击。从这角度来说,我们或多或少,可以遇见未来哪些行业将变得更为红火。


不过,我们二十年前很少有人可以预知今天,我们今天也一样无法预知二十年后。因此对个人的建议,并不是去进行过多的职业规划。你规划不了。二十年后的职业,你今天根本无法预计。要讲明确的大趋势,其实也是没有的。倒退二十年,你只能知道大趋势是好的,但是好在哪里,我们是说不清楚的,就算能隐约判断,也不过是一种赌博。对于未来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预期是好的,但是好在哪里,你也是说不清的。那些能够在90年代商海沉浮中发展起来至今的巨贾们,并不是他们在90年代判断对了趋势,而是因为他们善于适时而变在后来生存了下来。


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做好自己手上的事,这就足够,雨后的明天将会更加辉煌。互联网行业的朋友们,请抓紧利用信息不对称忽悠,给自己跳槽、涨薪、拉钱。要知道,这种好日子,不会一直持续下去,现在不忽悠不跳槽,以后可能你就没机会忽悠跳了,可能是五年后,可能是明年。谁知道呢?生活有意思,不就在于此。承担风险,创造收益。



以上,并无任何严谨论述,仅为民科图表,以供娱乐。



-------


user avatar   feifeim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举一个最直观的问题:

2004年

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10.1% (非名义,下同)

政府财政收入 增长 21.4%(财政部网站)

2005年

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11.3%

政府财政收入 增长19.8%

2006年

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12.7%

政府财政收入 增长22.5%

2007年

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14.2%

政府财政收入 增长32.4%, 32.4%!!

2008年

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9.6%

政府财政收入 增长25.8%

2009年

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9.2%

政府财政收入 增长11.7%

2010年

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10.4%

政府财政收入 增长21.3%

2011年

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9.3%

政府财政收入 增长24.8%

2012年

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7.8%

政府财政收入 增长12.8%

2013年

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7.8%

政府财政收入 增长10.1%

2014年

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7.4%

政府财政收入 增长8.6%


这哪里还是剪羊毛,根本是放血宰羊。

如果政府是一家公司的话,这间公司的Revenue CAGR接近19%,而巴菲特的投资年复合增长率也就19.7%。政府税收这样超高速的增长,毫无节制地与民争利,摆明了就是(本届)过后哪管洪水滔天。

中国的财政收入增长如此之快,以至于要每年年底各个政府部门最头疼的是怎么把钱花掉,以防止来年本部门的预算被缩减。

2004年全国财政收入总额是26000亿左右,到了2014年暴增到 140000亿,10年翻5.4倍。这其中的大头是税收(非税收入只占全部财政收入的15%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这14万亿还没有包括土地出让金的54000亿。土地出让金属于另一个池子,叫做政府性基金收入。

在2006年的时候,政府财政收入占全国GDP的比重还不算太高。根据下图所示:

(红色为财政收入占GDP的百分比,来源:国际货币经济组织)



十年后,财政收入占GDP的百分比是多少呢?

从占GDP大约17%,增长到了29%。

这个比例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比如美国政府每年就从GDP里抽走大概30%。而美国的GDP增速在比较正常的年景,是3%左右。中国经济增速如果从二位数落到5%以下,也是求仁得仁,种瓜得果。

如果把土地出让金也计入财政收入,这个百分比会从29%上升到40%左右,超过OECD组织34%的平均水平,接近欧洲福利国家水平。

做过企业的都知道,对于毛利率偏低的行业,有时一两个点就决定了今年是盈利还是亏损,何况还要背负着这么沉重的税负负担。舆论和学界从2009年就开始提醒财政收入增长太快,从来没见到体制内有回应:














在这样的舆论压力下,从2009年以后财政部每年对下一年的财政收入预算都只有增长8%,但是最终年年超标,也没有人说过半句话。

有人说政府收了钱以后也会支出和投资。但是政府花钱是低效和浪费的。比如汶川后,中央的转移支付像倒开水一样的往四川倒,至于有没有花对地方却无人关心。

2013年我跑去四川小寨子沟旅行,从北川到羌族自治县的新修公路一路全是裂的,沿江的路就整段整段的往江里滑,盘山的路就几米几米的往下沉,还没断的路只要一场雨就堵满巨石无法行车,我只好雇辆摩托车绕着石头走。

这些劣质公路显然是四万亿的产物,可以想象地方政府突然天上掉下巨量的资金,找到花钱的地方就成了政治任务。这种公路基建充满了拍脑门的决策,和地图开疆一个水平,连地质评估都没好好做,修在不该修的结构上。数亿的投资,巨量的水泥钢筋,这才过了几年,就成了无法使用的垃圾。

从能赚钱的人手里拿走40%,拿去给突击花钱的人,这经济还能好?

中国经济的黄金时代是怎么来的?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财政收入占比应声滑落,1995达到历史最低,只占当年GDP的13%,这才有了澎湃的90年代到00年初的一轮飞跃。过去10年对私营企业如此竭泽而鱼,衰退在情理之中,不衰退才叫怪事。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现在羊肉火锅都收席了,这才想起以后的羊毛要怎么办了?羊都杀完了,你说怎么办?



难道出去抢?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到底有多糟糕,我就不说了,大家也都说的很多了。我说说病因在哪里?

1. 直接原因是本次股灾,几十万亿资本蒸发,吸干了市场的流动性

其实钱也没有蒸发,只是进入了少数投机者的口袋。但是对于市场来说,钱是没有了。中国市场本来就缺乏流动性,这么一割韭菜,流动性被吸干——也就是大家都没有钱了,没钱就没有购买力,也就是没有“需求”了,企业东西卖不出去,关门倒闭,经济问题加剧。对比美国大萧条也是一场股灾引起的。

2. 长期依赖对外贸易,国内经济是畸形的

@王二麻子

论产能过剩、出口导向、外汇储备飙升的本质,精辟至极:

比方说,10个人生产100个包子,要是平均分配每人10个,大家都吃得饱饱的,产能也不过剩。但当其中两个权贵分走了80个,其他8个人分剩下的20个,这时候这8个人只能勉强充饥,而那俩权贵手里却多了60个“产能过剩”,怎么办呢?权贵们把这60个以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卖给美国。
为什么产能过剩一直在中国出现? - 王二麻子的回答

所以一旦中国对外贸易失去竞争力,产能就“过剩”了,因为国内人没有钱买。

3. 根本原因:30年计划生育,国内劳动人口崩溃

以前也是高度依赖外贸,为何看起来欣欣向荣呢?下面会详情说。

4. 财富分配失衡,各级政、企薅羊毛太厉害,导致内需不足,产能过剩

赋税过高,政府收入长期超经济发展,劳工保护不力,天价房吸血,劫贫济富等等。财富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少数资本家和权贵手里,大众普遍没有能力进行消费,市场失去流动性。

5. 经济政策有不对头的地方

比如鼓励金融投机,其实风险很大。另外,城市发展政策应该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但是偏偏要去强行发展小城市。

主要就是这五大原因,下面慢慢说:

经济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 简单来说:

======================

经济 = 劳动力数量*劳动生产率

======================

日本经济已经不景气20多年了,有人说日本经济衰退是广场协议美国人下的套,这不对。广场协议是1985年签订的,之后日本经济还是强劲增长了10年,直到1995年。

1995年发生了什么事情?1995年日本劳动力比例第一次由增长变为减少。

中国经济不景气是2012年开始的,2012年中国劳动力比例首次由增加变为减少。

实际情况可能很复杂,但是本质就是这么简单:劳动力减少造成了经济不景气。

我们来研究下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之间的关系:

经济 = 劳动力数量*劳动生产率 (制造产品和服务)+ 消费

劳动力数量这个因素增长,产出增长,消费增长,最后经济增长。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也依赖劳动力的增长。

原因很简单:劳动力数量增长,产出增长,人手增加,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和人力进行研发,从而带动劳动生产率增长。反之,劳动生产率提升就会停滞、甚至衰退。

所以,我们看出劳动力数量增长,带动了两个因素同步增长,所以我得出一个结论:

=========================

经济增长率 = 劳动力增长率的平方

=========================

由于劳动力数量增长取决于人口增长,所以可简化为:

经济增长率 = 人口增长率的平方。

我们来验证一下这个理论:

1500年世界人口4.75亿,GDP 2470亿美元。2001年世界人口60亿,GDP 37万亿美元。500年间人口增长了12.6倍,GDP增长了149倍,GDP增长正好是人口增长的平方。

--------------

我们看到,从500年的大尺度来看,这个理论得到了验证。

所以,中国经济今后非常凶险。为什么?因为我们搞了30年的计划生育,劳动力面临人类历史从未有过的衰退,你说可怕不可怕?

上图: 早在中国经济还坚挺的2011年,基辛格就淡定的告诉美国人不要担心中国崛起。为何?因为他就是国际计生运动的主要策划者!基辛格现在应该如释重负了,因为他早在三十多年前就通过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怂恿资助“计划”中国的人口而将中国的崛起“计划”掉了。

关于计生这个问题,我写了一个详细的文章讨论:

政府为什么要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 臧大为的回答

这个文章较长,总而言之,就是揭露了基辛格如何给中国人下套,造成了今天经济困难的局面,还有民族国家的危局。我不想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因为讲清楚这个问题篇幅太长,详情请浏览我那个文章,或者易富贤博士的《大国空巢》一书。

那么,既然我们已经上套30年,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我的第一个对策:

==============================================================

对策1 : 立即废除计生。承认我们上当了。全面全民反思计生。改为鼓励生育。

尽可能的挽回损失

==============================================================

准备喷我的同志,麻烦你先看完我那个文章,再来喷也不迟。

==============================================================

对策2 : 短期内适当开放越南、老挝、缅甸等佛教国家的外劳输入,弥补眼前的劳动

力匮乏困境

==============================================================

我们目前工厂缺工实在太厉害,即使我们现在立即放开计生,鼓励生产,那么也至少在18年之后才能有所收获,那么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如何应对劳动力匮乏的问题?我建议适度引起一些东南亚周边佛教国家的外劳,现在我们的工资还有一些吸引力,以弥补短期内的用工荒。当然印度人愿意来我们也应该欢迎,甚至鼓励。

=======================================

对策3 : 加快农村土地改革,解放一部分农村劳动力

=======================================

我们的农业由于地权问题,导致农业土地非常分散,效率很低,成本高,还占用了大量劳动力。虽然我国农村现在进行农业劳动的人口以老弱病残为主,再榨取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已经有限了,但是我认为还有一些潜力的。通过农业土地产权改革,发展集约化大农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把节约农业占用的劳动力,投入到城市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以弥补一部分劳动力的不足。

========================================

对策4 : 优先发展特大城市、大中城市,提高生产效率

========================================

关于中国城市发展政策。我写了一个文章,这个也是我知乎目前赞最多的文章:

我国人口预计 15 年内是会逐渐分散在大中小城市,还是继续向大城市集中?我们应留在大城市发展吗? - 臧大为的回答

。 中国城市发展不应该以均衡为主,因为小城市经济效率太低,我们应该优先发展特大城市,其次是大中城市。通过鼓励大城市的发展,我们可以把劳动生产率提高30%,甚至更多。不明白的同学还可以参考我们的数据帝的文章:

我国人口预计 15 年内是会逐渐分散在大中小城市,还是继续向大城市集中?我们应留在大城市发展吗? - chenqin 的回答

#古典自由主义经济、贫富分化、经济危机和凯恩斯主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鼓吹放任自由经济的人声音越来愈大了。曾经我也被迷住了。感谢《21世纪资本论》这本书,让我对所谓古典自由主义的经济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我这里提出两点:

1. 不能任由中国贫富分化继续加大,要设法减小

2. 凯恩斯主义仍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力武器


我们先来分析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如何产生的:

1. 人类经济活动的本质是生产。我们之所以有吃有喝有用有玩,是因为有别人在劳动创造这些产品和服务。

2. 随着技术的进步,个体化生产已经非常罕见了。企业应运而生,企业集中资本和劳动力,具有强大的生产优势。

3. 企业有逐利的天性,无需论证。资本 - 成本= 利润。人工是一项成本,企业有充分的理由去贬低劳动力的价值。

4. 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力的价值被贬低,企业家或者说资本家,获得了超额的利润。

5. 随着企业家和工人之间的差距扩大,社会分化成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集团。

6. 最终资本家赚取了绝大部分利润,工人所得有限,导致社会空有强大的生产力,但是没有多少人有能力去购买,产品积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

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不是生产能力不足,而是工人被剥削严重,没有能力去购买产品和服务。

8.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工厂停工、经济崩溃、社会动荡。 政府被迫出手干预。

9. 政府如何干预? 印票子,把聚拢在资本家手里的资产剥夺回来,然后招募失业工人,随便让他们干点什么,把票子发给工人,完成财富再分配——这就是罗斯福新政。

10. 所以,如何走出经济危机?印票子,让货币贬值(罗斯福一夜间让美元贬值了40%),等同于向资产家抽税,再按人头发给每个人,经济危机就解决了。通货膨胀损失最惨重的不是工人,因为工人没什么资产,损失最惨重的是资本家。

--------

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还是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问题。资本家获得了超额收益,吸干了社会财富,导致大众失去消费能力,资本主义经济爆发。《21世纪资本论》的价值就是从学术角度论证了资本收益大于社会发展的这个论题。

我们看看

@Reek Zhang

同学如何理解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原理:

《经济学原理》曼昆

1、企业购入劳动力(企业支付货币给家庭)
2、企业生产物品 
3、再卖给家庭(家庭支付货币给企业)
4、家庭消费物品 
5、企业购入劳动力(企业支付货币给家庭)
6、企业生产物品 
7、再卖给家庭(家庭支付货币给企业)
8、家庭消费物品 
9、企业购入劳动力(企业支付货币给家庭)

一个很简单的循环,而所谓经济危机,就是这个循环出问题了。
问题出在哪里呢?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是生产过剩!
哇,生产过剩哟,生产过剩还不好吗?不好!因为这是一个客气的说法。
所为生产过剩,其实是生产相对过剩,相对于什么?相对于需求(Demand),不是相对于需要(Wants或Need)。

Demand是the amount of good that buyers are willing and able to purchse.
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不光是愿意,而且还得能够。
需要(Wants或Need)是人们想要得到的物品和劳务,而需求(Demand)则是人们有支付能力(Affordable)的需要。

所谓生产过剩,就是相对的需求不足。
为什么不足,不是人们不想要,是支付能力不足
为什么支付能力不足?回过头来去看那张循环图:
所谓支付能力不足,就是在第3步,家庭没有足够的货币支付给企业。
没道理啊?
因为第1步是企业支付给家庭货币
如果这两步都是平等交易,那么第3部的货币应该正好买回来第1步的劳动力啊。
可事实上买不回来,就造成了支付能力不足,这才是生产过剩真正的含义。

引用参考:

为什么每隔几年就会产生经济危机? - Reek Zhang 的回答

?

----------------------------------

可以看出,企业支付给家庭的报酬是不公平的。这是社会“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

大家注意到上图的家庭方框了没有? 罗纳德·科斯:破坏家庭=破坏经济基础

我国的经济问题同样有类似的问题,我一直在思考,我们为什么花那么大精力去搞对外贸易,而不把生产力用在改善本国国民生活水平上呢?因为国民没有购买力嘛!

为何我们有如此大的生产力,但是国民却无力购买呢?这本质还是各级企业、垄断企业、高房价、高物价、各种税收抽干了国民的收入,他们获得了超额收益,但是国民购买力却一路下降我们国民工资收入占GDP的比例是一路走低的,现在处于非常低的状态,甚至远远低于资本主义国家。这样的经济,如何能够不萧条呢?

==============================================

此时此刻,如果国家不站出来花钱,谁能带动中国经济向前发展?

===============================================

财富都在谁手里?如何把超额收益的财富返回给国民,实现财富再分配,是实在经济永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我是这样想的:

1. 所以4万亿印的不错,错就错在没有直接按人头发。如果4万亿每人直接发3000块,比胡乱投资又进入资本家手里强。

2. 通货膨胀也有问题,虽然富人的一部分资本被隐形剥夺了,但是更要命的穷人的老底也被剥夺了一部分。同时,工资由于通胀,其实是被降低了。

3. 如在印票子的同时,能保证穷人工资水平不降低,穷人资产不缩水,特别是中产阶级资产不缩水,这是一个大课题。解决这个问题,方能解决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

4. 简而言之,政府需要对资产阶级大量抽税,把资本家的超额利润返还给工人,同时保证劳动积极性,社会方能永续发展。

5. 其实我觉得最简单的方法还是印票子,引发温和的通胀,等同于向资本抽税,谁的资本多,谁的税抽得也就越多,比如说每年3%,可以大大抵消资本家的超额利润,然后按人头分给国民,那么工人得到的补偿必定大于其资产因为通胀造成的损失。大家都有钱了,能购买产品和服务了,经济才能良性发展。同时,政府派发的红利也促使资本家必须开出更多的工资才能招聘到工人,对资本家压低工价的行为也给与了抑制。

================================

对策5: 长期实行温和通胀,短期货币对内一次性贬值20%,

抑制资本超额收益

================================

货币贬值=印票子的委婉说法。

================================

对策6: 作为紧急措施,国家按人头,将本次货币贬值获得的资金,

给国民发放补贴或退税

================================

货币贬值的目的是劫富济贫,必须将获得的资金平均分配,平衡财富失衡。同时为市场注入了健康的流动性。

====================================

对策7: 增加大城市土地供应,平抑房价,减少财富掠夺

====================================

=====================================================

对策8: 实行全国统一最低工资,最低工资调整到3500元,立即生效

=====================================================

中国工资占GDP比例太低,必须提升。

大幅提高最低工资会不是让大量企业倒闭?绝对不会。为什么?

因为全部企业都提高了最低工资,大家成本都上升了,大家都提价一点就是了。而且很多产业工人工资占比很低。但是,由于大幅提高了最低工资,大众的消费能力大大提升了,消费提升了市场需求,市场会更加繁荣。

但是,如果不法定统一提升最低工资,资本家绝对不是单独提升工资,因为谁提高成本,谁就死翘翘了。大萧条的时候,劳动工资极度贬低,也没见市场繁荣起来,企业兴旺起来。


--------------------------------------------

美国大萧条及罗斯福新政给我们的启示

--------------------------------------------

信奉自由主义经济和奥派可以看看毫无约束的自由经济最终发展成什么样子,今日的香港和美国30年代的大萧条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们看看罗斯福如何让美国走出大萧条的:

=====================

1. 货币一夜贬值40%

2. 政府出资雇佣工人搞基建

3. 发低保,加强社会福利

4. 设定最低工资

5. 禁止童工,限制工作时间

=====================

有人说二战让美国走出了大萧条,不是罗斯福的功劳。胡扯!

在1937年美国没有加入战争之前,美国经济就已经恢复到了大萧条之前的水平。

参考:

zh.wikipedia.org/zh-cn/

总结:

我看明白几个问题:

1. 经济发展的本质,是劳动力的增长。

2. 解决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困境的主要手段是设法增加劳动力供应。

3. 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的超额收益,无视贫富分化,将造成经济危机。

4. 财富再分配是实现经济永续增长的关键,必须有切实措施来保证。

5. 凯恩斯主义仍然是挽救经济最有效的手段,罗斯福时代获得了巨大成功。现在仍然会。

6. 优先发展大城市可提升劳动生产率,我们必须从人口是负担的荒唐理论中走出来。

另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家都很厉害?为何解决不了最近十来年接连不断的经济、金融危机?因为他们不敢也不能直视经济危机最根本的原因:财富分配不公平——也就是马克思的劳动剩余价值问题。哪个美国经济学家敢这么分析都保不住自己的饭碗!


user avatar   hu-yan-ya-k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仔细浏览了很多答案绝大多数都是负面,我来说点正面的,不一样的吧。我自己就是开服装工厂的,周边接触也有很多做实业的朋友,没有数据支撑,可能有失偏颇,止增笑耳。

首先问题是问 经济有多糟糕?上面说了不少,从我所在行业情况来看也好不到那里去,这个苦水倒起来就没完没了。不再赘述。

其实,题主更想知道的是,这么差的环境我们该怎么应对?

活着(保证现金流),专注,专业,勤奋,坚持

这是我的应对方法。

我们来看看,这么糟糕的状况下,谁会第一个倒下? 企业结构陈旧的;高负债的;摊子铺太大的;公司靠着老板搞关系没有真材实料的;平时疏于开拓市场,忙于杯盏红裙的;

就拿我身边的浙商朋友们举例吧,我们当初都是被招商引资吸引到这个皖东小城,凭借着一张嘴忽悠弄点地皮,弄点贷款,小厂子就开工了。拜中国经济繁荣所赐,不管是什么烂鱼臭虾,都把生产的东西卖出去了,手里有点钱了,内心极度膨胀了,各种幺蛾子就出来了。有的眼红房地产的兴旺发达,开始想办法借贷也好,走关系把自己厂里的地皮变商用也好,总之去房地产市场发大财去了。有的开始看不上自己挣的那点辛苦钱了,高负债地各种产业都搞一遍。

当然了,有的朋友的确有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做大,而且依然勤勉地经营,值得敬佩。

更多的混蛋,在资金链断裂之后,选择无耻地跑路。就好比在股市大涨的时候借了你的钱赚了一大笔还要嘲笑你不会把握机会(尼玛老子的钱借给你了好不?) 而股市大跌套牢的时候,直接人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钱?对不起,我不还了。

还有更加无耻的混蛋,比如温州那些,哭爹喊娘自己多么用心的经营,现在债台高筑,民营企业倒台,国将不国。然后慈祥老人被感动了,债务免了,更会哭的还发了安慰奖,BOSS一走,这帮孙子立马擦了眼泪,蹦蹦跳跳地把小钱钱投到房地产里。 不好意思,民营企业又被代表了。

所以我很讨厌参加各种民营企业座谈会,简直就是一个诉苦会。按说,这么难做,会开完了回去加班想办法伐。各个尼玛诉完苦,还是手机一掏:小丽,今晚5号套房。

这样衍生出很多怪现状:企业以绑架政府为荣,以搞到别人的钱为荣;以演技精湛八面玲珑为荣。

当然了还是有很多企业用心经营,我的一个朋友,家资殷实,自己独自来内地建厂创业,一直很勤勉地工作,待客公允。乘着这几年电商的飞速发展,(众所周知,电商的订单又小又烦又要得急,他一直积极地配合,甚至重新设计工厂流程。)现在,活的很滋润。但是小伙子一直雄心不止,还是在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如果这样的企业依然埋没在那些烂鱼臭虾的尸堆里,那才是最糟糕的事。

每一次死亡都伴随着新生,每一次严冬之后都伴随着春的孕育,那么谁会在春天盛放?

所以,我认为每次危机对于努力者来说都是一次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就像我们读书时代一样,如果光环总是笼罩在一些社交明星身上,是多么可怕的事情,然而总有厚积薄发的人一举超越。

打铁还需自身硬,退潮才能看到谁准备充足。经济糟糕既然无法改变,不如微笑面对,以前错过的就不要懊悔,做足内功,活着。

对于企业对于个人都一样,天道酬勤,与君共勉!!!


user avatar   zou-john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排名靠前的答案直摇头。什么叫糟糕。不谈贡献率,乱quote几张图,弄几个煽动性的言论就意味可以做经济分析了?

1.今年上半年名义GDP较去年增量是1.8万亿人民币,按6.2的汇率算,相当于去年一年香港的经济总量。如果年化,就是超过去年年底马来西亚、丹麦或者南非的经济总量。存量那么大了,一年创造个马来西亚,真不知道还能如何。

2.进出口:今年1-7年出口累计做到1.26万亿美元,进口做到9596亿美元。出口基本持平,进口的负增长主要源于世界大宗价格的走低。作为成本端的大宗走低,对中国经济难道是负面消息吗?再说净出口的增长贡献率,4.3%。也就是说7%增长里面就只有0.3%是出口拉动的,就你们喷的四万亿推出的那年,净出口贡献率是-44.8%。过去几年以来,净出口的贡献一直很低,虽然作为占据就业较多比例的一驾马车,但已经好几年与增量无关了。再负增长能到09年吗?

3.制造业: 你们说今年制造业很屎是吗?那我们看看分子行业各制造业分类的利润总额增长(今年前7个月和2014年同比)情况:

今年做的真正不容人意的行业是汽车(14年基数高)、非金属矿物(水泥)、黑金属(钢铁)。但绝大多数行业的利润总额较去年有着本质的改善。令人欣喜的是如化学纤维、计算机、医药制造等高附加值制造业增速依然较为强劲。现实是,PPI已经连续几十个月在负数区间,这对一部分工业企业的冲击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其中影响特别大的就是钢铁、煤炭、水泥等企业。

3.财政: 今年上半年财政运行情况——增值税增2.4%到1.5万亿,有工业增加值放缓和营改增后税项抵扣的双重原因;消费税增加16.5%,到5313亿。营业税增长6%到9749亿,其中金融营业税增加23.3%,建筑业增长9.8%,房地产业下降5.1%。个人所得税4752亿,增长16.8%。进口货物增值税、关税同比分别下降14.5%和10.5%,受进口下降的影响比较大。出口退税有所增加,同比增长12.4%。非税收入增加26.3%,到1.3万亿元,主要是部分机构集中上缴利润增多。财政部的分析还是比较公允的——收入增幅偏低,主要是1)进口税收下降;2)工业增加值放缓——主要是工业出厂价格下降导致按现价计算的增值税等税收下降。3)企业所得税增幅放缓;4)出口退税增加;5)房地产相关税收收入下降;6)结构性减税和降费。整体来讲,比较突出的问题还是PPI持续负增长以及房地产业不景气。

4.货币:社会融资总量新增下降12%。主要原因是委托贷款同比少增8040亿,信托贷款少增4043亿,企业债融资少增2750亿。但股票融资(非金企业)增加了2350亿。这些表外融资的减少,事实上还是增加了融资的透明度。那上半年事实上金融的要点在于发行了8683亿地方政府债券,这些债券主要用于置换地方融资平台接入的存量债务。上半年加权平均利率在6.46%,虽然较之前有所降低,但是对于目前的经济形势以及相对吃紧的资本流动而言,这个利率还显得有些高。有必要进一步降息,或者通过其他结构性改革方法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5.服务业:中国今后十年经济发展的看点在于高端制造业,而亮点在于服务业。今年上半年服务业重传统的零售和餐饮虽然并不理想,但保持着高个位数的增长;而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名义增长分别达到23%和12%,这里面显然有众所周知的一次性的因素在里面,但是服务业的快速增长有助于维持中国经济中期的5-6%的增速。

先说这些,有空再多加一些内容。


user avatar   lacertasl 网友的相关建议: 
      

金融行业,PE,每周至少看10+企业的报表+基本情况,每周最少实体走访尽调3个企业。

前面很多人,已经指出了,目前经济形势是处于比较严峻的形态,简单来说,就是大家都不好过,日子没以前过的舒服了。

不过我看了下答案,很少有人指出,其中症结在什么地方。那么我用我自己所学和我所看到的,我来说说明下症结所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经济学中,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

投资:企业增加投资,产能增加,增加就业,增加了居民收入,就会增加消费,然后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

消费:居民消费增加,就会刺激企业扩大生产,然后增加工资等等,最终增加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加。

净出口:外汇流入国内,企业盈利了就会扩大生产,增加工资,就会增加消费,带动经济增长。

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都有一个共同点:增加了整个社会流通中的货币量,才最终导致了经济的增长。其中投资和净出口是增加了货币的绝对额,消费的增长是增加了货币的流通速度。本质上都是增加了一定时间内社会中流通的货币量,最终导致了经济的增长。

从这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出现的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流通领域中的货币量有所减少。既然是三驾马车,那么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看,究竟存在什么问题。

首先我们看净出口,这个最简单。从一个新闻来看:海关总署周末公布最新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3.6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7.3%。其中,出口7.75万亿元,微降0.9%;进口5.88万亿元,下降14.6%;贸易顺差1.87万亿元,扩大1倍。7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12万亿元,下降8.8%。其中,出口1.19万亿元,下降8.9%;进口9302亿元,下降8.6%;贸易顺差2630亿元,收窄10%。简单来说,就是对外贸易带来的经济增长的拉动有所减弱,也就是净出口这架马车的动力有所减弱,虽然能带来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是的速度要有所减缓。

其次我们来看投资,我国的经济结构其实是很简单的,简单来说就是国富民弱的这样的一个结构。因此投资的主要影响是政府,因为民间的投资其实都是挺固定的,都是已经计划好了的,而只有政府的投资,是一个变数,主要影响着投资的多少。然而在政府投资方面来说,虽然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投资计划,但是很可惜,基本没有落实。没有落实的原因在于政府没有钱。这里的钱不是指财政收入,就财政收入这点收入哪够政府加大投资的,政府真正用于投资的钱是发债筹集来的。而中央却要削减地方政府债务,政府发债发不了,也就没钱投资了。相信不少近年做城投债的朋友都能看出来,发城投债要求已经提高了许多。为什么中央明知道削减地方政府债务会减缓经济增长,却一定要这么做呢?因为前些年经济高速增长,一个黄金10年,地方政府债务扩大,已经到了一个不得不控的地步,因为一旦不控,政府债务出现违约,届时对经济打击更为严重,肯定免不了一场金融危机。

最后我们来看消费,净出口、投资两个拉动经济的马车已经不好使了,那么就剩消费。所以今年提的最多的就是刺激内需扩大消费。至于如何扩大消费?简单来说就是让大家都有钱,有了钱了,手上钱多了,自然就会多拿一部分来进行消费。因此今年银行多次下调存款利率,无非就是让大家多把存银行的钱拿出来,消费掉。2015年消费增长率貌似12%,显然刺激内需扩大消费方面做的还是不错的。

综合来看,三驾马车中两架表现不好,只有消费表现不错,因此导致经济增长放缓,是可以理解的。


user avatar   lusirao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预防小儿麻痹症的 糖丸!

太好吃了!当时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排队吃药,我一边乖乖站队一边奇怪为啥没人哭,后来到我了,吃了一颗,哇(๑ŐдŐ)b!好好吃!

当年年少无知的我还以为从此一天吃一颗……然后希望破灭……>_<




  

相关话题

  2021 年上半年中国 GDP 同比增长 12.7 %,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中国房价该降的理由有哪些? 
  如何看待明星行为经济学家 Ariely 被发现疑似造假的事? 
  天下第一村华西村这种模式为什么不能复制推广? 
  如何看待山东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全国倒数第四? 
  中国五个经济特区里,海南面积最大,底子也不错,为什么最贫穷? 
  常参加饭局的人,能获知哪些常人难知道的信息?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否会随着发展走向统一? 
  国家如果不断发行货币,货币发行量越来越大,会对财政造成什么影响? 
  黄金是怎么成为货币的。?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国家不能发展更好一点?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阿里巴巴 2016 大幅降薪事件?这会成为互联网行情拐点吗?





© 2024-05-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